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坡居士酒醉飽飯,倚於几上。
白雲左繞,清江右洄;重門洞開,林巒坌入。
當是時,若有所思,而無所思,以受萬物之備。
慚愧慚愧。
——《東坡小品》
今年收大麥二十餘石,賣之價甚賤。
而粳米適盡,乃課奴婢舂以爲飯。
嚼之,嘖嘖有聲,小兒女相調,雲是嚼蝨子。
日中飢,用漿水淘食之,自然甘酸浮滑,有西北村落氣味。
今日復令庖人雜小豆作飯,尤有味。
老妻大笑曰:“此新樣二紅飯也!”
——《東坡小品》
艾子曰:“田巴居於稷下,是三皇而非五帝,一日屈千人,其辨無能窮之者。
弟子禽滑釐辰出,逢嬖媼揖而問曰:‘子非田巴之徒乎?宜得巴之辨也。
媼有大疑,願質於子。
’滑釐曰:‘媼姑言之,可能折其理。

“媼曰:‘馬鬃生向上而短,馬尾生向下而長,其故何也?’滑釐笑曰:‘此殆易曉事。
馬鬃上搶,勢逆而強,故天使之短;馬尾下垂,勢順而遜,故天使之長。
’媼曰:‘然則人之發上搶,逆也,何以長?須下垂,順也,何以短?’滑釐茫然自失,乃曰:‘吾學未足以臻此,當歸諮師。
媼幸專留此,以須我還,其有以奉酬。

“即入見田巴曰:‘適出,嬖媼問以鬃、尾長短,弟子以逆順之理答之,如何?’曰:‘甚善。
’滑釐曰:‘然則媼申之以須順爲短,發逆而長,則弟子無以對,願先生折之。
媼方坐門以俟,期以餘教詔之。
’巴俯首久之,乃以行呼滑釐曰:‘禽大禽大,幸自無事也,省可出入!'”
——《艾子雜說》
《南史》:劉凝之爲人認所着屐,即予之。
此人後得所失屐,送還,不肯復取。
沈麟士亦爲鄰人認所着屐,麟士笑曰:“是卿屐耶?”即予之。
鄰人後得所失屐,送還之。
麟士曰:“非卿屐耶?”笑而受之。
此雖小節,然人處世,當如麟士,不當如凝之也。
——《蘇軾文集》
閩越人高荔子而下龍眼,吾爲評之。
荔子如食蝤蛑大蟹[1],斫雪流膏,一噉可飽。
龍眼如食彭越石蟹,嚼齧久之,了無所得。
然酒闌口爽[2],饜飽之餘,則咂啄之味,石蟹有時勝蝤蛑也。
戲書此紙,爲飲流一笑。
——《蘇軾文集》
餘蓄墨數百挺,暇日輒出品試之,終無黑者,其間不過一二可人意。
以此知世間佳物,自是難得。
茶欲其白,墨欲其黑,方求黑時嫌漆白,方求白時嫌雪黑——自是人不會事也。
——《蘇軾文集》
筆若適士大夫意,則工書人不能用;若便於工書者,則雖士大夫亦罕售矣。
屠龍不如履豨,豈獨筆哉!君謨所謂“藝亦工而人益困”,非虛語也。
吳政已亡,其子說頗得家法。
——《東坡全集》
《晉·方技傳》有幸靈者,父母使守稻,牛食之,靈見而不驅。
牛去,乃理其殘亂者。
父母怒之,靈曰:“物各欲得食,牛方食,奈何驅之?”父母愈怒,曰:“即如此,何用理亂者爲?”靈曰:“此稻又欲得生。
”此言有理,靈故有道者也。
呂猗母皇得瘻痹病十餘年,靈療之。
去皇數步,坐瞑目,寂然有頃,曰:“扶夫人起。
”猗曰:“老人得病十有餘年,豈可卒令起耶?”靈曰:“但試扶起。
”令兩人扶起,兩人夾扶而立。
少頃去扶者,遂能行。
學道養氣者,至足之餘,能以氣與人。
都下道士李若之能之,謂之“布氣”。
吾中子迨,少羸,多疾。
若之相對坐爲布氣,迨聞腹中如初日所照,溫溫也。
若之蓋嘗遇得道異人於華嶽下雲。
——《蘇軾文集》
石塔來別居士。
居士雲:“經過草草,恨不一見石塔。
”塔起立雲:“遮個是磚浮圖耶?”居士雲:“有縫。
”塔雲:“無縫何以容世間螻蟻?”坡首肯之。
元豐八年八月二十七日。
——《蘇軾文集》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8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