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名
竿蔗、遮。
氣味
(蔗)甘、平、澀、無毒。
主治
發熱口乾、小便赤澀。
取甘蔗去皮,嚼汁嚥下。
飲漿亦可。
反胃吐食。
用甘蔗汁七升、生薑汁一升,和勻,每日細細飲服。
乾嘔不息。
有蔗汁溫服半升,每日三次。
加薑汁更好。
虛熱咳嗽,口乾涕唾。
用甘蔗汁一程式半、青粱米四合,煮粥吃。
每日二次。
極潤心肺。
竿蔗、遮。
氣味
(蔗)甘、平、澀、無毒。
主治
發熱口乾、小便赤澀。
取甘蔗去皮,嚼汁嚥下。
飲漿亦可。
反胃吐食。
用甘蔗汁七升、生薑汁一升,和勻,每日細細飲服。
乾嘔不息。
有蔗汁溫服半升,每日三次。
加薑汁更好。
虛熱咳嗽,口乾涕唾。
用甘蔗汁一程式半、青粱米四合,煮粥吃。
每日二次。
極潤心肺。
釋名
蓮實:藕實、石蓮子、水芝、澤芝。
蓮薏即蓮子中的青心:苦薏。
蓮蕊須:佛座須。
蓮花:芙蓉、芙蕖、水華。
蓮房:蓮蓬殼。
荷葉:荷葉中的嫩者名“荷錢”,貼水者名藕荷,出水者名芰荷,葉蒂(按:即荷葉中央近梗處剪正氣葉片)名“荷鼻”。
氣味
荷葉:苦、平、無毒。
蓮房:苦、澀、溫、無毒。
蓮蕊須:甘、澀、溫、無毒。
蓮薏:苦、寒、無毒。
藕節:澀、平、無毒。
藕:甘、平、無毒。
蓮實:甘、平、澀、無毒。
主治
蓮實:
小便頻數。
用蓮實半升,酒浸二宿,取出放入洗淨的豬胃中,縫好煮熟,曬乾,研爲末,加醋、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五十丸,飯前服,溫酒送下。
白濁潰精。
用石蓮子、龍骨、益知仁,等分爲末。
每服二錢,空心服,米湯送下。
又方:用蓮子、白茯苓,等分爲末,開水調服。
久痢禁口。
有石蓮子(炒)研爲末,每服二錢,陳米湯調下。
加服香連丸更好。
脾泄腸滑。
治方同上。
乾嘔不止。
用蓮子六枚,炒成赤黃色,研爲末,熟水半碗沖服。
產後咳逆,嘔吐,心忡目昏。
用蓮子一兩半、白茯苓一兩、丁香五錢,共研爲末。
每服二錢,米湯送下。
雙目紅痛。
用蓮子去皮,研爲末,取一碗,加粳米半斤,常煮粥吃。
反胃吐食。
用石蓮子爲末,加少量肉豆蔻粉,米湯調服。
藕:
時氣煩渴。
用生藕汁一碗、生蜜一合,和勻細服。
吐瀉。
用生藕搗汁服。
上焦痰熱。
用藕汁、梨汁各半碗,和勻後服下。
小便熱淋。
用生藕汁、生地黃汁、葡萄汁,各等分。
每服半碗,加蜜,溫服。
跌作瘀血。
用幹藕根爲末,每服一匙,酒送下。
一天服二次,
腳凍發裂。
把藕蒸熟後,搗爛塗患處。
藕節:
鼻血不止。
用藕節搗汁飲服。
突然吐血。
用藕節、荷節、荷蒂各七個,以蜜少許搗爛,加水二杯煎至八成,去渣溫服。
大便下血。
用藕節曬乾研成末,每服二錢,人蔘、白蜜煎湯調下。
一天服二次。
遺精白濁。
用藕節、蓮花須、蓮子、芡產、山藥、白茯苓、白茯神各二兩,共研爲末;另用金櫻子二二斤,捶碎,加水一斗熬於八成,去渣,再熬成膏,把膏藥和藥末調勻,再調一點面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七十丸,米湯送下。
此方名“金鎖玉關丸”。
鼻淵。
和藕節、芎焙過,研爲末。
每服二錢,米湯關下。
蓮薏:
勞心吐血。
用蓮薏七個、糯米二十一粒,共研爲末,酒送服。
小便遺精。
用蓮薏一撮,研爲末,加辰砂一分。
每服一錢,開水送下。
一天服二
蓮實:藕實、石蓮子、水芝、澤芝。
蓮薏即蓮子中的青心:苦薏。
蓮蕊須:佛座須。
蓮花:芙蓉、芙蕖、水華。
蓮房:蓮蓬殼。
荷葉:荷葉中的嫩者名“荷錢”,貼水者名藕荷,出水者名芰荷,葉蒂(按:即荷葉中央近梗處剪正氣葉片)名“荷鼻”。
氣味
荷葉:苦、平、無毒。
蓮房:苦、澀、溫、無毒。
蓮蕊須:甘、澀、溫、無毒。
蓮薏:苦、寒、無毒。
藕節:澀、平、無毒。
藕:甘、平、無毒。
蓮實:甘、平、澀、無毒。
主治
蓮實:
小便頻數。
用蓮實半升,酒浸二宿,取出放入洗淨的豬胃中,縫好煮熟,曬乾,研爲末,加醋、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五十丸,飯前服,溫酒送下。
白濁潰精。
用石蓮子、龍骨、益知仁,等分爲末。
每服二錢,空心服,米湯送下。
又方:用蓮子、白茯苓,等分爲末,開水調服。
久痢禁口。
有石蓮子(炒)研爲末,每服二錢,陳米湯調下。
加服香連丸更好。
脾泄腸滑。
治方同上。
乾嘔不止。
用蓮子六枚,炒成赤黃色,研爲末,熟水半碗沖服。
產後咳逆,嘔吐,心忡目昏。
用蓮子一兩半、白茯苓一兩、丁香五錢,共研爲末。
每服二錢,米湯送下。
雙目紅痛。
用蓮子去皮,研爲末,取一碗,加粳米半斤,常煮粥吃。
反胃吐食。
用石蓮子爲末,加少量肉豆蔻粉,米湯調服。
藕:
時氣煩渴。
用生藕汁一碗、生蜜一合,和勻細服。
吐瀉。
用生藕搗汁服。
上焦痰熱。
用藕汁、梨汁各半碗,和勻後服下。
小便熱淋。
用生藕汁、生地黃汁、葡萄汁,各等分。
每服半碗,加蜜,溫服。
跌作瘀血。
用幹藕根爲末,每服一匙,酒送下。
一天服二次,
腳凍發裂。
把藕蒸熟後,搗爛塗患處。
藕節:
鼻血不止。
用藕節搗汁飲服。
突然吐血。
用藕節、荷節、荷蒂各七個,以蜜少許搗爛,加水二杯煎至八成,去渣溫服。
大便下血。
用藕節曬乾研成末,每服二錢,人蔘、白蜜煎湯調下。
一天服二次。
遺精白濁。
用藕節、蓮花須、蓮子、芡產、山藥、白茯苓、白茯神各二兩,共研爲末;另用金櫻子二二斤,捶碎,加水一斗熬於八成,去渣,再熬成膏,把膏藥和藥末調勻,再調一點面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七十丸,米湯送下。
此方名“金鎖玉關丸”。
鼻淵。
和藕節、芎焙過,研爲末。
每服二錢,米湯關下。
蓮薏:
勞心吐血。
用蓮薏七個、糯米二十一粒,共研爲末,酒送服。
小便遺精。
用蓮薏一撮,研爲末,加辰砂一分。
每服一錢,開水送下。
一天服二
氣味
(莢)辛、溫、微毒。
主治
腸風下血。
用獨子肥皂(燒存性)一片,研爲末,加糊調成丸子,陳米湯送下。
下痢噤口。
用肥皂莢一枚,以鹽填實,燒存性,研爲末。
取少許放入白米稀飯內吃下,有效。
風虛牙腫。
用獨子肥皂,以鹽填實,燒存性,研末塗搽。
亦可加樟腦少許。
頭耳諸瘡、眉癬。
用肥皂(煅存性)一錢、枯礬一分,研勻,調香油塗搽。
小兒頭瘡出膿。
用肥皂燒存性,加入膩粉,調麻油塗搽。
瘌痢頭瘡。
用獨核肥皂,去核,填入沙糖,加巴豆二枚,扎穩,鹽泥包好,煅存性,去泥留藥,再加檳榔、輕粉五、七分,研勻,以香油調塗。
塗藥前,先用莢灰浸汁洗頭,然後用溫水再洗一次,揩乾後塗藥。
癬瘡。
用川槿皮煎湯,以肥皂(去核及內膜)浸湯中,時時搽癬。
陰莖溼癢。
用肥皂一個,燒存性,調香油塗搽。
(莢)辛、溫、微毒。
主治
腸風下血。
用獨子肥皂(燒存性)一片,研爲末,加糊調成丸子,陳米湯送下。
下痢噤口。
用肥皂莢一枚,以鹽填實,燒存性,研爲末。
取少許放入白米稀飯內吃下,有效。
風虛牙腫。
用獨子肥皂,以鹽填實,燒存性,研末塗搽。
亦可加樟腦少許。
頭耳諸瘡、眉癬。
用肥皂(煅存性)一錢、枯礬一分,研勻,調香油塗搽。
小兒頭瘡出膿。
用肥皂燒存性,加入膩粉,調麻油塗搽。
瘌痢頭瘡。
用獨核肥皂,去核,填入沙糖,加巴豆二枚,扎穩,鹽泥包好,煅存性,去泥留藥,再加檳榔、輕粉五、七分,研勻,以香油調塗。
塗藥前,先用莢灰浸汁洗頭,然後用溫水再洗一次,揩乾後塗藥。
癬瘡。
用川槿皮煎湯,以肥皂(去核及內膜)浸湯中,時時搽癬。
陰莖溼癢。
用肥皂一個,燒存性,調香油塗搽。
釋名
皁角、雞棲子、烏犀、懸刀。
氣味
皂莢:辛、鹹、溫、有小毒。
皁角子:辛、溫、無毒。
皁角刺:辛、溫、無毒。
木皮、根皮:辛、溫、無毒。
主治
皁角子:
腰腳風痛、不能履地。
用皁角子一千二百個,洗淨,以、酥少許熬香,研爲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三十丸,空心服,以蒺藜子、酸仁湯送下。
大腸虛祕(時瀉時祕)。
治方同上,服至百丸,以通爲度。
下痢不止。
用皁角子瓦焙爲末,加米糊和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四、五十丸,陳茶送下。
腸風下血。
用皁角子、槐實各一兩,加粘穀糠炒香,去糠,研爲末,每服一錢,陳粟爲湯送下。
此方名“神效散”。
裏急後重。
用無蛀的皁角子(米糠炒過),加枳殼(炒過),等分爲末,以飯和末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三十丸,熱湯送下。
小兒流涎(由於脾熱有痰)。
用皁角子仁半兩、半夏(薑湯泡七次)錢二分,共研爲末,加薑汁調成丸子,如麻子大。
每服五丸,溫水送下。
婦女難產。
吞皁角子二枚。
風蟲牙痛。
用皁角子研爲末,棉裹末約彈子大兩顆,醋煮熱,交替熨患處。
每且可熨三、五次。
一切疔腫:
中風口噤、涎潮上。
用皁角一挺,去皮,以豬油塗炙成黃色,研爲末,每服一錢,溫酒調下。
體壯者可服二錢,以吐出風涎爲度。
中風口。
用皁角五兩,去皮,爲末,加陳年老醋調勻,左塗右側,右塗左側。
藥幹再塗。
中暑不省。
用皂莢一兩(燒存性)、甘草一兩(微炒爲末),以溫水調一錢灌下。
喉痹封口。
用皂莢生研爲末,取少許點患處,同時以醋調藥厚塗項下。
不久,病處裂破出血即愈。
咽喉腫痛。
用皂莢一挺,去皮,米醋浸、炙七次,勿令過焦,研爲末。
每次少放入咽,吐涎則痛止,病漸愈。
風邪疾。
用皂莢(燒存性)四兩,蒼耳根、莖、葉(日干)四兩,密陀僧一兩,共研爲末,做成丸子,如梧子大,以硃砂爲衣。
每服三、四十丸,棗湯送下。
一天服二次,病稍減,只服二十丸。
此方名“抵住丸”。
咳逆上氣、唾濁,不能睡臥。
用皂莢(炙,去皮、子)研爲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一丸,棗膏湯送下。
白天服三次,夜間服一次。
痰喘咳嗽。
用長皂莢三長(去皮、子),一莢中裝半夏十粒,一莢中裝中巴豆,蜜制關夏。
再一起火炙成黃色,研爲末。
每用二、三分,於臨臥時以薑汁調服。
用特效。
牙病喘息、喉中有聲。
用肥皂莢兩挺,酥炙取肉,研爲末,加蜜做成丸子,如豆大。
每服一丸,以微瀉爲度,不瀉再服藥。
一天服一次。
皁角、雞棲子、烏犀、懸刀。
氣味
皂莢:辛、鹹、溫、有小毒。
皁角子:辛、溫、無毒。
皁角刺:辛、溫、無毒。
木皮、根皮:辛、溫、無毒。
主治
皁角子:
腰腳風痛、不能履地。
用皁角子一千二百個,洗淨,以、酥少許熬香,研爲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三十丸,空心服,以蒺藜子、酸仁湯送下。
大腸虛祕(時瀉時祕)。
治方同上,服至百丸,以通爲度。
下痢不止。
用皁角子瓦焙爲末,加米糊和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四、五十丸,陳茶送下。
腸風下血。
用皁角子、槐實各一兩,加粘穀糠炒香,去糠,研爲末,每服一錢,陳粟爲湯送下。
此方名“神效散”。
裏急後重。
用無蛀的皁角子(米糠炒過),加枳殼(炒過),等分爲末,以飯和末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三十丸,熱湯送下。
小兒流涎(由於脾熱有痰)。
用皁角子仁半兩、半夏(薑湯泡七次)錢二分,共研爲末,加薑汁調成丸子,如麻子大。
每服五丸,溫水送下。
婦女難產。
吞皁角子二枚。
風蟲牙痛。
用皁角子研爲末,棉裹末約彈子大兩顆,醋煮熱,交替熨患處。
每且可熨三、五次。
一切疔腫:
中風口噤、涎潮上。
用皁角一挺,去皮,以豬油塗炙成黃色,研爲末,每服一錢,溫酒調下。
體壯者可服二錢,以吐出風涎爲度。
中風口。
用皁角五兩,去皮,爲末,加陳年老醋調勻,左塗右側,右塗左側。
藥幹再塗。
中暑不省。
用皂莢一兩(燒存性)、甘草一兩(微炒爲末),以溫水調一錢灌下。
喉痹封口。
用皂莢生研爲末,取少許點患處,同時以醋調藥厚塗項下。
不久,病處裂破出血即愈。
咽喉腫痛。
用皂莢一挺,去皮,米醋浸、炙七次,勿令過焦,研爲末。
每次少放入咽,吐涎則痛止,病漸愈。
風邪疾。
用皂莢(燒存性)四兩,蒼耳根、莖、葉(日干)四兩,密陀僧一兩,共研爲末,做成丸子,如梧子大,以硃砂爲衣。
每服三、四十丸,棗湯送下。
一天服二次,病稍減,只服二十丸。
此方名“抵住丸”。
咳逆上氣、唾濁,不能睡臥。
用皂莢(炙,去皮、子)研爲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一丸,棗膏湯送下。
白天服三次,夜間服一次。
痰喘咳嗽。
用長皂莢三長(去皮、子),一莢中裝半夏十粒,一莢中裝中巴豆,蜜制關夏。
再一起火炙成黃色,研爲末。
每用二、三分,於臨臥時以薑汁調服。
用特效。
牙病喘息、喉中有聲。
用肥皂莢兩挺,酥炙取肉,研爲末,加蜜做成丸子,如豆大。
每服一丸,以微瀉爲度,不瀉再服藥。
一天服一次。
釋名
棘刺、棘針、赤龍爪。
花名刺原。
氣味
(白棘)辛、寒、無毒。
主治
小便尿血。
用白棘三升,加水五程式,煮取二升,分三次服。
明髒虛冷,腹脅刺痛。
用白棘一合(焙過)、檳榔二錢半,加水一碗,煎至五分,再加好酒半碗,煮開幾次後,分二次服。
睫毛倒生。
用白棘一百二十個、地龍二條、木賊一百二十節、木鱉子仁二個,共炒爲末,摘去倒毛,每日以藥末吸入鼻內三、五次。
睫毛即不再倒生。
齲齒腐朽。
用白棘二百枚(朽落地者),加水三程式,煮成一升,含漱。
或燒棘塗病齒,再敷雄黃末。
小兒口噤,驚風不乳。
用白棘燒爲還想,水送服一錢。
小兒丹腫。
用水煮白棘根汁洗搽。
癰前痔漏。
治方同上。
疔瘡。
用白棘(倒鉤者)三枚、丁香七枚,是入瓶中燒存性,加未滿月的嬰兒糞和勻,每日塗瘡三次。
諸腫有膿。
用白棘燒灰,水送服一錢。
一夜之間,腫即可出頭。
棘刺、棘針、赤龍爪。
花名刺原。
氣味
(白棘)辛、寒、無毒。
主治
小便尿血。
用白棘三升,加水五程式,煮取二升,分三次服。
明髒虛冷,腹脅刺痛。
用白棘一合(焙過)、檳榔二錢半,加水一碗,煎至五分,再加好酒半碗,煮開幾次後,分二次服。
睫毛倒生。
用白棘一百二十個、地龍二條、木賊一百二十節、木鱉子仁二個,共炒爲末,摘去倒毛,每日以藥末吸入鼻內三、五次。
睫毛即不再倒生。
齲齒腐朽。
用白棘二百枚(朽落地者),加水三程式,煮成一升,含漱。
或燒棘塗病齒,再敷雄黃末。
小兒口噤,驚風不乳。
用白棘燒爲還想,水送服一錢。
小兒丹腫。
用水煮白棘根汁洗搽。
癰前痔漏。
治方同上。
疔瘡。
用白棘(倒鉤者)三枚、丁香七枚,是入瓶中燒存性,加未滿月的嬰兒糞和勻,每日塗瘡三次。
諸腫有膿。
用白棘燒灰,水送服一錢。
一夜之間,腫即可出頭。
釋名
小楊、楊柳。
氣味
柳華:苦、寒、無毒。
柳葉:苦、寒、無毒。
枝及根白皮:苦、寒、無毒。
主治
柳華:
吐血咯血。
用柳絮烙過,研爲末,米湯送服一錢。
刀傷血出。
用柳絮包敷即可。
臉上膿瘡。
用柳絮、膩粉等分,調燈油塗搽。
走馬牙疳。
用楊花燒存性,加麝香少許塗搽。
大風癧。
用楊花四兩,搗成餅,貼壁上,幹後取下,泡淘米水中一時,取出焙乾,研爲末,取二兩,加白花蛇、烏蛇各一條(去頭尾,酒浸用肉),全蠍、蜈蚣、蟾蜍、雄黃各五錢,苦蔘、天麻各一兩,共研爲末,水煎麻黃取汁,與各藥同熬,做成丸子,如梧子大,硃砂爲衣。
每服五十丸,溫酒送下。
一天服三次,以愈爲度。
柳葉:
小便白濁。
用清明柳葉煎湯代茶,以愈爲度。
小兒丹毒。
用柳葉一斤,加水一斗,煮取汁三升,洗患處。
一天宜洗七、八次。
眉毛脫落。
用垂柳陰乾,研爲末,放在鐵器中加薑汁調勻,每夜塗抹眉部。
無名惡瘡。
用柳葉或皮,水煎汁。
加鹽少許洗患睡。
漆瘡,用柳葉煎水洗。
枝及根白皮:
黃疸初起。
用柳枝煮濃汁半升,一次服下。
脾胃虛弱,食慾不振,病似反胃噎膈。
取新柳枝一大把,熬湯,煮小米作飯。
加酒、面所飯滾成珠子,曬乾,裝袋中懸掛通風處。
用時,燒滾水隨意下米,待米浮起查看無硬心則爲米熟。
一次吃完。
稍久,面和米就會分散了,這樣製成的米,名“絡索米”。
走注氣痛(身上忽有一處如被人打痛,痛處遊走不定,有時覺痛和極冷)。
用白酒煮楊柳白皮乘熱熨痛處。
風毒腫痛。
治方同上。
項下癭氣,用柳根(水邊露出者)三十斤,加水一斛。
煮取一升,泡糯米三鬥,加常法釀酒,每日飲服適量。
齒齦腫痛。
用垂柳枝、槐白皮、桑白皮、白楊皮等分,煎水,熱含冷吐。
又方:用柳枝、槐村、桑枝,煎水熬膏,加薑汁、細辛末、芎末,調勻擦牙。
風蟲牙痛。
用楊柳白皮一小聲含嚼,取汁漬齒根,幾次即愈。
又方:用柳枝一握,銼碎,加鹽少許,漿水煎含,甚效。
又方:柳枝(銼細)一升、大豆一升,合炒至豆熟,加清酒三升泡三天後,含漱吐涎。
耳痛有膿。
把柳根切細,搗至極爛,封貼痛處,藥幹即換。
漏瘡腫痛。
用柳根伸出的紅須每日煎水洗。
又方:用柳條在罐內燒煙燻痛處。
乳痛初起。
用柳根皮搗至極爛,包布中,火上烤熱熨患處。
布準即換。
反花惡瘡(肉翻出如飯粒,根深膿潰)。
用柳枝葉三斤,加水五升煎至三升,再熬成糖稀狀。
每天塗搽三次。
背起丹毒。
用柳木灰
小楊、楊柳。
氣味
柳華:苦、寒、無毒。
柳葉:苦、寒、無毒。
枝及根白皮:苦、寒、無毒。
主治
柳華:
吐血咯血。
用柳絮烙過,研爲末,米湯送服一錢。
刀傷血出。
用柳絮包敷即可。
臉上膿瘡。
用柳絮、膩粉等分,調燈油塗搽。
走馬牙疳。
用楊花燒存性,加麝香少許塗搽。
大風癧。
用楊花四兩,搗成餅,貼壁上,幹後取下,泡淘米水中一時,取出焙乾,研爲末,取二兩,加白花蛇、烏蛇各一條(去頭尾,酒浸用肉),全蠍、蜈蚣、蟾蜍、雄黃各五錢,苦蔘、天麻各一兩,共研爲末,水煎麻黃取汁,與各藥同熬,做成丸子,如梧子大,硃砂爲衣。
每服五十丸,溫酒送下。
一天服三次,以愈爲度。
柳葉:
小便白濁。
用清明柳葉煎湯代茶,以愈爲度。
小兒丹毒。
用柳葉一斤,加水一斗,煮取汁三升,洗患處。
一天宜洗七、八次。
眉毛脫落。
用垂柳陰乾,研爲末,放在鐵器中加薑汁調勻,每夜塗抹眉部。
無名惡瘡。
用柳葉或皮,水煎汁。
加鹽少許洗患睡。
漆瘡,用柳葉煎水洗。
枝及根白皮:
黃疸初起。
用柳枝煮濃汁半升,一次服下。
脾胃虛弱,食慾不振,病似反胃噎膈。
取新柳枝一大把,熬湯,煮小米作飯。
加酒、面所飯滾成珠子,曬乾,裝袋中懸掛通風處。
用時,燒滾水隨意下米,待米浮起查看無硬心則爲米熟。
一次吃完。
稍久,面和米就會分散了,這樣製成的米,名“絡索米”。
走注氣痛(身上忽有一處如被人打痛,痛處遊走不定,有時覺痛和極冷)。
用白酒煮楊柳白皮乘熱熨痛處。
風毒腫痛。
治方同上。
項下癭氣,用柳根(水邊露出者)三十斤,加水一斛。
煮取一升,泡糯米三鬥,加常法釀酒,每日飲服適量。
齒齦腫痛。
用垂柳枝、槐白皮、桑白皮、白楊皮等分,煎水,熱含冷吐。
又方:用柳枝、槐村、桑枝,煎水熬膏,加薑汁、細辛末、芎末,調勻擦牙。
風蟲牙痛。
用楊柳白皮一小聲含嚼,取汁漬齒根,幾次即愈。
又方:用柳枝一握,銼碎,加鹽少許,漿水煎含,甚效。
又方:柳枝(銼細)一升、大豆一升,合炒至豆熟,加清酒三升泡三天後,含漱吐涎。
耳痛有膿。
把柳根切細,搗至極爛,封貼痛處,藥幹即換。
漏瘡腫痛。
用柳根伸出的紅須每日煎水洗。
又方:用柳條在罐內燒煙燻痛處。
乳痛初起。
用柳根皮搗至極爛,包布中,火上烤熱熨患處。
布準即換。
反花惡瘡(肉翻出如飯粒,根深膿潰)。
用柳枝葉三斤,加水五升煎至三升,再熬成糖稀狀。
每天塗搽三次。
背起丹毒。
用柳木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