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名
黃躑躅、黃杜鵑、羊不食草、鬧羊花、驚羊花,老虎花、玉枝。
氣味
(花)辛、溫、有大毒。
主治
風痰注痛。
用羊躑躅花、天南星,一起生搗作餅,蒸四、五遍,以衡布袋收存。
用時取焙爲末,加蒸餅和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三丸,溫酒送下。
腰腳骨痛,空心服;手臂痛,飯反服。
風溼痹痛(手足身體收攝不遂,肢節疼痛,言語蹇澀)。
用凌晨躑躅花,酒攔後蒸過,曬乾,研爲末。
每服五分,以牛乳一合、酒二合調服。
釋名
菟縷、菟、菟蘆丘、赤綱、玉女唐蒙、火焰草、野狐絲、金線草。
氣味
(子)辛、甘平、無毒。
主治
消渴不止。
用菟絲子煎汁隨意飲服,以止爲度。
白濁遺精(思慮太過,心腎虛損,真陽不固,漸有遺瀝,小便白濁,夢中泄精)。
用菟絲子五兩、白茯苓三兩、石蓮肉二兩,共研爲末,加酒、糊酒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三十至九十丸空心服,鹽湯送下。
此方名“茯菟丸”。
小便淋瀝。
用菟絲子煮汁飲服。
小便赤濁(心腎不足,精少血燥,口乾煩熱,頭號暈心慌)。
用菟絲子、麥門冬,等分爲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鹽湯送下。
腰膝疼痛(頑麻無力)。
用菟絲子(洗過)一兩、牛膝二兩,酒泡過,取出晾乾,研爲末,將原酒煮糊調藥成丸如梧子大。
每服二、三十丸,空心服,酒送下。
肝傷目暗。
用菟絲子三兩,泡酒中三天,取出晾乾,研爲末,以雞蛋白和藥成丸,如梧子大。
每服二十丸,空心服,溫酒送下。
身、面突然浮腫。
用菟絲子一升,在酒五升中浸泡兩、三夜,每飲一升。
一天三次,腫不消,繼續服藥。
癬瘡。
用菟絲子炒過,研爲末,加油調勻敷瘡上。
痔瘡。
用菟絲子熬成黃黑包,研爲末,加雞蛋白調勻塗搽。
釋名
奎、西國草、畢楞伽、大麥莓、插田包、烏包子。
氣味
甘、平、無毒。
主治
益腎臟,治陽痿,縮小便,補肚明目(葉亦有明目作用)
附方
覆盆子的補益作用與桑椹相同。
釋名
金銀藤、鴛鴦藤、鷺鷥藤,老翁須、左纏藤、金釵股、通靈草、蜜桶藤、金銀花。
氣味
甘、溫、無毒。
主治
痔瘻。
用忍冬全草(或根、莖、花、葉皆可)不拘多少,泡酒中,煨一夜,取出曬乾,加甘草少許,共研爲末,用泡藥的酒調面和藥糊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五十至百丸,開水或酒送下。
此方名“忍冬丸”。
一切腫毒(不問已潰未潰,或是初起發熱)。
用忍冬的花及莖葉,取自然汁半碗煎至八成服下。
同時用藥渣敷患處。
疔瘡便毒,喉痹乳蛾。
治方同上。
惡瘡不愈。
用忍冬藤一把,搗爛,加雄璜五分,水二升,放入瓦罐中煎熬,紙封數重,穿一孔,令氣出。
以瘡對孔熱薰,待瘡大出黃水,再用生肌藥,病即愈。
熱毒血痢。
用忍冬藤煎濃飲服。
身上發青。
用金銀花一兩,煎水服。
腳氣(筋骨引痛)。
用忍冬爲末。
每服二錢,熱酒調下。
中野菌毒。
急採忍冬藤煎服。
釋名
水瀉、鵠瀉、及瀉、渝、芒芋、禹孫。
氣味
(根)甘、寒、無毒。
主治
水溼腫脹。
用白朮、澤瀉各一兩,共三工業區末,或做成丸子。
每服三錢,茯苓湯送下。
暑天吐瀉(頭暈,渴飲,小便不利)。
用澤瀉、白朮,白茯苓各三錢,加水一碗、姜五片、類燈心十根,煎至八成,溫服。
附方
澤瀉葉治風疾、難產,乳汁不出等症;澤瀉實治風痹消渴,益腎氣,除邪溼。
釋名
烏喙、草烏頭、土附子、奚毒、耿子、毒公、金鴉。
苗名:莨、芨、堇、獨白草、鴛鴦菊。
汁煎名射罔。
氣味
(烏頭)辛、溫、有大毒。
(烏喙,一名兩頭尖)辛、微溫、有大毒。
(射罔)苦、有大毒。
主治
中風癱瘓(手中顫動,言語蹇澀)用草烏頭(炮,去皮)四兩,川烏頭(炮,去皮)二兩,乳香、沒藥各一兩,共研爲末;生烏豆一升,以斑蝥三至七個,去頭翅,同煮豆熟,去取得取豆,焙乾爲末,加入上述藥末中,以醋、面調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溫酒送下。
此方名“左經丸”。
癱瘓頑負(風節疼痛,下元虛冷,一切風瘡)。
用草烏頭、川烏頭、兩頭尖各三錢,硫磺、麝香、丁香各一錢,木鱉子五個,共研爲末。
再以熟艾揉軟,合在一起用草紙包裹。
燒薰痛處。
此方名“雷丸”。
腰腳冷痛。
用烏頭三個,去皮臍,研細,醋調貼痛處。
久患頭風。
用草烏頭尖(生)一分、赤小豆三十五粒、麝香二分,共研爲末。
每服半錢,冷薄荷湯送上。
耳鳴耳癢(耳中如聞流樂聲及風聲,不治成聾)用新掘得的生烏頭,乘溼削如棗核大,塞耳內。
一天換二次,幾天病癒。
喉痹口噤。
用草烏頭、皂莢,等分爲末,加麝香少許擦牙,並吸入鼻內,牙關自開,又駐京:用草烏尖、石膽,等分爲末,每用一錢,以醋煮皂莢的液汁調稀,掃塗腫上,流涎幾次,其毒即破。
脾、寒、厥瘧(先寒後熱,名寒瘧;但寒不熱,面色黑者名厥瘧;寒多熱少,百黃腹痛,脾瘧)用上等草烏頭削去皮,開水泡幾次,密蓋一段時間,取出切細、焙乾,研爲末,加猛然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三十丸,清早服,以姜十片,棗三枚、蔥三根煎湯送下,吃一點棗子墳往。
隔一、兩小時再服藥一次。
腹中癥結。
用射罔二兩、椒三百粒,共搗爲末,加雞蛋白和成丸子,如麻子大。
每服一丸,漸至三丸,病癒爲止。
內痔不出。
用生草烏頭切片,加醋熬成膏,攤貼患處,次日即可把根拔出。
又方:兩頭尖一兩、巴豆四個,搗爛貼患睡,疔自拔出。
疔毒惡腫。
用生草烏頭切片,加醋熬成膏,攤貼患睡,次日即可把根拔出。
又方:兩頭尖一兩、巴豆四個,搗爛貼患處,疔自拔出。
遍身生瘡(陰囊及兩腳最多)。
用草烏頭一兩,鹽一兩,化水泡一夜,炒紅,研爲末;另取豬腰子一個,去膜煨熟。
竹刀切細、搗爛,加醋、糊調藥末爲丸,如綠豆在。
每服三十丸,空心服,鹽湯送下。
瘰癧初起(未破,發寒發熱)。
用草烏頭頭半兩、木鱉子二個,加米醋磨細,再投入搗爛的蔥頭和蝗蚓糞少許,調勻敷患處
釋名
山花椒、秤砣子、面藤、五梅子
氣味
酸、溫、無毒。
主治
益氣,咳逆上氣,勞傷羸瘦,補不足,強陰,益男子精。
養五臟,除熱,生陰中肌。
治中下氣,止哎逆,補虛勞,令人體悅澤。
明目,暖水髒,壯筋骨,治風消食,反胃霍亂轉筋癖奔豚冷氣,消水腫心腹氣脹,止渴,除煩熱,解酒毒。
生津止渴,治瀉痢,補元氣不足,收耗散之氣,瞳子散大。
治喘咳燥嗽,壯水鎮陽。
釋名
五葉莓、蘢草、拔、蘢葛、五爪龍、赤潑藤。
氣味
酸、苦、寒、無毒。
主治
小便尿血。
用烏蘞莓陰乾,研爲末。
每服二錢,開水送下。
項下熱腫(俗名蛤蟆瘟)。
用烏蘞莓搗爛敷塗。
乳癰、惡瘡初起。
用烏蘞莓的藤或根一把、生薑一塊。
一起搗爛,加好酒一碗,絞取汁,熱服令發汗,同時以藥渣敷患處。
方中的生薑,用大蒜代亦可。
跌打損傷。
用烏蘞莓搗汁,加童便,以熱酒送服。
釋名
石鯪、石龍藤、懸石、耐冬、雲花、雲丹雲英、石血、雲珠。
氣味
苦、溫、無毒。
主治
小便白濁。
用絡廠、人蔘、茯苓各二兩,龍骨(煅)一兩,共研爲末。
每服二錢,空心服,米湯送下。
一天服二次。
喉痹腫塞,喘息不通。
用絡石草一兩,加水一升,煎成一大碗,細細飲下。
癰疽熱痛。
用絡石莖葉一兩,洗淨曬乾,皂莢刺一兩,新瓦上炒黃,甘草節半兩,大栝樓一個(取仁,炒香),乳香、沒藥各三錢。
各藥混合後,每取二錢,加水一碗、酒半碗,慢火煎成一碗,溫服。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10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