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践,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
封于会稽,以奉守禹之祀。
文身断发,披草莱而邑焉。
后二十余世,至于允常。
允常之时,与吴王阖庐战而相怨伐。
允常卒,子勾践立,是为越王。
元年,吴王阖庐闻允常死,乃兴师伐越。
越王勾践使死士挑战,三行,至吴陈,呼而自刭。
吴师观之,越因袭击吴师,吴败于槜李,射伤吴王阖庐,阖庐且死,告其子夫差曰:“必毋忘越。

三年,勾践闻吴王夫差日夜勒兵,且以报越,越欲先吴未发往伐之。
范蠡谏曰:“不可,臣闻兵者凶器也,战者逆德也,争者事之末也。
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帝禁之,行者不利。
”越王曰:“吾已决之矣。
”遂兴师。
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
越王乃以余兵五千人保栖于会稽。
吴王追而围之。
越王谓范蠡曰:“以不听子故至于此,为之奈何?”蠡对曰:“持满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以地。
卑辞厚礼以遗之,不许,而身与之市。
”勾践曰:“诺。
”乃令大夫种行成于吴,膝行顿首曰:“君王亡臣勾践使陪臣种敢告下执事:勾践请为臣,妻为妾。
”吴王将许之。
子胥言于吴王曰:“天以越赐吴,勿许也。
”种还,以报勾践。
勾践欲杀妻子,燔宝器,触战以死。
种止勾践曰:“夫吴太宰嚭贪,可诱以利,请间行言之。
”于是勾践乃以美女宝器令种间献吴太宰嚭。
嚭受,乃见大夫种于吴王。
种顿首言曰:“愿大王赦勾践之罪,尽入其宝器。
不幸不赦,勾践将尽杀其妻子,燔其宝器,悉五千人触战必有当也。
”嚭因说吴王曰:“越以服为臣,若将赦之,此国之利也。
”吴王将许之。
子胥进谏曰:“今不灭越,后必悔之。
勾践贤君,种、蠡良臣,若反国,将为乱。
”吴王弗听,卒赦越,罢兵而归。
勾践之困会稽也,喟然叹曰:“吾终于此乎?”种曰:“汤系夏台,文王囚羑里,晋重耳奔翟,齐小白奔莒,其卒王霸。
由是观之,何遽不为福乎?”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欲使范蠡治国政,蠡对曰:“兵甲之事,种不如蠡;填抚国家,亲附百姓,蠡不如种。
”于是举国政属大夫种,而使范蠡与大夫柘稽行成,为质于吴。
二岁而吴归蠡。
勾践自会稽归七年,拊循其士民,欲用以报吴。
大夫逢同谏曰:“国新流亡,今乃复殷给,缮饰备利,吴必惧,惧则难必至。
且鸷鸟之击也,必匿其形。
今天吴兵加齐、晋,怨深于楚、越,名高
郑桓公友者,周厉王少子而宣王庶弟也。
宣王立二十二年,友初封于郑。
封三十三岁,百姓皆便爱之。
幽王以为司徒。
和集周民,周民皆说,河雒之间,人便思之。
为司徒一岁,幽王以襃后故,王室治多邪,诸侯或畔之。
于是桓公问太史伯曰:“王室多故,予安逃死乎?”太史伯对曰:“独雒之东土,河济之南可居。
”公曰:“何以?”对曰:“地近虢(guó)、郐(kuài),虢、郐之君贪而好利,百姓不附。
今公为司徒,民皆爱公,公诚请居之,虢、郐之君见公方用事,轻分公地。
公诚居之,虢、郐之民皆公之民也。
”公曰:“吾欲南之江上,何如?”对曰:“昔祝融为高辛氏火正,其功大矣,而其于周未有兴者,楚其后也。
周衰,楚必兴。
兴,非郑之利也。
”公曰:“吾欲居西方,何如?”对曰:“其民贪而好利,难久居。
”公曰:“周衰,何国兴者?”对曰:“齐、秦、晋、楚乎?夫齐,姜姓,伯夷之后也,伯夷佐尧典礼。
秦,嬴姓,伯翳之后也,伯翳佐舜怀柔百物。
及楚之先,皆尝有功于天下。
而周武王克纣后,成王封叔虞于唐,其地阻险,以此有德与周衰并,亦必兴矣。
”桓公曰:“善。
”于是卒言王,东徙其民雒东,而虢、郐果献十邑,竟国之。
二岁,犬戎杀幽王于骊山下,并杀桓公。
郑人共立其子掘突,是为武公。
武公十年,娶申侯女为夫人,曰武姜。
生太子寤生,生之难,及生,夫人弗爱。
后生少子叔段,段生易,夫人爱之。
二十七年,武公疾。
夫人请公,欲立段为太子,公弗听。
是岁,武公卒,寤生立,是为庄公。
庄公元年,封弟段于京,号太叔。
祭(zhài)仲曰:“京大于国,非所以封庶也。
”庄公曰:“武姜欲之,我弗敢夺也。
”段至京,缮治甲兵,与其母武姜谋袭郑。
二十二年,段果袭郑,武姜为内应。
庄公发兵伐段,段走。
伐京,京人畔段,段出走鄢。
鄢溃,段出奔共。
于是庄公迁其母武姜于城颍,誓言曰:“不至黄泉,毋相见也。
”居岁余,已悔思母。
颍谷之考叔有献于公,公赐食。
考叔曰:“臣有母,请君食赐臣母。
”庄公曰:“我甚思母,恶负盟,奈何?”考叔曰:“穿地至黄泉,则相见矣。
”于是遂从之,见母。
二十四年,宋穆公卒,公子冯奔郑。
郑侵周地,取禾。
二十五年,卫州吁弑其君桓公自立,与宋伐郑,以冯故也。
二十七年,始朝周桓王。
桓王怒其取禾,弗礼也。
二十九年,庄公怒周弗礼,与鲁易祊(bēng)、许田。
三十三年,宋杀孔父。
三十七年,庄公不朝周,周桓王率陈、蔡、虢、卫伐郑。
庄公与祭仲、高渠弥发兵自救,王师大败。
祝聸射中王
陈完者,陈废公(史记误为厉公)他之子也。
完生,周太史过陈,陈废公使卜完,卦得观之否:“是为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此其代陈有国乎?不在此而在异国乎?非此其身也,在其子孙。
若在异国,必姜姓。
姜姓,四岳之后。
物莫能两大,陈衰,此其昌乎?”
废公者,陈文公少子也,其母蔡女。
文公卒,废公兄鲍立,是为桓公。
桓公与他异母。
及桓公病,蔡人为他杀桓公鲍及太子免而立他,为废公。
废公既立,娶蔡女。
蔡女淫于蔡人,数归,废公亦数如蔡。
桓公之少子林怨废公杀其父与兄,乃令蔡人诱厉公而杀之。
林自立,是为庄公。
故陈完不得立,为陈大夫。
厉公之杀,以淫出国,故春秋曰“蔡人杀陈他”,罪之也。
庄公卒,立弟杵臼,是为宣公。
宣公21年,杀其太子御寇。
御寇与完相爱,恐祸及己,完故奔齐。
齐桓公欲使为卿,辞曰:“羁旅之臣幸得免负檐,君之惠也,不敢当高位。
”桓公使为工正。
齐懿仲欲妻完,卜之,占曰:“是谓凤皇于蜚,和鸣锵锵。
有妫之后,将育于姜。
五世其昌,并于正卿。
八世之后,莫之与京。
”卒妻完。
完之奔齐,齐桓公立十四年矣。
完卒,谥为敬仲。
仲生孟夷。
敬仲之如齐,以陈字为田氏。
田孟夷生湣孟庄,田湣孟庄生文子须无。
田文子事齐庄公。
晋之大夫栾逞作乱于晋,来奔齐,齐庄公厚客之。
晏婴与田文子谏,庄公弗听。
文子卒,生桓子无宇。
田桓子无宇有力,事齐庄公,甚有宠。
无宇卒,生武子开与釐子乞。
田釐子乞事齐景公为大夫,其收赋税于民以小斗受之,其禀予民以大斗,行阴德于民,而景公弗禁。
由此田氏得齐众心,宗族益彊,民思田氏。
晏子数谏景公,景公弗听。
已而使于晋,与叔向私语曰:“齐国之政卒归于田氏矣。

晏婴卒后,范、中行氏反晋。
晋攻之急,范、中行请粟于齐。
田乞欲为乱,树党于诸侯,乃说景公曰:“范、中行数有德于齐,齐不可不救。
”齐使田乞救之而输之粟。
景公太子死,后有宠姬曰芮子,生子荼。
景公病,命其相国惠子与高昭子以子荼为太子。
景公卒,两相高、国立荼,是为晏孺子。
而田乞不说,欲立景公他子阳生。
阳生素与乞欢。
晏孺子之立也,阳生奔鲁。
田乞伪事高昭子、国惠子者,每朝代参乘,言曰:“始诸大夫不欲立孺子。
孺子既立,君相之,大夫皆自危,谋作乱。
”又绐大夫曰:“高昭子可畏也,及未发先之。
”诸大夫从之。
田乞、鲍牧与大夫以兵入公室,攻高昭子。
昭子闻之,与国惠子救公。
公师败。
田乞之众追国惠子,惠子奔莒,遂返杀高昭子。
晏圉奔鲁。
田乞使人之鲁,迎
韩之先与周同姓,姓姬氏。
其后苗裔事晋,得封于韩原,曰韩武子。
武子后三世有韩厥,从封姓为韩氏。
韩厥,晋景公之三年,晋司寇屠岸贾将作乱,诛灵公之贼赵盾。
赵盾已死矣,欲诛其子赵朔。
韩厥止贾,贾不听。
厥告赵朔令亡。
朔曰:“子必能不绝赵祀,死不恨矣。
”韩厥许之。
及贾诛赵氏,厥称疾不出。
程婴、公孙杵臼之藏赵孤赵武也,厥知之。
景公十一年,厥与郤克将兵八百乘伐齐,败齐顷公于鞍,获逢丑父。
于是晋作六卿,而韩厥在一卿之位,号为献子。
晋景公十七年,病,卜大业之不遂者为祟。
韩厥称赵成季之功,今后无祀,以感景公。
景公问曰:“尚有世乎?”厥于是言赵武,而复与故赵氏田邑,续赵氏祀。
晋悼公之七年,韩献子老。
献子卒,子宣子代。
宣字徙居州。
晋平公十四年,吴季札使晋,曰:“晋国之政卒归于韩、魏、赵矣。
”晋顷公十二年,韩宣子与赵、魏共分祁氏、羊舌氏十县。
晋定公十五年,宣子与赵简子侵伐范、中行氏。
宣子卒,子贞子代立。
贞子徙居平阳。
贞子卒,子简子代。
简子卒,子庄子代。
庄子卒,子康子代。
康子与赵襄子、魏桓子共败知伯,分其地,地益大,大于诸侯。
康子卒,子武子代。
武子二年,伐郑,杀其君幽公。
十六年,武子卒,子景侯立。
景侯虔元年,伐郑,取雍丘。
二年,郑败我负黍。
六年,与赵、魏俱得列为诸侯。
九年,郑围我阳翟。
景侯卒,子列侯取立。
列侯三年,聂政杀韩相侠累。
九年,秦伐我宜阳,取六邑。
十三年,列侯卒,子文侯立。
是岁魏文侯卒。
文侯二年,伐郑,取阳城。
伐宋,到彭城,执宋君。
七年,伐齐,至桑丘。
郑反晋。
九年,伐齐,至灵丘。
十年,文侯卒,子哀侯立。
哀侯元年,与赵、魏分晋国。
二年,灭郑,因徙都郑。
六年,韩严弑其君哀侯。
而子懿侯立。
懿侯二年,魏败我马陵。
五年,与魏惠王会宅阳。
九年,魏败我浍。
十二年,懿侯卒,子昭侯立。
昭侯元年,秦败我西山。
二年,宋取我黄池。
魏取朱。
六年,伐东周,取陵观、邢丘。
八年,申不害相韩,修术行道,国内以治,诸侯不来侵伐。
十年,韩姬弑其君悼公。
十一年,昭侯如秦。
二十二年,申不害死。
二十四年,秦来拔我宜阳。
二十五年,旱,作高门。
屈宜臼曰:“昭侯不出此门。
何也?不时。
吾所谓时者,非时日也,人固有利不利时。
昭侯尝利矣,不作高门。
往年秦拔宜阳,今年旱,昭侯不以此时恤民之急,而顾益奢,此谓‘时绌举赢’。
”二十六年,高门成,昭侯卒,果不出此门。
子宣惠王立
魏之先,毕公高之后也。
毕公高与周同姓。
武王之伐纣,而高封于毕,于是为毕姓。
其后绝封,为庶人,或在中国,或在夷狄。
其苗裔曰毕万,事晋献公。
献公之十六年,赵夙为御,毕万为右,以伐霍、耿、魏,灭之。
以耿封赵夙,以魏封毕万,为大夫。
卜偃曰:“毕万之后必大矣,万,满数也;魏,大名也。
以是始赏,天开之矣,天子曰兆民,诸侯曰万民。
今命之大,以从满数,其必有众。
”初,毕万卜事晋,遇屯之比。
辛廖占之,曰:“吉。
屯固比入,吉孰大焉,其必蕃昌。

毕万封十一年,晋献公卒,四子争更立,晋乱。
而毕万之世弥大,从其国名为魏氏。
生武子。
魏武子以魏诸子事晋公子重耳。
晋献公之二十一年,武子从重耳出亡。
十九年反,重耳立为晋文公,而令魏武子袭魏氏之后封,列为大夫,治于魏。
生悼子。
魏悼子徙治霍。
生魏绛。
魏绛事晋悼公。
悼公三年,会诸侯。
悼公弟杨干乱行,魏绛僇辱杨干。
悼公怒曰:“合诸侯以为荣,今辱吾弟!”将诛魏绛。
或说悼公,悼公止。
卒任魏绛政,使和戎、翟,戎、翟亲附。
悼公之十一年,曰:「自吾用魏绛,八年之中,九合诸侯,戎、翟和,子之力也。」赐之乐,三让,然后受之。
徙治安邑。
魏绛卒,谥为昭子。
生魏嬴。
嬴生魏献子。
献子事晋昭公。
昭公卒而六卿彊,公室卑。
晋顷公之十二年,韩宣子老,魏献子为国政。
晋宗室祁氏、羊舌氏相恶,六卿诛之,尽取其邑为十县,六卿各令其子为之大夫。
献子与赵简子、中行文子、范献子并为晋卿。
其后十四岁而孔子相鲁。
后四岁,赵简子以晋阳之乱也,而与韩、魏共攻范、中行氏。
魏献子生魏侈。
魏侈与赵鞅共攻范、中行氏。
魏侈之孙曰魏桓子,与韩康子、赵襄子共伐灭知伯,分其地。
桓子之孙曰文侯都。
魏文侯元年,秦灵公之元年也。
与韩武子、赵桓子、周威王同时。
六年,城少梁。
十三年,使子击围繁、庞,出其民。
十六年,伐秦,筑临晋元里。
十七年,伐中山,使子击守之,赵仓唐傅之。
子击逢文侯之师田子方于朝歌,引车避,下谒。
田子方不为礼。
子击因问曰:“富贵者骄人乎?且贫贱者骄人乎?”子方曰:“亦贫贱者骄人耳。
夫诸侯而骄人则失其国,大夫而骄人则失其家。
贫贱者,行不合,言不用,则去之楚、越,若脱屣然,柰何其同之哉!”子击不怿而去。
西攻秦,至郑而还,筑雒阴、合阳。
二十二年,魏、赵、韩列为诸侯。
二十四年,秦伐我,至阳狐。
二十五年,子击生子罃。
文侯受子夏经艺,客段干木,过其闾,未尝不轼也。
秦尝欲伐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
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
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
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
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
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
字仲尼,姓孔氏。
丘生而叔梁纥死,葬于防山。
防山在鲁东,由是孔子疑其父墓处,母讳之也。
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
孔子母死,乃殡五父之衢,盖其慎也。
郰人挽父之母诲孔子父墓,然后往合葬于防焉。
孔子要绖,季氏飨士,孔子与往。
阳虎绌曰:“季氏飨士,非敢飨子也。
”孔子由是退。
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厘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灭于宋。
其祖弗父何始有宋而嗣让厉公。
及正考父佐戴、武、宣公,三命兹益恭,故鼎铭云:‘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敢余侮。
饘于是,粥于是,以糊余口。
’其恭如是。
吾闻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
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
”及厘子卒,懿子与鲁人南宫敬叔往学礼焉。
是岁,季武子卒,平子代立。
孔子贫且贱。
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
由是为司空。
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
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鲁复善待,由是反鲁。
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周。
”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
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
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
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
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
’”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
是时也,晋平公淫,六卿擅权,东伐诸侯;楚灵王兵彊,陵轹中国;齐大而近于鲁。
鲁小弱,附于楚则晋怒;附于晋则楚来伐;不备于齐,齐师侵鲁。
鲁昭公之二十年,而孔子盖年三十矣。
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
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
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
”景公说。
孔子年三十五,而季平子与郈昭伯以斗鸡故得罪鲁昭公,昭公率师击平子,平子与孟氏、叔孙氏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师败,奔于齐,齐处昭公干侯。
其后顷之,鲁乱。
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
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
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
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
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
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
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
字仲尼,姓孔氏。
丘生而叔梁纥死,葬于防山。
防山在鲁东,由是孔子疑其父墓处,母讳之也。
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
孔子母死,乃殡五父之衢,盖其慎也。
郰人挽父之母诲孔子父墓,然后往合葬于防焉。
孔子要绖,季氏飨士,孔子与往。
阳虎绌曰:“季氏飨士,非敢飨子也。
”孔子由是退。
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厘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灭于宋。
其祖弗父何始有宋而嗣让厉公。
及正考父佐戴、武、宣公,三命兹益恭,故鼎铭云:‘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敢余侮。
饘于是,粥于是,以糊余口。
’其恭如是。
吾闻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
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
”及厘子卒,懿子与鲁人南宫敬叔往学礼焉。
是岁,季武子卒,平子代立。
孔子贫且贱。
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
由是为司空。
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
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鲁复善待,由是反鲁。
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周。
”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
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
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
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
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
’”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
是时也,晋平公淫,六卿擅权,东伐诸侯;楚灵王兵彊,陵轹中国;齐大而近于鲁。
鲁小弱,附于楚则晋怒;附于晋则楚来伐;不备于齐,齐师侵鲁。
鲁昭公之二十年,而孔子盖年三十矣。
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
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
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
”景公说。
孔子年三十五,而季平子与郈昭伯以斗鸡故得罪鲁昭公,昭公率师击平子,平子与孟氏、叔孙氏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师败,奔于齐,齐处昭公干侯。
其后顷之,鲁乱。
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
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
自古受命帝王及继体守文之君,非独内德茂也,盖亦有外戚之助焉。
夏之兴也以涂山,而桀之放也以末喜。
殷之兴也以有娀,纣之杀也嬖妲己。
周之兴也以姜原及大任,而幽王之禽也淫于襃姒。
故易基乾坤,诗始关雎,书美釐降,春秋讥不亲迎。
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
礼之用,唯婚姻为兢兢。
夫乐调而四时和,阴阳之变,万物之统也。
可不慎与?人能弘道,无如命何。
甚哉,妃匹之爱,君不能得之于臣,父不能得之于子,况卑下乎!既欢合矣,或不能成子姓;能成子姓矣,或不能要其终:岂非命也哉?孔子罕称命,盖难言之也。
非通幽明之变,恶能识乎性命哉?
太史公曰:秦以前尚略矣,其详靡得而记焉。
汉兴,吕娥姁为高祖正后,男为太子。
及晚节色衰爱弛,而戚夫人有宠,其子如意几代太子者数矣。
及高祖崩,吕后夷戚氏,诛赵王,而高祖后宫唯独无宠疏远者得无恙。
吕后长女为宣平侯张敖妻,敖女为孝惠皇后。
吕太后以重亲故,欲其生子万方,终无子,诈取后宫人子为子。
及孝惠帝崩,天下初定未久,继嗣不明。
于是贵外家,王诸吕以为辅,而以吕禄女为少帝后,欲连固根本牢甚,然无益也。
高后崩,合葬长陵。
禄、产等惧诛,谋作乱。
大臣征之,天诱其统,卒灭吕氏。
唯独置孝惠皇后居北宫。
迎立代王,是为孝文帝,奉汉宗庙。
此岂非天邪?非天命孰能当之?
薄太后,父吴人,姓薄氏,秦时与故魏王宗家女魏媪通,生薄姬,而薄父死山阴,因葬焉。
及诸侯畔秦,魏豹立为魏王,而魏媪内其女于魏宫。
媪之许负所相,相薄姬,云当生天子。
是时项羽方与汉王相距荥阳,天下未有所定。
豹初与汉击楚,及闻许负言,心独喜,因背汉而畔,中立,更与楚连和。
汉使曹参等击虏魏王豹,以其国为郡,而薄姬输织室。
豹已死,汉王入织室,见薄姬有色,诏内后宫,岁馀不得幸。
始姬少时,与管夫人、赵子儿相爱,约曰:“先贵无相忘。
”已而管夫人、赵子儿先幸汉王。
汉王坐河南宫成皋台,此两美人相与笑薄姬初时约。
汉王闻之,问其故,两人具以实告汉王。
汉王心惨然,怜薄姬,是日召而幸之。
薄姬曰:“昨暮夜妾梦苍龙据吾腹。
”高帝曰:“此贵徵也,吾为女遂成之。
”一幸生男,是为代王。
其后薄姬希见高祖。
高祖崩,诸御幸姬戚夫人之属,吕太后怒,皆幽之,不得出宫。
而薄姬以希见故,得出,从子之代,为代王太后。
太后弟薄昭从如代。
代王立十七年,高后崩。
大臣议立后,疾外家吕氏彊,皆称薄氏仁善,故迎代王,立为孝文皇帝,而太后改号曰皇太后,弟薄昭封为轵侯。
薄太后
荆王刘贾者,诸刘,不知其何属初起时。
汉王元年,还定三秦,刘贾为将军,定塞地,从东击项籍。
汉四年,汉王之败成皋,北渡河,得张耳、韩信军,军修武,深沟高垒,使刘贾将二万人,骑数百,渡白马津入楚地,烧其积聚,以破其业,无以给项王军食。
已而楚兵击刘贾,贾辄壁不肯与战,而与彭越相保。
汉五年,汉王追项籍至固陵,使刘贾南渡淮围寿春。
还至,使人间招楚大司马周殷。
周殷反楚,佐刘贾举九江,迎武王黥布兵,皆会垓下,共击项籍。
汉王因使刘贾将九江兵,与太尉卢绾西南击临江王共尉。
共尉已死,以临江为南郡。
汉六年春,会诸侯于陈,废楚王信,囚之,分其地为二国。
当是时也,高祖子幼,昆弟少,又不贤,欲王同姓以镇天下,乃诏曰:“将军刘贾有功,及择子弟可以为王者。
”群臣皆曰:“立刘贾为荆王,王淮东五十二城;高祖弟交为楚王,王淮西三十六城。
”因立子肥为齐王。
始王昆弟刘氏也。
高祖十一年秋,淮南王黥布反,东击荆。
荆王贾与战,不胜,走富陵,为布军所杀。
高祖自击破布。
十二年,立沛侯刘濞为吴王,王故荆地。
燕王刘泽者,诸刘远属也。
高帝三年,泽为郎中。
高帝十一年,泽以将军击陈豨,得王黄,为营陵侯。
高后时,齐人田生游乏资,以画干营陵侯泽。
泽大说之,用金二百斤为田生寿。
田生已得金,即归齐。
二年,泽使人谓田生曰:“弗与矣。
”田生如长安,不见泽,而假大宅,令其子求事吕后所幸大谒者张子卿。
居数月,田生子请张卿临,亲修具。
张卿许往。
田生盛帷帐共具,譬如列侯。
张卿惊。
酒酣,乃屏人说张卿曰:“臣观诸侯王邸弟百馀,皆高祖一切功臣。
今吕氏雅故本推毂高帝就天下,功至大,又亲戚太后之重。
太后春秋长,诸吕弱,太后欲立吕产为王,王代。
太后又重发之,恐大臣不听。
今卿最幸,大臣所敬,何不风大臣以闻太后,太后必喜。
诸吕已王,万户侯亦卿之有。
太后心欲之,而卿为内臣,不急发,恐祸及身矣。
”张卿大然之,乃风大臣语太后。
太后朝,因问大臣。
大臣请立吕产为吕王。
太后赐张卿千斤金,张卿以其半与田生。
田生弗受,因说之曰:“吕产王也,诸大臣未大服。
今营陵侯泽,诸刘,为大将军,独此尚觖望。
今卿言太后,列十馀县王之,彼得王,喜去,诸吕王益固矣。
”张卿入言,太后然之。
乃以营陵侯刘泽为琅邪王。
琅邪王乃与田生之国。
田生劝泽急行,毋留。
出关,太后果使人追止之,已出,即还。
及太后崩,琅邪王泽乃曰:“帝少,诸吕用事,刘氏孤弱。
”乃引兵与齐王合谋西,欲诛诸吕。
至梁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14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