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昭阳赤奋若,尽上章困敦,凡四十八年。
显王元年(癸丑,公元前三六八年)
齐伐魏,取观津。
赵侵齐,取长城。
显王三年(乙卯,公元前三六六年)
魏、韩会于宅阳。
秦败魏师、韩师于洛阳。
显王四年(丙辰,公元前三六五年)
魏伐宋。
显王五年(丁巳,公元前三六四年)
秦献公败三晋之师于石门,斩首六万。
王赐以黼黻之服。
显王七年(己未,前三六二年)
魏败韩师、赵师于浍。
秦、魏战于少梁,魏师败绩;获魏公孙痤。
卫声公薨,子成侯速立。
燕桓公薨,子文公立。
秦献公薨,子孝公立。
孝公生二十一年矣。
是时河、山以东强国六,淮、泗之间小国十馀,楚、魏与秦接界。
魏筑长城,自郑滨洛以北有上郡;楚自汉中,南有巴、黔中;皆以夷翟遇秦,摈斥之,不得与中国之会盟。
于是孝公发愤,布德修政,欲以强秦。
显王八年(庚申,公元前三六一年)
孝公令国中曰:“昔我穆公,自岐、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
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
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丑莫大焉。
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徙治栎阳,且欲东伐,复穆公之故地,修穆公之政令。
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
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于是卫公孙鞅闻是令下,乃西入秦。
公孙鞅者,卫之庶孙也,好刑名之学。
事魏相公叔痤,痤知其贤,未及进。
会病,魏惠王往问之曰:“公叔病如有不可讳,将奈社稷何?”公叔曰:“痤之中庶子卫鞅,年虽少,有奇才,愿君举国而听之!”王嘿然。
公叔曰:“君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王许诺而去。
公叔召鞅谢曰:“吾先君而后臣,故先为君谋,后以告子。
子必速行矣!”鞅曰:“君不能用子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子之言杀臣乎?”卒不去。
王出,谓左右曰:“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国听卫鞅也,既又劝寡人杀之,岂不悖哉!”卫鞅既至秦,因嬖臣景监以求见孝公,说以富国强兵之术。
公大悦,与议国事。
显王十年(壬戌,公元前三五九年)
卫鞅欲变法,秦人不悦。
卫鞅言于秦孝公曰:“夫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
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
”甘龙曰:“不然。
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
”卫鞅曰:“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
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
显王元年(癸丑,公元前三六八年)
齐伐魏,取观津。
赵侵齐,取长城。
显王三年(乙卯,公元前三六六年)
魏、韩会于宅阳。
秦败魏师、韩师于洛阳。
显王四年(丙辰,公元前三六五年)
魏伐宋。
显王五年(丁巳,公元前三六四年)
秦献公败三晋之师于石门,斩首六万。
王赐以黼黻之服。
显王七年(己未,前三六二年)
魏败韩师、赵师于浍。
秦、魏战于少梁,魏师败绩;获魏公孙痤。
卫声公薨,子成侯速立。
燕桓公薨,子文公立。
秦献公薨,子孝公立。
孝公生二十一年矣。
是时河、山以东强国六,淮、泗之间小国十馀,楚、魏与秦接界。
魏筑长城,自郑滨洛以北有上郡;楚自汉中,南有巴、黔中;皆以夷翟遇秦,摈斥之,不得与中国之会盟。
于是孝公发愤,布德修政,欲以强秦。
显王八年(庚申,公元前三六一年)
孝公令国中曰:“昔我穆公,自岐、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
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
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丑莫大焉。
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徙治栎阳,且欲东伐,复穆公之故地,修穆公之政令。
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
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于是卫公孙鞅闻是令下,乃西入秦。
公孙鞅者,卫之庶孙也,好刑名之学。
事魏相公叔痤,痤知其贤,未及进。
会病,魏惠王往问之曰:“公叔病如有不可讳,将奈社稷何?”公叔曰:“痤之中庶子卫鞅,年虽少,有奇才,愿君举国而听之!”王嘿然。
公叔曰:“君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王许诺而去。
公叔召鞅谢曰:“吾先君而后臣,故先为君谋,后以告子。
子必速行矣!”鞅曰:“君不能用子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子之言杀臣乎?”卒不去。
王出,谓左右曰:“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国听卫鞅也,既又劝寡人杀之,岂不悖哉!”卫鞅既至秦,因嬖臣景监以求见孝公,说以富国强兵之术。
公大悦,与议国事。
显王十年(壬戌,公元前三五九年)
卫鞅欲变法,秦人不悦。
卫鞅言于秦孝公曰:“夫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
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
”甘龙曰:“不然。
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
”卫鞅曰:“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
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
起著雍摄提格,尽玄黓困敦,凡三十五年。
威烈王二十三年(戊寅,公元前四零三年)
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
臣光曰: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
何谓礼?纪纲是也;何谓分?君臣是也;何谓名?公、侯、卿、大夫是也。
夫以四海之广,兆民之众,受制于一人,虽有绝伦之力,高世之智,莫敢不奔走而服役者,岂非以礼为之纲纪哉!是故天子统三公,三公率诸侯,诸侯制卿大夫,卿大夫治士庶人。
贵以临贱,贱以承贵。
上之使下,犹心腹之运手足,根本之制支叶;下之事上,犹手足之卫心腹,支叶之庇本根。
然后能上下相保而国家治安。
故曰:天子之职莫大于礼也。
文王序《易》,以乾坤为首。
孔子系之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言君臣之位,犹天地之不可易也。
《春秋》抑诸侯,尊周室,王人虽微,序于诸侯之上,以是见圣人于君臣之际,未尝不惓惓也。
非有桀、纣之暴,汤、武之仁,人归之,天命之,君臣之分,当守节伏死而已矣。
是故以微子而代纣,则成汤配天矣;以季札而君吴,则太伯血食矣。
然二子宁亡国而不为者,诚以礼之大节不可乱也。
故曰:礼莫大于分也。
夫礼,辨贵贱,序亲疏,裁群物,制庶事。
非名不著,非器不形。
名以命之,器以别之,然后上下粲然有伦,此礼之大经也。
名器既亡,则礼安得独在哉?昔仲叔于奚有功于卫,辞邑而请繁缨,孔子以为不如多与之邑。
惟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
政亡,则国家从之。
卫君待孔子而为政,孔子欲先正名,以为名不正则民无所措手足。
夫繁缨,小物也,而孔子惜之;正名,细务也,而孔子先之。
诚以名器既乱,则上下无以相有故也。
夫事未有不生于微而成于著。
圣人之虑远,故能谨其微而治之;众人之识近,故必待其著而后救之。
治其微,则用力寡而功多;救其著,则竭力而不能及也。
《易》曰:“履霜,坚冰至”,《书》曰:“一日二日万几”,谓此类也。
故曰:分莫大于名也。
呜呼!幽、厉失德,周道日衰,纲纪散坏,下陵上替,诸侯专征,大夫擅政。
礼之大体,什丧七八矣。
然文、武之祀犹绵绵相属者,盖以周之子孙尚能守其名分故也。
何以言之?昔晋文公有大功于王室,请隧于襄王,襄王不许,曰:“王章也。
未有代德而有二王,亦叔父之所恶也。
不然,叔父有地而隧,又何请焉!”文公于是乎惧而不敢违。
是故以周之地则不大于曹、滕,以周之民则不众于邾、莒,然历数百年,宗主天下,虽以晋、楚、齐、秦之强,不敢加者,何哉?徒以名分尚存故
威烈王二十三年(戊寅,公元前四零三年)
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
臣光曰: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
何谓礼?纪纲是也;何谓分?君臣是也;何谓名?公、侯、卿、大夫是也。
夫以四海之广,兆民之众,受制于一人,虽有绝伦之力,高世之智,莫敢不奔走而服役者,岂非以礼为之纲纪哉!是故天子统三公,三公率诸侯,诸侯制卿大夫,卿大夫治士庶人。
贵以临贱,贱以承贵。
上之使下,犹心腹之运手足,根本之制支叶;下之事上,犹手足之卫心腹,支叶之庇本根。
然后能上下相保而国家治安。
故曰:天子之职莫大于礼也。
文王序《易》,以乾坤为首。
孔子系之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言君臣之位,犹天地之不可易也。
《春秋》抑诸侯,尊周室,王人虽微,序于诸侯之上,以是见圣人于君臣之际,未尝不惓惓也。
非有桀、纣之暴,汤、武之仁,人归之,天命之,君臣之分,当守节伏死而已矣。
是故以微子而代纣,则成汤配天矣;以季札而君吴,则太伯血食矣。
然二子宁亡国而不为者,诚以礼之大节不可乱也。
故曰:礼莫大于分也。
夫礼,辨贵贱,序亲疏,裁群物,制庶事。
非名不著,非器不形。
名以命之,器以别之,然后上下粲然有伦,此礼之大经也。
名器既亡,则礼安得独在哉?昔仲叔于奚有功于卫,辞邑而请繁缨,孔子以为不如多与之邑。
惟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
政亡,则国家从之。
卫君待孔子而为政,孔子欲先正名,以为名不正则民无所措手足。
夫繁缨,小物也,而孔子惜之;正名,细务也,而孔子先之。
诚以名器既乱,则上下无以相有故也。
夫事未有不生于微而成于著。
圣人之虑远,故能谨其微而治之;众人之识近,故必待其著而后救之。
治其微,则用力寡而功多;救其著,则竭力而不能及也。
《易》曰:“履霜,坚冰至”,《书》曰:“一日二日万几”,谓此类也。
故曰:分莫大于名也。
呜呼!幽、厉失德,周道日衰,纲纪散坏,下陵上替,诸侯专征,大夫擅政。
礼之大体,什丧七八矣。
然文、武之祀犹绵绵相属者,盖以周之子孙尚能守其名分故也。
何以言之?昔晋文公有大功于王室,请隧于襄王,襄王不许,曰:“王章也。
未有代德而有二王,亦叔父之所恶也。
不然,叔父有地而隧,又何请焉!”文公于是乎惧而不敢违。
是故以周之地则不大于曹、滕,以周之民则不众于邾、莒,然历数百年,宗主天下,虽以晋、楚、齐、秦之强,不敢加者,何哉?徒以名分尚存故
起旃蒙协洽,尽柔兆涒滩,凡二年。
太祖高皇帝上之上元年(乙未,公元前二零六年)
冬,十月,沛公至霸上。
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
诸将或言诛秦王。
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
且人已降,杀之不祥。
”乃以属吏。
贾谊论曰: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权,招八州而朝同列,百有馀年,然后以六合为家,殽、函为宫。
一夫作难而七庙堕,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谊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沛公西入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
萧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府图籍藏之,以此沛公得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
沛公见秦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
樊哙谏曰:“沛公欲有天下耶,将为富家翁耶?凡此奢丽之物,皆秦所以亡也,沛公何用焉!愿急还霸上,无留宫中!”沛公不听。
张良曰:“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
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
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
且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军霸上。
十一月,沛公悉召诸县父老、豪桀,谓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馀悉除去秦法,诸吏民皆案堵如故。
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
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
秦民大喜。
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
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民。
”民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项羽既定河北,率诸侯兵欲西入关。
先是,诸侯吏卒、繇使、屯戍过秦中者,秦中吏卒遇之多无状。
及章邯以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轻折辱秦吏卒。
秦吏卒多怨,窃言曰:“章将军等诈吾属降诸侯。
今能入关破秦,大善;即不能,诸侯虏吾属而东,秦又尽诛吾父母妻子,奈何?”诸将微闻其计,以告项羽。
项羽召黥布、蒲将军计曰:“秦吏卒尚众,其心不服,至关不听,事必危。
不如击杀之,而独与章邯、长史欣、都尉翳入秦。
”于是楚军夜击坑秦卒二十馀万人新安城南。
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强。
闻项羽号章邯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沛公然其计,从之。
已而项羽至关,关门闭。
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
十二月,项羽进至戏。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
太祖高皇帝上之上元年(乙未,公元前二零六年)
冬,十月,沛公至霸上。
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
诸将或言诛秦王。
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
且人已降,杀之不祥。
”乃以属吏。
贾谊论曰: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权,招八州而朝同列,百有馀年,然后以六合为家,殽、函为宫。
一夫作难而七庙堕,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谊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沛公西入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
萧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府图籍藏之,以此沛公得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
沛公见秦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
樊哙谏曰:“沛公欲有天下耶,将为富家翁耶?凡此奢丽之物,皆秦所以亡也,沛公何用焉!愿急还霸上,无留宫中!”沛公不听。
张良曰:“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
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
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
且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军霸上。
十一月,沛公悉召诸县父老、豪桀,谓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馀悉除去秦法,诸吏民皆案堵如故。
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
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
秦民大喜。
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
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民。
”民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项羽既定河北,率诸侯兵欲西入关。
先是,诸侯吏卒、繇使、屯戍过秦中者,秦中吏卒遇之多无状。
及章邯以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轻折辱秦吏卒。
秦吏卒多怨,窃言曰:“章将军等诈吾属降诸侯。
今能入关破秦,大善;即不能,诸侯虏吾属而东,秦又尽诛吾父母妻子,奈何?”诸将微闻其计,以告项羽。
项羽召黥布、蒲将军计曰:“秦吏卒尚众,其心不服,至关不听,事必危。
不如击杀之,而独与章邯、长史欣、都尉翳入秦。
”于是楚军夜击坑秦卒二十馀万人新安城南。
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强。
闻项羽号章邯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沛公然其计,从之。
已而项羽至关,关门闭。
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
十二月,项羽进至戏。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
起旃蒙协洽,尽柔兆涒滩,凡二年。
太祖高皇帝上之上元年(乙未,公元前二零六年)
冬,十月,沛公至霸上。
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
诸将或言诛秦王。
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
且人已降,杀之不祥。
”乃以属吏。
贾谊论曰: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权,招八州而朝同列,百有馀年,然后以六合为家,殽、函为宫。
一夫作难而七庙堕,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谊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沛公西入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
萧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府图籍藏之,以此沛公得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
沛公见秦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
樊哙谏曰:“沛公欲有天下耶,将为富家翁耶?凡此奢丽之物,皆秦所以亡也,沛公何用焉!愿急还霸上,无留宫中!”沛公不听。
张良曰:“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
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
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
且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军霸上。
十一月,沛公悉召诸县父老、豪桀,谓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馀悉除去秦法,诸吏民皆案堵如故。
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
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
秦民大喜。
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
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民。
”民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项羽既定河北,率诸侯兵欲西入关。
先是,诸侯吏卒、繇使、屯戍过秦中者,秦中吏卒遇之多无状。
及章邯以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轻折辱秦吏卒。
秦吏卒多怨,窃言曰:“章将军等诈吾属降诸侯。
今能入关破秦,大善;即不能,诸侯虏吾属而东,秦又尽诛吾父母妻子,奈何?”诸将微闻其计,以告项羽。
项羽召黥布、蒲将军计曰:“秦吏卒尚众,其心不服,至关不听,事必危。
不如击杀之,而独与章邯、长史欣、都尉翳入秦。
”于是楚军夜击坑秦卒二十馀万人新安城南。
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强。
闻项羽号章邯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沛公然其计,从之。
已而项羽至关,关门闭。
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
十二月,项羽进至戏。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
太祖高皇帝上之上元年(乙未,公元前二零六年)
冬,十月,沛公至霸上。
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
诸将或言诛秦王。
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
且人已降,杀之不祥。
”乃以属吏。
贾谊论曰: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权,招八州而朝同列,百有馀年,然后以六合为家,殽、函为宫。
一夫作难而七庙堕,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谊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沛公西入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
萧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府图籍藏之,以此沛公得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
沛公见秦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
樊哙谏曰:“沛公欲有天下耶,将为富家翁耶?凡此奢丽之物,皆秦所以亡也,沛公何用焉!愿急还霸上,无留宫中!”沛公不听。
张良曰:“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
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
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
且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军霸上。
十一月,沛公悉召诸县父老、豪桀,谓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馀悉除去秦法,诸吏民皆案堵如故。
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
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
秦民大喜。
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
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民。
”民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项羽既定河北,率诸侯兵欲西入关。
先是,诸侯吏卒、繇使、屯戍过秦中者,秦中吏卒遇之多无状。
及章邯以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轻折辱秦吏卒。
秦吏卒多怨,窃言曰:“章将军等诈吾属降诸侯。
今能入关破秦,大善;即不能,诸侯虏吾属而东,秦又尽诛吾父母妻子,奈何?”诸将微闻其计,以告项羽。
项羽召黥布、蒲将军计曰:“秦吏卒尚众,其心不服,至关不听,事必危。
不如击杀之,而独与章邯、长史欣、都尉翳入秦。
”于是楚军夜击坑秦卒二十馀万人新安城南。
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强。
闻项羽号章邯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沛公然其计,从之。
已而项羽至关,关门闭。
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
十二月,项羽进至戏。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
起强圉作噩,尽著雍阉茂,凡二年。
太祖高皇帝上之下三年(丁酉,公元前二零四年)
冬,十月,韩信、张耳以兵数万东击赵。
赵王及成安君陈馀闻之,聚兵井陉口,号二十万。
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曰:“韩信、张耳乘胜而去国远斗,其锋不可当。
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
’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后。
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路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勿与战。
彼前不得斗,退不得还,野无所掠,不至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致于麾下;否则必为二子所擒矣。
”成安君尝自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曰:“韩信兵少而疲,如此避而不击,则诸侯谓吾怯而轻来伐我矣。
”
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广武君策,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
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
夜半,传发,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
诫曰:“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
”令其裨将传餐,曰:“今日破赵会食!”诸将皆莫信,佯应曰:“诺。
”信曰:“赵已先据便地为壁;且彼未见吾大将旗鼓,未肯击前行,恐吾至阻险而还也。
”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
赵军望见而大笑。
平旦,信建大将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
于是信与张耳佯弃鼓旗,走水上军;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
赵果空壁争汉旗、鼓,逐信、耳。
信、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
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
赵军已不能得信等,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见而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遂乱,遁走,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
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赵军,斩成安君泜水上,禽赵王歇。
诸将效首虏,毕贺,因问信曰:“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
’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曰‘破赵会食’,臣等不服,然竟以胜,此何术也?”信曰:“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
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诸将皆服,曰:“善!非臣所及也。
”
信募生得广武君者予千金。
有缚致麾下者,信解其缚,东乡坐,师事之。
问曰:“仆欲北攻燕,东代齐,何若而有功?”广武君辞谢曰:“臣败亡之虏,何足以权大事乎!”信曰:“仆闻之,百里奚居虞而虞亡,在秦而秦霸;非愚于虞而智于秦也,用与不用,听与不听也。
诚令成安君听足下计,若信
太祖高皇帝上之下三年(丁酉,公元前二零四年)
冬,十月,韩信、张耳以兵数万东击赵。
赵王及成安君陈馀闻之,聚兵井陉口,号二十万。
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曰:“韩信、张耳乘胜而去国远斗,其锋不可当。
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
’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后。
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路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勿与战。
彼前不得斗,退不得还,野无所掠,不至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致于麾下;否则必为二子所擒矣。
”成安君尝自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曰:“韩信兵少而疲,如此避而不击,则诸侯谓吾怯而轻来伐我矣。
”
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广武君策,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
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
夜半,传发,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
诫曰:“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
”令其裨将传餐,曰:“今日破赵会食!”诸将皆莫信,佯应曰:“诺。
”信曰:“赵已先据便地为壁;且彼未见吾大将旗鼓,未肯击前行,恐吾至阻险而还也。
”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
赵军望见而大笑。
平旦,信建大将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
于是信与张耳佯弃鼓旗,走水上军;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
赵果空壁争汉旗、鼓,逐信、耳。
信、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
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
赵军已不能得信等,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见而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遂乱,遁走,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
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赵军,斩成安君泜水上,禽赵王歇。
诸将效首虏,毕贺,因问信曰:“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
’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曰‘破赵会食’,臣等不服,然竟以胜,此何术也?”信曰:“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
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诸将皆服,曰:“善!非臣所及也。
”
信募生得广武君者予千金。
有缚致麾下者,信解其缚,东乡坐,师事之。
问曰:“仆欲北攻燕,东代齐,何若而有功?”广武君辞谢曰:“臣败亡之虏,何足以权大事乎!”信曰:“仆闻之,百里奚居虞而虞亡,在秦而秦霸;非愚于虞而智于秦也,用与不用,听与不听也。
诚令成安君听足下计,若信
起屠维大渊献,尽重光赤奋若,凡三年。
太祖高皇帝中五年(己亥,公元前二零二年)
冬,十月,汉王追项羽至固陵,与齐王信、魏相国越期会击楚;信、越不至,楚击汉军,大破之。
汉王复坚壁自守,谓张良曰:“诸侯不从,奈何?”对曰:“楚兵且破,二人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
君王能与共天下,可立致也。
齐王信之立,非君王意,信亦不自坚;彭越本定梁地,始,君王以魏豹故拜越为相国,今豹死,越亦望王,而君王不早定。
今能取睢阳以北至穀城皆以王彭越,从陈以东傅海与齐王信。
信家在楚,其意欲复得故邑。
能出捐此地以许两人,使各自为战,则楚易破也。
”汉王从之。
于是韩信、彭越皆引兵来。
十一月,刘贾南渡淮,围寿春,遣人诱楚大司马周殷。
殷畔楚,以舒屠六,举九江兵迎黥布,并行屠城父,随刘贾皆会。
十二月,项王至垓下,兵少,食尽,与汉战不胜,入壁;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项王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则夜起,饮帐中,悲歌慷慨,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乘其骏马名骓,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馀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才百馀人。
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馀战,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溃围,斩将,刈旗,三胜之,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乡。
汉军围之数重。
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
”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是时,郎中骑杨喜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喜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项王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
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
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于是项王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以所乘骓马赐亭长,令骑皆下马步行
太祖高皇帝中五年(己亥,公元前二零二年)
冬,十月,汉王追项羽至固陵,与齐王信、魏相国越期会击楚;信、越不至,楚击汉军,大破之。
汉王复坚壁自守,谓张良曰:“诸侯不从,奈何?”对曰:“楚兵且破,二人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
君王能与共天下,可立致也。
齐王信之立,非君王意,信亦不自坚;彭越本定梁地,始,君王以魏豹故拜越为相国,今豹死,越亦望王,而君王不早定。
今能取睢阳以北至穀城皆以王彭越,从陈以东傅海与齐王信。
信家在楚,其意欲复得故邑。
能出捐此地以许两人,使各自为战,则楚易破也。
”汉王从之。
于是韩信、彭越皆引兵来。
十一月,刘贾南渡淮,围寿春,遣人诱楚大司马周殷。
殷畔楚,以舒屠六,举九江兵迎黥布,并行屠城父,随刘贾皆会。
十二月,项王至垓下,兵少,食尽,与汉战不胜,入壁;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项王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则夜起,饮帐中,悲歌慷慨,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乘其骏马名骓,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馀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才百馀人。
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馀战,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溃围,斩将,刈旗,三胜之,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乡。
汉军围之数重。
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
”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是时,郎中骑杨喜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喜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项王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
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
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于是项王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以所乘骓马赐亭长,令骑皆下马步行
起阏逢困敦,尽重光协洽,凡八年。
太宗孝文皇帝中前三年(甲子,公元前一七七年)
冬,十月,丁酉晦,日有食之。
十一月,丁卯晦,日有食之。
诏曰:“前遣列侯之国,或辞未行。
丞相,朕之所重,其为朕率列侯之国!”
十二月,免丞相勃,遣就国。
乙亥,以太尉灌婴为丞相;罢太尉官,属丞相。
夏,四月,城阳景王章薨。
初,赵王敖献美人于高祖,得幸,有娠。
及贯高事发,美人亦坐系河内。
美人母弟赵兼因辟阳侯审食其言吕后,吕后妒,弗肯白。
美人已生子,恚,即自杀。
吏奉其子诣上,上悔,名之曰长,令吕后母之,而葬其母真定。
后封长为淮南王。
淮南王蚤失母,常附吕后,故孝惠、吕后时得无患;而常心怨辟阳侯,以为不强争之于吕后,使其母恨而死也。
及帝即位,淮南王自以最亲,骄蹇,数不奉法;上常宽假之。
是岁,入朝,从上入苑囿猎,与上同车,常谓上“大兄”。
王有材力,能扛鼎。
乃往见辟阳侯,自袖铁椎椎辟阳侯,令从者魏敬刭之;驰走阙下,肉袒谢罪。
帝伤其志为亲,故赦弗治。
当是时,薄太后及太子、诸大臣皆惮淮南王。
淮南王以此,归国益骄恣,出入称警跸,称制拟于天子。
袁盎谏曰:“诸侯太骄,必生患。
”上不听。
五月,匈奴右贤王入居河南地,侵盗上郡保塞蛮夷,杀略人民。
上幸甘泉。
遣丞相灌婴发车骑八万五千,诣高奴击右贤王;发中尉材官属卫将军,军长安。
右贤王走出塞。
上自甘泉之高奴,因幸太原,见故群臣,皆赐之;复晋阳、中都民三岁租。
留游太原十馀日。
初,大臣之诛诸吕也,朱虚侯功尤大。
大臣许尽以赵地王朱虚侯,尽以梁地王东牟侯。
及帝立,闻朱虚、东牟之初欲立齐王,故绌其功,及王诸子,乃割齐二郡以王之。
兴居自以失职夺功,颇怏怏;闻帝幸太原,以为天子且自击胡,遂发兵反。
帝闻之,罢丞相及行兵皆归长安,以棘浦侯柴武为大将军,将四将军、十万众击之;祁侯缯贺为将军,军荥阳。
秋,七月,上自太原至长安。
诏:“济北吏民,兵未至先自定及以军城邑降者,皆赦之,复官爵;与王兴居去来者,赦之。
”八月,济北王兴居兵败,自杀。
初,南阳张释之为骑郎,十年不得调,欲免归。
袁盎知其贤而荐之,为谒者仆射。
释之从行,登虎圈,上问上林尉诸禽兽簿。
十馀问,尉左右视,尽不能对。
虎圈啬夫从旁代尉对。
上所问禽兽簿甚悉,欲以观其能;口对响应,无穷者。
帝曰:“吏不当若是邪!尉无赖!”乃诏释之拜啬夫为上林令。
释之久之前,曰:“陛下以绛侯周勃何如人也?”上曰:“长者也。
太宗孝文皇帝中前三年(甲子,公元前一七七年)
冬,十月,丁酉晦,日有食之。
十一月,丁卯晦,日有食之。
诏曰:“前遣列侯之国,或辞未行。
丞相,朕之所重,其为朕率列侯之国!”
十二月,免丞相勃,遣就国。
乙亥,以太尉灌婴为丞相;罢太尉官,属丞相。
夏,四月,城阳景王章薨。
初,赵王敖献美人于高祖,得幸,有娠。
及贯高事发,美人亦坐系河内。
美人母弟赵兼因辟阳侯审食其言吕后,吕后妒,弗肯白。
美人已生子,恚,即自杀。
吏奉其子诣上,上悔,名之曰长,令吕后母之,而葬其母真定。
后封长为淮南王。
淮南王蚤失母,常附吕后,故孝惠、吕后时得无患;而常心怨辟阳侯,以为不强争之于吕后,使其母恨而死也。
及帝即位,淮南王自以最亲,骄蹇,数不奉法;上常宽假之。
是岁,入朝,从上入苑囿猎,与上同车,常谓上“大兄”。
王有材力,能扛鼎。
乃往见辟阳侯,自袖铁椎椎辟阳侯,令从者魏敬刭之;驰走阙下,肉袒谢罪。
帝伤其志为亲,故赦弗治。
当是时,薄太后及太子、诸大臣皆惮淮南王。
淮南王以此,归国益骄恣,出入称警跸,称制拟于天子。
袁盎谏曰:“诸侯太骄,必生患。
”上不听。
五月,匈奴右贤王入居河南地,侵盗上郡保塞蛮夷,杀略人民。
上幸甘泉。
遣丞相灌婴发车骑八万五千,诣高奴击右贤王;发中尉材官属卫将军,军长安。
右贤王走出塞。
上自甘泉之高奴,因幸太原,见故群臣,皆赐之;复晋阳、中都民三岁租。
留游太原十馀日。
初,大臣之诛诸吕也,朱虚侯功尤大。
大臣许尽以赵地王朱虚侯,尽以梁地王东牟侯。
及帝立,闻朱虚、东牟之初欲立齐王,故绌其功,及王诸子,乃割齐二郡以王之。
兴居自以失职夺功,颇怏怏;闻帝幸太原,以为天子且自击胡,遂发兵反。
帝闻之,罢丞相及行兵皆归长安,以棘浦侯柴武为大将军,将四将军、十万众击之;祁侯缯贺为将军,军荥阳。
秋,七月,上自太原至长安。
诏:“济北吏民,兵未至先自定及以军城邑降者,皆赦之,复官爵;与王兴居去来者,赦之。
”八月,济北王兴居兵败,自杀。
初,南阳张释之为骑郎,十年不得调,欲免归。
袁盎知其贤而荐之,为谒者仆射。
释之从行,登虎圈,上问上林尉诸禽兽簿。
十馀问,尉左右视,尽不能对。
虎圈啬夫从旁代尉对。
上所问禽兽簿甚悉,欲以观其能;口对响应,无穷者。
帝曰:“吏不当若是邪!尉无赖!”乃诏释之拜啬夫为上林令。
释之久之前,曰:“陛下以绛侯周勃何如人也?”上曰:“长者也。
予尝旅居江城时,有丰城耆逸何君诞孚。
因予同年,乐安公时,谒于公馆。
时曰:“此吾宗居丰城之叔,月湖先哲同叔之五世孙。
敬持家谱,敢与一言,以示后人。
”余于尚书公忝居,后时系同年。
况其来,乃仁人孝子之意,可无一言以应之?
夫何之姓,韩之讹,皆所封唐。
叔虞之后,支分派别,一而二,二而十、百、千,及其间分徙、继赘、商旅、游宦之不一,时异地殊,不相去属,遂为异宗。
各族之别,然其一本之未所有不同也。
按谱:丰城之何,分于崇仁之月湖,始出于唐令之易于。
盖易于仕唐,为益昌令时,诏下病民莫甚,于曰:“吾敢爱一身,以病万氏哉!”遂自焚其诏,何之善庆根本于此。
我朝同叔,登名进士,历官刑部尚书,持赠银青光禄大夫。
其善庆发于月湖者,盛矣。
迨理顺赘于石塘,徐遂徙于荣塘,至诞孚继承儒风,卓然乡邑之长者,其善庆迁延于丰城者,远矣。
然世族不可以无谱,世谱不可以诬妄。
是谱之修,真切实确。
自易于至同叔凡十世,远者谨书其相承之次。
自同叔至诞孚凡五世,近者也备书其昭穆之伦。
三世之旁之伯颜分居清江,五世之旁之季良分居乐安,斯时之昭穆不能悉述,惟掇其节要,彼此各书,使互有所考,若然则亲疏不失,恩义自生,仁人孝子之意,流通于其间矣。
呜呼!世之名门右族,有失祖宗于三五世之后者,反视内顾,岂不痛哉?今诞孚是举,则上而祖宗之远有所传,下而子孙之方来有所本,谓仁人孝子,庶乎近矣!是为序。
赐进士弟翰林院修撰吉水文天祥书。
因予同年,乐安公时,谒于公馆。
时曰:“此吾宗居丰城之叔,月湖先哲同叔之五世孙。
敬持家谱,敢与一言,以示后人。
”余于尚书公忝居,后时系同年。
况其来,乃仁人孝子之意,可无一言以应之?
夫何之姓,韩之讹,皆所封唐。
叔虞之后,支分派别,一而二,二而十、百、千,及其间分徙、继赘、商旅、游宦之不一,时异地殊,不相去属,遂为异宗。
各族之别,然其一本之未所有不同也。
按谱:丰城之何,分于崇仁之月湖,始出于唐令之易于。
盖易于仕唐,为益昌令时,诏下病民莫甚,于曰:“吾敢爱一身,以病万氏哉!”遂自焚其诏,何之善庆根本于此。
我朝同叔,登名进士,历官刑部尚书,持赠银青光禄大夫。
其善庆发于月湖者,盛矣。
迨理顺赘于石塘,徐遂徙于荣塘,至诞孚继承儒风,卓然乡邑之长者,其善庆迁延于丰城者,远矣。
然世族不可以无谱,世谱不可以诬妄。
是谱之修,真切实确。
自易于至同叔凡十世,远者谨书其相承之次。
自同叔至诞孚凡五世,近者也备书其昭穆之伦。
三世之旁之伯颜分居清江,五世之旁之季良分居乐安,斯时之昭穆不能悉述,惟掇其节要,彼此各书,使互有所考,若然则亲疏不失,恩义自生,仁人孝子之意,流通于其间矣。
呜呼!世之名门右族,有失祖宗于三五世之后者,反视内顾,岂不痛哉?今诞孚是举,则上而祖宗之远有所传,下而子孙之方来有所本,谓仁人孝子,庶乎近矣!是为序。
赐进士弟翰林院修撰吉水文天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