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名
火麻、黃麻、漢麻。
雄者牡麻,雌者名苴麻、苧麻。
花名麻麻勃。
麻勃即大麻的花。
氣味
麻勃:辛、溫、無毒。
麻:辛、平、有毒。
大麻葉:辛、有毒。
主治麻勃(大麻的花):
記憶力衰退。
用初秋收取的麻勃一升、有參二兩,共研爲末,蒸透。
每臨星時服一小撮。
瘰癧初起。
用初秋收取的麻花、中夏收取的艾葉各等分,作炷灸患處百壯。
刀傷病麻木。
用麻勃一兩、蒲黃二兩,共研爲末。
每服一小匙,酒送下。
白天服三次,夜間服一次。
風病麻木。
用麻花四兩、草烏一兩(炒存性),共研爲末,加煉蜜調成膏。
每服三分,開水送下。
麻(麻子連殼的總稱,大麻的果實):
大便祕,小便數。
用麻子仁二升,芍藥半斤,厚朴一尺,大黃、枳實各一斤,杏仁一升,一起熬研,加煉蜜和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十丸漿水帝下。
一天服三次。
此方名“麻仁丸”。
月經不通(或兩、三月,或半年一次)。
用麻子仁二升、桃仁二兩,研勻,熟酒一升中沁一夜,每天服藥一升。
消渴(日飲數鬥,小便赤澀)。
用秋麻子仁一升,加水三升,煮開三四次。
飲汁。
血痢不止。
用麻子仁汁煮綠豆空心吃,極效。
刀傷瘀血腹中。
用大麻仁三升、蔥白十四枚,搗爛,加水九升煮成一升半,一次服完,血出即愈。
不盡時可再次服藥。
水九升煮成一升半,一次服完,血出即愈。
不盡時可再次服藥。
發落不生。
用麻仁汁煮粥常吃。
小兒頭瘡。
用麻仁五升,研細,水絞取汁,蜜調搽瘡上。
大麻油:熬黑敷頭上,治發落不生。
大麻葉:
下蛔蟲。
用大麻葉搗汗服五合。
瘧疾。
用大麻葉,炒香,過一會,研爲末,臨發病前用茶或酒送服適量。
大麻的莖或莖皮:治破血,通小便,跌打損傷。
大麻根:帶下崩中,熱淋下血,跌打瘀血。
漚麻汁:消渴、瘀血。
火麻、黃麻、漢麻。
雄者牡麻,雌者名苴麻、苧麻。
花名麻麻勃。
麻勃即大麻的花。
氣味
麻勃:辛、溫、無毒。
麻:辛、平、有毒。
大麻葉:辛、有毒。
主治麻勃(大麻的花):
記憶力衰退。
用初秋收取的麻勃一升、有參二兩,共研爲末,蒸透。
每臨星時服一小撮。
瘰癧初起。
用初秋收取的麻花、中夏收取的艾葉各等分,作炷灸患處百壯。
刀傷病麻木。
用麻勃一兩、蒲黃二兩,共研爲末。
每服一小匙,酒送下。
白天服三次,夜間服一次。
風病麻木。
用麻花四兩、草烏一兩(炒存性),共研爲末,加煉蜜調成膏。
每服三分,開水送下。
麻(麻子連殼的總稱,大麻的果實):
大便祕,小便數。
用麻子仁二升,芍藥半斤,厚朴一尺,大黃、枳實各一斤,杏仁一升,一起熬研,加煉蜜和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十丸漿水帝下。
一天服三次。
此方名“麻仁丸”。
月經不通(或兩、三月,或半年一次)。
用麻子仁二升、桃仁二兩,研勻,熟酒一升中沁一夜,每天服藥一升。
消渴(日飲數鬥,小便赤澀)。
用秋麻子仁一升,加水三升,煮開三四次。
飲汁。
血痢不止。
用麻子仁汁煮綠豆空心吃,極效。
刀傷瘀血腹中。
用大麻仁三升、蔥白十四枚,搗爛,加水九升煮成一升半,一次服完,血出即愈。
不盡時可再次服藥。
水九升煮成一升半,一次服完,血出即愈。
不盡時可再次服藥。
發落不生。
用麻仁汁煮粥常吃。
小兒頭瘡。
用麻仁五升,研細,水絞取汁,蜜調搽瘡上。
大麻油:熬黑敷頭上,治發落不生。
大麻葉:
下蛔蟲。
用大麻葉搗汗服五合。
瘧疾。
用大麻葉,炒香,過一會,研爲末,臨發病前用茶或酒送服適量。
大麻的莖或莖皮:治破血,通小便,跌打損傷。
大麻根:帶下崩中,熱淋下血,跌打瘀血。
漚麻汁:消渴、瘀血。
氣味
小麥(小麥的果實):甘、微寒、無毒。
浮麥:甘、鹹、寒、無毒。
麪粉:甘、溫、有微毒。
不能消熱止煩。
麥粉:甘、涼、無毒。
麪筋:甘、涼、無毒。
糗:甘、微寒、無毒。
麥苗:辛、寒、無毒。
主治
小麥(小麥的果實):
老人淋。
用小麥一升、通草二兩,加水三升煮成一升飲服。
項癭。
用小麥一升,在醋一升中泡過,曬乾爲末,加海藻(洗淨,研爲末)三兩,和勻,每服一匙,酒送下。
一天服三次
白癜風。
用小麥攤上,燒鐵物壓出油,搽塗患處。
湯火傷。
用小麥炒黑,研爲末,加膩粉,調油塗傷處。
勿接觸冷水。
頭瘡。
用小麥燒豐存性,研爲末,調油敷患處。
浮麥:益氣,除熱,止自汗盜汗。
麥麩:
產後虛汗。
用小麥麩、牡蠣,等分爲末加豬肉汁調服二錢。
一天服二次。
身上瘢痕。
春夏用大麥麩,秋冬用小麥麩,篩粉,調油敷塗。
小便尿血。
麥麩炒香,以肥豬肉蘸食。
熱瘡,湯火傷。
用醋拌麥麩熨貼。
麪粉:
內傷吐血。
用麪粉略炒,以京墨汁或藕節汁調服二錢。
大出血(口、耳、鼻都出血)。
用白麪加鹽少許,冷水調服三錢。
泄痢。
用白麪一斤,炒焦黃,每天空心服一、二匙,溫水送下。
咽喉腫痛,不能吞食。
用白麪和醋調勻,塗喉外腫處。
乳癰不消。
用白麪半斤,炒黃,加荊煮成糊敷塗,即消。
刀傷血出。
用生面幹敷,五、七日即愈。
遠行腳上起泡。
水調生塗上,一夜即消。
火燒成瘡。
用炒麪加梔子仁末,調油塗搽。
防止受孕。
用白麪一升、酒一升,煮沸去渣,分三次服下(來月經的頭一天晚上,第二天黎明及大明以後各服一次)。
一切疔腫。
用豬油調面封患處,有效。
麥粉:癰疽發背,地銘腫毒。
用陳年麥粉,久炒成黃黑色,冷定後,研爲末,加陳醋調成糊,熬如黑漆,收存瓷罐中。
同時攤紙上,剪孔貼患處,疼痛漸消。
以後腫毒亦消,此方屢試屢驗,藥易得而功極顯。
麪筋:解熱和中。
糗:消渴止煩。
麥苗:消酒毒,解時疾狂熱,退胸膈熱2,利小腸。
麥取:陽毒、溫毒、熱極發狂,大渴及溫熱。
麥稈:燒灰加在去疣痣、蝕惡肉的藥膏中。
小麥(小麥的果實):甘、微寒、無毒。
浮麥:甘、鹹、寒、無毒。
麪粉:甘、溫、有微毒。
不能消熱止煩。
麥粉:甘、涼、無毒。
麪筋:甘、涼、無毒。
糗:甘、微寒、無毒。
麥苗:辛、寒、無毒。
主治
小麥(小麥的果實):
老人淋。
用小麥一升、通草二兩,加水三升煮成一升飲服。
項癭。
用小麥一升,在醋一升中泡過,曬乾爲末,加海藻(洗淨,研爲末)三兩,和勻,每服一匙,酒送下。
一天服三次
白癜風。
用小麥攤上,燒鐵物壓出油,搽塗患處。
湯火傷。
用小麥炒黑,研爲末,加膩粉,調油塗傷處。
勿接觸冷水。
頭瘡。
用小麥燒豐存性,研爲末,調油敷患處。
浮麥:益氣,除熱,止自汗盜汗。
麥麩:
產後虛汗。
用小麥麩、牡蠣,等分爲末加豬肉汁調服二錢。
一天服二次。
身上瘢痕。
春夏用大麥麩,秋冬用小麥麩,篩粉,調油敷塗。
小便尿血。
麥麩炒香,以肥豬肉蘸食。
熱瘡,湯火傷。
用醋拌麥麩熨貼。
麪粉:
內傷吐血。
用麪粉略炒,以京墨汁或藕節汁調服二錢。
大出血(口、耳、鼻都出血)。
用白麪加鹽少許,冷水調服三錢。
泄痢。
用白麪一斤,炒焦黃,每天空心服一、二匙,溫水送下。
咽喉腫痛,不能吞食。
用白麪和醋調勻,塗喉外腫處。
乳癰不消。
用白麪半斤,炒黃,加荊煮成糊敷塗,即消。
刀傷血出。
用生面幹敷,五、七日即愈。
遠行腳上起泡。
水調生塗上,一夜即消。
火燒成瘡。
用炒麪加梔子仁末,調油塗搽。
防止受孕。
用白麪一升、酒一升,煮沸去渣,分三次服下(來月經的頭一天晚上,第二天黎明及大明以後各服一次)。
一切疔腫。
用豬油調面封患處,有效。
麥粉:癰疽發背,地銘腫毒。
用陳年麥粉,久炒成黃黑色,冷定後,研爲末,加陳醋調成糊,熬如黑漆,收存瓷罐中。
同時攤紙上,剪孔貼患處,疼痛漸消。
以後腫毒亦消,此方屢試屢驗,藥易得而功極顯。
麪筋:解熱和中。
糗:消渴止煩。
麥苗:消酒毒,解時疾狂熱,退胸膈熱2,利小腸。
麥取:陽毒、溫毒、熱極發狂,大渴及溫熱。
麥稈:燒灰加在去疣痣、蝕惡肉的藥膏中。
釋名
靛花、青蛤粉。
氣味
鹹、寒、無毒。
主治
肺熱咯血。
用青黛一兩、杏仁(以牡晟粉炒過)一兩,一起研勻,加黃蠟化和做成三十個餅子,稱爲“青餅子”。
每服一餅,以幹柿半個夾定,外用溼紙裹好,煨香嚼吃,米粥送下。
一天吃三次。
小兒疳痢。
隨小兒年齡大小,了取適量青黛以水研勻服下,有效。
《宮氣方》說:“孩兒雜病變成疳,不問強羸女與男。
煩熱毛鼻口燥,皮膚枯槁四肢癱,腹中時時更下痢,青黃赤白一般般。
眼澀面黃鼻孔赤,穀道開張不可看,此方便是“青黛散”,孩兒面病服這安。
”
爛眼。
用青黛、黃連泡水洗。
瘰癧未穿。
用青黛、馬齒莧同搗爛,每日敷患處。
靛花、青蛤粉。
氣味
鹹、寒、無毒。
主治
肺熱咯血。
用青黛一兩、杏仁(以牡晟粉炒過)一兩,一起研勻,加黃蠟化和做成三十個餅子,稱爲“青餅子”。
每服一餅,以幹柿半個夾定,外用溼紙裹好,煨香嚼吃,米粥送下。
一天吃三次。
小兒疳痢。
隨小兒年齡大小,了取適量青黛以水研勻服下,有效。
《宮氣方》說:“孩兒雜病變成疳,不問強羸女與男。
煩熱毛鼻口燥,皮膚枯槁四肢癱,腹中時時更下痢,青黃赤白一般般。
眼澀面黃鼻孔赤,穀道開張不可看,此方便是“青黛散”,孩兒面病服這安。
”
爛眼。
用青黛、黃連泡水洗。
瘰癧未穿。
用青黛、馬齒莧同搗爛,每日敷患處。
釋名
解毒、黃結、中藥。
氣味
甘、寒、無毒。
主治
急黃。
用山豆根末,水送服二錢。
赤白痢。
用山豆根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二十丸,空心服,白開水送下。
三服後即可止痢。
水盅腹大,皮膚變黑。
用山豆根研爲末,酒送服二錢。
頭風熱痛。
用山豆根末,調油塗兩太陽。
牙齦腫痛。
用山豆根一片,含在痛處。
喉中發癰。
用山豆根磨醋,噙口中。
病重不能言語者,不斷地以雞毛掃藥汁入喉,引出涎水,即可言語。
疥癬。
用臘豬油調山豆根末塗搽。
喉風(牙關緊閉,水米不下)。
用山豆根、白藥等分,水煎噙咽。
解毒、黃結、中藥。
氣味
甘、寒、無毒。
主治
急黃。
用山豆根末,水送服二錢。
赤白痢。
用山豆根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二十丸,空心服,白開水送下。
三服後即可止痢。
水盅腹大,皮膚變黑。
用山豆根研爲末,酒送服二錢。
頭風熱痛。
用山豆根末,調油塗兩太陽。
牙齦腫痛。
用山豆根一片,含在痛處。
喉中發癰。
用山豆根磨醋,噙口中。
病重不能言語者,不斷地以雞毛掃藥汁入喉,引出涎水,即可言語。
疥癬。
用臘豬油調山豆根末塗搽。
喉風(牙關緊閉,水米不下)。
用山豆根、白藥等分,水煎噙咽。
釋名
薔薇、山棘、牛棘、牛勒、刺花。
氣味
(營實一即薔薇子)酸、溫、無毒。
(根)苦、澀、冷、無毒。
主治
消渴尿多。
用薔薇根一把,水煎,每日服用。
小兒尿牀。
用薔薇根五錢,煎酒夜飲。
口咽痛癢(發聲不出)。
用薔薇根皮、射干各一兩,甘草(炙)半兩,每取二錢,水煎服。
口舌糜爛。
用薔薇根,打去土,煮成濃汁,溫含口中,冷即吐去。
癰腫癤毒。
用薔薇皮交替炙熱熨患處。
刀傷腫痛。
用薔薇根燒灰,每服一匙,開水送下。
一天服三次。
眼熱昏暗。
用營實、枸杞子、地膚子各二兩,共研爲末。
每服三錢,溫酒送下。
薔薇、山棘、牛棘、牛勒、刺花。
氣味
(營實一即薔薇子)酸、溫、無毒。
(根)苦、澀、冷、無毒。
主治
消渴尿多。
用薔薇根一把,水煎,每日服用。
小兒尿牀。
用薔薇根五錢,煎酒夜飲。
口咽痛癢(發聲不出)。
用薔薇根皮、射干各一兩,甘草(炙)半兩,每取二錢,水煎服。
口舌糜爛。
用薔薇根,打去土,煮成濃汁,溫含口中,冷即吐去。
癰腫癤毒。
用薔薇皮交替炙熱熨患處。
刀傷腫痛。
用薔薇根燒灰,每服一匙,開水送下。
一天服三次。
眼熱昏暗。
用營實、枸杞子、地膚子各二兩,共研爲末。
每服三錢,溫酒送下。
氣味
甘、酸、寒、無毒。
主治
鼻血不止。
用土馬二錢半、黃藥子五錢,共研爲末。
水送服二錢。
服兩次可止鼻血。
此方名“寸金散”。
二便不通。
用土馬洗淨,瓦上焙過,世細,每取二錢,加水一碗煎服。
少年發白。
用土馬、石馬、五倍子、半夏各一兩,生薑二兩,胡桃一個,膽礬半兩,共研爲末,並捏成一塊,每次取彈子大一團,薄布包好,泡少量酒中,浸汁洗髮,一月之內見特效。
甘、酸、寒、無毒。
主治
鼻血不止。
用土馬二錢半、黃藥子五錢,共研爲末。
水送服二錢。
服兩次可止鼻血。
此方名“寸金散”。
二便不通。
用土馬洗淨,瓦上焙過,世細,每取二錢,加水一碗煎服。
少年發白。
用土馬、石馬、五倍子、半夏各一兩,生薑二兩,胡桃一個,膽礬半兩,共研爲末,並捏成一塊,每次取彈子大一團,薄布包好,泡少量酒中,浸汁洗髮,一月之內見特效。
釋名
單、落首、海蘿。
氣味
苦、鹹、寒、無毒。
主治
項下瘰癧。
用海藻一斤,裝薄布袋中,泡酒二升。
每服二合,一天服三次。
藥渣曬乾,研爲末,每服一匙。
一天服三次,此酒名“海藻酒”連服幾劑,即消瘰癧。
蛇盤瘰癧,頭項交接。
用海藻(蕎麪炒)、白殭蠶(炒),等分爲末,加白梅湯調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六十丸,米湯送下。
毒氣必泄。
單、落首、海蘿。
氣味
苦、鹹、寒、無毒。
主治
項下瘰癧。
用海藻一斤,裝薄布袋中,泡酒二升。
每服二合,一天服三次。
藥渣曬乾,研爲末,每服一匙。
一天服三次,此酒名“海藻酒”連服幾劑,即消瘰癧。
蛇盤瘰癧,頭項交接。
用海藻(蕎麪炒)、白殭蠶(炒),等分爲末,加白梅湯調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六十丸,米湯送下。
毒氣必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