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題一絕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這首詩是小說《紅樓夢》的作者以自己的身份來寫的唯一的一首詩。
空空道人把《石頭記》從頭到尾抄詩錄下來後,並將《石頭記》改爲了《情僧錄》。
東魯孔梅溪題曰《風月寶鑑》。
後因曹雪芹於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纂成目錄。
分出章回,又題曰《金陵十二釵》。
並題了該詩。
從該詩中看,“荒唐”不僅指作者在書中引出了“煉石補天”、“青埂峯”等荒唐故事,而且也指全書描寫的當時社會的腐朽、殘酷、互相傾軋以至走向滅亡的道路。
當時的儒生也認爲這是“彌天大謊”,所以作者是以憤恨的心情寫出“滿紙荒唐言”的。
由於作者在書中對許多人物抱有同情感,所以說自己是飽含着“一把辛酸淚”來寫這部著作的。
他惟恐後人不知他的真實意圖,故云“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魯迅《<絳洞花主>小引》:“《紅樓夢》單是命意,就因讀者的眼光而有種種: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祕事。
”這裏,作者通過這首詩訴說了他難以直言而又深怕不被世俗理解的苦悶心情。
空空道人把《石頭記》從頭到尾抄詩錄下來後,並將《石頭記》改爲了《情僧錄》。
東魯孔梅溪題曰《風月寶鑑》。
後因曹雪芹於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纂成目錄。
分出章回,又題曰《金陵十二釵》。
並題了該詩。
從該詩中看,“荒唐”不僅指作者在書中引出了“煉石補天”、“青埂峯”等荒唐故事,而且也指全書描寫的當時社會的腐朽、殘酷、互相傾軋以至走向滅亡的道路。
當時的儒生也認爲這是“彌天大謊”,所以作者是以憤恨的心情寫出“滿紙荒唐言”的。
由於作者在書中對許多人物抱有同情感,所以說自己是飽含着“一把辛酸淚”來寫這部著作的。
他惟恐後人不知他的真實意圖,故云“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魯迅《<絳洞花主>小引》:“《紅樓夢》單是命意,就因讀者的眼光而有種種: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祕事。
”這裏,作者通過這首詩訴說了他難以直言而又深怕不被世俗理解的苦悶心情。
荒唐:謂說話浮誇、不實際,或者謂行爲放蕩爲荒唐。
《莊子·天下》:“謬悠之說,荒唐之言,無端崖之詞,時恣而不,不以觭見之也。
”此處指浮誇不實際。
辛酸:辣味和酸味。
比喻悲痛苦楚。
《文選·魏·阮籍·詠懷》詩:“感概懷辛酸,怨毒常苦多。
”
癡:即不聰明、呆笨。
《世說新語·嘗譽》:“王藍天(述)爲人晚成。
時人乃謂之癡。
”
味:意義,旨趣。
《晉書·成公簡傳》:“潛心道味。
”此處謂真實的意義。
《莊子·天下》:“謬悠之說,荒唐之言,無端崖之詞,時恣而不,不以觭見之也。
”此處指浮誇不實際。
辛酸:辣味和酸味。
比喻悲痛苦楚。
《文選·魏·阮籍·詠懷》詩:“感概懷辛酸,怨毒常苦多。
”
癡:即不聰明、呆笨。
《世說新語·嘗譽》:“王藍天(述)爲人晚成。
時人乃謂之癡。
”
味:意義,旨趣。
《晉書·成公簡傳》:“潛心道味。
”此處謂真實的意義。
全書寫的都是荒唐的言辭,卻浸透着我辛酸的眼淚!
都說作者太迷戀兒女癡情,可又有誰能真正理解書中的意味?
都說作者太迷戀兒女癡情,可又有誰能真正理解書中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