子以愁惨,行吟路边。
形容枯悴,忧心如焚。
有玄虚先生见而问之,曰:「子将何疾,以至于斯?」答曰:「愁之为物,推惚惟恍。
不召自来,推之弗往。
寻之不知其际,握之不盈一掌。
寂寂长夜,或群或党。
去来无方,乱我精爽。
其来也难进,其去也易追。
临飡困于哽咽,烦冤毒于酸嘶。
加之以粉饰不泽,饮之以兼肴不肥。
温之以火石不消,摩之以神膏不稀。
受之以巧笑不悦,乐之以丝竹增悲。
医和绝思而无措,先生岂能为我著龟乎?」先生作色而言曰:「予徒辩子之愁形,未知子愁所由生,吾独为子言其发矣。
今大道既隐,子生末季。
沈溺流俗,眩惑名位。
濯缨弹冠,谘诹荣贵。
坐不安席,食不终味。
遑遑汲汲,或惨或悴。
所鬻者名,所拘者利。
良由华簿,凋损正气。
吾将赠子以无为之药,给子以澹泊之汤,刺子以玄虚之针,炙子以淳朴之方。
安子以恢廓之宇,坐子以寂寞之床。
使王乔与子携手而游,黄公与子咏歌而行,庄生为子具养神之馔,老聃为子致爱性之方。
趣遐路以栖迹,乘轻云以高翔。」于是精骇意散,改心向趣。
愿纳至言,仰崇玄度。
众愁忽然,不辞而去。
形容枯悴,忧心如焚。
有玄虚先生见而问之,曰:「子将何疾,以至于斯?」答曰:「愁之为物,推惚惟恍。
不召自来,推之弗往。
寻之不知其际,握之不盈一掌。
寂寂长夜,或群或党。
去来无方,乱我精爽。
其来也难进,其去也易追。
临飡困于哽咽,烦冤毒于酸嘶。
加之以粉饰不泽,饮之以兼肴不肥。
温之以火石不消,摩之以神膏不稀。
受之以巧笑不悦,乐之以丝竹增悲。
医和绝思而无措,先生岂能为我著龟乎?」先生作色而言曰:「予徒辩子之愁形,未知子愁所由生,吾独为子言其发矣。
今大道既隐,子生末季。
沈溺流俗,眩惑名位。
濯缨弹冠,谘诹荣贵。
坐不安席,食不终味。
遑遑汲汲,或惨或悴。
所鬻者名,所拘者利。
良由华簿,凋损正气。
吾将赠子以无为之药,给子以澹泊之汤,刺子以玄虚之针,炙子以淳朴之方。
安子以恢廓之宇,坐子以寂寞之床。
使王乔与子携手而游,黄公与子咏歌而行,庄生为子具养神之馔,老聃为子致爱性之方。
趣遐路以栖迹,乘轻云以高翔。」于是精骇意散,改心向趣。
愿纳至言,仰崇玄度。
众愁忽然,不辞而去。
曹子游乎陂塘之滨,步乎蓁秽之薮。
萧条潜虚,经幽践阻。
顾见髑髅,块然独居。
于是伏轼而问之曰:“子将结缨首剑,殉国君乎?将被坚执锐,毙三军乎?将婴兹固疾,命殒倾乎?将寿终数极,归幽冥乎?”
叩遗骸而叹息,哀白骨之无灵。
慕严周之适楚,倘托梦以通情。
于是若有来,恍若有存。
影见容隐,厉响而言曰:“子何国之君子乎?既枉舆驾,愍其枯朽。
不惜咳唾之音,慰以若言。
子则辩于辞矣,然未达幽冥之情,识死生之说也。
夫死之为言归也。
归也者,归于道也。
道也者,身以无形为主,故能与化推移。
阴阳不能更,四节不能亏,是故洞于纤微之域,通于恍惚之庭。
望之不见其象,听之不闻其声。
挹之不冲,满之不盈。
吹之不凋,嘘之不荣。
激之不流,凝之不停。
寥落溟漠,与道相拘。
偃然长寝,乐莫是喻。
”
曹子曰:“予将请之上帝,求诸神灵。
使司命辍籍,反子骸形。
”
于是髑髅长呻廓眦曰:“甚矣,何子之难语也!昔太素氏不仁,无故劳我以形,苦我以生,今也幸变而之死,是反吾真也。
何子之好劳,我之好逸。
子则行矣,余将归于太虚。
”
于是言卒响绝,神光雾除。
顾将旋轸,乃命仆夫拂以玄尘,覆以缟巾。
爰将藏彼路滨,壅以丹土,翳以缘榛。
夫存亡之异势,乃宣尼之所陈。
何神凭之虚对,云死生之必均。
萧条潜虚,经幽践阻。
顾见髑髅,块然独居。
于是伏轼而问之曰:“子将结缨首剑,殉国君乎?将被坚执锐,毙三军乎?将婴兹固疾,命殒倾乎?将寿终数极,归幽冥乎?”
叩遗骸而叹息,哀白骨之无灵。
慕严周之适楚,倘托梦以通情。
于是若有来,恍若有存。
影见容隐,厉响而言曰:“子何国之君子乎?既枉舆驾,愍其枯朽。
不惜咳唾之音,慰以若言。
子则辩于辞矣,然未达幽冥之情,识死生之说也。
夫死之为言归也。
归也者,归于道也。
道也者,身以无形为主,故能与化推移。
阴阳不能更,四节不能亏,是故洞于纤微之域,通于恍惚之庭。
望之不见其象,听之不闻其声。
挹之不冲,满之不盈。
吹之不凋,嘘之不荣。
激之不流,凝之不停。
寥落溟漠,与道相拘。
偃然长寝,乐莫是喻。
”
曹子曰:“予将请之上帝,求诸神灵。
使司命辍籍,反子骸形。
”
于是髑髅长呻廓眦曰:“甚矣,何子之难语也!昔太素氏不仁,无故劳我以形,苦我以生,今也幸变而之死,是反吾真也。
何子之好劳,我之好逸。
子则行矣,余将归于太虚。
”
于是言卒响绝,神光雾除。
顾将旋轸,乃命仆夫拂以玄尘,覆以缟巾。
爰将藏彼路滨,壅以丹土,翳以缘榛。
夫存亡之异势,乃宣尼之所陈。
何神凭之虚对,云死生之必均。
伊尹申诰于王曰:“呜呼!惟天无亲,克敬惟亲。
民罔常怀,怀于有仁。
鬼神无常享,享于克诚。
天位艰哉!德惟治,否德乱。
与治同道,罔不兴;与乱同事,罔不亡。
终始慎厥与,惟明明后。
先王惟时懋敬厥德,克配上帝。
今王嗣有令绪,尚监兹哉。
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
无轻民事,惟艰;无安厥位,惟危。
慎终于始。
有言逆于汝心,必求诸道;有言逊于汝志,必求诸非道。
呜呼!弗虑胡获?弗为胡成?一人元良,万邦以贞。
君罔以辩言乱旧政,臣罔以宠利居成功,邦其永孚于休。
”
民罔常怀,怀于有仁。
鬼神无常享,享于克诚。
天位艰哉!德惟治,否德乱。
与治同道,罔不兴;与乱同事,罔不亡。
终始慎厥与,惟明明后。
先王惟时懋敬厥德,克配上帝。
今王嗣有令绪,尚监兹哉。
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
无轻民事,惟艰;无安厥位,惟危。
慎终于始。
有言逆于汝心,必求诸道;有言逊于汝志,必求诸非道。
呜呼!弗虑胡获?弗为胡成?一人元良,万邦以贞。
君罔以辩言乱旧政,臣罔以宠利居成功,邦其永孚于休。
”
孟冬十月,阴气厉清。
武官诫田,讲旅统兵。
元龟袭吉,元光着明。
蚩尤跸路,风弭雨停。
乘舆启行,鸾鸣幽轧。
虎贲采骑,飞象珥鹖。
钟鼓铿锵,箫管嘈喝。
万骑齐镳,千乘等盖。
夷山填谷,平林涤薮。
张罗万里,尽其飞走。
趯趯狡兔,扬白跳翰。
猎以青骹,掩以修竿。
韩卢宋鹊,呈才骋足。
噬不尽绁,牵麋掎鹿。
魏氏发机,养基抚弦。
都卢寻高,搜索猴猨。
庆忌孟贲,蹈谷超峦。
张目决眦,发怒穿冠。
顿熊扼虎,蹴豹搏貙。
气有馀势,负象而趋。
获车既盈,日侧乐终。
罢役解徒,大飨离宫。
乱曰:
圣皇临飞轩,论功校猎徒。
死禽积如京,流血成沟渠。
明诏大劳赐,大官供有无。
走马行酒醴,驱车布肉鱼。
鸣鼓举觞爵,击钟釂无馀。
绝纲纵麟麑,弛罩出凤雏。
收功在羽校,威灵振鬼区。
陛下长欢乐,永世合天符。
武官诫田,讲旅统兵。
元龟袭吉,元光着明。
蚩尤跸路,风弭雨停。
乘舆启行,鸾鸣幽轧。
虎贲采骑,飞象珥鹖。
钟鼓铿锵,箫管嘈喝。
万骑齐镳,千乘等盖。
夷山填谷,平林涤薮。
张罗万里,尽其飞走。
趯趯狡兔,扬白跳翰。
猎以青骹,掩以修竿。
韩卢宋鹊,呈才骋足。
噬不尽绁,牵麋掎鹿。
魏氏发机,养基抚弦。
都卢寻高,搜索猴猨。
庆忌孟贲,蹈谷超峦。
张目决眦,发怒穿冠。
顿熊扼虎,蹴豹搏貙。
气有馀势,负象而趋。
获车既盈,日侧乐终。
罢役解徒,大飨离宫。
乱曰:
圣皇临飞轩,论功校猎徒。
死禽积如京,流血成沟渠。
明诏大劳赐,大官供有无。
走马行酒醴,驱车布肉鱼。
鸣鼓举觞爵,击钟釂无馀。
绝纲纵麟麑,弛罩出凤雏。
收功在羽校,威灵振鬼区。
陛下长欢乐,永世合天符。
猗欤侍中,远祖弥芳。
公高建业,佐武伐商。
爵同齐鲁,邦祀绝亡。
流裔毕万,勋绩惟光。
晋献赐封,于魏之疆。
天开之祚,末冑称王。
厥姓斯氏,条分叶散。
世滋芳烈,扬声秦汉。
会遭阳九,炎光中蒙。
世祖拨乱,爰建时雍。
三台树位,履道是钟。
宠爵之加,匪惠惟恭。
自君二祖,为光为龙。
佥曰休哉,宜翼汉邦。
或统太尉,或掌司空。
百揆惟叙,五典克从。
天静人和,皇教遐通。
伊君显考,奕叶佐时。
入管机密,朝政以治。
出临朔岱,庶绩咸熙。
君以淑懿,继此洪基。
既有令德,材技广宣。
强记洽闻,幽赞微言。
文若春华,思若涌泉。
发言可咏,下笔成篇。
何道不洽?何艺不闲?
綦局逞巧,博弈惟贤。
皇家不造,京室陨颠。
宰臣专制,帝用西迁。
君乃羁旅,离此阻艰。
翕然凤举,远窜荆蛮。
身穷志达,居鄙行鲜。
振冠南岳,濯缨清川。
潜处蓬室,不干势权。
我公奋钺,耀威南楚。
荆人或违,陈戎讲武。
君乃义发,算我师旅。
高尚霸功,投身帝宇。
斯言既发,谋夫是与。
是与伊何?响我明德。
投戈编鄀,稽颡汉北。
我公实嘉,表扬京国。
金龟紫绶,以彰勋则。
勋则伊何?劳谦靡已。
忧世忘家,殊略卓峙。
乃署祭酒,与君行止。
算无遗策,画无失理。
我王建国,百司俊乂。
君以显举,秉机省闼。
戴蝉珥貂,朱衣皓带。
入侍帷幄,出拥华盖。
荣曜当世,芳风晻蔼。
嗟彼东夷,凭江阻湖。
骚扰边境,劳我师徒。
光光戎路,霆骇风徂。
君侍华毂,辉辉王涂。
思荣怀附,望彼来威。
如何不济,运极命衰,寝疾弥留,吉往凶归。
呜呼哀哉!翩翩孤嗣,号恸崩摧。
发轸北魏,远迄南淮。
经历山河,泣涕如颓。
哀风兴感,行云徘徊。
游鱼失浪,归鸟忘栖。
呜呼哀哉!
吾与夫子,义贯丹青。
好和琴瑟,分过友生。
庶几遐年,携手同征。
如何奄忽,弃我夙零!
感昔宴会,志各高厉。
予戏夫子,金石难弊。
人命靡常,吉凶异制。
此欢之人,孰先殒越?
何寤夫子,果乃先逝!又论死生,存亡数度。
子犹怀疑,求之明据。
傥独有灵,游魂泰素。
我将假翼,飘飖高举。
超登景云,要子天路。
丧柩既臻,将反魏京。
灵轜回轨,白骥悲鸣。
虚廓无见,藏景蔽形。
孰云仲宣,不闻其声?
延首叹息,雨泣交颈。
嗟乎夫子!永安幽冥。
人谁不没?达士徇名。
生荣死哀,亦孔之荣。
呜呼哀哉!
公高建业,佐武伐商。
爵同齐鲁,邦祀绝亡。
流裔毕万,勋绩惟光。
晋献赐封,于魏之疆。
天开之祚,末冑称王。
厥姓斯氏,条分叶散。
世滋芳烈,扬声秦汉。
会遭阳九,炎光中蒙。
世祖拨乱,爰建时雍。
三台树位,履道是钟。
宠爵之加,匪惠惟恭。
自君二祖,为光为龙。
佥曰休哉,宜翼汉邦。
或统太尉,或掌司空。
百揆惟叙,五典克从。
天静人和,皇教遐通。
伊君显考,奕叶佐时。
入管机密,朝政以治。
出临朔岱,庶绩咸熙。
君以淑懿,继此洪基。
既有令德,材技广宣。
强记洽闻,幽赞微言。
文若春华,思若涌泉。
发言可咏,下笔成篇。
何道不洽?何艺不闲?
綦局逞巧,博弈惟贤。
皇家不造,京室陨颠。
宰臣专制,帝用西迁。
君乃羁旅,离此阻艰。
翕然凤举,远窜荆蛮。
身穷志达,居鄙行鲜。
振冠南岳,濯缨清川。
潜处蓬室,不干势权。
我公奋钺,耀威南楚。
荆人或违,陈戎讲武。
君乃义发,算我师旅。
高尚霸功,投身帝宇。
斯言既发,谋夫是与。
是与伊何?响我明德。
投戈编鄀,稽颡汉北。
我公实嘉,表扬京国。
金龟紫绶,以彰勋则。
勋则伊何?劳谦靡已。
忧世忘家,殊略卓峙。
乃署祭酒,与君行止。
算无遗策,画无失理。
我王建国,百司俊乂。
君以显举,秉机省闼。
戴蝉珥貂,朱衣皓带。
入侍帷幄,出拥华盖。
荣曜当世,芳风晻蔼。
嗟彼东夷,凭江阻湖。
骚扰边境,劳我师徒。
光光戎路,霆骇风徂。
君侍华毂,辉辉王涂。
思荣怀附,望彼来威。
如何不济,运极命衰,寝疾弥留,吉往凶归。
呜呼哀哉!翩翩孤嗣,号恸崩摧。
发轸北魏,远迄南淮。
经历山河,泣涕如颓。
哀风兴感,行云徘徊。
游鱼失浪,归鸟忘栖。
呜呼哀哉!
吾与夫子,义贯丹青。
好和琴瑟,分过友生。
庶几遐年,携手同征。
如何奄忽,弃我夙零!
感昔宴会,志各高厉。
予戏夫子,金石难弊。
人命靡常,吉凶异制。
此欢之人,孰先殒越?
何寤夫子,果乃先逝!又论死生,存亡数度。
子犹怀疑,求之明据。
傥独有灵,游魂泰素。
我将假翼,飘飖高举。
超登景云,要子天路。
丧柩既臻,将反魏京。
灵轜回轨,白骥悲鸣。
虚廓无见,藏景蔽形。
孰云仲宣,不闻其声?
延首叹息,雨泣交颈。
嗟乎夫子!永安幽冥。
人谁不没?达士徇名。
生荣死哀,亦孔之荣。
呜呼哀哉!
或问曰:「案《记》:管、蔡流言,叛戾东都。
周公征讨,诛以凶逆。
顽恶显著,流名千里。
且明父圣兄,曾不鉴凶愚于幼稚,觉无良之子弟;而乃使理乱殷之弊民,显荣爵于藩国;使恶积罪成,终遇祸害。
于理不通,心无所安。
愿闻其说。」
答曰:「善哉!子之问也。
昔文武之用管、蔡以实,周公之诛管、蔡以权。
权事显,实理沈,故令时人全谓管、蔡为顽凶。
方为吾子论之。
夫管、蔡皆服教殉义,忠诚自然。
是以文王列而显之,发旦二圣,举而任之。
非以情亲而相私也。
乃所以崇德礼贤。
济殷弊民,绥辅武庚,以兴顽俗,功业有绩,故旷世不废,名冠当时,列为藩臣。
逮至武卒,嗣诵幼冲。
周公践政,率朝诸侯;思光前载,以隆王业。
而管、蔡服教,不达圣权;卒遇大变,不能自通。
忠于乃心,思在王室。
遂乃抗言率众,欲除国患;翼存天子,甘心毁旦。
斯乃愚诚愤发所以徼祸也。
成王大悟周公显,复一化齐俗,义以断恩。
虽内信如心,外体不立。
称兵叛乱,所惑者广。
是以隐忍授刑,流涕行诛。
示以赏罚,不避亲戚;荣爵所显,必锺盛德;戮挞所施,必加有罪,斯乃为教之正。
体古今之明议也,管、蔡虽怀忠抱诚,要为罪诛。
罪诛已显,不得复理。
内必幽伏,罪恶遂章。
幽、章之路大殊,故令奕世未蒙发起。
然论者承名信行,便以管、蔡为恶,不知管、蔡之恶,乃所以令三圣为不明也。
若三圣未为不明,则圣不佑恶而任顽凶也顽凶不容于时世,则管、蔡无取私于父兄;而见任必以忠良,则二叔故为淑善矣。
今若本三圣之用明,思显授之实理,推忠贤暗权,论为国之大纪,则二叔之良乃显,万显三圣之用也有以,流言之故有缘,周公之诛是矣。
且周公居摄,邵公不悦。
推此言则管、蔡怀疑,未为不贤。
而忠贤可不达权,三圣未为用恶,而周公不得不诛。
若此,三圣所用信良,周公之诛得宜,管、蔡之心见理,尔乃大义得通,内外兼叙,无相伐负者,则时论亦得释然而大解也。
周公征讨,诛以凶逆。
顽恶显著,流名千里。
且明父圣兄,曾不鉴凶愚于幼稚,觉无良之子弟;而乃使理乱殷之弊民,显荣爵于藩国;使恶积罪成,终遇祸害。
于理不通,心无所安。
愿闻其说。」
答曰:「善哉!子之问也。
昔文武之用管、蔡以实,周公之诛管、蔡以权。
权事显,实理沈,故令时人全谓管、蔡为顽凶。
方为吾子论之。
夫管、蔡皆服教殉义,忠诚自然。
是以文王列而显之,发旦二圣,举而任之。
非以情亲而相私也。
乃所以崇德礼贤。
济殷弊民,绥辅武庚,以兴顽俗,功业有绩,故旷世不废,名冠当时,列为藩臣。
逮至武卒,嗣诵幼冲。
周公践政,率朝诸侯;思光前载,以隆王业。
而管、蔡服教,不达圣权;卒遇大变,不能自通。
忠于乃心,思在王室。
遂乃抗言率众,欲除国患;翼存天子,甘心毁旦。
斯乃愚诚愤发所以徼祸也。
成王大悟周公显,复一化齐俗,义以断恩。
虽内信如心,外体不立。
称兵叛乱,所惑者广。
是以隐忍授刑,流涕行诛。
示以赏罚,不避亲戚;荣爵所显,必锺盛德;戮挞所施,必加有罪,斯乃为教之正。
体古今之明议也,管、蔡虽怀忠抱诚,要为罪诛。
罪诛已显,不得复理。
内必幽伏,罪恶遂章。
幽、章之路大殊,故令奕世未蒙发起。
然论者承名信行,便以管、蔡为恶,不知管、蔡之恶,乃所以令三圣为不明也。
若三圣未为不明,则圣不佑恶而任顽凶也顽凶不容于时世,则管、蔡无取私于父兄;而见任必以忠良,则二叔故为淑善矣。
今若本三圣之用明,思显授之实理,推忠贤暗权,论为国之大纪,则二叔之良乃显,万显三圣之用也有以,流言之故有缘,周公之诛是矣。
且周公居摄,邵公不悦。
推此言则管、蔡怀疑,未为不贤。
而忠贤可不达权,三圣未为用恶,而周公不得不诛。
若此,三圣所用信良,周公之诛得宜,管、蔡之心见理,尔乃大义得通,内外兼叙,无相伐负者,则时论亦得释然而大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