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问,字延清,汾州人。
上元二年进士。
伟貌辩给。
甫冠,武后召与杨炯分直习艺馆,累转尚方监丞。
后游龙门,诏从臣赋诗,左史东方虬诗先成,后赐锦袍。
之问俄顷献,后览之嗟赏,更夺袍以赐。
后求北门学士,以有齿疾不许,遂作《明河篇》,有"明河可望不可亲"之句,以见志。
诌事张易之,坐贬泷州。
后逃归,匿张仲之家。
闻仲之谋杀武三思,乃告变,擢鸿胪簿,迁考功郎,复媚太平公主。
以知举贿赂狼藉,下迁越州长史。
穷历剡溪山水,置酒赋诗,日游宴,宾客杂沓。
睿宗立,以无悛悟之心,流钦州,御史劾奏赐死。
人言刘希夷之报也。
徐坚尝论其文,"如良金美玉,无施不可"。
有集行世。
光羲,兖州人。
开元十四年严迪榜进士。
有诏中书试文章。
尝为监察御史。
值安禄山陷长安,辄受伪署。
贼平后,自归,贬死岭南。
工诗,格高调逸,趣远情深,削尽常言,挟风雅之道,养浩然之气。
览者犹聆《韶》、《濩》音,先洗桑濮耳,庶几乎赏音也。
有集七十卷,《正论》十五卷,《九经分义疏》二十卷,并传。
咏,洛阳人。
开元十二年杜绾榜进士。
有文名,殷璠评其诗:"剪刻省静,用思尤苦,气虽不高,调颇凌俗,足称为才子也。
"少与王维为吟侣,维在济州,寓官舍,赠祖三诗,有云:"结交二十载,不得一日展。
贫病子既深,契阔余不浅。
"盖亦流落不偶,极可伤也。
后移家归汝坟间别业,以渔樵自终。
有诗一卷,传于世。
希夷,字廷芝,颍川人。
上元二年郑益榜进士,时年二十五,射策有文名。
苦篇咏,特善闺帷之作,词情哀怨,多依古调,体势与时不合,遂不为所重。
希夷美姿容,好谈笑,善弹琵琶,饮酒至数斗不醉,落魄不拘常检。
尝作《白头吟》,一联云:"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既而叹曰:"此语谶也。
石崇谓'白首同所归',复何以异。
"乃除之。
又吟曰:"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复叹曰:"死生有命,岂由此虚言乎!"遂并存之。
舅宋之问苦爱后一联,知其未传于人,恳求之,许而竟不与。
之问怒其诳己,使奴以土囊压杀于别舍,时未及三十,人悉怜之。
有集十卷及诗集四卷,今传。
希夷天赋俊爽,才情如此,想其事业勋名,何所不至,孰谓奇蹇之运,遭逢恶人,寸禄不沾,长怀顿挫,斯才高而见忌者也。
贾生悼长沙之屈,祢衡痛江夏之来,倏焉折首,无何殒命。
以隋侯之珠,弹千仞之雀,所较者轻,所失者重,玉迸松摧,良可惜也。
况于骨肉相残者乎!
筠,字贞节,华阴人。
通经义,美文辞。
举进士不中,隐居南阳倚帝山为道士。
天宝中,玄宗遣使召至京师,与语甚悦,敕待诏翰林。
献《玄纲》三篇。
帝问道,对曰:"深于道者,惟《老子》五千言,其余徒费纸札耳。
"复问神仙治炼之术,曰:"此野人之事,积岁月求之,非人主所宜留意。
"筠每陈设名教世务,帝重之。
初,筠爱会稽山水,往来天台、剡中,与李白、孔巢父相遇酬唱,至是因荐于朝,帝即遣使召之。
筠性高鲠,其待诏翰林时,恃承恩顾。
高力士素奉佛,尝短筠于上前。
筠故多着赋文,深诋释氏,颇为通人所讥云。
后知天下将乱,苦求还嵩山,诏为立道观。
大历间卒。
弟子谥为宗元先生。
善为诗。
有集十卷,权德舆序之。
鸿,字浩然,隐居嵩山。
博学,善八分书,工诗,兼画山水树石。
开元初,玄宗备礼征再三,不至。
诏曰:"鸿有泰一之道,中庸之德,钩深诣微,确乎自高。
诏书屡下,每辄辞托,使朕虚心引领,于今有年。
虽有素履幽人之介,而失考父滋恭之谊。
礼有大伦,君臣之义,不可废也。
有司其赍束帛之具,重宣兹旨,想其翻然易节,副朕意焉。
"鸿遂至东都,谒见不拜,宰相问状,答曰:"礼者,忠信所薄。
臣敢以忠信见帝。
"召升内殿,置酒。
拜谏议大夫,固辞,复下诏许还山。
将行,赐隐居服,官营草堂。
鸿到山中,广精舍,从学者五百人。
及卒,诏赐万钱营葬。
后皮日休为《七爱诗》谓:"傲大君者,必有真隐,卢征君是也。
"工诗,今传甚多。
勃,字子安,太原人,王通之诸孙也。
六岁善辞章。
麟德初,刘祥道表其材,对策高第。
未及冠,授朝散郎。
沛王召署府修撰。
时诸王斗鸡,会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闻之,怒,斥出府。
勃既废,客剑南,登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之功,赋诗见情。
又尝匿死罪官奴,恐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
父福畤坐是左迁交趾令。
勃往省觐,途过南昌,时都督阎公新修滕王阁成,九月九日,大会宾客,将令其婿作记,以夸盛事。
勃至入谒,帅知其才,因请为之。
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
酒酣辞别,帅赠百缣,即举帆去,至炎方,舟入洋海溺死,时年二十九。
勃属文绮丽,请者甚多,金帛盈积,心织而衣,笔耕而食。
然不甚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人谓之腹稿。
尝言人子不可不知医,时长安曹元有秘方,勃尽得其术。
又以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
倚才陵藉,僚吏疾之。
有集三十卷,及《舟中纂序》五卷,今行于世。
勃尝遇异人,相之曰:"子神强骨弱,气清体羸,脑骨亏陷,目睛不全。
秀而不实,终无大贵矣。
"故其才长而命短者,岂非相乎?
照邻,字升之,范阳人。
调邓王府典签,王爱重,谓人曰:"此吾之相如也。
"
后迁新都尉,婴病去官。
居太白山草阁,得方士玄明膏饵之。
会父丧,号恸,因呕,丹辄出,疾愈甚。
家贫苦,贵宦时时供衣药,乃去具茨山下,买园数十亩,疏颍水周舍,复豫为墓,偃卧其中。
自以当高宗时尚吏,己独儒;武后尚法,己独黄老;后封嵩山,屡聘贤士,己已废;着《五悲文》以自明。
手足挛缓,不起行已十年,每春归秋至,云壑烟郊,辄舆出户庭,悠然一望。
遂自伤,作《释疾文》,有云:"覆焘虽广,嗟不容乎此生;亭育虽繁,恩已绝乎斯代。
"与亲属诀,自沉颍水。
有诗文二十卷及《幽忧子》三卷行于世。
泠然,山东人。
开元五年,裴耀卿下进士,授将仕郎,守太子校书郎。
工文赋诗。
气质豪爽,当言无所回忌,乃卓荦奇才,济世之器。
惜其不大显而终。
有集今传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9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