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開元元年常無名榜進士。
與學士綦毋潛契切,詞翰早着,爲天下所稱。
往來吳、楚間,多有著述。
如《江南意》一聯雲:"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詩人以來,罕有此作。
張燕公手題於政事堂,每示能文,令爲楷式。
曾奉使登終南山,有賦。
志趣高遠,識者不能棄焉。
顥,汴州人。
開元十一年源少良下及進士第。
天寶中,爲尚書司勳員外郎。
少年爲詩,意浮豔,多陷輕薄,晚節忽變常體,風骨凜然。
一窺塞垣,狀極戎旅,奇造往往並驅江、鮑。
後遊武昌,登黃鶴樓,感慨賦詩。
及李白來,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無作而去。
爲哲匠斂手雲。
然行履稍劣,好蒱博,嗜酒。
娶妻擇美者,稍不愜,即棄之,凡易三四。
初,李邕聞其才名,虛舍邀之。
顥至獻詩,首章雲:"十五嫁王昌。
"邕叱曰:"小兒無禮!"不與接而入。
顥苦吟詠,當病起清虛,友人戲之曰:"非子病如此,乃苦吟詩瘦耳。
"遂爲口實。
天寶十三年卒。
有詩一卷,今行。
佺期,字雲卿,相州人。
上元二年鄭益榜進士。
工五言。
由協律、考功郎受賕,長流驩州。
後召拜起居郎,兼修文館直學士。
常侍宮中,既侍宴,帝詔學士等爲《回波》舞,佺期作弄辭悅帝,詔賜牙緋。
歷中書舍人。
佺期嘗以詩贈張燕公,公曰:"沈三兄詩清麗,須讓居第一也。
"詩名大振。
自魏建安迄江左,詩律屢變。
至沈約、鮑照、庾信、徐陵以音韻相婉附,屬對精緻。
及佺期、之問,又加靡麗。
回忌聲病,約句準篇,着定格律,遂成近體,如錦繡成文,學者宗尚。
語曰:"蘇、李居前,沈、宋比肩。
"謂唐詩變體,始自二公,猶始自蘇武、李陵也。
有集十卷,今傳於世。
子容,襄陽人。
開元元年常無名榜進士。
仕爲樂城令。
初與孟浩然同隱鹿門山,爲死生交,詩篇唱答頗多。
後值亂離,流寓江表,嘗送內兄李錄事歸故里雲:"十年多難與君同,幾處移家逐轉蓬。
白首相逢征戰後,青春已過亂離中。
行人杳杳看西日,歸馬蕭蕭向北風。
漢水楚雲千萬裏,天涯此別恨無窮。
"後竟棄官歸舊業。
有詩集,興趣高遠,略去凡近。
當時哲匠,鹹稱道焉。
夫雲漢昭回,仰彌高於宸極;洪鐘希叩,發至響於咸池。
以太宗天縱,玄廟聰明,憲、德、文、僖,睿姿繼挺,俱以萬機之暇,特駐吟情,奎璧騰輝,袞龍浮彩,寵延臣下,每錫贈酬。
故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炯,華陰人。
顯慶六年舉神童,授校書郎。
永隆二年,皇太子舍奠,表豪俊,充崇文館學士。
後爲婺州盈川令。
卒。
炯恃才憑傲,每恥朝士矯飾,呼爲"麒麟楦"。
或問之,曰:"今假弄麒麟戲者,必刻畫其形覆驢上,宛然異物,及去其皮,還是驢耳。
"聞者甚不平,故爲時所忌。
初,張說以《箴》贈盈川之行,戒其苛刻,至官,果以酷稱。
炯博學善文,與王勃、盧照鄰、駱賓王以文辭齊名,海內稱四才子,亦曰"四傑",效之者風靡焉。
炯嘗謂:"吾愧在盧前,恥居王後。
"張說曰:"盈川文如懸河,酌之不竭。
恥王后,愧盧前,謙也。
"有《盈川集》三十卷行於世。
賓王,義烏人。
七歲能賦詩。
武后時,數上疏言事,得罪貶臨海丞,鞅鞅不得志,棄官去。
文明中,徐敬業起兵欲反正,往投之,署爲府屬。
爲敬業作檄傳天下,暴斥武后罪。
後見讀之,矍然曰:"誰爲之?"或以賓王對,後曰:"有如此纔不用,宰相過也。
"及敗亡命,不知所之。
後宋之問貶還,道出錢塘,遊靈隱寺,夜月,行吟長廊下,曰:"鷲嶺鬱岧嶢,龍宮隱寂寥。
"未得下聯。
有老僧燃燈坐禪,問曰:"少年不寐,而吟諷甚苦,何耶?"之問曰:"欲題此寺,而思不屬。
"僧笑曰:"何不道'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
'"之問終篇曰:"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
捫蘿登塔遠,刳木取泉遙。
雲薄霜初下,冰輕葉未凋。
待入天台寺,看餘渡石橋。
"僧一聯,篇中警策也。
遲明訪之,已不見。
老僧即駱賓王也。
傳聞桴海而去矣。
後,中宗詔求其文,得百餘篇及詩等十卷,命郗雲卿次序之,及《百道判集》一卷,今傳於世。
嶠,字巨山,趙州人。
十五通五經,二十擢進士,累遷爲監察御史。
武后時,同鳳閣鸞臺平章事。
後因罪貶廬州別駕,卒。
嶠富才思,有所屬綴,人輒傳諷。
明皇將幸蜀,登花萼樓,使樓前善《水調》者奏歌,歌曰:"山川滿目淚沾衣,富貴榮華能幾時,不見只今汾水上,惟有年年秋雁飛。
"帝慘愴,移時,顧侍者曰:"誰爲此?"對曰:"故宰相李嶠之詞也。
"帝曰:"真才子!"不待終曲而去。
嶠前與王勃、楊炯接,中與崔融、蘇味道齊名,晚諸人沒,爲文章宿老,學者取法焉。
今集五十卷,《雜詠詩》十二卷,《單題詩》一百二十首,張方爲注,傳於世。
翰,字子羽,幷州人。
景雲元年盧逸下進士及第。
又舉直言極諫,又舉超拔羣類科。
少豪蕩,怯纔不羈,喜縱酒,櫪多名馬,家蓄妓樂。
翰發言立意,自比王侯。
日聚英傑,縱禽擊鼓爲歡。
張嘉貞爲本州島長史,厚遇之。
翰酒間自歌,以舞屬嘉貞,神氣軒舉。
張說尤加禮異,及輔政,召爲正字,擢駕部員外郎。
說罷,翰出爲仙州別駕。
以窮樂畋飲,貶嶺表,道卒。
翰工詩,多壯麗之詞。
文士祖詠、杜華等,嘗與遊從。
華母崔氏雲:"吾聞孟母三遷,吾今欲卜居,使汝與王翰爲鄰,足矣。
"其才名如此。
燕公論其文,如瓊杯玉斝,雖爛然可珍,而多玷缺雲。
有集今傳。
太史公恨古布衣之俠,湮沒無聞,以其義出存亡死生之間,而不伐其德,千金駟馬,才啻草芥。
信哉,名不虛立也。
觀王翰之氣,其若人之儔乎!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7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