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文房
〔元〕 ? - ? 年
辛文房,元代﹐字良史﹐西域人﹐曾官省郎。能詩﹐與王執謙﹑楊載齊名。有《披沙詩集》﹐已佚。泰定元年(公元1324)官居省郎之職。此書成於元成宗大德甲辰(公元1304),共收唐五代詩人傳記二百七十八篇,傳中附及一百二十,合計三百九十八人。 唐代許多詩人在舊史中無傳可稽,辛氏廣採資料,“遊目簡編,宅以史集,或求詳累帙,因備先傳,撰以成篇,斑斑有據,以悉全時之盛,用成一家之言”(《唐才子傳·引》)其中一些史料,例如記載詩人登進士第年等,十分可貴;“傳後附以論,多掎摭詩家利病,亦足以津逮藝林”(《四庫全書總目》)。辛氏雖爲衆多的唐代詩人立傳,而其主旨卻似乎在因人而品詩,重點在標其詩格,而不在考敘行跡,所以其中敘述詩人生平部分,雜採文集、筆記、小說等,而又缺乏必要的鑑辨,史實的疏誤甚多。相反,辛氏或摘取作家本人及他人詩文,或採擇前人舊評,或在前人舊評基礎上有所增飾,或自出新意,品評詩歌,則頗具啓發性。所以,“此書的主要價值與其說在提供詩人傳記史料方面,倒不如說是在唐詩的品評方面。”(陶敏、李一飛《隋唐五代文學史料學》)但它畢竟是唯一的一部唐代詩人傳記,故歷來爲研究者所重視。
勃,字子安,太原人,王通之諸孫也
六歲善辭章
麟德初,劉祥道表其材,對策高第
未及冠,授朝散郎
沛王召署府修撰
時諸王鬥雞,會勃戲爲文檄英王雞,高宗聞之,怒,斥出府
勃既廢,客劍南,登山曠望,慨然思諸葛之功,賦詩見情
又嘗匿死罪官奴,恐事泄,輒殺之,事覺當誅,會赦除名
父福畤坐是左遷交趾令
勃往省覲,途過南昌,時都督閻公新修滕王閣成,九月九日,大會賓客,將令其婿作記,以誇盛事
勃至入謁,帥知其才,因請爲之
勃欣然對客操觚,頃刻而就,文不加點,滿座大驚
酒酣辭別,帥贈百縑,即舉帆去,至炎方,舟入洋海溺死,時年二十九
勃屬文綺麗,請者甚多,金帛盈積,心織而衣,筆耕而食
然不甚精思,先磨墨數升,則酣飲,引被覆面臥,及寤,援筆成篇,不易一字,人謂之腹稿
嘗言人子不可不知醫,時長安曹元有祕方,勃盡得其術
又以虢州多藥草,求補參軍
倚才陵藉,僚吏疾之
有集三十卷,及《舟中纂序》五卷,今行於世
勃嘗遇異人,相之曰:子神強骨弱,氣清體羸,腦骨虧陷,目睛不全
秀而不實,終無大貴矣
故其才長而命短者,豈非相乎?
炯,華陰人
顯慶六年舉神童,授校書郎
永隆二年,皇太子舍奠,表豪俊,充崇文館學士
後爲婺州盈川令

炯恃才憑傲,每恥朝士矯飾,呼爲麒麟楦
或問之,曰:今假弄麒麟戲者,必刻畫其形覆驢上,宛然異物,及去其皮,還是驢耳
聞者甚不平,故爲時所忌
初,張說以《箴》贈盈川之行,戒其苛刻,至官,果以酷稱
炯博學善文,與王勃、盧照鄰、駱賓王以文辭齊名,海內稱四才子,亦曰四傑,效之者風靡焉
炯嘗謂:吾愧在盧前,恥居王後
張說曰:盈川文如懸河,酌之不竭
恥王后,愧盧前,謙也
有《盈川集》三十卷行於世
照鄰,字升之,范陽人
調鄧王府典籤,王愛重,謂人曰:此吾之相如也
後遷新都尉,嬰病去官
居太白山草閣,得方士玄明膏餌之
會父喪,號慟,因嘔,丹輒出,疾愈甚
家貧苦,貴宦時時供衣藥,乃去具茨山下,買園數十畝,疏潁水周舍,復豫爲墓,偃臥其中
自以當高宗時尚吏,己獨儒;武后尚法,己獨黃老;後封嵩山,屢聘賢士,己已廢;着《五悲文》以自明
手足攣緩,不起行已十年,每春歸秋至,雲壑煙郊,輒輿出戶庭,悠然一望
遂自傷,作《釋疾文》,有云:覆燾雖廣,嗟不容乎此生;亭育雖繁,恩已絕乎斯代
與親屬訣,自沉潁水
有詩文二十卷及《幽憂子》三卷行於世
賓王,義烏人
七歲能賦詩
武后時,數上疏言事,得罪貶臨海丞,鞅鞅不得志,棄官去
文明中,徐敬業起兵欲反正,往投之,署爲府屬
爲敬業作檄傳天下,暴斥武后罪
後見讀之,矍然曰:誰爲之?或以賓王對,後曰:有如此纔不用,宰相過也
及敗亡命,不知所之
後宋之問貶還,道出錢塘,遊靈隱寺,夜月,行吟長廊下,曰:鷲嶺鬱岧嶢,龍宮隱寂寥
未得下聯
有老僧燃燈坐禪,問曰:少年不寐,而吟諷甚苦,何耶?之問曰:欲題此寺,而思不屬
僧笑曰:何不道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
之問終篇曰: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
捫蘿登塔遠,刳木取泉遙
雲薄霜初下,冰輕葉未凋
待入天台寺,看餘渡石橋
僧一聯,篇中警策也
遲明訪之,已不見
老僧即駱賓王也
傳聞桴海而去矣
後,中宗詔求其文,得百餘篇及詩等十卷,命郗雲卿次序之,及《百道判集》一卷,今傳於世
審言,字必簡,京兆人,預之遠裔
咸亨元年宋守節榜進士,爲隰城尉
恃高才,傲世見疾
蘇味道爲天官侍郎,審言集判,出謂人曰:味道必死
人驚問何故,曰:彼見吾判,當羞死耳
又曰:吾文章當得屈、宋作衙官,吾筆當得王羲之北面
其矜誕類此
坐事貶吉州司戶
乃武后召還,將用之,問曰:卿喜否?審言舞蹈謝
後令賦《歡喜詩》,稱旨,授著作郎,爲修文館直學士

初,審言病,宋之問、武平一往省候,曰:甚爲造化小兒相苦,尚何言!然吾在,久壓公等
今且死,但恨不見替人也
少與李嶠、崔融、蘇味道爲文章四友
有集十卷,今不存,但傳詩四十餘篇而已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49s
Copyright ©2022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