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名
白姜
氣味
辛、溫、無毒。
主治
脾胃虛冷,吃不下飯。
和白乾姜在漿水中煮透,取出焙乾,搗爲末,加陳米粥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三十至五十丸,白開水送下。
其效極驗。
頭暈吐逆。
用乾薑(炮)二錢半、甘草(炒)一錢二分,加水一碗半,煎至五成服下。
有效。
水瀉。
用乾薑(炮)研爲末,稀飯送服二錢即愈。
血痢。
用士姜燒存性,放冷,研爲末。
每服一錢,米湯送下。
極效。
脾寒瘧疾。
用乾薑、高良薑,等分爲末。
每服一錢,加水一碗,煎至七成服下。
又方:乾薑炒黑爲末臨發病時,以溫酒送服三錢。
咳嗽上氣。
用乾薑(炮)、皂莢(炮,去皮、子及有蛀部分)、桂心(紫色,去皮),一起搗爛,篩過,取等分,加煉蜜同調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三丸,水送下。
咳嗽發時即服,一天服三至五次。
禁食蔥面油腥。
有特效。
吐血不止。
用乾薑爲末,童便調服。
赤眼澀痛。
用白薑末,水調貼足心。
牙痛。
用川姜(炮)、川椒,等分爲末,敷搽患處。
癰疽初起。
用乾薑一兩炒紫,研爲末,醋調敷癰四周,留頭。
瘰癧不收。
用乾薑爲末,加薑汁調成糊,以黃丹爲衣,每日隨瘡大小放藥。
追膿盡生肉合口,即可停藥。
如仍不俁,加蔥白汁調大黃塗搽好愈。
附方
生薑是姜的新鮮根莖,乾薑是姜的乾燥根莖,乾薑經過炮製,炒成外觀黑色、內部老黃色,即爲炮姜。
白姜
氣味
辛、溫、無毒。
主治
脾胃虛冷,吃不下飯。
和白乾姜在漿水中煮透,取出焙乾,搗爲末,加陳米粥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三十至五十丸,白開水送下。
其效極驗。
頭暈吐逆。
用乾薑(炮)二錢半、甘草(炒)一錢二分,加水一碗半,煎至五成服下。
有效。
水瀉。
用乾薑(炮)研爲末,稀飯送服二錢即愈。
血痢。
用士姜燒存性,放冷,研爲末。
每服一錢,米湯送下。
極效。
脾寒瘧疾。
用乾薑、高良薑,等分爲末。
每服一錢,加水一碗,煎至七成服下。
又方:乾薑炒黑爲末臨發病時,以溫酒送服三錢。
咳嗽上氣。
用乾薑(炮)、皂莢(炮,去皮、子及有蛀部分)、桂心(紫色,去皮),一起搗爛,篩過,取等分,加煉蜜同調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三丸,水送下。
咳嗽發時即服,一天服三至五次。
禁食蔥面油腥。
有特效。
吐血不止。
用乾薑爲末,童便調服。
赤眼澀痛。
用白薑末,水調貼足心。
牙痛。
用川姜(炮)、川椒,等分爲末,敷搽患處。
癰疽初起。
用乾薑一兩炒紫,研爲末,醋調敷癰四周,留頭。
瘰癧不收。
用乾薑爲末,加薑汁調成糊,以黃丹爲衣,每日隨瘡大小放藥。
追膿盡生肉合口,即可停藥。
如仍不俁,加蔥白汁調大黃塗搽好愈。
附方
生薑是姜的新鮮根莖,乾薑是姜的乾燥根莖,乾薑經過炮製,炒成外觀黑色、內部老黃色,即爲炮姜。
氣味
甘、辛、熱、無毒。
主治
調和胃氣。
用幹棗去核,緩火烤燥,研爲末,加少量生薑末,開水送服。
反胃吐食。
用大棗一枚去核,加斑蝥一個去頭翅,一起煨熟,去斑蝥,空心服,開水送下。
傷寒病後,口乾咽痛、喜唾。
用大棗二十枚、烏梅十枚,搗爛,加蜜做成丸倉,口含咽汁,甚效。
婦女髒燥(悲傷欲器,精神不正常)。
用大棗十枚、小麥一升、甘草二兩、合併後每取一兩小煎服。
此方名“大棗湯”,亦補脾氣。
大便燥塞。
有大棗一枚去核,加輕粉半錢入棗中,煨熟服,棗湯送下。
煩悶不眠。
用大棗十四枚、蔥白七根,加水三程式煮成一升,一次服下。
上氣咳嗽。
用棗二十枚,去核,以酥四兩,微火煎,倒入棗肉中漬盡酥,取棗收存。
常含一枚,微微咽汁。
肺疽吐血。
用紅棗(連核燒存性)、面藥煎(煅過),等分爲還想。
每服二錢,米湯送下。
耳聾鼻塞。
取大棗十五枚(去皮、核)、蓖麻子三百枚(去皮),一起搗碎,棉裹塞耳鼻,一天一次,經一個多月,即可聞聲音和辯香自。
先治耳,後治鼻,不可並塞。
諸瘡久潰。
用棗膏三程式煎水頻洗。
心氣痛。
一個烏梅二個棗,七枚杏仁一處搗,男酒女醋送下之,在害心疼直到老。
甘、辛、熱、無毒。
主治
調和胃氣。
用幹棗去核,緩火烤燥,研爲末,加少量生薑末,開水送服。
反胃吐食。
用大棗一枚去核,加斑蝥一個去頭翅,一起煨熟,去斑蝥,空心服,開水送下。
傷寒病後,口乾咽痛、喜唾。
用大棗二十枚、烏梅十枚,搗爛,加蜜做成丸倉,口含咽汁,甚效。
婦女髒燥(悲傷欲器,精神不正常)。
用大棗十枚、小麥一升、甘草二兩、合併後每取一兩小煎服。
此方名“大棗湯”,亦補脾氣。
大便燥塞。
有大棗一枚去核,加輕粉半錢入棗中,煨熟服,棗湯送下。
煩悶不眠。
用大棗十四枚、蔥白七根,加水三程式煮成一升,一次服下。
上氣咳嗽。
用棗二十枚,去核,以酥四兩,微火煎,倒入棗肉中漬盡酥,取棗收存。
常含一枚,微微咽汁。
肺疽吐血。
用紅棗(連核燒存性)、面藥煎(煅過),等分爲還想。
每服二錢,米湯送下。
耳聾鼻塞。
取大棗十五枚(去皮、核)、蓖麻子三百枚(去皮),一起搗碎,棉裹塞耳鼻,一天一次,經一個多月,即可聞聲音和辯香自。
先治耳,後治鼻,不可並塞。
諸瘡久潰。
用棗膏三程式煎水頻洗。
心氣痛。
一個烏梅二個棗,七枚杏仁一處搗,男酒女醋送下之,在害心疼直到老。
釋名
胡芥、蜀芥。
氣味
(子)辛、溫、無毒。
主治
反胃上氣。
用白芥子末一、二錢,酒沖服。
熱痰煩暈。
用白芥子、大戟、甘遂、硭硝、硃砂,等分爲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二十丸,薑湯送下。
此方名“白芥丸”。
腹冷氣起。
用白芥子一升,微炒,研爲末,加開水沁過的蒸餅做成丸子,如小豆大。
每薑湯送下十丸,甚效。
腫毒初起。
用白芥子還想,加醋調塗。
胡芥、蜀芥。
氣味
(子)辛、溫、無毒。
主治
反胃上氣。
用白芥子末一、二錢,酒沖服。
熱痰煩暈。
用白芥子、大戟、甘遂、硭硝、硃砂,等分爲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二十丸,薑湯送下。
此方名“白芥丸”。
腹冷氣起。
用白芥子一升,微炒,研爲末,加開水沁過的蒸餅做成丸子,如小豆大。
每薑湯送下十丸,甚效。
腫毒初起。
用白芥子還想,加醋調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