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白地藏菩萨言:仁者,愿为天龙四众,及未来现在一切众生,说娑婆世界,及阎浮提罪苦众生,所受报处,地狱名号,及恶报等事,使未来世末法众生,知是果报。
地藏答言:仁者,我今承佛威神,及大士之力,略说地狱名号,及罪报恶报之事。
仁者,阎浮提东方有山,号曰铁围,其山黑邃,无日月光。
有大地狱,号极无间,又有地狱,名大阿鼻。
复有地狱,名曰四角;复有地狱,名曰飞刀;复有地狱,名曰火箭;复有地狱,名曰夹山;复有地狱,名曰通枪;复有地狱,名曰铁车;复有地狱,名曰铁床;复有地狱,名曰铁牛;复有地狱,名曰铁衣;复有地狱,名曰千刃;复有地狱,名曰铁驴;复有地狱,名曰烊铜;复有地狱,名曰抱柱;复有地狱,名曰流火;复有地狱,名曰耕舌;复有地狱,名曰剉首;复有地狱,名曰烧脚;复有地狱,名曰啖眼;复有地狱,名曰铁丸;复有地狱,名曰诤论;复有地狱,名曰铁呋;复有地狱,名曰多嗔。
地藏白言:仁者,铁围之内,有如是等地狱,其数无限。
更有叫唤地狱,拔舌地狱,粪尿地狱,铜锁地狱,火象地狱,火狗地狱,火马地狱,火牛地狱,火山地狱,火石地狱,火床地狱,火梁地狱,火鹰地狱,锯牙地狱,剥皮地狱,饮血地狱,烧手地狱,烧脚地狱,倒刺地狱,火屋地狱,铁屋地狱,火狼地狱。
如是等地狱。
其中各各复有诸小地狱,或一、或二、或三、或四、乃至百千,其中名号,各各不同。
地藏菩萨告普贤菩萨言:仁者,此者皆是南阎浮提行恶众生,业感如是。
业力甚大,能敌须弥,能深巨海,能障圣道。
是故众生莫轻小恶,以为无罪,死后有报,纤毫受之。
父子至亲,歧路各别,纵然相逢,无肯代受。
我今承佛威力,略说地狱罪报之事,唯愿仁者暂听是言。
普贤答言:吾已久知三恶道报,望仁者说,令后世末法一切恶行众生,闻仁者说,使令归佛。
地藏白言:仁者,地狱罪报,其事如是。
或有地狱,取罪人舌,使牛耕之。
或有地狱取罪人心,夜叉食之。
或有地狱,镬汤盛沸,煮罪人身。
或有地狱,赤烧铜柱,使罪人抱。
或有地狱,使诸火烧,趁及罪人。
或有地狱,一向寒冰。
或有地狱,无限粪尿。
或有地狱,纯飞钑鑗。
或有地狱,多攒火枪。
或有地狱,唯撞胸背。
或有地狱,但烧手足。
或有地狱,盘缴铁蛇。
或有地狱,驱逐铁狗。
或有地狱,尽驾铁骡。
仁者,如是等报,各各狱中,有百千种业道之器,无非是铜是铁,是石是火,此四种物,众业行感。
若广说地狱罪报等事,一一狱中,更有百千种苦楚,何况多
尔时世尊举金色臂,又摩地藏菩萨摩诃萨顶,而作是言:地藏地藏,汝之神力不可思议、汝之慈悲不可思议、汝之智慧不可思议、汝之辩才不可思议,正使十方诸佛,赞叹宣说汝之不思议事,千万劫中,不能得尽。
地藏地藏,记吾今日在忉利天中,于百千万亿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菩萨,天龙八部,大会之中,再以人天诸众生等,未出三界,在火宅中者,付嘱于汝。
无令是诸众生,堕恶趣中,一日一夜,何况更落五无间,及阿鼻地狱,动经千万亿劫,无有出期。
地藏,是南阎浮提众生,志性无定,习恶者多。
纵发善心,须臾即退。
若遇恶缘,念念增长。
以是之故,吾分是形,百千亿化度,随其根性而度脱之。
地藏,吾今殷勤,以天人众,付嘱于汝。
未来之世,若有天人,及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种少善根,一毛一尘,一沙一渧,汝以道力,拥护是人,渐修无上,勿令退失。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天若人,随业报应,落在恶趣。
临堕趣中,或至门首,是诸众生,若能念得一佛名,一菩萨名,一句一偈大乘经典。
是诸众生,汝以神力,方便救拔,于是人所,现无边身,为碎地狱,遣令生天,受胜妙乐。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现在未来天人众,吾今殷勤付嘱汝,以大神通方便度,勿令堕在诸恶趣。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唯愿世尊不以为虑。
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一念恭敬,我亦百千方便,度脱是人,于生死中速得解脱。
何况闻诸善事,念念修行,自然于无上道永不退转。
说是语时,会中有一菩萨,名虚空藏,白佛言:世尊,我自至忉利,闻于如来赞叹地藏菩萨,威神势力,不可思议。
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乃及一切天龙,闻此经典及地藏名字,或瞻礼形像,得几种福利?唯愿世尊,为未来现在一切众等,略而说之。
佛告虚空藏菩萨:谛听谛听!吾当为汝分别说之。
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见地藏形像,及闻此经,乃至读诵,香华饮食,衣服珍宝,布施供养,赞叹瞻礼,得二十八种利益:一者、天龙护念,二者、善果日增,三者、集圣上因,四者、菩提不退,五者、衣食丰足,六者、疾疫不临,七者、离水火灾,八者、无盗贼厄,九者、人见钦敬,十者、神鬼助持,十一者、女转男身,十二者、为王臣女,十三者、端正相好,十四者、多生天上。
十五者、或为帝王,十六者、宿智命通,十七者、有求皆从,十八者、眷属欢乐,十九者、诸横消灭,二十者、业道永除,二十一者、去处尽通,二十二者、夜梦安乐,二十三者、先亡离
尔时世尊,从顶门上,放百千万亿大毫相光,所谓:白毫相光、大白毫相光、瑞毫相光、大瑞毫相光、玉毫相光、大玉毫相光、紫毫相光、大紫毫相光、青毫相光、大青毫相光、碧毫相光、大碧毫相光、红毫相光、大红毫相光、绿毫相光、大绿毫相光、金毫相光、大金毫相光、庆云毫相光、大庆云毫相光、千轮毫光、大千轮毫光、宝轮毫光、大宝轮毫光、日轮毫光、大日轮毫光、月轮毫光、大月轮毫光、宫殿毫光、大宫殿毫光、海云毫光、大海云毫光。
于顶门上放如是等毫相光已,出微妙音,告诸大众,天龙八部、人非人等:听吾今日于忉利天宫,称扬赞叹地藏菩萨于人天中,利益等事、不思议事、超圣因事、证十地事、毕竟不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事。
说是语时,会中有一菩萨摩诃萨,名观世音,从座而起,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是地藏菩萨摩诃萨具大慈悲,怜愍罪苦众生,于千万亿世界,化千万亿身。
所有功德及不思议威神之力。
我闻世尊,与十方无量诸佛,异口同音,赞叹地藏菩萨云:正使过去现在未来诸佛,说其功德,犹不能尽。
向者,又蒙世尊,普告大众:欲称扬地藏利益等事。
唯愿世尊,为现在未来一切众生,称扬地藏不思议事,令天龙八部,瞻礼获福。
佛告观世音菩萨:汝于娑婆世界有大因缘。
若天若龙、若男若女、若神若鬼、乃至六道罪苦众生,闻汝名者、见汝形者、恋慕汝者、赞叹汝者。
是诸众生,于无上道,必不退转。
常生人天,具受妙乐。
因果将熟,遇佛受记。
汝今具大慈悲,怜愍众生,及天龙八部,听吾宣说地藏菩萨不思议利益之事。
汝当谛听,吾今说之。
观世音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佛告观世音菩萨:未来现在诸世界中,有天人受天福尽,有五衰相现,或有堕于恶道之者。
如是天人,若男若女,当现相时,或见地藏菩萨形像、或闻地藏菩萨名,一瞻一礼。
是诸天人,转增天福,受大快乐,永不堕三恶道报。
何况见闻菩萨,以诸香华、衣服、饮食、宝贝、璎珞,布施供养,所获功德福利,无量无边。
复次观世音:若未来现在诸世界中,六道众生临命终时,得闻地藏菩萨名,一声历耳根者。
是诸众生,永不历三恶道苦。
何况临命终时,父母眷属,将是命终人舍宅、财物、宝贝、衣服,塑画地藏形像。
或使病人未终之时,眼耳见闻,知道眷属将舍宅、宝贝等为其自身塑画地藏菩萨形像。
是人若是业报合受重病者,承斯功德,寻即除愈,寿命增益。
是人若是业报命尽,应有一切罪障业障,合堕恶趣者。
承斯功德,命终之后,即生人天,受胜妙乐,一切罪障,皆悉消灭。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承佛威神,从座而起,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我观业道众生,校量布施,有轻有重,有一生受福,有十生受福,有百生千生受大福利者。
是事云何,唯愿世尊为我说之。
尔时佛告地藏菩萨:吾今于忉利天宫一切众会,说阎浮提布施较量功德轻重,汝当谛听,吾为汝说。
地藏白佛言:我疑是事,愿乐欲闻。
佛告地藏菩萨:南阎浮提,有诸国王、宰辅大臣、大长者、大刹利、大婆罗门等,若遇最下贫穷,乃至癃残喑哑,聋痴无目,如是种种不完具者。
是大国王等欲布施时,若能具大慈悲下心含笑,亲手遍布施,或使人施,软言慰喻,是国王等所获福利,如布施百恒河沙佛功德之利。
何以故。
缘是国王等,于是最贫贱辈及不完具者,发大慈心,是故福利有如此报。
百千生中,常得七宝具足,何况衣食受用。
复次地藏:若未来世,有诸国王,至婆罗门等,遇佛塔寺,或佛形像,乃至菩萨声闻辟支佛像,躬自营办供养布施。
是国王等,当得三劫为帝释身,受胜妙乐。
若能以此布施福利,回向法界,是大国王等,于十劫中,常为大梵天王。
复次地藏:若未来世,有诸国王,至婆罗门等,遇先佛塔庙,或至经像,毁坏破落,乃能发心修补。
是国王等,或自营办,或劝他人,乃至百千人等布施结缘。
是国王等,百千生中常为转轮王身。
如是他人同布施者,百千生中常为小国王身。
更能于塔庙前,发回向心。
如是国王乃及诸人,尽成佛道,以此果报无量无边。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有诸国王及婆罗门等,见诸老病及生产妇女,若一念间,具大慈心,布施医药饮食卧具,使令安乐。
如是福利最不思议,一百劫中常为净居天主,二百劫中常为六欲天主,毕竟成佛,永不堕恶道,乃至百千生中,耳不闻苦声。
复次地藏:若未来世中,有诸国王及婆罗门等,能作如是布施,获福无量。
更能回向,不问多少,毕竟成佛,何况帝释梵转轮之报。
是故地藏,普劝众生当如是学。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种少善根,毛发沙尘等许,所受福利,不可为喻。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遇佛形像、菩萨形像、辟支佛形像、转轮王形像,布施供养得无量福,常在人天受胜妙乐。
若能回向法界,是人福利不可为喻。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遇大乘经典,或听闻一偈一句,发殷重心,赞叹恭敬,布施供养。
是人获大果报,无量无边。
若能回向法界,其福不可为喻。
复次地藏:若未来世中,有善男子善女人,遇佛塔寺,大乘经典。
新者布施供养,瞻
尔时坚牢地神白佛言:世尊,我从昔来瞻视顶礼无量菩萨摩诃萨,皆是大不可思议神通智慧,广度众生。
是地藏菩萨摩诃萨,于诸菩萨誓愿深重,世尊,是地藏菩萨于阎浮提有大因缘。
如文殊、普贤、观音、弥勒,亦化百千身形,度于六道,其愿尚有毕竟。
是地藏菩萨教化六道一切众生,所发誓愿劫数,如千百亿恒河沙。
世尊,我观未来及现在众生,于所住处,于南方清洁之地,以土石竹木作其龛室,是中能塑画,乃至金银铜铁,作地藏形像,烧香供养,瞻礼赞叹。
是人居处,即得十种利益。
何等为十:
一者、土地丰壤;二者、家宅永安;三者、先亡生天;四者、现存益寿;五者、所求遂意;六者、无水火灾;七者、虚耗辟除;八者、杜绝恶梦;九者、出入神护;十者、多遇圣因。
世尊,未来世中,及现在众生,若能于所住处方面,作如是供养,得如是利益。
复白佛言:世尊,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所住处,有此经典及菩萨像,是人更能转读经典,供养菩萨。
我常日夜以本神力,卫护是人,乃至水火盗贼,大横小横,一切恶事,悉皆消灭。
佛告坚牢地神:汝大神力,诸神少及。
何以故?阎浮土地,悉蒙汝护,乃至草木沙石,稻麻竹苇,谷米宝贝,从地而有,皆因汝力。
又常称扬地藏菩萨利益之事。
汝之功德,及以神通,百千倍于常分地神。
若未来世中,有善男子善女人,供养菩萨,及转读是经,但依地藏本愿经一事修行者。
汝以本神力而拥护之,勿令一切灾害及不如意事,辄闻于耳,何况令受。
非但汝独护是人故,亦有释梵眷属,诸天眷属,拥护是人。
何故得如是圣贤拥护,皆由瞻礼地藏形像,及转读是本愿经故,自然毕竟出离苦海,证涅槃乐。
以是之故,得大拥护。
闻在宥天下,不闻治天下也。
在之也者,恐天下之淫其性也;宥之也者,恐天下之迁其德也。
天下不淫其性,不迁其德,有治天下者哉?昔尧之治天下也,使天下欣欣焉人乐其性,是不恬也;桀之治天下也,使天下瘁瘁焉人苦其性,是不愉也。
夫不恬不愉。
非德也;非德也而可长久者,天下无之。
人大喜邪,毗于阳;大怒邪,毗于阴。
阴阳并毗,四时不至,寒暑之和不成,其反伤人之形乎!使人喜怒失位,居处无常,思虑不自得,中道不成章。
于是乎天下始乔诘卓鸷,而后有盗跖、曾、史之行。
故举天下以赏其善者不足,举天下以罚其恶者不给。
故天下之大不足以赏罚。
自三代以下者,匈匈焉终以赏罚为事,彼何暇安其性命之情哉!
而且说明邪,是淫于色也;说聪邪,是淫于声也;说仁邪,是乱于德也;说义邪,是悖于理也;说礼邪,是相于技也;说乐邪,是相于淫也;说圣邪,是相于艺也;说知邪,是相于疵也。
天下将安其性命之情,之八者,存可也,亡可也。
天下将不安其性命之情,之八者,乃始脔卷獊囊而乱天下也。
而天下乃始尊之惜之。
甚矣,天下之惑也!岂直过也而去之邪!乃齐戒以言之,跪坐以进之,鼓歌以舞之。
吾若是何哉!
故君子不得已而临莅天下,莫若无为。
无为也,而后安其性命之情。
故贵以身于为天下,则可以托天下;爱以身于为天下,则可以寄天下。
故君子苟能无解其五藏,无擢其聪明,尸居而龙见,渊默而雷声,神动而天随,从容无为而万物炊累焉。
吾又何暇治天下哉!崔瞿问于老聃曰:“不治天下,安藏人心?”老聃曰:“女慎,无撄人心。
人心排下而进上,上下囚杀,淖约柔乎刚强,廉刿雕琢,其热焦火,其寒凝冰,其疾俯仰之间而再抚四海之外。
其居也,渊而静;其动也,县而天。
偾骄而不可系者,其唯人心乎!昔者黄帝始以仁义撄人之心,尧、舜于是乎股无胈,胫无毛,以养天下之形。
愁其五藏以为仁义,矜其血气以规法度。
然犹有不胜也。
尧于是放灌兜于崇山,投三苗于三峗,流共工于幽都,此不胜天下也。
夫施及三王而天下大骇矣。
下有桀、跖,上有曾、史,而儒墨毕起。
于是乎喜怒相疑,愚知相欺,善否相非,诞信相讥,而天下衰矣;大德不同,而性命烂漫矣;天下好知,而百姓求竭矣。
于是乎斤锯制焉,绳墨杀焉,椎凿决焉。
天下脊脊大乱,罪在撄人心。
故贤者伏处大山嵁岩之下,而万乘之君忧栗乎庙堂之上。
今世殊死者相枕也,桁杨者相推也,形戮者相望也,而儒墨乃始离跂攘臂乎桎梏之间。
意,甚矣哉!其无愧而不知耻也甚矣!吾未知圣知之不为桁杨椄槢也,仁义
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龁草饮水,翘足而陆,此马之真性也。
虽有义台路寝,无所用之。
及至伯乐,曰:“我善治马。
”烧之,剔之,刻之,雒之,连之以羁馽,编之以皂栈,马之死者十二三矣;饥之,渴之,驰之,骤之,整之,齐之,前有橛饰之患,而后有鞭策之威,而马之死者已过半矣。
陶者曰:“我善治埴,圆者中规,方者中矩。
”匠人曰:“我善治木,曲者中钩,直者应绳。
”夫埴木之性,岂欲中规矩钩绳哉?然且世世称之曰“伯乐善治马”而“陶匠善治埴木”,此亦治天下者之过也。
吾意善治天下者不然。
彼民有常性,织而衣,耕而食,是谓同德;一而不党,命曰天放。
故至德之世,其行填填,其视颠颠。
当是时也,山无蹊隧,泽无舟梁;万物群生,连属其乡;禽兽成群,草木遂长。
是故禽兽可系羁而游,鸟鹊之巢可攀援而窥。
夫至德之世,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
恶乎知君子小人哉!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素朴。
素朴而民性得矣。
及至圣人,蹩躠为仁,踶跂为义,而天下始疑矣。
澶漫为乐,摘辟为礼,而天下始分矣。
故纯朴不残,孰为牺尊!白玉不毁,孰为珪璋!道德不废,安取仁义!性情不离,安用礼乐!五色不乱,孰为文采!五声不乱,孰应六律!夫残朴以为器,工匠之罪也;毁道德以为仁义,圣人之过也。
夫马,陆居则食草饮水,喜则交颈相靡,怒则分背相踶。
马知已此矣!夫加之以衡扼,齐之以月题,而马知介倪、闉扼、鸷曼、诡衔、窃辔。
故马之知而能至盗者,伯乐之罪也。
夫赫胥氏时,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
民能以此矣!及至圣人,屈折礼乐以匡天下之形,县跂仁义以慰天下之心,而民乃始踶跂好知,争归于利,不可止也。
此亦圣人之过也。
天地虽大,其化均也;万物虽多,其治一也;人卒虽众,其主君也。
君原于德而成于天。
故曰:玄古之君天下,无为也,天德而已矣。
以道观言而天下之君正;以道观分而君臣之义明;以道观能而天下之官治;以道泛观而万物之应备。
故通于天地者,德也;行于万物者,道也;上治人者,事也;能有所艺者,技也。
技兼于事,事兼于义,义兼于德,德兼于道,道兼于天。
故曰:古之畜天下者,无欲而天下足,无为而万物化,渊静而百姓定。
《记》曰:「通于一而万事毕,无心得而鬼神服。」
夫子曰:「夫道,覆载万物者也,洋洋乎大哉!君子不可以不刳心焉。
无为为之之谓天,无为言之之谓德,爱人利物之谓仁,不同同之之谓大,行不崖异之谓宽,有万不同之谓富。
故执德之谓纪,德成之谓立,循于道之谓备,不以物挫志之谓完。
君子明于此十者,则韬乎其事心之大也,沛乎其为万物逝也。
若然者,藏金于山,藏珠于渊;不利货财,不近贵富;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
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为己处显。
显则明。
万物一府,死生同状。」
夫子曰:「夫道,渊乎其居也,漻乎其清也。
金石不得无以鸣。
故金石有声,不考不鸣。
万物孰能定之!夫王德之人,素逝而耻通于事,立之本原而知通于神,故其德广。
其心之出,有物采之。
故形非道不生,生非德不明。
存形穷生,立德明道,非王德者邪!荡荡乎!忽然出,勃然动,而万物从之乎!此谓王德之人。
视乎冥冥,听乎无声。
冥冥之中,独见晓焉;无声之中,独闻和焉。
故深之又深而能物焉;神之又神而能精焉。
故其与万物接也,至无而供其求,时骋而要其宿,大小、长短、修远。」
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丘而南望。
还归,遗其玄珠。
使知索之而不得,使离朱索之而不得,使吃诟索之而不得也。
乃使象罔,象罔得之。
黄帝曰:「异哉,象罔乃可以得之乎?」
尧之师曰许由,许由之师曰啮缺,啮缺之师曰王倪,王倪之师曰被衣。
尧问于许由曰:「啮缺可以配天乎?吾藉王倪以要之。」许由曰:「殆哉,圾乎天下!啮缺之为人也,聪明睿知,给数以敏,其性过人,而又乃以人受天。
彼审乎禁过,而不知过之所由生。
与之配天乎?彼且乘人而无天。
方且本身而异形,方且尊知而火驰,方且为绪使,方且为物絯,方且四顾而物应,方且应众宜,方且与物化而未始有恒。
夫何足以配天乎!虽然,有族有祖,可以为众父而不可以为众父父。
治,乱之率也,北面之祸也,南面之贼也。」
尧观乎华,华封人曰:「嘻,圣人!请祝圣人,使圣人寿。
将为胠箧探囊发匮之盗而为守备,则必摄缄縢,固扃谲,此世俗之所谓知也。
然而巨盗至,则负匮揭箧担囊而趋,唯恐缄縢扃谲之不固也。
然则乡之所谓知者,不乃为大盗积者也?
故尝试论之:世俗之所谓知者,有不为大盗积者乎?所谓圣者,有不为大盗守者乎?何以知其然邪?昔者齐国邻邑相望,鸡狗之音相闻,罔罟之所布,耒耨之所刺,方二千余里。
阖四竟之内,所以立宗庙社稷,治邑屋州闾乡曲者,曷尝不法圣人哉?然而田成子一旦杀齐君而盗其国,所盗者岂独其国邪?并与其圣知之法而盗之,故田成子有乎盗贼之名,而身处尧舜之安。
小国不敢非,大国不敢诛,十二世有齐国,则是不乃窃齐国并与其圣知之法以守其盗贼之身乎?
尝试论之:世俗之所谓至知者,有不为大盗积者乎?所谓至圣者,有不为大盗守者乎?何以知其然邪?昔者龙逢斩,比干剖,苌弘胣,子胥靡。
故四子之贤而身不免乎戮。
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
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由是观之,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
天下之善人少而不善人多,则圣人之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多。
故曰:唇竭则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圣人生而大盗起。
掊击圣人,纵舍盗贼,而天下始治矣。
夫川竭而谷虚,丘夷而渊实。
圣人已死,则大盗不起,天下平而无故矣!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虽重圣人而治天下,则是重利盗跖也。
为之斗斛以量之,则并与斗斛而窃之;为之权衡以称之,则并与权衡而窃之;为之符玺以信之,则并与符玺而窃之;为之仁义以矫之,则并与仁义而窃之。
何以知其然邪?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则是非窃仁义圣知邪?故逐于大盗,揭诸侯,窃仁义并斗斛权衡符玺之利者,虽有轩冕之赏弗能劝,斧钺之威弗能禁。
此重利盗跖而使不可禁者,是乃圣人之过也。
故曰:“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彼圣人者,天下之利器也,非所以明天下也。
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掷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掊斗折衡,而民不争;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擢乱六律,铄绝竽瑟,塞瞽旷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聪矣;灭文章,散五采,胶离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
毁绝钩绳而弃规矩,攊攦工倕之指,而天下始人有其巧矣。
故曰:大巧若拙。
削曾、史之行,钳杨、墨之口,攘弃仁义,而天下之德始玄同矣。
彼人含其明,则天下不铄矣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12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