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
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
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
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
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
于是冯谖不复歌。
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冯谖署曰:「能。」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懦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
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曰:「愿之。」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
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
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
因烧其券。
民称万岁。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
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之‘视吾家所寡有者’。
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
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
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悦,曰:「诺,先生休矣!」
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终日。
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冯谖曰:「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
请为君复凿二窟。」孟尝君予车五十乘,金五百斤,西游于梁,谓惠王曰:「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强。」于是梁王虚上位,以故相为上将军,遣使者黄金千斤,车百乘,往聘孟尝君。
冯谖先驱,诫孟尝君曰:「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
齐其闻之矣。」梁使三反,孟尝君固辞不往也。
齐王闻
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
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
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
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
于是冯谖不复歌。
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冯谖署曰:「能。」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懦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
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曰:「愿之。」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
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
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
因烧其券。
民称万岁。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
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之‘视吾家所寡有者’。
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
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
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悦,曰:「诺,先生休矣!」
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终日。
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冯谖曰:「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
请为君复凿二窟。」孟尝君予车五十乘,金五百斤,西游于梁,谓惠王曰:「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强。」于是梁王虚上位,以故相为上将军,遣使者黄金千斤,车百乘,往聘孟尝君。
冯谖先驱,诫孟尝君曰:「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
齐其闻之矣。」梁使三反,孟尝君固辞不往也。
齐王闻
范雎至秦,王庭迎,谓范雎曰:“寡人宜以身受令久矣。
今者义渠之事急,寡人日自请太后。
今义渠之事已,寡人乃得以身受命。
躬窃闵然不敏。
”敬执宾主之礼,范雎辞让。
是日见范雎,见者无不变色易容者。
秦王屏左右,宫中虚无人,秦王跪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雎曰:“唯唯。
”有间,秦王复请,范雎曰:“唯唯。
”若是者三。
秦王跽曰:“先生不幸教寡人乎?”
范雎谢曰:“非敢然也。
臣闻始时吕尚之遇文王也,身为渔父而钓于渭阳之滨耳。
若是者,交疏也。
已一说而立为太师,载与俱归者,其言深也。
故文王果收功于吕尚,卒擅天下而身立为帝王。
即使文王疏吕望而弗与深言,是周无天子之德,而文、武无与成其王也。
今臣,羁旅之臣也,交疏于王,而所愿陈者,皆匡君臣之事,处人骨肉之间。
愿以陈臣之陋忠,而未知王心也,所以王三问而不对者是也。
臣非有所畏而不敢言也,知今日言之于前,而明日伏诛于后,然臣弗敢畏也。
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为臣患,亡不足以为臣忧,漆身而为厉,被发而为狂,不足以为臣耻。
五帝之圣而死,三王之仁而死,五伯之贤而死,乌获之力而死,奔、育之勇焉而死。
死者,人之所必不免也。
处必然之势,可以少有补于秦,此臣之所大愿也,臣何患乎?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而昼伏,至于蔆水,无以饵其口,坐行蒲伏,乞食于吴市,卒兴吴国,阖庐为霸。
使臣得进谋如伍子胥,加之以幽囚,终身不复见,是臣说之行也,臣何忧乎?箕子、接舆,漆身而为厉,被发而为狂,无益于殷、楚。
使臣得同行于箕子、接舆,漆身可以补所贤之主,是臣之大荣也,臣又何耻乎?臣之所恐者,独恐臣死之后,天下见臣尽忠而身蹶也,是以杜口裹足,莫肯即秦耳。
足下上畏太后之严,下惑奸臣之态,居深宫之中,不离保傅之手,终身闇惑,无与照奸,大者宗庙灭覆,小者身以孤危。
此臣之所恐耳!若夫穷辱之事,死亡之患,臣弗敢畏也。
臣死而秦治,贤于生也。
”
秦王跽曰:“先生是何言也!夫秦国僻远,寡人愚不肖,先生乃幸至此,此天以寡人慁先生,而存先王之庙也。
寡人得受命于先生,此天所以幸先王而不弃其孤也。
先生奈何而言若此!事无大小,上及太后,下至大臣,愿先生悉以教寡人,无疑寡人也。
”范雎再拜,秦王亦再拜。
今者义渠之事急,寡人日自请太后。
今义渠之事已,寡人乃得以身受命。
躬窃闵然不敏。
”敬执宾主之礼,范雎辞让。
是日见范雎,见者无不变色易容者。
秦王屏左右,宫中虚无人,秦王跪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雎曰:“唯唯。
”有间,秦王复请,范雎曰:“唯唯。
”若是者三。
秦王跽曰:“先生不幸教寡人乎?”
范雎谢曰:“非敢然也。
臣闻始时吕尚之遇文王也,身为渔父而钓于渭阳之滨耳。
若是者,交疏也。
已一说而立为太师,载与俱归者,其言深也。
故文王果收功于吕尚,卒擅天下而身立为帝王。
即使文王疏吕望而弗与深言,是周无天子之德,而文、武无与成其王也。
今臣,羁旅之臣也,交疏于王,而所愿陈者,皆匡君臣之事,处人骨肉之间。
愿以陈臣之陋忠,而未知王心也,所以王三问而不对者是也。
臣非有所畏而不敢言也,知今日言之于前,而明日伏诛于后,然臣弗敢畏也。
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为臣患,亡不足以为臣忧,漆身而为厉,被发而为狂,不足以为臣耻。
五帝之圣而死,三王之仁而死,五伯之贤而死,乌获之力而死,奔、育之勇焉而死。
死者,人之所必不免也。
处必然之势,可以少有补于秦,此臣之所大愿也,臣何患乎?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而昼伏,至于蔆水,无以饵其口,坐行蒲伏,乞食于吴市,卒兴吴国,阖庐为霸。
使臣得进谋如伍子胥,加之以幽囚,终身不复见,是臣说之行也,臣何忧乎?箕子、接舆,漆身而为厉,被发而为狂,无益于殷、楚。
使臣得同行于箕子、接舆,漆身可以补所贤之主,是臣之大荣也,臣又何耻乎?臣之所恐者,独恐臣死之后,天下见臣尽忠而身蹶也,是以杜口裹足,莫肯即秦耳。
足下上畏太后之严,下惑奸臣之态,居深宫之中,不离保傅之手,终身闇惑,无与照奸,大者宗庙灭覆,小者身以孤危。
此臣之所恐耳!若夫穷辱之事,死亡之患,臣弗敢畏也。
臣死而秦治,贤于生也。
”
秦王跽曰:“先生是何言也!夫秦国僻远,寡人愚不肖,先生乃幸至此,此天以寡人慁先生,而存先王之庙也。
寡人得受命于先生,此天所以幸先王而不弃其孤也。
先生奈何而言若此!事无大小,上及太后,下至大臣,愿先生悉以教寡人,无疑寡人也。
”范雎再拜,秦王亦再拜。
臣不佞,不能奉承先王之教,以顺左右之心,恐抵斧质之罪,以伤先王之明,而又害于足下之义,故遁逃奔赵。
自负以不肖之罪,故不敢为说。
今王使使者数之罪,臣恐侍御者之不察先王之所以畜幸臣之理,而又不白于臣之所以事先王之心,故敢以书对。
臣闻贤圣之君,不以禄私其亲,功多者授之;不以官随其爱,能当者处之。
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论行而结交者,立名之士也。
臣以所学者观之,先王之举措,有高世之心,故假节于魏王,而以身得察于燕。
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群臣之上,不谋于父兄,而使臣为亚卿。
臣自以为奉令承教,可以幸无罪矣,故受命而不辞。
先王命之曰:“我有积怨深怒于齐,不量轻弱,而欲以齐为事。
”臣对曰:“夫齐,霸国之余教,而骤胜之遗事也。
闲于甲兵,习于战攻。
王若欲伐之,则必举天下而图之。
举天下而图之,莫径于结赵矣;且又淮北、宋地,楚、魏之所同愿也。
赵若许约,楚、魏尽力,四国攻之。
齐可大破也。
”先王曰:“善!”臣乃口受令,具符节,南使臣于赵,顾返命,起兵随而攻齐。
以天之道,先王之灵,河北之地,随先王举而有之于济上。
济上之军,奉令击齐,大胜之。
轻卒锐兵,长驱至国,齐王逃遁走莒,仅以身免。
珠玉财宝,车甲珍器,尽收入燕,大吕陈于元英,故鼎返乎历室,齐器设于宁台,蓟丘之植,植于汶篁。
自五伯以来,功未有及先王者也。
先王以为顺于其志,以臣为不顿命,故裂地而封之,使之得比乎小国诸侯。
臣不佞,自以为奉令承教,可以幸无罪矣,故受命而弗辞。
臣闻贤明之君,功立而不废,故著于春秋;蚤知之士,名成而不毁,故称于后世。
若先王之报怨雪耻,夷万乘之强国,收八百岁之蓄积,乃至弃群臣之日,遗令诏后嗣之余义。
执政任事之臣。
所以能循法令,顺庶孽者,施及萌隶,皆可以教于后世。
臣闻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
昔者伍子胥说听乎阖闾,故吴王远迹至于郢,夫差弗是也,赐之鸱夷而浮之江。
故吴王夫差不悟先论之可以立功,故沉子胥而弗悔。
子胥不蚤见主之不同量,故入于江而不改。
夫免身全功以明先王之迹者,臣之上计也;离毁辱之非,堕先王之名者,臣之所大恐也;临不测之罪,以幸为利者,义之所不敢出也。
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之去也,不洁其名。
臣虽不佞,数奉教于君子矣。
恐侍御者之亲左右之说,而不察疏远之行也,故敢以书报,唯君之留意焉!
自负以不肖之罪,故不敢为说。
今王使使者数之罪,臣恐侍御者之不察先王之所以畜幸臣之理,而又不白于臣之所以事先王之心,故敢以书对。
臣闻贤圣之君,不以禄私其亲,功多者授之;不以官随其爱,能当者处之。
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论行而结交者,立名之士也。
臣以所学者观之,先王之举措,有高世之心,故假节于魏王,而以身得察于燕。
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群臣之上,不谋于父兄,而使臣为亚卿。
臣自以为奉令承教,可以幸无罪矣,故受命而不辞。
先王命之曰:“我有积怨深怒于齐,不量轻弱,而欲以齐为事。
”臣对曰:“夫齐,霸国之余教,而骤胜之遗事也。
闲于甲兵,习于战攻。
王若欲伐之,则必举天下而图之。
举天下而图之,莫径于结赵矣;且又淮北、宋地,楚、魏之所同愿也。
赵若许约,楚、魏尽力,四国攻之。
齐可大破也。
”先王曰:“善!”臣乃口受令,具符节,南使臣于赵,顾返命,起兵随而攻齐。
以天之道,先王之灵,河北之地,随先王举而有之于济上。
济上之军,奉令击齐,大胜之。
轻卒锐兵,长驱至国,齐王逃遁走莒,仅以身免。
珠玉财宝,车甲珍器,尽收入燕,大吕陈于元英,故鼎返乎历室,齐器设于宁台,蓟丘之植,植于汶篁。
自五伯以来,功未有及先王者也。
先王以为顺于其志,以臣为不顿命,故裂地而封之,使之得比乎小国诸侯。
臣不佞,自以为奉令承教,可以幸无罪矣,故受命而弗辞。
臣闻贤明之君,功立而不废,故著于春秋;蚤知之士,名成而不毁,故称于后世。
若先王之报怨雪耻,夷万乘之强国,收八百岁之蓄积,乃至弃群臣之日,遗令诏后嗣之余义。
执政任事之臣。
所以能循法令,顺庶孽者,施及萌隶,皆可以教于后世。
臣闻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
昔者伍子胥说听乎阖闾,故吴王远迹至于郢,夫差弗是也,赐之鸱夷而浮之江。
故吴王夫差不悟先论之可以立功,故沉子胥而弗悔。
子胥不蚤见主之不同量,故入于江而不改。
夫免身全功以明先王之迹者,臣之上计也;离毁辱之非,堕先王之名者,臣之所大恐也;临不测之罪,以幸为利者,义之所不敢出也。
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之去也,不洁其名。
臣虽不佞,数奉教于君子矣。
恐侍御者之亲左右之说,而不察疏远之行也,故敢以书报,唯君之留意焉!
投壶之礼,主人奉矢,司射奉中,使人执壶。
主人请曰:「某有枉矢哨壶,请以乐宾。」宾曰:「子有旨酒嘉肴,某既赐矣,又重以乐,敢辞。」主人曰:「枉矢哨壶,不足辞也,敢以请。」宾曰:「某既赐矣,又重以乐,敢固辞。」主人曰:「枉矢哨壶,不足辞也,敢固以请。」宾曰:「某固辞不得命,敢不敬从?」宾再拜受,主人般还,曰:「辟。」主人阼阶上拜送,宾般还,曰:「辟。」已拜,受矢,进即两楹间,退反位,揖宾就筵。
司射进度壶,间以二矢半,反位,设中,东面,执八算兴。
请宾曰:「顺投为入。
比投不释,胜饮不胜者,正爵既行,请为胜者立马,一马从二马,三马既立,请庆多马。」请主人亦如之。
命弦者曰:「请奏《狸首》,间若一。」大师曰:「诺。」
左右告矢具,请拾投。
有入者,则司射坐而释一算焉。
宾党于右,主党于左。
卒投,司射执算曰:「左右卒投,请数。」二算为纯,一纯以取,一算为奇。
遂以奇算告曰:「某贤于某若干纯」。
奇则曰奇,钧则曰左右钧。
命酌曰:「请行觞。」酌者曰:「诺。」当饮者皆跪奉觞,曰:「赐灌」;胜者跪曰:「敬养」。
正爵既行,请立马。
马各直其算。
一马从二马,以庆。
庆礼曰:「三马既备,请庆多马。」宾主皆曰:「诺。」正爵既行,请彻马。
算多少视其坐。
筹,室中五扶,堂上七扶,庭中九扶。
算长尺二寸。
壶:颈修七寸,腹修五寸,口径二寸半;容斗五升。
壶中实小豆焉,为其矢之跃而出也。
壶去席二矢半。
矢以柘若棘,毋去其皮。
鲁令弟子辞曰:毋幠,毋敖,毋偝立,毋逾言;偝立逾言,有常爵。
薛令弟子辞曰:毋幠,毋敖,毋偝立,毋逾言;若是者浮。
鼓:○□○○□□○□○○□,半;○□○□○○○□□○□○:鲁鼓。
○□○○○□□○□○○□□○□○○□□○。
半;○□○○○□□○:薛鼓。
取半以下为投壶礼,尽用之为射礼。
司射、庭长,及冠士立者,皆属宾党;乐人及使者、童子,皆属主党。
鲁鼓:○□○○□□○○,半;○□○○□○○○○□○□○;
薛鼓:○□○○○○□○□○□○○○□○□○○□○,半;○□○□○○○○□○。
主人请曰:「某有枉矢哨壶,请以乐宾。」宾曰:「子有旨酒嘉肴,某既赐矣,又重以乐,敢辞。」主人曰:「枉矢哨壶,不足辞也,敢以请。」宾曰:「某既赐矣,又重以乐,敢固辞。」主人曰:「枉矢哨壶,不足辞也,敢固以请。」宾曰:「某固辞不得命,敢不敬从?」宾再拜受,主人般还,曰:「辟。」主人阼阶上拜送,宾般还,曰:「辟。」已拜,受矢,进即两楹间,退反位,揖宾就筵。
司射进度壶,间以二矢半,反位,设中,东面,执八算兴。
请宾曰:「顺投为入。
比投不释,胜饮不胜者,正爵既行,请为胜者立马,一马从二马,三马既立,请庆多马。」请主人亦如之。
命弦者曰:「请奏《狸首》,间若一。」大师曰:「诺。」
左右告矢具,请拾投。
有入者,则司射坐而释一算焉。
宾党于右,主党于左。
卒投,司射执算曰:「左右卒投,请数。」二算为纯,一纯以取,一算为奇。
遂以奇算告曰:「某贤于某若干纯」。
奇则曰奇,钧则曰左右钧。
命酌曰:「请行觞。」酌者曰:「诺。」当饮者皆跪奉觞,曰:「赐灌」;胜者跪曰:「敬养」。
正爵既行,请立马。
马各直其算。
一马从二马,以庆。
庆礼曰:「三马既备,请庆多马。」宾主皆曰:「诺。」正爵既行,请彻马。
算多少视其坐。
筹,室中五扶,堂上七扶,庭中九扶。
算长尺二寸。
壶:颈修七寸,腹修五寸,口径二寸半;容斗五升。
壶中实小豆焉,为其矢之跃而出也。
壶去席二矢半。
矢以柘若棘,毋去其皮。
鲁令弟子辞曰:毋幠,毋敖,毋偝立,毋逾言;偝立逾言,有常爵。
薛令弟子辞曰:毋幠,毋敖,毋偝立,毋逾言;若是者浮。
鼓:○□○○□□○□○○□,半;○□○□○○○□□○□○:鲁鼓。
○□○○○□□○□○○□□○□○○□□○。
半;○□○○○□□○:薛鼓。
取半以下为投壶礼,尽用之为射礼。
司射、庭长,及冠士立者,皆属宾党;乐人及使者、童子,皆属主党。
鲁鼓:○□○○□□○○,半;○□○○□○○○○□○□○;
薛鼓:○□○○○○□○□○□○○○□○□○○□○,半;○□○□○○○○□○。
子言之曰:「为上易事也,为下易知也,则刑不烦矣。」子曰:「好贤如《缁衣》,恶恶如《巷伯》,则爵不渎而民作愿,刑不试而民咸服。
大雅曰:『仪刑文王,万国作孚。
』」子曰:「夫民,教之以德,齐之以礼,则民有格心;教之以政,齐之以刑,则民有遁心。
故君民者,子以爱之,则民亲之;信以结之,则民不倍;恭以莅之,则民有孙心。
《甫刑》曰:『苗民罪用命,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
是以民有恶德,而遂绝其世也。
』」
子曰:「下之事上也,不从其所令,从其所行。
上好是物,下必有甚者矣。
故上之所好恶,不可不慎也,是民之表也。」子曰:「禹立三年,百姓以仁遂焉,岂必尽仁?《诗》云:『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甫刑》曰:『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大雅曰:『成王之孚,下土之式。
』」子曰:「上好仁,则下之为仁争先人。
故长民者章志、贞教、尊仁,以子爱百姓;民致行己以说其上矣。
《诗》云:『有梏德行,四国顺之。
』」
子曰:「王言如丝,其出如纶;王言如纶,其出如綍。
故大人不倡游言。
可言也,不可行。
君子弗言也;可行也,不可言,君子弗行也。
则民言不危行,而行不危言矣。
《诗》云:『淑慎尔止,不愆于仪。
』」子曰:「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人以行。
故言必虑其所终,而行必稽其所敝;则民谨于言而慎于行。
《诗》云:『慎尔出话,敬尔威仪。
』大雅曰:『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
』」
子曰:「长民者,衣服不贰,从容有常,以齐其民,则民德壹。
《诗》云:『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其容不改,出言有章,行归于周,万民所望。
』」子曰:「为上可望而知也,为下可述而志也,则君不疑于其臣,而臣不惑于其君矣。
《尹吉》曰:『惟尹躬及汤,咸有壹德。
』《诗》云:『淑人君子,其仪不忒。
』」
子曰:「有国者章义恶,以示民厚,则民情不贰。
《诗》云:『靖共尔位,好是正直。
』」子曰:「上人疑则百姓惑,下难知则君长劳。
故君民者,章好以示民俗,慎恶以御民之淫,则民不惑矣。
臣仪行,不重辞,不援其所不及,不烦其所不知,则君不劳矣。
《诗》云:『上帝板板,下民卒。
』小雅曰:『匪其止共,惟王之邛。
』」
子曰:「政之不行也,教之不成也,爵禄不足劝也,刑罚不足耻也。
故上不可以亵刑而轻爵。
《康诰》曰:『敬明乃罚。
』《甫刑》曰:『播刑之不迪。
』」
子曰:「大臣不亲,百姓不宁,则忠敬不足,而富贵已过也;大臣不治而迩臣比矣。
故大臣不可不敬也,是民之表也;迩臣不可不慎也,是民之道也。
君毋以小谋大,毋
大雅曰:『仪刑文王,万国作孚。
』」子曰:「夫民,教之以德,齐之以礼,则民有格心;教之以政,齐之以刑,则民有遁心。
故君民者,子以爱之,则民亲之;信以结之,则民不倍;恭以莅之,则民有孙心。
《甫刑》曰:『苗民罪用命,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
是以民有恶德,而遂绝其世也。
』」
子曰:「下之事上也,不从其所令,从其所行。
上好是物,下必有甚者矣。
故上之所好恶,不可不慎也,是民之表也。」子曰:「禹立三年,百姓以仁遂焉,岂必尽仁?《诗》云:『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甫刑》曰:『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大雅曰:『成王之孚,下土之式。
』」子曰:「上好仁,则下之为仁争先人。
故长民者章志、贞教、尊仁,以子爱百姓;民致行己以说其上矣。
《诗》云:『有梏德行,四国顺之。
』」
子曰:「王言如丝,其出如纶;王言如纶,其出如綍。
故大人不倡游言。
可言也,不可行。
君子弗言也;可行也,不可言,君子弗行也。
则民言不危行,而行不危言矣。
《诗》云:『淑慎尔止,不愆于仪。
』」子曰:「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人以行。
故言必虑其所终,而行必稽其所敝;则民谨于言而慎于行。
《诗》云:『慎尔出话,敬尔威仪。
』大雅曰:『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
』」
子曰:「长民者,衣服不贰,从容有常,以齐其民,则民德壹。
《诗》云:『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其容不改,出言有章,行归于周,万民所望。
』」子曰:「为上可望而知也,为下可述而志也,则君不疑于其臣,而臣不惑于其君矣。
《尹吉》曰:『惟尹躬及汤,咸有壹德。
』《诗》云:『淑人君子,其仪不忒。
』」
子曰:「有国者章义恶,以示民厚,则民情不贰。
《诗》云:『靖共尔位,好是正直。
』」子曰:「上人疑则百姓惑,下难知则君长劳。
故君民者,章好以示民俗,慎恶以御民之淫,则民不惑矣。
臣仪行,不重辞,不援其所不及,不烦其所不知,则君不劳矣。
《诗》云:『上帝板板,下民卒。
』小雅曰:『匪其止共,惟王之邛。
』」
子曰:「政之不行也,教之不成也,爵禄不足劝也,刑罚不足耻也。
故上不可以亵刑而轻爵。
《康诰》曰:『敬明乃罚。
』《甫刑》曰:『播刑之不迪。
』」
子曰:「大臣不亲,百姓不宁,则忠敬不足,而富贵已过也;大臣不治而迩臣比矣。
故大臣不可不敬也,是民之表也;迩臣不可不慎也,是民之道也。
君毋以小谋大,毋
亲始死,鸡斯徒跣,扱上衽,交手哭。
恻怛之心,痛疾之意,伤肾干肝焦肺,水浆不入口,三日不举火,故邻里为之糜粥以饮食之。
夫悲哀在中,故形变于外也,痛疾在心,故口不甘味,身不安美也。
三日而敛,在床曰尸,在棺曰柩,动尸举柩,哭踊无数。
恻怛之心,痛疾之意,悲哀志懑气盛,故袒而踊之,所以动体安心下气也。
妇人不宜袒,故发胸击心爵踊,殷殷田田,如坏墙然,悲哀痛疾之至也。
故曰:「辟踊哭泣,哀以送之。
送形而往,迎精而反也。」
其往送也,望望然、汲汲然如有追而弗及也;其反哭也,皇皇然若有求而弗得也。
故其往送也如慕,其反也如疑。
求而无所得之也,入门而弗见也,上堂又弗见也,入室又弗见也。
亡矣丧矣!不可复见矣!故哭泣辟踊,尽哀而止矣。
心怅焉怆焉、惚焉忾焉,心绝志悲而已矣。
祭之宗庙,以鬼飨之,徼幸复反也。
成圹而归,不敢入处室,居于倚庐,哀亲之在外也;寝苫枕块,哀亲之在土也。
故哭泣无时,服勤三年,思慕之心,孝子之志也,人情之实也。
或问曰:「死三日而后敛者,何也?」曰:孝子亲死,悲哀志懑,故匍匐而哭之,若将复生然,安可得夺而敛之也。
故曰三日而后敛者,以俟其生也;三日而不生,亦不生矣。
孝子之心亦益衰矣;家室之计,衣服之具,亦可以成矣;亲戚之远者,亦可以至矣。
是故圣人为之断决以三日为之礼制也。
或问曰:「冠者不肉袒,何也?」曰:冠,至尊也,不居肉袒之体也,故为之免以代之也。
然则秃者不免,伛者不袒,跛者不踊,非不悲也;身有锢疾,不可以备礼也。
故曰:丧礼唯哀为主矣。
女子哭泣悲哀,击胸伤心;男子哭泣悲哀,稽颡触地无容,哀之至也。
或问曰:「免者以何为也?」曰:不冠者之所服也。
《礼》曰:「童子不缌,唯当室缌。」缌者其免也,当室则免而杖矣。
或问曰:「杖者何也?」曰:竹、桐一也。
故为父苴杖--苴杖,竹也;为母削杖--削杖,桐也。
或问曰:「杖者以何为也?」曰:孝子丧亲,哭泣无数,服勤三年,身病体羸,以杖扶病也。
则父在不敢杖矣,尊者在故也;堂上不杖,辟尊者之处也;堂上不趋,示不遽也。
此孝子之志也,人情之实也,礼义之经也,非从天降也,非从地出也,人情而已矣。
恻怛之心,痛疾之意,伤肾干肝焦肺,水浆不入口,三日不举火,故邻里为之糜粥以饮食之。
夫悲哀在中,故形变于外也,痛疾在心,故口不甘味,身不安美也。
三日而敛,在床曰尸,在棺曰柩,动尸举柩,哭踊无数。
恻怛之心,痛疾之意,悲哀志懑气盛,故袒而踊之,所以动体安心下气也。
妇人不宜袒,故发胸击心爵踊,殷殷田田,如坏墙然,悲哀痛疾之至也。
故曰:「辟踊哭泣,哀以送之。
送形而往,迎精而反也。」
其往送也,望望然、汲汲然如有追而弗及也;其反哭也,皇皇然若有求而弗得也。
故其往送也如慕,其反也如疑。
求而无所得之也,入门而弗见也,上堂又弗见也,入室又弗见也。
亡矣丧矣!不可复见矣!故哭泣辟踊,尽哀而止矣。
心怅焉怆焉、惚焉忾焉,心绝志悲而已矣。
祭之宗庙,以鬼飨之,徼幸复反也。
成圹而归,不敢入处室,居于倚庐,哀亲之在外也;寝苫枕块,哀亲之在土也。
故哭泣无时,服勤三年,思慕之心,孝子之志也,人情之实也。
或问曰:「死三日而后敛者,何也?」曰:孝子亲死,悲哀志懑,故匍匐而哭之,若将复生然,安可得夺而敛之也。
故曰三日而后敛者,以俟其生也;三日而不生,亦不生矣。
孝子之心亦益衰矣;家室之计,衣服之具,亦可以成矣;亲戚之远者,亦可以至矣。
是故圣人为之断决以三日为之礼制也。
或问曰:「冠者不肉袒,何也?」曰:冠,至尊也,不居肉袒之体也,故为之免以代之也。
然则秃者不免,伛者不袒,跛者不踊,非不悲也;身有锢疾,不可以备礼也。
故曰:丧礼唯哀为主矣。
女子哭泣悲哀,击胸伤心;男子哭泣悲哀,稽颡触地无容,哀之至也。
或问曰:「免者以何为也?」曰:不冠者之所服也。
《礼》曰:「童子不缌,唯当室缌。」缌者其免也,当室则免而杖矣。
或问曰:「杖者何也?」曰:竹、桐一也。
故为父苴杖--苴杖,竹也;为母削杖--削杖,桐也。
或问曰:「杖者以何为也?」曰:孝子丧亲,哭泣无数,服勤三年,身病体羸,以杖扶病也。
则父在不敢杖矣,尊者在故也;堂上不杖,辟尊者之处也;堂上不趋,示不遽也。
此孝子之志也,人情之实也,礼义之经也,非从天降也,非从地出也,人情而已矣。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比年入学,中年考校。
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
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
《记》曰:「蛾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
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入学鼓箧,孙其业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
此七者,教之大伦也。
《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谓乎!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
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
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
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
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
《兑命》曰:「敬孙务时敏,厥修乃来。」其此之谓乎!
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
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
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
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发然后禁,则捍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
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
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此四者,心之莫同也。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其言也约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比年入学,中年考校。
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
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
《记》曰:「蛾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
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入学鼓箧,孙其业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
此七者,教之大伦也。
《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谓乎!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
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
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
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
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
《兑命》曰:「敬孙务时敏,厥修乃来。」其此之谓乎!
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
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
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
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发然后禁,则捍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
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
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此四者,心之莫同也。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其言也约
乡饮酒之义。
主人拜迎宾于庠门之外,入,三揖而后至阶,三让而后升,所以致尊让也。
盥洗扬觯,所以致也。
拜至,拜洗,拜受,拜送,拜既,所以致敬也。
尊让敬也者,君子之所以相接也。
君子尊让则不争,敬则不慢,不慢不争,则远于斗辨矣,不斗辨则无暴乱之祸矣,斯君子之所以免于人祸也,故圣人制之以道。
乡人、士、君子,尊于房户之间,宾主共之也。
尊有玄酒,贵其质也。
羞出自东房,主人共之也。
洗当于东荣,主人之所以自,而以事宾也。
宾主象天地也;介僎象阴阳也;三宾象三光也;让之三也,象月之三日而成魄也;四面之坐,象四时也。
天地严凝之气,始于西南,而盛于西北,此天地之尊严气也,此天地之义气也。
天地温厚之气,始于东北,而盛于东南,此天地之盛德气也,此天地之仁气也。
主人者尊宾,故坐宾于西北,而坐介于西南以辅宾,宾者,接人以义者也,故坐于西北。
主人者,接人以德厚者也,故坐于东南。
而坐亻巽于东北,以辅主人也。
仁义接,宾主有事,俎豆有数曰圣,圣立而将之以敬曰礼,礼以体长幼曰德。
德也者,得于身也。
故曰:“古之学术道者,将以得身也。
是故圣人务焉。
”祭荐、祭酒,敬礼也。
哜肺,尝礼也。
啐酒,成礼也。
于席末,言是席之正,非专为饮食也,为行礼也,此所以贵礼而贱财也。
卒觯,致实于西阶上,言是席之上,非专为饮食也,此先礼而后财之义也。
先礼而后财,则民作敬让而不争矣。
乡饮酒之礼,六十者坐,五十者立侍,以听政役,所以明尊长也。
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所以明养老也。
民知尊长养老,而后乃能入孝弟。
民入孝弟,出尊长养老,而后成教,成教而后国可安也。
君子之所谓孝者,非家至而日见之也,合诸乡射,教之乡饮酒之礼,而孝弟之行立矣。
孔子曰:“吾观于乡,而知王道之易易也。
”
主人亲速宾及介,而众宾自众之。
至于门外,主人拜宾及介,而众宾自入。
贵贱之义别矣。
三揖至于阶,三让以宾升,拜至、献、酬、辞让之节繁。
及介省矣。
至于众宾升受,坐祭,立饮,不酢而降。
隆杀之义别矣。
工入,升歌三终,主人献之。
笙入三终,主人戏之。
间歌三终,合乐三终,工告乐备,遂出。
一人扬觯,乃立司正焉。
知其能和乐而不流也。
宾酬主人,主人酬介,介酬众宾,少长以齿,终于沃洗者焉。
知其能弟长而无遗矣。
降,说屦升坐,修爵无数。
饮酒之节,朝不废朝,莫不废夕。
宾出,主人拜送,节文终遂焉。
知其能安燕而不乱也。
贵贱明,隆杀辨,和乐
主人拜迎宾于庠门之外,入,三揖而后至阶,三让而后升,所以致尊让也。
盥洗扬觯,所以致也。
拜至,拜洗,拜受,拜送,拜既,所以致敬也。
尊让敬也者,君子之所以相接也。
君子尊让则不争,敬则不慢,不慢不争,则远于斗辨矣,不斗辨则无暴乱之祸矣,斯君子之所以免于人祸也,故圣人制之以道。
乡人、士、君子,尊于房户之间,宾主共之也。
尊有玄酒,贵其质也。
羞出自东房,主人共之也。
洗当于东荣,主人之所以自,而以事宾也。
宾主象天地也;介僎象阴阳也;三宾象三光也;让之三也,象月之三日而成魄也;四面之坐,象四时也。
天地严凝之气,始于西南,而盛于西北,此天地之尊严气也,此天地之义气也。
天地温厚之气,始于东北,而盛于东南,此天地之盛德气也,此天地之仁气也。
主人者尊宾,故坐宾于西北,而坐介于西南以辅宾,宾者,接人以义者也,故坐于西北。
主人者,接人以德厚者也,故坐于东南。
而坐亻巽于东北,以辅主人也。
仁义接,宾主有事,俎豆有数曰圣,圣立而将之以敬曰礼,礼以体长幼曰德。
德也者,得于身也。
故曰:“古之学术道者,将以得身也。
是故圣人务焉。
”祭荐、祭酒,敬礼也。
哜肺,尝礼也。
啐酒,成礼也。
于席末,言是席之正,非专为饮食也,为行礼也,此所以贵礼而贱财也。
卒觯,致实于西阶上,言是席之上,非专为饮食也,此先礼而后财之义也。
先礼而后财,则民作敬让而不争矣。
乡饮酒之礼,六十者坐,五十者立侍,以听政役,所以明尊长也。
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所以明养老也。
民知尊长养老,而后乃能入孝弟。
民入孝弟,出尊长养老,而后成教,成教而后国可安也。
君子之所谓孝者,非家至而日见之也,合诸乡射,教之乡饮酒之礼,而孝弟之行立矣。
孔子曰:“吾观于乡,而知王道之易易也。
”
主人亲速宾及介,而众宾自众之。
至于门外,主人拜宾及介,而众宾自入。
贵贱之义别矣。
三揖至于阶,三让以宾升,拜至、献、酬、辞让之节繁。
及介省矣。
至于众宾升受,坐祭,立饮,不酢而降。
隆杀之义别矣。
工入,升歌三终,主人献之。
笙入三终,主人戏之。
间歌三终,合乐三终,工告乐备,遂出。
一人扬觯,乃立司正焉。
知其能和乐而不流也。
宾酬主人,主人酬介,介酬众宾,少长以齿,终于沃洗者焉。
知其能弟长而无遗矣。
降,说屦升坐,修爵无数。
饮酒之节,朝不废朝,莫不废夕。
宾出,主人拜送,节文终遂焉。
知其能安燕而不乱也。
贵贱明,隆杀辨,和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