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梵志
〔唐〕 ? - 約670 年
唐初白话诗僧,原名梵天,卫州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南)人,字、号、生平、家世均不详,约唐初数十年间(隋明帝杨广至唐高宗李治年间前后)在世。
幼时家境尚殷富,多读诗书,曾有妻室儿女,中年后家业败落,遂皈信佛教。
晚况萧条,享年逾七十。
喜作诗宣弘佛理劝诫世人,以说理议论为主,对世态人情多讽刺和揶揄。
其诗语言浅近,多用村言俚语,在唐时民间流传颇广,人谓「不守经典,皆陈俗语,非但智士回意,实易愚夫改容,远近传闻,劝惩令善」。
约在八、九世纪间传入日本。
对唐代诗人寒山等创作有较大影响,王维、顾况、白居易、皎然等也有风格近似的诗作。
宋代还有仿作。
明清以后因作品不容于正统,大部已佚,《全唐诗》未收。
敦煌藏经洞发现其诗手抄本后,才又获国内外重视。
后人的辑本有1925年刘复校录本,1935年郑振铎校补本。
张锡厚《王梵志诗校辑》,收集敦煌本王梵志诗集以及散见的佚诗,比较完备。
任意随流俗,凡夫信是非。
日常三顿饭,年恒两覆衣。
不问单将复,谁论稠与稀。
但令无外事,祇尔自然肥。
有此幻身来,寻思不自识。
言从四大生,别有一种贼。
能悉佛性眼,还如暗里墨。
计此似神通,轮回有智力。
若欲具真如,勤苦修功德。
佛在五荫中,努力向心克。
吾有方丈室,里有一杂物。
万像俱悉包,参罗亦不出。
日月亮其中,众生无得失。
三界湛然安,中有无数佛。
悟道虽一饷,旷大劫来因。
释迦登正觉,却礼发心人。
身本不离佛,佛本不离身。
迷心去处暗,明神即辨真。
莫言己之是,勿说他人非。
道是失其是,道非得其非。
白圭之玷尚可磨,斯言之理不可为。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34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