蹶叔好自信而喜违人言。
田于龟阴,取其原为稻,而隰为粱。
其友谓之曰:“粱喜亢,稻喜湿,而子反之,失其性矣,其何以能获?”弗听。
积十稔而仓无储。
乃视于其友之田,莫不如所言以获。
乃拜曰:予知悔矣。
”
既而商于汶上,必相货之急于时考趋之,无所往而不与人争。
比得,而趋者毕至,辄不获市。
其友又谓之曰:“善贾者收入所不争,时来利必倍,此白圭之所以富也。
”弗听。
又十年而大困,复思其言而拜曰:“予今而后不敢不悔矣。
”
他日以舶入于海,要其友与偕,则泛滥而东,临于巨渊。
其友曰:“是归墟也,往且不可复。
”又弗听,则入于大壑之中,九年得化鲲之涛嘘之以还。
比还而发尽白,形如枯腊,人无识之者,乃再拜稽首以谢其友,仰天而矢之曰:“予所弗悔者,有如日。
”其友笑曰:“悔则悔矣,夫何及乎!”人谓蹶叔三悔以没齿,不如不悔之无忧也。
田于龟阴,取其原为稻,而隰为粱。
其友谓之曰:“粱喜亢,稻喜湿,而子反之,失其性矣,其何以能获?”弗听。
积十稔而仓无储。
乃视于其友之田,莫不如所言以获。
乃拜曰:予知悔矣。
”
既而商于汶上,必相货之急于时考趋之,无所往而不与人争。
比得,而趋者毕至,辄不获市。
其友又谓之曰:“善贾者收入所不争,时来利必倍,此白圭之所以富也。
”弗听。
又十年而大困,复思其言而拜曰:“予今而后不敢不悔矣。
”
他日以舶入于海,要其友与偕,则泛滥而东,临于巨渊。
其友曰:“是归墟也,往且不可复。
”又弗听,则入于大壑之中,九年得化鲲之涛嘘之以还。
比还而发尽白,形如枯腊,人无识之者,乃再拜稽首以谢其友,仰天而矢之曰:“予所弗悔者,有如日。
”其友笑曰:“悔则悔矣,夫何及乎!”人谓蹶叔三悔以没齿,不如不悔之无忧也。
呜呼!岂徒元帝之不仁,而读书止以导淫哉?宋末胡元之世,名为儒者,与闻格物之正训,而不念格之也将以何为。
数《五经》、《语》、《孟》文字之多少而总记之,辨章句合离呼应之形声而比拟之,饱食终日,以役役于无益之较订,而发为文章,侈筋脉排偶以为工,于身心何与耶?于伦物何与耶?于政教何与耶?自以为密而傲人之疏,自以为专而傲人之散,自以为勤而傲人之惰。
若此者,非色取不疑之不仁。
好行小慧之不知哉?其穷也,以教而锢人之子弟;其达也,以执而误人之国家;则亦与元帝之兵临城下而讲《老子》,黄潜善之虏骑渡江而参圆悟者奚别哉?抑与萧宝卷、陈叔宝之酣歌恒舞,白刃垂头而不觉者,又奚别哉?故程子斥谢上蔡之玩物丧志,有所玩者,未有不丧者也。
梁元、隋炀、陈后主、宋徽宗皆读书者也,宋末胡元之小儒亦读书者也,其迷均也。
或曰:“读先圣先儒之书,非雕虫之比,固不失为君子也。
”夫先圣先儒之书,岂浮屠氏之言,书写读诵而有功德者乎?读其书,察其迹,析其字句,遂自命为君子,无怪乎为良知之说者起而斥之也。
乃为良知之说,迷于其所谓良知,以刻画而仿佛者,其害尤烈也。
夫读书将以何为哉?辨其大义,以立修己治人之体也;察其微言,以善精义入神之用也。
乃善读者有得于心而正之以书者鲜矣,下此而如太子弘之读《春秋》而不忍卒读者鲜矣,下此而如穆姜之于《易》,能自反而知愧者鲜矣。
不规其大,不研其精,不审其时,且有如汉儒之以《公羊》废大伦,王莽之以讥二名待匈奴,王安石以国服赋青苗者,经且为蠹。
而史尤勿论已。
读汉高之诛韩、彭而乱萌消,则杀亲贤者益其忮毒;读光武之易太子而国本定,则丧元良者启其偏私;读张良之辟谷以全身,则炉火彼家之术进;读丙吉之杀人而不问,则怠荒废事之陋成。
无高明之量以持其大体,无斟酌之权以审于独知,则读书万卷,止以导迷,顾不如不学无术者之尚全其朴也。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志定而学乃益,未闻无志而以学为志者也。
以学而游移其志,异端邪说,流俗之传闻,淫曼之小慧,大以蚀其心思,而小以荒其日月,元帝所为至死而不悟者也。
恶得不归咎于万卷之涉猎乎?儒者之徒,而效其卑陋,可勿警哉?
数《五经》、《语》、《孟》文字之多少而总记之,辨章句合离呼应之形声而比拟之,饱食终日,以役役于无益之较订,而发为文章,侈筋脉排偶以为工,于身心何与耶?于伦物何与耶?于政教何与耶?自以为密而傲人之疏,自以为专而傲人之散,自以为勤而傲人之惰。
若此者,非色取不疑之不仁。
好行小慧之不知哉?其穷也,以教而锢人之子弟;其达也,以执而误人之国家;则亦与元帝之兵临城下而讲《老子》,黄潜善之虏骑渡江而参圆悟者奚别哉?抑与萧宝卷、陈叔宝之酣歌恒舞,白刃垂头而不觉者,又奚别哉?故程子斥谢上蔡之玩物丧志,有所玩者,未有不丧者也。
梁元、隋炀、陈后主、宋徽宗皆读书者也,宋末胡元之小儒亦读书者也,其迷均也。
或曰:“读先圣先儒之书,非雕虫之比,固不失为君子也。
”夫先圣先儒之书,岂浮屠氏之言,书写读诵而有功德者乎?读其书,察其迹,析其字句,遂自命为君子,无怪乎为良知之说者起而斥之也。
乃为良知之说,迷于其所谓良知,以刻画而仿佛者,其害尤烈也。
夫读书将以何为哉?辨其大义,以立修己治人之体也;察其微言,以善精义入神之用也。
乃善读者有得于心而正之以书者鲜矣,下此而如太子弘之读《春秋》而不忍卒读者鲜矣,下此而如穆姜之于《易》,能自反而知愧者鲜矣。
不规其大,不研其精,不审其时,且有如汉儒之以《公羊》废大伦,王莽之以讥二名待匈奴,王安石以国服赋青苗者,经且为蠹。
而史尤勿论已。
读汉高之诛韩、彭而乱萌消,则杀亲贤者益其忮毒;读光武之易太子而国本定,则丧元良者启其偏私;读张良之辟谷以全身,则炉火彼家之术进;读丙吉之杀人而不问,则怠荒废事之陋成。
无高明之量以持其大体,无斟酌之权以审于独知,则读书万卷,止以导迷,顾不如不学无术者之尚全其朴也。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志定而学乃益,未闻无志而以学为志者也。
以学而游移其志,异端邪说,流俗之传闻,淫曼之小慧,大以蚀其心思,而小以荒其日月,元帝所为至死而不悟者也。
恶得不归咎于万卷之涉猎乎?儒者之徒,而效其卑陋,可勿警哉?
汉武帝时,汲黯使河南,矫制发粟。
归恐见诛,未见上,先过东郭先生求策。
先生曰:“吾草野鄙人,不知制为钶物,亦不知矫制何罪,无可以语予者。
无已,敢以吾里中事以告。
吾里有妇。
未笄时,佐诸姆治内事,暇则窃听诸母谈,闻男女居室事甚悉,心亦畅然以悦;及闻产育之艰,则怃然而退,私语女隶曰:‘诸母知我窃听,诳我耳,世宁有是理耶?’既而适里之孱子,身不能胜衣,力不能举羽,气奄奄仅相属,虽与之居数年,弗克孕。
妇亦未谙产育之艰,益以前诸姆言为谬。
孱子死,归入通都,再适美少年,意甚惬,不逾岁而妊。
将娩之前期,腹隐隐然痛,妇心悸,忽忆往年事,走市廛,遍叩市媪之尝诞子者,而求免焉。
市媪知其愚也,欺侮之曰:‘医可投,彼有剂可以夺胎也。
’或曰:‘巫可礼,彼有术可以逭死也。
’或曰:‘南山有穴,其深叵测,暮夜潜循其中,可避也。
’或曰:‘东海有药,其名长生,服之不食不遗,可免也。
’妇不知其绐也,迎医,而医见拒;求巫,而巫不答;趋南山,则藜藿拒于虎豹;投东海,则蓬莱阻于蛟龙。
顾其居有窨室焉,遂窜入不复出。
居三日,而痛愈剧,若将遂娩者,且计穷矣,乃复出。
偶邻妇生子,发未燥,母子俱无恙。
妇欣然往问之。
邻妇曰:‘汝竟痴耶!古称: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
汝嫁矣,乃不闲养子之道而云云乎?世之人不死于产者亦多矣,产而死则命攸存,又可免乎?汝畏死,何莫嫠居以毕世,而乃忍辱再醮也?汝休矣,汝休矣!世岂有既妊而畏产者耶?’里妇乃赧然而归,生子亦无恙。
”
词未毕,黯出户,不俟驾而朝。
归恐见诛,未见上,先过东郭先生求策。
先生曰:“吾草野鄙人,不知制为钶物,亦不知矫制何罪,无可以语予者。
无已,敢以吾里中事以告。
吾里有妇。
未笄时,佐诸姆治内事,暇则窃听诸母谈,闻男女居室事甚悉,心亦畅然以悦;及闻产育之艰,则怃然而退,私语女隶曰:‘诸母知我窃听,诳我耳,世宁有是理耶?’既而适里之孱子,身不能胜衣,力不能举羽,气奄奄仅相属,虽与之居数年,弗克孕。
妇亦未谙产育之艰,益以前诸姆言为谬。
孱子死,归入通都,再适美少年,意甚惬,不逾岁而妊。
将娩之前期,腹隐隐然痛,妇心悸,忽忆往年事,走市廛,遍叩市媪之尝诞子者,而求免焉。
市媪知其愚也,欺侮之曰:‘医可投,彼有剂可以夺胎也。
’或曰:‘巫可礼,彼有术可以逭死也。
’或曰:‘南山有穴,其深叵测,暮夜潜循其中,可避也。
’或曰:‘东海有药,其名长生,服之不食不遗,可免也。
’妇不知其绐也,迎医,而医见拒;求巫,而巫不答;趋南山,则藜藿拒于虎豹;投东海,则蓬莱阻于蛟龙。
顾其居有窨室焉,遂窜入不复出。
居三日,而痛愈剧,若将遂娩者,且计穷矣,乃复出。
偶邻妇生子,发未燥,母子俱无恙。
妇欣然往问之。
邻妇曰:‘汝竟痴耶!古称: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
汝嫁矣,乃不闲养子之道而云云乎?世之人不死于产者亦多矣,产而死则命攸存,又可免乎?汝畏死,何莫嫠居以毕世,而乃忍辱再醮也?汝休矣,汝休矣!世岂有既妊而畏产者耶?’里妇乃赧然而归,生子亦无恙。
”
词未毕,黯出户,不俟驾而朝。
李青莲居士为谪仙人,金粟如来后身,良是。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
”心神如在。
按其本末,窥峨嵋,张洞庭,卧浔阳,醉青山,孤纵掩映,止此长江一带耳。
风流遂远,八百年而后,乃始有广陵李季宣焉。
季宣之尊人乐翁先生,有道之士也。
处嬉而神清,休然穆然,《五经》师其讲授,六德宗其仪表。
达人有后,爰发其祥。
梦若有持清都广乐,徘徊江庭以柷将之,曰:“以为汝子。
”觉而生季宣,因以名。
生有奇质,就傅之龄,《骚》《雅》千篇,殆欲上口。
弱冠,能为文章。
云霞风霆,藻神逸气,遂拜贤书,名在河岳。
公车数上,尊人惜之,曰:“古昔闻人雅好鸣琴之理,子无意乎。
”
季宣奉命筮仕,授以山东济阳长。
资事父以事君,亦资事君而事父也。
三年,大著良声,雅歌徒咏。
然而雄心未弇,侠气犹厉,处世同于海鸟,在俗惊其神骏。
遂乃风期为贾患之媒,文字只招残之檄矣。
君慨然出神武门,登泰山吴观而啸曰:“使吾一饮扬子中泠水,亦何必三周华不注耶!且亲在,终致吾臣而为子矣。
”则归而从太公。
群从骚牢,夷犹乎江皋,眺听壶觞,言世外之事,颓如也。
起而视其处,有最胜焉。
江南诸山,翠微浥晔几席,欣言外之。
夷堂发凶,层楼其上。
望远可以赋诗,居清可以读书。
书非仙释通隐丽娟之音,皆所不取。
然季宣为人伟朗横绝,喜宾客。
而芜城真州,故天下之轴也,四方游人,车盖帆影无绝,通江不见季宣,即色沮而神懊。
以是季宣日与天下游士通从,相与浮拍跳踉,淋漓顿挫,以极其致。
时时挟金、焦而临北固,为褰裳蹈海之谈。
故常与游者,莫不眙愕相视,叹曰:“季宣殆青莲后身也。
”相与颜其阁曰“青莲”。
季宣叹曰:“未敢然也。
吾有友,江以西清远道人,试尝问之。
”道人闻而嘻曰:“有是哉!古今人不相及,亦其时耳。
世有有情之天下,有有法之天下。
唐人受陈、隋风流,君臣游幸,率以才情自胜,则可以共浴华清,嬉广寒。
令白也生今之世,滔荡零落,尚不能得一中县而治,彼诚遇有情之天下也。
今天下大致灭才情而尊吏法,故季宣低眉而在此。
假生白时,其才气凌厉一世,倒骑驴,就巾试面,岂足道哉!”
海风江月,千古如斯。
吾以为《青莲阁记》。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
”心神如在。
按其本末,窥峨嵋,张洞庭,卧浔阳,醉青山,孤纵掩映,止此长江一带耳。
风流遂远,八百年而后,乃始有广陵李季宣焉。
季宣之尊人乐翁先生,有道之士也。
处嬉而神清,休然穆然,《五经》师其讲授,六德宗其仪表。
达人有后,爰发其祥。
梦若有持清都广乐,徘徊江庭以柷将之,曰:“以为汝子。
”觉而生季宣,因以名。
生有奇质,就傅之龄,《骚》《雅》千篇,殆欲上口。
弱冠,能为文章。
云霞风霆,藻神逸气,遂拜贤书,名在河岳。
公车数上,尊人惜之,曰:“古昔闻人雅好鸣琴之理,子无意乎。
”
季宣奉命筮仕,授以山东济阳长。
资事父以事君,亦资事君而事父也。
三年,大著良声,雅歌徒咏。
然而雄心未弇,侠气犹厉,处世同于海鸟,在俗惊其神骏。
遂乃风期为贾患之媒,文字只招残之檄矣。
君慨然出神武门,登泰山吴观而啸曰:“使吾一饮扬子中泠水,亦何必三周华不注耶!且亲在,终致吾臣而为子矣。
”则归而从太公。
群从骚牢,夷犹乎江皋,眺听壶觞,言世外之事,颓如也。
起而视其处,有最胜焉。
江南诸山,翠微浥晔几席,欣言外之。
夷堂发凶,层楼其上。
望远可以赋诗,居清可以读书。
书非仙释通隐丽娟之音,皆所不取。
然季宣为人伟朗横绝,喜宾客。
而芜城真州,故天下之轴也,四方游人,车盖帆影无绝,通江不见季宣,即色沮而神懊。
以是季宣日与天下游士通从,相与浮拍跳踉,淋漓顿挫,以极其致。
时时挟金、焦而临北固,为褰裳蹈海之谈。
故常与游者,莫不眙愕相视,叹曰:“季宣殆青莲后身也。
”相与颜其阁曰“青莲”。
季宣叹曰:“未敢然也。
吾有友,江以西清远道人,试尝问之。
”道人闻而嘻曰:“有是哉!古今人不相及,亦其时耳。
世有有情之天下,有有法之天下。
唐人受陈、隋风流,君臣游幸,率以才情自胜,则可以共浴华清,嬉广寒。
令白也生今之世,滔荡零落,尚不能得一中县而治,彼诚遇有情之天下也。
今天下大致灭才情而尊吏法,故季宣低眉而在此。
假生白时,其才气凌厉一世,倒骑驴,就巾试面,岂足道哉!”
海风江月,千古如斯。
吾以为《青莲阁记》。
汝幼而颖异,初学作文,便知门路,吾尝以汝为千里驹。
即相知诸公见者,亦皆动色相贺曰:“公之诸郎,此最先鸣者也。
”乃自癸酉科举之后,忽染一种狂气,不量力而慕古,好矜己而自足,顿失邯郸之步,遂至匍匐而归。
丙子之春,吾本不欲求试,乃汝诸兄咸来劝我,谓不宜挫汝锐气,不得已黾勉从之,竟致颠蹶。
艺本不佳,于人何尤?然吾窃自幸曰:“天其或者欲厚积而钜发之也。
”又意汝必惩再败之耻,而俯首以就矩镬也。
岂知一年之中,愈作愈退,愈激愈颓。
以汝为质不敏那?固未有少而了了,长乃懵懵者;以汝行不力耶?固闻汝终日闭门,手不释卷。
乃其所造尔尔,是必志骛于高远,而力疲于兼涉,所谓之楚而北行也!欲图进取,岂不难哉!
夫欲求古匠之芳躅,又合当世之轨辙,惟有绝世之才者能之,明兴以来,亦不多见。
吾昔童稚登科,冒窃盛名,妄谓屈宋班马,了不异人,区区一第,唾手可得,乃弃其本业,而驰骛古典。
比及三年,新功未完,旧业已芜。
今追忆当时所为,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
甲辰下第,然后揣己量力,复寻前辙,昼作夜思,殚精毕力,幸而艺成,然亦仅得一第止耳,扰未能掉鞅文场,夺标艺苑也。
今汝之才,未能胜余,乃不俯寻吾之所得,而蹈吾之所失,岂不谬哉!
吾家以诗书发迹,平生苦志励行,所以贻则于后人者,自谓不敢后于古之世家名德。
固望汝等继志绳武,益加光大,与伊巫之俦,并垂史册耳!岂欲但窃一第,以大吾宗哉!吾诚爱汝之深,望汝之切,不意汝妄自菲薄,而甘为辕下驹也。
今汝既欲我置汝不问,吾自是亦不敢厚责于汝矣!但汝宜加深思,毋甘自弃。
假令才质驽下,分不可强;乃才可为而不为,谁之咎与!己则乖谬,而使诿之命耶,惑之甚矣!且如写字一节,吾呶呶谆谆者几年矣,而潦倒差讹,略不少变,斯亦命为之耶?区区小艺,岂磨以岁月乃能工耶?吾言止此矣,汝其思之!
即相知诸公见者,亦皆动色相贺曰:“公之诸郎,此最先鸣者也。
”乃自癸酉科举之后,忽染一种狂气,不量力而慕古,好矜己而自足,顿失邯郸之步,遂至匍匐而归。
丙子之春,吾本不欲求试,乃汝诸兄咸来劝我,谓不宜挫汝锐气,不得已黾勉从之,竟致颠蹶。
艺本不佳,于人何尤?然吾窃自幸曰:“天其或者欲厚积而钜发之也。
”又意汝必惩再败之耻,而俯首以就矩镬也。
岂知一年之中,愈作愈退,愈激愈颓。
以汝为质不敏那?固未有少而了了,长乃懵懵者;以汝行不力耶?固闻汝终日闭门,手不释卷。
乃其所造尔尔,是必志骛于高远,而力疲于兼涉,所谓之楚而北行也!欲图进取,岂不难哉!
夫欲求古匠之芳躅,又合当世之轨辙,惟有绝世之才者能之,明兴以来,亦不多见。
吾昔童稚登科,冒窃盛名,妄谓屈宋班马,了不异人,区区一第,唾手可得,乃弃其本业,而驰骛古典。
比及三年,新功未完,旧业已芜。
今追忆当时所为,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
甲辰下第,然后揣己量力,复寻前辙,昼作夜思,殚精毕力,幸而艺成,然亦仅得一第止耳,扰未能掉鞅文场,夺标艺苑也。
今汝之才,未能胜余,乃不俯寻吾之所得,而蹈吾之所失,岂不谬哉!
吾家以诗书发迹,平生苦志励行,所以贻则于后人者,自谓不敢后于古之世家名德。
固望汝等继志绳武,益加光大,与伊巫之俦,并垂史册耳!岂欲但窃一第,以大吾宗哉!吾诚爱汝之深,望汝之切,不意汝妄自菲薄,而甘为辕下驹也。
今汝既欲我置汝不问,吾自是亦不敢厚责于汝矣!但汝宜加深思,毋甘自弃。
假令才质驽下,分不可强;乃才可为而不为,谁之咎与!己则乖谬,而使诿之命耶,惑之甚矣!且如写字一节,吾呶呶谆谆者几年矣,而潦倒差讹,略不少变,斯亦命为之耶?区区小艺,岂磨以岁月乃能工耶?吾言止此矣,汝其思之!
一瓢道人,不知其名姓,尝持一瓢浪游鄂岳间,人遂呼为一瓢道人。
道人化于澧州。
澧之人,渐有得其踪迹者,语予云:“道人少读书不得志,弃去,走海上从军。
时倭寇方盛,道人拳勇非常,从小校得功,至裨将,后失律畏诛,匿于群盗,出没吴楚间,久乃厌之,以资市歌舞妓十馀人,卖酒淮扬间,所得市门资,悉以自奉,诸妓更代侍之。
无日不拥艳冶,食酒肉,听丝竹,饮食供侍,拟于王者。
又十馀年,心复厌之,亡去,乞食湖湘间。
后至澧,澧人初不识,既久,出语颠狂,多奇中,发药有效。
又为人画牛。
信口作诗,有异语,人渐敬之。
馈好衣服饮食,皆受而弃之,人以此多延款道人。
道人栖古庙中。
一日于炉灰里取金一挺,付祝云:‘为我召僧来礼忏。
’忏毕,买一棺自坐其中,不覆,令十馀人移至城市上,手作拱揖状,大呼曰:‘年来甚扰诸公,贫道别矣。
’虽小巷间,无不周遍,一市大惊。
复还至庙中,乃仰卧命众人曰:‘可覆我。
’众人不敢覆,视之,已去矣。
遂覆而埋之。
举之甚轻,不类有人者。
”余闻而大异焉。
人又问曰:“审有道者,不宜淫且盗;淫且盗者,又不宜脱然生死。
余大有疑,以问子。
”余曰:“余与汝皆人也,乌能知之?夫济颠之酒也,三车之肉也,锁骨之淫也,寒山、拾得之垢也,皆非天眼莫能知也。
古之诸佛,固有隐于猪狗中者,况人类乎?予与余何足以知之哉!”
道人化于澧州。
澧之人,渐有得其踪迹者,语予云:“道人少读书不得志,弃去,走海上从军。
时倭寇方盛,道人拳勇非常,从小校得功,至裨将,后失律畏诛,匿于群盗,出没吴楚间,久乃厌之,以资市歌舞妓十馀人,卖酒淮扬间,所得市门资,悉以自奉,诸妓更代侍之。
无日不拥艳冶,食酒肉,听丝竹,饮食供侍,拟于王者。
又十馀年,心复厌之,亡去,乞食湖湘间。
后至澧,澧人初不识,既久,出语颠狂,多奇中,发药有效。
又为人画牛。
信口作诗,有异语,人渐敬之。
馈好衣服饮食,皆受而弃之,人以此多延款道人。
道人栖古庙中。
一日于炉灰里取金一挺,付祝云:‘为我召僧来礼忏。
’忏毕,买一棺自坐其中,不覆,令十馀人移至城市上,手作拱揖状,大呼曰:‘年来甚扰诸公,贫道别矣。
’虽小巷间,无不周遍,一市大惊。
复还至庙中,乃仰卧命众人曰:‘可覆我。
’众人不敢覆,视之,已去矣。
遂覆而埋之。
举之甚轻,不类有人者。
”余闻而大异焉。
人又问曰:“审有道者,不宜淫且盗;淫且盗者,又不宜脱然生死。
余大有疑,以问子。
”余曰:“余与汝皆人也,乌能知之?夫济颠之酒也,三车之肉也,锁骨之淫也,寒山、拾得之垢也,皆非天眼莫能知也。
古之诸佛,固有隐于猪狗中者,况人类乎?予与余何足以知之哉!”
李温陵者,名载贽。
少举孝廉,以道远,不再上公车,为校官,徘徊郎署间。
后为姚安太守。
公为人中燠外冷,丰骨棱棱。
性甚卞急,好面折人过,士非参其神契者不与言。
强力任性,不强其意之所不欲。
为守,法令清简,不言而治。
俸禄之外,了无长物。
久之,厌圭组,遂入鸡足山阅《龙藏》不出。
御史刘维奇其节,疏令致仕以归。
初与楚黄安耿子庸善,罢郡遂不归。
曰:“我老矣,得一二胜友,终日晤言以遣余日,即为至快,何必故乡也?”遂携妻女客黄安。
中年得数男,皆不育。
体素癯,澹于声色,又癖洁,恶近妇人,故虽无子,不置妾婢。
后妻女欲归,趣归之。
自称“流寓客子”。
既无家累,又断俗缘,参求乘理,极其超悟,剔肤见骨,迥绝理路。
出为议论,少有酬其机者。
子庸死,子庸之兄天台公惜其超脱,恐子侄效之,有遗弃之病,数至箴切。
公遂至麻城龙潭湖上,与僧无念、周友山、丘坦之、杨定见聚,闭门下键,日以读书为事。
一日恶头痒,倦于梳栉,遂去其发,独存鬓须。
公气既激昂,行复诡异,钦其才,畏其笔,始有以幻语闻当事,当事者逐之。
无何,复归麻城。
时又有以幻语闻当事,当事者又误信而逐之,火其兰若(兰若,寺庙),而马御史经纶(马经纶曾做御史,后因直言削职回乡)遂恭迎之于北通州。
又会当事者欲刊异端以正文体,疏论之。
遣金吾缇骑逮公。
初公病,病中复定所作《易因》,其名曰《九正易因》。
常曰:“我得《九正易因》,死快矣。
”《易因》成,病转甚。
至是逮者至,邸舍匆匆,公以问马公。
马公曰:“卫士至。
”公力疾起,行数步,大声曰:“是为我也。
为我取门片来!”遂卧其上,疾呼曰:“速行!我罪人也,不宜留。
”马公愿从。
公曰:“逐臣不入城,制也。
且君有老父在。
”马公曰:“朝廷以先生为妖人,我藏妖人者也。
死则俱死耳。
终不令先生往而己独留。
”马公卒同行。
至通州城外,都门之牍尼马公行者纷至,其仆数十人,奉其父命,泣留之。
马公不听,竟与公偕。
明日,大金吾置讯,侍者掖而入,卧于阶上。
金吾曰:“若何以妄著书?”公曰:“罪人著书甚多,具在,于圣教有益无损。
”大金吾笑其倔强,狱竟无所置词,大略止回籍耳。
久之旨不下,公于狱舍中作诗读书自如。
一日,呼侍者剃发。
侍者去,遂持刀自割其喉,气不绝者两日。
侍者问:“和尚痛否?”以指书其手曰:“不痛。
”又问曰:“和尚何自割?”书曰:“七十老翁何所求!”遂绝。
时马公以事缓,归觐其父,至是闻而伤之,曰:“吾护持不谨,以致于斯也。
伤哉!”乃归其
少举孝廉,以道远,不再上公车,为校官,徘徊郎署间。
后为姚安太守。
公为人中燠外冷,丰骨棱棱。
性甚卞急,好面折人过,士非参其神契者不与言。
强力任性,不强其意之所不欲。
为守,法令清简,不言而治。
俸禄之外,了无长物。
久之,厌圭组,遂入鸡足山阅《龙藏》不出。
御史刘维奇其节,疏令致仕以归。
初与楚黄安耿子庸善,罢郡遂不归。
曰:“我老矣,得一二胜友,终日晤言以遣余日,即为至快,何必故乡也?”遂携妻女客黄安。
中年得数男,皆不育。
体素癯,澹于声色,又癖洁,恶近妇人,故虽无子,不置妾婢。
后妻女欲归,趣归之。
自称“流寓客子”。
既无家累,又断俗缘,参求乘理,极其超悟,剔肤见骨,迥绝理路。
出为议论,少有酬其机者。
子庸死,子庸之兄天台公惜其超脱,恐子侄效之,有遗弃之病,数至箴切。
公遂至麻城龙潭湖上,与僧无念、周友山、丘坦之、杨定见聚,闭门下键,日以读书为事。
一日恶头痒,倦于梳栉,遂去其发,独存鬓须。
公气既激昂,行复诡异,钦其才,畏其笔,始有以幻语闻当事,当事者逐之。
无何,复归麻城。
时又有以幻语闻当事,当事者又误信而逐之,火其兰若(兰若,寺庙),而马御史经纶(马经纶曾做御史,后因直言削职回乡)遂恭迎之于北通州。
又会当事者欲刊异端以正文体,疏论之。
遣金吾缇骑逮公。
初公病,病中复定所作《易因》,其名曰《九正易因》。
常曰:“我得《九正易因》,死快矣。
”《易因》成,病转甚。
至是逮者至,邸舍匆匆,公以问马公。
马公曰:“卫士至。
”公力疾起,行数步,大声曰:“是为我也。
为我取门片来!”遂卧其上,疾呼曰:“速行!我罪人也,不宜留。
”马公愿从。
公曰:“逐臣不入城,制也。
且君有老父在。
”马公曰:“朝廷以先生为妖人,我藏妖人者也。
死则俱死耳。
终不令先生往而己独留。
”马公卒同行。
至通州城外,都门之牍尼马公行者纷至,其仆数十人,奉其父命,泣留之。
马公不听,竟与公偕。
明日,大金吾置讯,侍者掖而入,卧于阶上。
金吾曰:“若何以妄著书?”公曰:“罪人著书甚多,具在,于圣教有益无损。
”大金吾笑其倔强,狱竟无所置词,大略止回籍耳。
久之旨不下,公于狱舍中作诗读书自如。
一日,呼侍者剃发。
侍者去,遂持刀自割其喉,气不绝者两日。
侍者问:“和尚痛否?”以指书其手曰:“不痛。
”又问曰:“和尚何自割?”书曰:“七十老翁何所求!”遂绝。
时马公以事缓,归觐其父,至是闻而伤之,曰:“吾护持不谨,以致于斯也。
伤哉!”乃归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