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赵孟頫撰并书篆。
佛以大慈悲,随机说法,为世舟航,所以付嘱其徒者摄为五分:曰素呾缆则阿难受持;曰毗奈耶则邬波离受持;曰阿毗达磨则迦多演那受持,即所谓经律论也;曰般若、曰陀罗尼,则付之文殊、普贤二大士,其教虽殊,其觉悟群迷则一而已。
佛灭度后二千余岁,有修其教者曰广裕,实通经律论藏,蔚然为四众所宗。
世家绛之稷山,俗姓郝氏。
幼敏慧,肄讲肆,日记三千言,发轫于戒经,决策于众经,论顿口于唯识因明。
年二十,众推为座元,讲说法要,人服其精诣。
出世住寿圣寺,修千佛洞佛阁殿堂,大辟讲席,听众逾百,檀施云兴。
次住华严院,且营且讲,如住寿圣时,次住十方仁寿寺,肇建夏安居讲堂,安众百五十。
又建冬安居静讲堂,安众五百。
重修佛阁法堂、僧堂,视住寿圣、华严,日益大以肆。
于是,移住金仙寺。
寺大而废久,住持者难其人。
师立志弘毅,百废具举。
修大佛阁,造弥勒大像,高百尺,广三之一,饰以黄金,置大藏经及唯识钞疏四十部。
又修法堂、僧廊、香积,檐楹户牖,金碧辉映,为晋伟观。
寺东临浍,师虑惊涛冲啮,盘石为岸,高丈又寻,袤八十步。
住金仙三十余年,终师之世。
讲下常不减百众。
最后住胜因寺,创建法堂廊庑三十余间,凡常住所宜有者,无不悉备。
师前后受四众请,更五住持,一日必口讲亦不辍。
四方檀施金粟币帛,一委常住,所至有余积而已,无私焉。
以其赢余施十方僧。
又约其同伦为上生会,精修密行,誓生兜术,示寂之日面如生时。
其住持胜因也,陕州、闻喜各建大会,请师为四众受戒阿阇黎,四方请疏,常以百计。
住金仙日,值世祖皇帝设资戒大会,师于大内说法,默契圣心,赐以袈裟。
住寿圣日,感圣僧化供,帑廪常溢。
是则,教中所谓志行精专有感斯应者矣。
师生九岁,从显公和尚落发。
出家又十一年而受具足戒,又九年而得法于云寿和尚,又二年领众住持。
住持四十又一年,当大德十一年十月二十九日仙化于金仙寺。
越七日,塔葬于寺后,寿七十又二,腊五十又二。
嗣其法者七十余人,曰才曰正,为众上首,并受玺书,名播诸方。
灭度后十又一年,其徒智贞状其师之行,走京师,请纪师道行,以传不朽。
余谓诸佛妙严、秘密、刹海,等一义味,支分派别,如月在水,非论无以证经,非律无以显教,究其指归,则一而已。
师能融通三藏,弘佛法于一方,而始终焉,则其为四众所宗宜也,其往生兜术陀天亦宜也,其嗣法上足续灯竟爽亦宜也。
乃为铭曰:佛以妙法,大启群蒙。
空有互彰,理事双融。
皇元肇
佛以大慈悲,随机说法,为世舟航,所以付嘱其徒者摄为五分:曰素呾缆则阿难受持;曰毗奈耶则邬波离受持;曰阿毗达磨则迦多演那受持,即所谓经律论也;曰般若、曰陀罗尼,则付之文殊、普贤二大士,其教虽殊,其觉悟群迷则一而已。
佛灭度后二千余岁,有修其教者曰广裕,实通经律论藏,蔚然为四众所宗。
世家绛之稷山,俗姓郝氏。
幼敏慧,肄讲肆,日记三千言,发轫于戒经,决策于众经,论顿口于唯识因明。
年二十,众推为座元,讲说法要,人服其精诣。
出世住寿圣寺,修千佛洞佛阁殿堂,大辟讲席,听众逾百,檀施云兴。
次住华严院,且营且讲,如住寿圣时,次住十方仁寿寺,肇建夏安居讲堂,安众百五十。
又建冬安居静讲堂,安众五百。
重修佛阁法堂、僧堂,视住寿圣、华严,日益大以肆。
于是,移住金仙寺。
寺大而废久,住持者难其人。
师立志弘毅,百废具举。
修大佛阁,造弥勒大像,高百尺,广三之一,饰以黄金,置大藏经及唯识钞疏四十部。
又修法堂、僧廊、香积,檐楹户牖,金碧辉映,为晋伟观。
寺东临浍,师虑惊涛冲啮,盘石为岸,高丈又寻,袤八十步。
住金仙三十余年,终师之世。
讲下常不减百众。
最后住胜因寺,创建法堂廊庑三十余间,凡常住所宜有者,无不悉备。
师前后受四众请,更五住持,一日必口讲亦不辍。
四方檀施金粟币帛,一委常住,所至有余积而已,无私焉。
以其赢余施十方僧。
又约其同伦为上生会,精修密行,誓生兜术,示寂之日面如生时。
其住持胜因也,陕州、闻喜各建大会,请师为四众受戒阿阇黎,四方请疏,常以百计。
住金仙日,值世祖皇帝设资戒大会,师于大内说法,默契圣心,赐以袈裟。
住寿圣日,感圣僧化供,帑廪常溢。
是则,教中所谓志行精专有感斯应者矣。
师生九岁,从显公和尚落发。
出家又十一年而受具足戒,又九年而得法于云寿和尚,又二年领众住持。
住持四十又一年,当大德十一年十月二十九日仙化于金仙寺。
越七日,塔葬于寺后,寿七十又二,腊五十又二。
嗣其法者七十余人,曰才曰正,为众上首,并受玺书,名播诸方。
灭度后十又一年,其徒智贞状其师之行,走京师,请纪师道行,以传不朽。
余谓诸佛妙严、秘密、刹海,等一义味,支分派别,如月在水,非论无以证经,非律无以显教,究其指归,则一而已。
师能融通三藏,弘佛法于一方,而始终焉,则其为四众所宗宜也,其往生兜术陀天亦宜也,其嗣法上足续灯竟爽亦宜也。
乃为铭曰:佛以妙法,大启群蒙。
空有互彰,理事双融。
皇元肇
立春,正月节。
立,建始也。
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
而春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
立夏、秋、冬同。
东风解冻。
冻结于冬,遇春风而解散;不曰春而曰东者,《吕氏春秋》曰:东方属木,木,火母也。
然气温,故解冻。
蛰虫始振。
蛰,藏也;振,动也。
密藏之虫,因气至,而皆苏动之矣。
鲍氏曰:动而未出,至二月,乃大惊而走也。
鱼陟负冰。
陟,升也。
鱼当盛寒伏水底而遂暖,至正月阳气至,则上游而近冰,故曰负。
立,建始也。
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
而春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
立夏、秋、冬同。
东风解冻。
冻结于冬,遇春风而解散;不曰春而曰东者,《吕氏春秋》曰:东方属木,木,火母也。
然气温,故解冻。
蛰虫始振。
蛰,藏也;振,动也。
密藏之虫,因气至,而皆苏动之矣。
鲍氏曰:动而未出,至二月,乃大惊而走也。
鱼陟负冰。
陟,升也。
鱼当盛寒伏水底而遂暖,至正月阳气至,则上游而近冰,故曰负。
春分,二月中。
分者,半也。
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
秋同义。
夏、冬不言分者,盖天地闲二气而已。
方氏曰:阳生于子,终于午,至卯而中分,故春为阳中,而仲月之节为春分,正阴阳适中,故昼夜无长短云。
元鸟至。
元鸟,燕也。
高诱曰:春分而来,秋分而去也。
雷乃发声。
阴阳相薄为雷,至此,四阳渐盛,犹有阴焉,则相薄乃发声矣。
乃者,《韵会》曰:象气出之难也。
注疏曰:发,犹出也。
始电。
电,阳光也,四阳盛长,值气泄时而光生焉,故《历解》曰:凡声阳也,光亦阳也。
《易》曰:雷电合而章。
《公羊传》曰:电者,雷光是也。
《徐氏》曰:雷阳阴电,非也。
盖盛夏无雷之时,电亦有之,可见矣。
分者,半也。
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
秋同义。
夏、冬不言分者,盖天地闲二气而已。
方氏曰:阳生于子,终于午,至卯而中分,故春为阳中,而仲月之节为春分,正阴阳适中,故昼夜无长短云。
元鸟至。
元鸟,燕也。
高诱曰:春分而来,秋分而去也。
雷乃发声。
阴阳相薄为雷,至此,四阳渐盛,犹有阴焉,则相薄乃发声矣。
乃者,《韵会》曰:象气出之难也。
注疏曰:发,犹出也。
始电。
电,阳光也,四阳盛长,值气泄时而光生焉,故《历解》曰:凡声阳也,光亦阳也。
《易》曰:雷电合而章。
《公羊传》曰:电者,雷光是也。
《徐氏》曰:雷阳阴电,非也。
盖盛夏无雷之时,电亦有之,可见矣。
秋分,八月中。
解见春分。
雷始收声。
鲍氏曰:雷二月阳中发声,八月阴中收声入地,则万物随入也。
蛰虫坏【音培】户。
淘瓦之泥曰坏,细泥也。
按《礼记注》曰:坏益其蛰穴之户,使通明处稍小,至寒甚乃墐塞之也。
水始涸。
《礼记注》曰:水本气之所为,春夏气至故长,秋冬气返故涸也。
解见春分。
雷始收声。
鲍氏曰:雷二月阳中发声,八月阴中收声入地,则万物随入也。
蛰虫坏【音培】户。
淘瓦之泥曰坏,细泥也。
按《礼记注》曰:坏益其蛰穴之户,使通明处稍小,至寒甚乃墐塞之也。
水始涸。
《礼记注》曰:水本气之所为,春夏气至故长,秋冬气返故涸也。
夫七十二候,吕不韦载于《吕氏春秋》,汉儒入于《礼记·月令》,与六经同传不朽。
后魏载之于历,欲民皆知,以验气序。
然其禽兽草木,多出北方,盖以汉前之儒皆江北者也。
故江南老师宿儒,亦难尽识。
况陈澔之注,多为谬说,而康成、颖达,亦有讹处。
予因是广取诸家之解,并《说文》《埤雅》等书,而又询之农牧,似得所归。
然后并将二十四气什之于槀,以俟博识者鉴焉。
后魏载之于历,欲民皆知,以验气序。
然其禽兽草木,多出北方,盖以汉前之儒皆江北者也。
故江南老师宿儒,亦难尽识。
况陈澔之注,多为谬说,而康成、颖达,亦有讹处。
予因是广取诸家之解,并《说文》《埤雅》等书,而又询之农牧,似得所归。
然后并将二十四气什之于槀,以俟博识者鉴焉。
小暑,六月节。
《说文》曰:暑,热也。
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
温风至。
至,极也,温热之风至此而极矣。
蟋【音悉】蟀【音率】居壁。
一名蛩【音拱】,一名蜻蛚,即今之促织也。
《礼记注》曰:生土中。
此时羽翼稍成,居穴之壁,至七月则远飞而在野矣。
盖肃杀之气初生则在穴,感之深则在野而斗。
鹰始击【《礼记》作鹰乃学习】。
击,搏击也。
应氏曰:杀气未肃,鸷猛之鸟始习于击,迎杀气也。
《说文》曰:暑,热也。
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
温风至。
至,极也,温热之风至此而极矣。
蟋【音悉】蟀【音率】居壁。
一名蛩【音拱】,一名蜻蛚,即今之促织也。
《礼记注》曰:生土中。
此时羽翼稍成,居穴之壁,至七月则远飞而在野矣。
盖肃杀之气初生则在穴,感之深则在野而斗。
鹰始击【《礼记》作鹰乃学习】。
击,搏击也。
应氏曰:杀气未肃,鸷猛之鸟始习于击,迎杀气也。
[外扮老夫人上]老身姓郑,夫主姓崔,官拜前朝相国,不幸因病告殂。
只生得个小女,小字莺莺,年一十九岁,针指女工,诗词书算,无不能者。
老相公在日,曾许下老身之侄——乃郑尚书之长子郑恒——为妻。
因俺孩儿父丧未满,未得成合。
又有个小妮子,是自幼伏侍孩儿的,唤做红娘。
一个小厮儿,唤做欢郎。
先夫弃世之后,老身与女孩儿扶柩至博陵安葬;因路途有阻,不能得去。
来到河中府,将这灵柩寄在普救寺内。
这寺是先夫相国修造的,乃则天娘娘香火院,况兼法本长老又是俺相公剃度的和尚;因此俺就这西厢下一座宅子安下。
一壁写书附京师去,唤郑恒来相扶回博陵去。
我想先夫在日,食前方丈,从者数百,今日至亲则这三四口儿,好生伤感人也呵!
[仙吕][赏花时]夫主京师禄命终,子母孤孀途路穷;因此上旅榇在梵王宫。
盼不到博陵旧家,血泪洒杜鹃红。
今日暮春天气,好生困人,不免唤红娘出来分付他。
红娘何在?[俫扮红见科][夫人云]你看佛殿上没人烧香呵,和小姐散心耍一回去来。
[红云]谨依严命。
[夫人下][红云]小姐有请。
[正旦扮莺莺上][红云]夫人着俺和姐姐佛殿上闲耍一回去来。
[旦唱]
[幺篇]可正是人值残春蒲郡东,门掩重关萧寺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并下]
只生得个小女,小字莺莺,年一十九岁,针指女工,诗词书算,无不能者。
老相公在日,曾许下老身之侄——乃郑尚书之长子郑恒——为妻。
因俺孩儿父丧未满,未得成合。
又有个小妮子,是自幼伏侍孩儿的,唤做红娘。
一个小厮儿,唤做欢郎。
先夫弃世之后,老身与女孩儿扶柩至博陵安葬;因路途有阻,不能得去。
来到河中府,将这灵柩寄在普救寺内。
这寺是先夫相国修造的,乃则天娘娘香火院,况兼法本长老又是俺相公剃度的和尚;因此俺就这西厢下一座宅子安下。
一壁写书附京师去,唤郑恒来相扶回博陵去。
我想先夫在日,食前方丈,从者数百,今日至亲则这三四口儿,好生伤感人也呵!
[仙吕][赏花时]夫主京师禄命终,子母孤孀途路穷;因此上旅榇在梵王宫。
盼不到博陵旧家,血泪洒杜鹃红。
今日暮春天气,好生困人,不免唤红娘出来分付他。
红娘何在?[俫扮红见科][夫人云]你看佛殿上没人烧香呵,和小姐散心耍一回去来。
[红云]谨依严命。
[夫人下][红云]小姐有请。
[正旦扮莺莺上][红云]夫人着俺和姐姐佛殿上闲耍一回去来。
[旦唱]
[幺篇]可正是人值残春蒲郡东,门掩重关萧寺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并下]
[孙飞虎上开]自家姓孙,名彪,字飞虎,方今天下扰攘。
因主将丁文雅失政,俺分统五千人马,镇守河桥,劫掳良民财物。
近知先相国崔珏之女莺莺,眉黛青颦,莲脸生春,有倾国倾城之容,西子太真之颜,现在河中府普救寺借居。
我心中想来:当今用武之际,主将尚然不正,我独廉何为?大小三军,听吾号令:人尽衔枚,马皆勒口,连夜进兵河中府!掳莺莺为妻,是我平生愿足,[下][法本慌上]谁想孙飞虎将半万贼兵围住寺门,鸣锣击鼓,呐喊摇旗,欲掳莺莺小姐为妻。
我今不敢违误,即索报知夫人走一遭[下][夫人慌云]如此却怎了!俺同到小姐卧房里商量去。
[下][旦引红娘上去]自见了张生,神魂荡漾,情思不快,茶饭少进。
早是离人伤感,况值暮春天道,好烦恼人也呵!好句有情怜夜月,落花无语怨东风。
[仙吕][八声甘州]恹恹瘦损,早是伤神,那值残春。
罗衣宽褪,能消几度黄昏?风袅篆烟不卷帘,雨打梨花深闭门;无语凭阑干,目断行云。
[混江龙]落红成阵,风飘万点正愁人,池塘梦晓,阑槛辞春;蝶粉轻沾飞絮雪,燕泥香惹落花尘;系春心情短柳丝长,隔花阴人远天涯近。
香消了六朝金粉,清减了三楚精神。
[红云]姐姐情思不快,我将被儿薰得香香的,睡些儿。
[旦唱]
[油葫芦]翠被生寒压绣裀,休将兰麝薰;便将兰麝薰尽,则索自温存。
昨宵个锦囊佳制明勾引,今日玉堂人物难亲近。
这些时坐又不安,睡又不稳,我欲待登临又不快,闲行又闷。
每日价情思睡昏昏。
[天下乐]红娘呵,我则索搭伏定鲛绡枕头儿上盹。
但出闺门,影儿般不离身。
[红云]不干红娘事,老夫人着我跟着姐姐来。
[旦云]俺娘也好没意思!这些时直恁般堤防着人;小梅香伏侍得勤,老夫人拘束得紧,则怕俺女孩儿折了气分。
[红云]姐姐往常不曾如此无情无绪;自见了那张生,便觉心事不宁,却是如何?[旦唱]
[那吒令]往常但见个外人,氲的早嗔;但见个客人,厌的倒褪;从见了那人,兜的便亲。
想着他昨夜诗,依前韵,酬和得清新。
[鹊踏枝]吟得句儿匀,念得字儿真,咏月新诗,煞强似织锦回文。
谁肯把针儿将线引,向东邻通个殷勤。
[寄生草]想着文章士,旖旎人;他脸儿清秀身儿俊,性儿温克情儿顺,不由人口儿里作念心儿里印。
学得来“一天星斗焕文章”,不枉了“十年窗下无人问”。
[飞虎领兵上围寺科][下][卒子内高叫云]寺里人听者:限你每三日内将莺莺献出来与俺将军成亲,万事干休。
三日后不送出,伽蓝尽皆焚烧,僧俗寸斩,不留一个。
[夫人、洁同上敲门
因主将丁文雅失政,俺分统五千人马,镇守河桥,劫掳良民财物。
近知先相国崔珏之女莺莺,眉黛青颦,莲脸生春,有倾国倾城之容,西子太真之颜,现在河中府普救寺借居。
我心中想来:当今用武之际,主将尚然不正,我独廉何为?大小三军,听吾号令:人尽衔枚,马皆勒口,连夜进兵河中府!掳莺莺为妻,是我平生愿足,[下][法本慌上]谁想孙飞虎将半万贼兵围住寺门,鸣锣击鼓,呐喊摇旗,欲掳莺莺小姐为妻。
我今不敢违误,即索报知夫人走一遭[下][夫人慌云]如此却怎了!俺同到小姐卧房里商量去。
[下][旦引红娘上去]自见了张生,神魂荡漾,情思不快,茶饭少进。
早是离人伤感,况值暮春天道,好烦恼人也呵!好句有情怜夜月,落花无语怨东风。
[仙吕][八声甘州]恹恹瘦损,早是伤神,那值残春。
罗衣宽褪,能消几度黄昏?风袅篆烟不卷帘,雨打梨花深闭门;无语凭阑干,目断行云。
[混江龙]落红成阵,风飘万点正愁人,池塘梦晓,阑槛辞春;蝶粉轻沾飞絮雪,燕泥香惹落花尘;系春心情短柳丝长,隔花阴人远天涯近。
香消了六朝金粉,清减了三楚精神。
[红云]姐姐情思不快,我将被儿薰得香香的,睡些儿。
[旦唱]
[油葫芦]翠被生寒压绣裀,休将兰麝薰;便将兰麝薰尽,则索自温存。
昨宵个锦囊佳制明勾引,今日玉堂人物难亲近。
这些时坐又不安,睡又不稳,我欲待登临又不快,闲行又闷。
每日价情思睡昏昏。
[天下乐]红娘呵,我则索搭伏定鲛绡枕头儿上盹。
但出闺门,影儿般不离身。
[红云]不干红娘事,老夫人着我跟着姐姐来。
[旦云]俺娘也好没意思!这些时直恁般堤防着人;小梅香伏侍得勤,老夫人拘束得紧,则怕俺女孩儿折了气分。
[红云]姐姐往常不曾如此无情无绪;自见了那张生,便觉心事不宁,却是如何?[旦唱]
[那吒令]往常但见个外人,氲的早嗔;但见个客人,厌的倒褪;从见了那人,兜的便亲。
想着他昨夜诗,依前韵,酬和得清新。
[鹊踏枝]吟得句儿匀,念得字儿真,咏月新诗,煞强似织锦回文。
谁肯把针儿将线引,向东邻通个殷勤。
[寄生草]想着文章士,旖旎人;他脸儿清秀身儿俊,性儿温克情儿顺,不由人口儿里作念心儿里印。
学得来“一天星斗焕文章”,不枉了“十年窗下无人问”。
[飞虎领兵上围寺科][下][卒子内高叫云]寺里人听者:限你每三日内将莺莺献出来与俺将军成亲,万事干休。
三日后不送出,伽蓝尽皆焚烧,僧俗寸斩,不留一个。
[夫人、洁同上敲门
小雪,十月中。
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
小者,未盛之辞。
虹藏不见。
《礼记注》曰:阴阳气交而为虹,此时阴阳极乎辨,故虹伏。
虹非有质,而曰藏,亦言其气之下伏耳。
天气上升,地气下降。
闭塞而成冬。
天地变而各正其位,不交则不通,不通则闭塞,而时之所以为冬也。
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
小者,未盛之辞。
虹藏不见。
《礼记注》曰:阴阳气交而为虹,此时阴阳极乎辨,故虹伏。
虹非有质,而曰藏,亦言其气之下伏耳。
天气上升,地气下降。
闭塞而成冬。
天地变而各正其位,不交则不通,不通则闭塞,而时之所以为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