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
菟缕、菟、菟芦丘、赤纲、玉女唐蒙、火焰草、野狐丝、金线草。
气味
(子)辛、甘平、无毒。
主治
消渴不止。
用菟丝子煎汁随意饮服,以止为度。
白浊遗精(思虑太过,心肾虚损,真阳不固,渐有遗沥,小便白浊,梦中泄精)。
用菟丝子五两、白茯苓三两、石莲肉二两,共研为末,加酒、糊酒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三十至九十丸空心服,盐汤送下。
此方名“茯菟丸”。
小便淋沥。
用菟丝子煮汁饮服。
小便赤浊(心肾不足,精少血燥,口干烦热,头号晕心慌)。
用菟丝子、麦门冬,等分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盐汤送下。
腰膝疼痛(顽麻无力)。
用菟丝子(洗过)一两、牛膝二两,酒泡过,取出晾干,研为末,将原酒煮糊调药成丸如梧子大。
每服二、三十丸,空心服,酒送下。
肝伤目暗。
用菟丝子三两,泡酒中三天,取出晾干,研为末,以鸡蛋白和药成丸,如梧子大。
每服二十丸,空心服,温酒送下。
身、面突然浮肿。
用菟丝子一升,在酒五升中浸泡两、三夜,每饮一升。
一天三次,肿不消,继续服药。
癣疮。
用菟丝子炒过,研为末,加油调匀敷疮上。
痔疮。
用菟丝子熬成黄黑包,研为末,加鸡蛋白调匀涂搽。
菟缕、菟、菟芦丘、赤纲、玉女唐蒙、火焰草、野狐丝、金线草。
气味
(子)辛、甘平、无毒。
主治
消渴不止。
用菟丝子煎汁随意饮服,以止为度。
白浊遗精(思虑太过,心肾虚损,真阳不固,渐有遗沥,小便白浊,梦中泄精)。
用菟丝子五两、白茯苓三两、石莲肉二两,共研为末,加酒、糊酒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三十至九十丸空心服,盐汤送下。
此方名“茯菟丸”。
小便淋沥。
用菟丝子煮汁饮服。
小便赤浊(心肾不足,精少血燥,口干烦热,头号晕心慌)。
用菟丝子、麦门冬,等分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盐汤送下。
腰膝疼痛(顽麻无力)。
用菟丝子(洗过)一两、牛膝二两,酒泡过,取出晾干,研为末,将原酒煮糊调药成丸如梧子大。
每服二、三十丸,空心服,酒送下。
肝伤目暗。
用菟丝子三两,泡酒中三天,取出晾干,研为末,以鸡蛋白和药成丸,如梧子大。
每服二十丸,空心服,温酒送下。
身、面突然浮肿。
用菟丝子一升,在酒五升中浸泡两、三夜,每饮一升。
一天三次,肿不消,继续服药。
癣疮。
用菟丝子炒过,研为末,加油调匀敷疮上。
痔疮。
用菟丝子熬成黄黑包,研为末,加鸡蛋白调匀涂搽。
释名
金银藤、鸳鸯藤、鹭鸶藤,老翁须、左缠藤、金钗股、通灵草、蜜桶藤、金银花。
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痔瘘。
用忍冬全草(或根、茎、花、叶皆可)不拘多少,泡酒中,煨一夜,取出晒干,加甘草少许,共研为末,用泡药的酒调面和药糊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五十至百丸,开水或酒送下。
此方名“忍冬丸”。
一切肿毒(不问已溃未溃,或是初起发热)。
用忍冬的花及茎叶,取自然汁半碗煎至八成服下。
同时用药渣敷患处。
疔疮便毒,喉痹乳蛾。
治方同上。
恶疮不愈。
用忍冬藤一把,捣烂,加雄璜五分,水二升,放入瓦罐中煎熬,纸封数重,穿一孔,令气出。
以疮对孔热熏,待疮大出黄水,再用生肌药,病即愈。
热毒血痢。
用忍冬藤煎浓饮服。
身上发青。
用金银花一两,煎水服。
脚气(筋骨引痛)。
用忍冬为末。
每服二钱,热酒调下。
中野菌毒。
急采忍冬藤煎服。
金银藤、鸳鸯藤、鹭鸶藤,老翁须、左缠藤、金钗股、通灵草、蜜桶藤、金银花。
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痔瘘。
用忍冬全草(或根、茎、花、叶皆可)不拘多少,泡酒中,煨一夜,取出晒干,加甘草少许,共研为末,用泡药的酒调面和药糊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五十至百丸,开水或酒送下。
此方名“忍冬丸”。
一切肿毒(不问已溃未溃,或是初起发热)。
用忍冬的花及茎叶,取自然汁半碗煎至八成服下。
同时用药渣敷患处。
疔疮便毒,喉痹乳蛾。
治方同上。
恶疮不愈。
用忍冬藤一把,捣烂,加雄璜五分,水二升,放入瓦罐中煎熬,纸封数重,穿一孔,令气出。
以疮对孔热熏,待疮大出黄水,再用生肌药,病即愈。
热毒血痢。
用忍冬藤煎浓饮服。
身上发青。
用金银花一两,煎水服。
脚气(筋骨引痛)。
用忍冬为末。
每服二钱,热酒调下。
中野菌毒。
急采忍冬藤煎服。
释名
水泻、鹄泻、及泻、渝、芒芋、禹孙。
气味
(根)甘、寒、无毒。
主治
水湿肿胀。
用白术、泽泻各一两,共三工业区末,或做成丸子。
每服三钱,茯苓汤送下。
暑天吐泻(头晕,渴饮,小便不利)。
用泽泻、白术,白茯苓各三钱,加水一碗、姜五片、类灯心十根,煎至八成,温服。
附方
泽泻叶治风疾、难产,乳汁不出等症;泽泻实治风痹消渴,益肾气,除邪湿。
水泻、鹄泻、及泻、渝、芒芋、禹孙。
气味
(根)甘、寒、无毒。
主治
水湿肿胀。
用白术、泽泻各一两,共三工业区末,或做成丸子。
每服三钱,茯苓汤送下。
暑天吐泻(头晕,渴饮,小便不利)。
用泽泻、白术,白茯苓各三钱,加水一碗、姜五片、类灯心十根,煎至八成,温服。
附方
泽泻叶治风疾、难产,乳汁不出等症;泽泻实治风痹消渴,益肾气,除邪湿。
释名
乌喙、草乌头、土附子、奚毒、耿子、毒公、金鸦。
苗名:莨、芨、堇、独白草、鸳鸯菊。
汁煎名射罔。
气味
(乌头)辛、温、有大毒。
(乌喙,一名两头尖)辛、微温、有大毒。
(射罔)苦、有大毒。
主治
中风瘫痪(手中颤动,言语蹇涩)用草乌头(炮,去皮)四两,川乌头(炮,去皮)二两,乳香、没药各一两,共研为末;生乌豆一升,以斑蝥三至七个,去头翅,同煮豆熟,去取得取豆,焙干为末,加入上述药末中,以醋、面调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送下。
此方名“左经丸”。
瘫痪顽负(风节疼痛,下元虚冷,一切风疮)。
用草乌头、川乌头、两头尖各三钱,硫磺、麝香、丁香各一钱,木鳖子五个,共研为末。
再以熟艾揉软,合在一起用草纸包裹。
烧熏痛处。
此方名“雷丸”。
腰脚冷痛。
用乌头三个,去皮脐,研细,醋调贴痛处。
久患头风。
用草乌头尖(生)一分、赤小豆三十五粒、麝香二分,共研为末。
每服半钱,冷薄荷汤送上。
耳鸣耳痒(耳中如闻流乐声及风声,不治成聋)用新掘得的生乌头,乘湿削如枣核大,塞耳内。
一天换二次,几天病愈。
喉痹口噤。
用草乌头、皂荚,等分为末,加麝香少许擦牙,并吸入鼻内,牙关自开,又驻京:用草乌尖、石胆,等分为末,每用一钱,以醋煮皂荚的液汁调稀,扫涂肿上,流涎几次,其毒即破。
脾、寒、厥疟(先寒后热,名寒疟;但寒不热,面色黑者名厥疟;寒多热少,百黄腹痛,脾疟)用上等草乌头削去皮,开水泡几次,密盖一段时间,取出切细、焙干,研为末,加猛然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三十丸,清早服,以姜十片,枣三枚、葱三根煎汤送下,吃一点枣子坟往。
隔一、两小时再服药一次。
腹中症结。
用射罔二两、椒三百粒,共捣为末,加鸡蛋白和成丸子,如麻子大。
每服一丸,渐至三丸,病愈为止。
内痔不出。
用生草乌头切片,加醋熬成膏,摊贴患处,次日即可把根拔出。
又方:两头尖一两、巴豆四个,捣烂贴患睡,疔自拔出。
疔毒恶肿。
用生草乌头切片,加醋熬成膏,摊贴患睡,次日即可把根拔出。
又方:两头尖一两、巴豆四个,捣烂贴患处,疔自拔出。
遍身生疮(阴囊及两脚最多)。
用草乌头一两,盐一两,化水泡一夜,炒红,研为末;另取猪腰子一个,去膜煨熟。
竹刀切细、捣烂,加醋、糊调药末为丸,如绿豆在。
每服三十丸,空心服,盐汤送下。
瘰疬初起(未破,发寒发热)。
用草乌头头半两、木鳖子二个,加米醋磨细,再投入捣烂的葱头和蝗蚓粪少许,调匀敷患处
乌喙、草乌头、土附子、奚毒、耿子、毒公、金鸦。
苗名:莨、芨、堇、独白草、鸳鸯菊。
汁煎名射罔。
气味
(乌头)辛、温、有大毒。
(乌喙,一名两头尖)辛、微温、有大毒。
(射罔)苦、有大毒。
主治
中风瘫痪(手中颤动,言语蹇涩)用草乌头(炮,去皮)四两,川乌头(炮,去皮)二两,乳香、没药各一两,共研为末;生乌豆一升,以斑蝥三至七个,去头翅,同煮豆熟,去取得取豆,焙干为末,加入上述药末中,以醋、面调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送下。
此方名“左经丸”。
瘫痪顽负(风节疼痛,下元虚冷,一切风疮)。
用草乌头、川乌头、两头尖各三钱,硫磺、麝香、丁香各一钱,木鳖子五个,共研为末。
再以熟艾揉软,合在一起用草纸包裹。
烧熏痛处。
此方名“雷丸”。
腰脚冷痛。
用乌头三个,去皮脐,研细,醋调贴痛处。
久患头风。
用草乌头尖(生)一分、赤小豆三十五粒、麝香二分,共研为末。
每服半钱,冷薄荷汤送上。
耳鸣耳痒(耳中如闻流乐声及风声,不治成聋)用新掘得的生乌头,乘湿削如枣核大,塞耳内。
一天换二次,几天病愈。
喉痹口噤。
用草乌头、皂荚,等分为末,加麝香少许擦牙,并吸入鼻内,牙关自开,又驻京:用草乌尖、石胆,等分为末,每用一钱,以醋煮皂荚的液汁调稀,扫涂肿上,流涎几次,其毒即破。
脾、寒、厥疟(先寒后热,名寒疟;但寒不热,面色黑者名厥疟;寒多热少,百黄腹痛,脾疟)用上等草乌头削去皮,开水泡几次,密盖一段时间,取出切细、焙干,研为末,加猛然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三十丸,清早服,以姜十片,枣三枚、葱三根煎汤送下,吃一点枣子坟往。
隔一、两小时再服药一次。
腹中症结。
用射罔二两、椒三百粒,共捣为末,加鸡蛋白和成丸子,如麻子大。
每服一丸,渐至三丸,病愈为止。
内痔不出。
用生草乌头切片,加醋熬成膏,摊贴患处,次日即可把根拔出。
又方:两头尖一两、巴豆四个,捣烂贴患睡,疔自拔出。
疔毒恶肿。
用生草乌头切片,加醋熬成膏,摊贴患睡,次日即可把根拔出。
又方:两头尖一两、巴豆四个,捣烂贴患处,疔自拔出。
遍身生疮(阴囊及两脚最多)。
用草乌头一两,盐一两,化水泡一夜,炒红,研为末;另取猪腰子一个,去膜煨熟。
竹刀切细、捣烂,加醋、糊调药末为丸,如绿豆在。
每服三十丸,空心服,盐汤送下。
瘰疬初起(未破,发寒发热)。
用草乌头头半两、木鳖子二个,加米醋磨细,再投入捣烂的葱头和蝗蚓粪少许,调匀敷患处
释名
山花椒、秤砣子、面藤、五梅子
气味
酸、温、无毒。
主治
益氣,咳逆上氣,劳伤羸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
养五脏,除热,生阴中肌。
治中下气,止哎逆,补虚劳,令人体悦泽。
明目,暖水脏,壮筋骨,治风消食,反胃霍乱转筋癖奔豚冷气,消水肿心腹气胀,止渴,除烦热,解酒毒。
生津止渴,治泻痢,补元气不足,收耗散之气,瞳子散大。
治喘咳燥嗽,壮水镇阳。
山花椒、秤砣子、面藤、五梅子
气味
酸、温、无毒。
主治
益氣,咳逆上氣,劳伤羸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
养五脏,除热,生阴中肌。
治中下气,止哎逆,补虚劳,令人体悦泽。
明目,暖水脏,壮筋骨,治风消食,反胃霍乱转筋癖奔豚冷气,消水肿心腹气胀,止渴,除烦热,解酒毒。
生津止渴,治泻痢,补元气不足,收耗散之气,瞳子散大。
治喘咳燥嗽,壮水镇阳。
释名
五叶莓、茏草、拔、茏葛、五爪龙、赤泼藤。
气味
酸、苦、寒、无毒。
主治
小便尿血。
用乌蔹莓阴干,研为末。
每服二钱,开水送下。
项下热肿(俗名蛤蟆瘟)。
用乌蔹莓捣烂敷涂。
乳痈、恶疮初起。
用乌蔹莓的藤或根一把、生姜一块。
一起捣烂,加好酒一碗,绞取汁,热服令发汗,同时以药渣敷患处。
方中的生姜,用大蒜代亦可。
跌打损伤。
用乌蔹莓捣汁,加童便,以热酒送服。
五叶莓、茏草、拔、茏葛、五爪龙、赤泼藤。
气味
酸、苦、寒、无毒。
主治
小便尿血。
用乌蔹莓阴干,研为末。
每服二钱,开水送下。
项下热肿(俗名蛤蟆瘟)。
用乌蔹莓捣烂敷涂。
乳痈、恶疮初起。
用乌蔹莓的藤或根一把、生姜一块。
一起捣烂,加好酒一碗,绞取汁,热服令发汗,同时以药渣敷患处。
方中的生姜,用大蒜代亦可。
跌打损伤。
用乌蔹莓捣汁,加童便,以热酒送服。
释名
石鲮、石龙藤、悬石、耐冬、云花、云丹云英、石血、云珠。
气味
苦、温、无毒。
主治
小便白浊。
用络厂、人参、茯苓各二两,龙骨(煅)一两,共研为末。
每服二钱,空心服,米汤送下。
一天服二次。
喉痹肿塞,喘息不通。
用络石草一两,加水一升,煎成一大碗,细细饮下。
痈疽热痛。
用络石茎叶一两,洗净晒干,皂荚刺一两,新瓦上炒黄,甘草节半两,大栝楼一个(取仁,炒香),乳香、没药各三钱。
各药混合后,每取二钱,加水一碗、酒半碗,慢火煎成一碗,温服。
石鲮、石龙藤、悬石、耐冬、云花、云丹云英、石血、云珠。
气味
苦、温、无毒。
主治
小便白浊。
用络厂、人参、茯苓各二两,龙骨(煅)一两,共研为末。
每服二钱,空心服,米汤送下。
一天服二次。
喉痹肿塞,喘息不通。
用络石草一两,加水一升,煎成一大碗,细细饮下。
痈疽热痛。
用络石茎叶一两,洗净晒干,皂荚刺一两,新瓦上炒黄,甘草节半两,大栝楼一个(取仁,炒香),乳香、没药各三钱。
各药混合后,每取二钱,加水一碗、酒半碗,慢火煎成一碗,温服。
释名
火麻、黄麻、汉麻。
雄者牡麻,雌者名苴麻、苎麻。
花名麻麻勃。
麻勃即大麻的花。
气味
麻勃:辛、温、无毒。
麻:辛、平、有毒。
大麻叶:辛、有毒。
主治麻勃(大麻的花):
记忆力衰退。
用初秋收取的麻勃一升、有参二两,共研为末,蒸透。
每临星时服一小撮。
瘰疬初起。
用初秋收取的麻花、中夏收取的艾叶各等分,作炷灸患处百壮。
刀伤病麻木。
用麻勃一两、蒲黄二两,共研为末。
每服一小匙,酒送下。
白天服三次,夜间服一次。
风病麻木。
用麻花四两、草乌一两(炒存性),共研为末,加炼蜜调成膏。
每服三分,开水送下。
麻(麻子连壳的总称,大麻的果实):
大便秘,小便数。
用麻子仁二升,芍药半斤,厚朴一尺,大黄、枳实各一斤,杏仁一升,一起熬研,加炼蜜和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十丸浆水帝下。
一天服三次。
此方名“麻仁丸”。
月经不通(或两、三月,或半年一次)。
用麻子仁二升、桃仁二两,研匀,熟酒一升中沁一夜,每天服药一升。
消渴(日饮数斗,小便赤涩)。
用秋麻子仁一升,加水三升,煮开三四次。
饮汁。
血痢不止。
用麻子仁汁煮绿豆空心吃,极效。
刀伤瘀血腹中。
用大麻仁三升、葱白十四枚,捣烂,加水九升煮成一升半,一次服完,血出即愈。
不尽时可再次服药。
水九升煮成一升半,一次服完,血出即愈。
不尽时可再次服药。
发落不生。
用麻仁汁煮粥常吃。
小儿头疮。
用麻仁五升,研细,水绞取汁,蜜调搽疮上。
大麻油:熬黑敷头上,治发落不生。
大麻叶:
下蛔虫。
用大麻叶捣汗服五合。
疟疾。
用大麻叶,炒香,过一会,研为末,临发病前用茶或酒送服适量。
大麻的茎或茎皮:治破血,通小便,跌打损伤。
大麻根:带下崩中,热淋下血,跌打瘀血。
沤麻汁:消渴、瘀血。
火麻、黄麻、汉麻。
雄者牡麻,雌者名苴麻、苎麻。
花名麻麻勃。
麻勃即大麻的花。
气味
麻勃:辛、温、无毒。
麻:辛、平、有毒。
大麻叶:辛、有毒。
主治麻勃(大麻的花):
记忆力衰退。
用初秋收取的麻勃一升、有参二两,共研为末,蒸透。
每临星时服一小撮。
瘰疬初起。
用初秋收取的麻花、中夏收取的艾叶各等分,作炷灸患处百壮。
刀伤病麻木。
用麻勃一两、蒲黄二两,共研为末。
每服一小匙,酒送下。
白天服三次,夜间服一次。
风病麻木。
用麻花四两、草乌一两(炒存性),共研为末,加炼蜜调成膏。
每服三分,开水送下。
麻(麻子连壳的总称,大麻的果实):
大便秘,小便数。
用麻子仁二升,芍药半斤,厚朴一尺,大黄、枳实各一斤,杏仁一升,一起熬研,加炼蜜和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十丸浆水帝下。
一天服三次。
此方名“麻仁丸”。
月经不通(或两、三月,或半年一次)。
用麻子仁二升、桃仁二两,研匀,熟酒一升中沁一夜,每天服药一升。
消渴(日饮数斗,小便赤涩)。
用秋麻子仁一升,加水三升,煮开三四次。
饮汁。
血痢不止。
用麻子仁汁煮绿豆空心吃,极效。
刀伤瘀血腹中。
用大麻仁三升、葱白十四枚,捣烂,加水九升煮成一升半,一次服完,血出即愈。
不尽时可再次服药。
水九升煮成一升半,一次服完,血出即愈。
不尽时可再次服药。
发落不生。
用麻仁汁煮粥常吃。
小儿头疮。
用麻仁五升,研细,水绞取汁,蜜调搽疮上。
大麻油:熬黑敷头上,治发落不生。
大麻叶:
下蛔虫。
用大麻叶捣汗服五合。
疟疾。
用大麻叶,炒香,过一会,研为末,临发病前用茶或酒送服适量。
大麻的茎或茎皮:治破血,通小便,跌打损伤。
大麻根:带下崩中,热淋下血,跌打瘀血。
沤麻汁:消渴、瘀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