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启。
去岁僧舍屡会,当时不知为乐,今者海外岂复梦见。
聚散忧乐,如反覆手,幸而此身尚健。
得来讯,喜侍下清安,知有爱子之戚。
襁褓泡幻,不须深留恋也。
仆离惠州后,大儿房下亦失一男孙,亦悲怆久之,今则已矣。
此间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然亦未易悉数,大率皆无耳。
惟有一幸,无甚瘴也。
近与小儿子结茅数椽居之,仅庇风雨,然劳费已不赀矣。
赖十数学生助工作,躬泥水之役,愧之不可言也。
尚有此身,付与造物,听其运转,流行坎止,无不可者。
故人知之,免忧。
乍热,万万自爱。
不宣。
——《苏轼文集》
某启。
专人远来,辱手书,并示近诗,如获一笑之乐,数日慰喜忘味也。
某到贬所半年,凡百粗遣,更不能细说,大略只似灵隐天竺和尚退院后,却住一个小村院子,折足铛中,罨糙米饭便吃,便过一生也得。
其余,瘴疠病人。
——北方何尝不病;是病皆死得人,何必瘴气。
但苦无医药。
——京师国医手里死汉尤多。
参寥闻此一笑,当不复忧我也。
故人相知者,即以此语之,余人不足与道也。
未会合间,千万为道自爱。
——《苏轼文集》
某顿首。
知治行窘用不易。
仆行年五十,始知作活,大要是悭尔,而文以美名,谓之俭素。
然吾侪为之,则不类俗人,真可谓淡而有味者。
又《诗》云:“不戢不难,受福不那。
”口体之欲,何穷之有,每加节俭,亦是惜福延寿之道。
此似鄙俗,且出于不得已,然自谓长策,不敢独用,故献之左右。
住京师,尤宜用此策也。
一笑!一笑!
——《苏轼文集》
临皋亭下不数十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
问范子丰新第园池,与此孰胜?所不如者,上无两税及助役钱耳。
——《苏轼文集》
某启:仆居东坡,作陂种稻。
有田五十亩,身耕妻蚕,聊以卒岁。
昨日一牛病几死,牛医不识其状,而老妻识之,曰:“此牛发豆斑疮也,法当以青蒿粥啖之。
”用其言而效。
勿谓仆谪居之后,一向便作村舍翁,老妻犹解接黑牡丹也。
言此发公千里一笑。
——《苏东坡全集》
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
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
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
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
其他虽吾亦不能知也。
——《苏轼文集》
昔时与可墨竹,见精缣良纸,辄愤笔挥洒,不能自已,坐客争夺持去,与可亦不甚惜。
后来见人设置笔砚,即逡巡避去,人就求索,至终岁不可得。
或问其故,与可曰:“吾乃者学道未至,意有所不适,而无所遣之,故一发于墨竹,是病也。
今吾病良已,可若何?”然以余观之,与可之病,亦未得为已也,独不容有不发乎?余将伺其发而掩取之。
彼方以为病,而吾又利其病,是吾亦病也。
熙宁庚戌七月二十一日,子瞻。
——《苏轼文集》
与可所至,诗在口,竹在手。
来京师不及岁,请郡还乡,而诗与竹皆西矣。
一日不见,使人思之。
其面目严冷,可使静险躁,厚鄙薄。
今相去数千里,其诗可求,其竹可乞,其所以静、厚者不可致,此余所以见竹而叹也。
——《东坡题跋》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诗曰:“蓝溪白石出,玉川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此摩诘之诗。
或曰非也,好事者以补摩诘之遗。
——《东坡题跋》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12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