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最盛处,惟两山龙井为多,而地名满家巷者,其林若墉若栉,一村以市花为业,各省取给于此。
秋时策蹇入山看花,从数里外便触清馥。
入径,珠英琼树,香满空山,快赏幽深,恍入灵鹫金粟世界。
就龙井汲水煮茶,更得僧厨山蔬野蔌作供,对仙友大嚼,令人五内芬馥。
归携数枝,作斋头伴寝,心情神逸,虽梦中之我,尚在花境。
旧闻仙桂生自月中,果否?若问托根广寒,必凭云梯,天路可折,何为常被平地窃去?疑哉!
莲实之味,美在清晨,水气夜浮,斯时正足。
若是日出露晞,鲜美已去过半。
当夜宿岳王祠侧,湖莲最多。
晓剖百房,饱啖足味。
藕以出水为佳,色绿为美,旋抱西子一湾,起我中山久渴,快赏旨哉;口之于味何其哉?况莲德中通外直,藕洁秽不可污,此正幽人素心,能不日茹佳味?
秋风雁来,惟水草空阔处,择为栖止。
湖上三塔基址,草丰沙阔,雁多群呼下集,作解阵息所。
携舟夜坐,时听争栖竞啄,影乱湖烟,宿水眠云,声凄夜月,基畔呖呖嘹嘹,秋声满耳,听之黯然。
不觉一夜西风,使山头树冷浮红。
湖岸露寒生白矣!此听不悦人耳,惟幽赏者能共之。
若彼听鸡声而起舞,听鹊声而感变者,是皆世上有心人也,我则无心。
湖山过雨,残月烘云,峦霭浮浮,林铺翠湿,浴晴鸥鹭争飞,拂袂荷风荐爽。
忽焉长虹贯天,五色炽焰,影落湖波,光彩浮濯。
乍骇蛟腾在渊,晃荡上下,水天交映,烁电绝流,射日蒸霞,似夺颓丸晚色。
睥睨静观,景趣高远,不觉胸中习气,欲共水天吞吐。
此岂丰城伏剑,时为幽人一剖璞中蕴色?
夏日山亭对月,暑气西沉,南熏习习生凉,极目遥山,盘郁冰镜,两湖隐约,何来钟盘?抱琴弹月,响遏流云。
高旷抚《秋鸿出塞》,清幽鼓《石上流泉》、《风雷引》可辟炎蒸,《广寒游》偏宜清冷。
乐矣山居之吟,悲哉楚之曲,泠然指上《梅花》,寒彻人间烦愤矣。
噫!何能即元亮无弦之声,得尘世钟期之听哉?宜正音为之绝响。
山阁五六月间,风过生寒,溪云欲起,山色忽阴忽晴,湖光乍开乍合。
浓云影日,自过处段段生阴,云走若飞,故开合甚疾。
此景静玩,可以忘饥。
顷焉风号万壑,两横两间,骇水腾波,湖烟泼墨,观处心飞神动,诚一异观哉!有时龙见,余鲁目睹龙体,仅露数尺,背抹螺青,腹闪珠白,矫矫盘盘,滃云卷雨,湖水奔跳,奋若人立,浪花喷瀑,自下而升,望惊汨急漂疾,滂湃汹涌,移时乃平。
对此水天浑合,恍坐洪蒙,空中楼阁飞动,不知身在何所。
因思上古太素简朴无华,是即雨中世界,要知一切生灭本空,何尔执持念根,不向无所中解脱?
山楼一枕晚凉,卧醉初足,倚栏长啸,爽豁凝眸。
时听南山之阳,殷雷隐隐,树头屋角,鸠快新晴,唤妇声呼部部矣。
云含剩雨,犹著数点飘摇,西壁月痕,影落湖波溶漾。
四山静寂,兀坐人闲,忽送晚钟,一清俗耳。
渔灯万盏,鳞次比来,更换睫间幽览,使我眼触成迷,意触冥契,顿超色境胜地。
西泠在湖之西,桥侧为唐一庵公墓,中有枫柏数株,秋来霜红雾紫,点缀成林,影醉夕阳,鲜艳夺目,时携小艇,扶尊登桥吟赏,或得一二新句,出携囊红叶笺书之。
临风掷水,泛泛随流,不知漂泊何所,幽情耿耿撩人。
更于月夜相对,露湿红新,朝烟凝望,明霞艳日,岂直胜于二月花也!西风起处,一叶飞向尊前,意似秋色怜人,令我腾欢豪举,兴薄云霄,翩翩然神爽哉!何红叶之得我耶!所患一朝枯朽,摧为爨桐,使西泠秋色,色即是空,重惜不住,色相终为毕竟空也。
谁能为彼破却生死大劫哉?他日因果,我当作伤时以吊。
保叔为省中最高灯塔,七级燃灯,周遭百盏,星丸错落,辉煌烛天,极目高空,恍自九霄中下。
灯影澄湖,水面又作一种色相,霞须滉荡,摇曳长虹,夜静水寒,焰射蛟窟。
更喜风清湖白,光彩俨驾鹊桥,得生羽翰,便想飞步绳河彼岸。
忽闻钟磬,半空梵音,声出天上,使我欲念色尘,一时幻破,清静无碍。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10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