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伯与北海若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lěi)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tài)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
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
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河伯曰:“然则吾大天地而小豪末,可乎?”
北海若曰“否。
夫物,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终始无故。
是故大知观于远近,故小而不寡,大而不多:知量无穷。
证向今故,故遥而不闷,掇而不跂:知时无止。
察乎盈虚,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知分之无常也。
明乎坦涂,故生而不说,死而不祸:知终始之不可故也。
计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其生之时,不若未生之时;以其至小,求穷其至大之域,是故迷乱而不能自得也。
由此观之,又何以知毫末之足以定至细之倪,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穷至大之域!”
河伯曰:“世之议者皆曰:‘至精无形,至大不可围。
’是信情乎?”
北海若曰:“夫自细视大者不尽,自大视细者不明。
夫精,小之微也;郛,大之殷也:故异便。
此势之有也。
夫精粗者,期于有形者也;无形者,数之所不能分也;不可围者,数之所不能穷也。
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言之所不能论,意之所不能察致者,不期精粗焉。
是故大人之行:不出乎害人,不多仁恩;动不为利,不贱门隶;货财弗争,不多辞让;事焉不借人,不多食乎力,不贱贪污;行殊乎俗,不多辟异;为在从众,不贱
田子方侍坐于魏文侯,数称溪工。
文侯曰:“溪工,子之师邪?”子方曰:“非也,无择之里人也。
称道数当故无择称之。
”文侯曰:“然则子无师邪?”子方曰:“有。
”曰:“子之师谁邪?”子方曰:“东郭顺子。
”文侯曰:“然则夫子何故未尝称之?”子方曰:“其为人也真。
人貌而天虚,缘而葆真,清而容物。
物无道,正容以悟之,使人之意也消。
无择何足以称之!”子方出,文侯傥然,终日不言。
召前立臣而语之曰:“远矣,全德之君子!始吾以圣知之言、仁义之行为至矣。
吾闻子方之师,吾形解而不欲动,口钳而不欲言。
吾所学者,直土埂耳!夫魏真为我累耳!”
温伯雪子适齐,舍于鲁。
鲁人有请见之者,温伯雪子曰:“不可。
吾闻中国之君子,明乎礼义而陋于知人心。
吾不欲见也。
”至于齐,反舍于鲁,是人也又请见。
温伯雪子曰:“往也蕲见我,今也又蕲见我,是必有以振我也。
”出而见客,入而叹。
明日见客,又入而叹。
其仆曰:“每见之客也,必入而叹,何耶?”曰:“吾固告子矣:中国之民,明乎礼义而陋乎知人心。
昔之见我者,进退一成规、一成矩,从容一若龙、一若虎。
其谏我也似子,其道我也似父,是以叹也。
”仲尼见之而不言。
子路曰:“吾子欲见温伯雪子久矣。
见之而不言,何邪?”仲尼曰:“若夫人者,目击而道存矣,亦不可以容声矣!”
颜渊问于仲尼曰:“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夫子曰:“回,何谓邪?”曰:“夫子步亦步也,夫子言亦言也;夫子趋亦趋也,夫子辩亦辩也;夫子驰亦驰也,夫子言道,回亦言道也;及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者,夫子不言而信,不比而周,无器而民滔乎前,而不知所以然而已矣。
”仲尼曰:“恶!可不察与!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日出东方而入于西极,万物莫不比方,有目有趾者,待是而后成功。
是出则存,是入则亡。
万物亦然,有待也而死,有待也而生。
吾一受其成形,而不化以待尽。
效物而动,日夜无隙,而不知其所终。
薰然其成形,知命不能规乎其前。
丘以是日徂。
吾终身与汝交一臂而失之,可不哀与?女殆著乎吾所以著也。
彼已尽矣,而女求之以为有,是求马于唐肆也。
吾服,女也甚忘;女服,吾也甚忘。
虽然,女奚患焉!虽忘乎故吾,吾有不忘者存。

孔子见老聃,老聃新沐,方将被发而干,蛰然似非人。
孔子便而待之。
少焉见,曰:“丘也眩与?其信然与?向者先生形体掘若槁木,似遗物离人而立于独也。
”老聃曰:“吾游心于物之初。
”孔子曰:“何谓邪?”曰:
尧以天下让许由,许由不受。
又让于子州支父,子州支父曰:“以我为天子,犹之可也。
虽然,我适有幽忧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
”夫天下至重也,而不以害其生,又况他物乎!唯无以天下为者,可以托天下也。
舜让天下于子州支伯。
子州支伯曰:“予适有幽忧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
”故天下大器也,而不以易生,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者也。
舜以天下让善卷,善卷曰:“余立于宇宙之中,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吾何以天下为哉!悲夫,子之不知余也!”遂不受。
于是去而入深山,莫知其处。
舜以天下让其友石户之农,石户之农曰:“卷卷乎后之为人,葆力之士也!”以舜之德为未至也,于是夫负妻戴,携子以入于海,终身不反也。
大王亶父居邠,狄人攻之;事之以皮帛而不受,事之以犬马而不受,事之以珠玉而不受,狄人之所求者土地也。
大王亶父曰:“与人之兄居而却杀其弟,与人之父居而杀其子,吾不忍也。
子皆勉居矣!为吾臣与为狄人臣奚以异!且吾闻之,不以所用养害所养。
”因杖?而去之。
民相连而从之,遂成国于岐山之下。
夫大王亶父,可望能尊生矣。
能尊生者,虽贵富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
今世之人居高官尊爵者,皆重失之,见利轻亡其身,岂不惑者!
越人三世弑其君,王子搜患之,逃乎丹穴。
而越国无君,求王之搜不得,从之丹穴。
王子搜不肯出,越人薰之以艾。
乘以王舆。
王子搜援绥登车,仰天而呼曰:“君乎君乎!独不可以舍我乎!”王子搜非恶为君也,恶为君之患也。
若王子搜者,可谓不以国伤生矣,此固越人之所欲得为君也。
韩魏相与争侵地。
子华子见昭僖侯,昭僖侯有忧色。
子华子曰:“今使天下书铭于君之前,书之言曰:‘左手攫之则右手废,右手攫之则左手废,然而攫之者必有天下。
’君能攫之乎?昭僖侯曰:“寡人不攫也。
”子华子曰:“甚善!”自是观之,两臂重于天下也,身亦重于两臂。
韩之轻于天下亦远矣,今之所争者,其轻于韩又远。
君固愁身伤生以忧戚之不得也!"僖侯曰:“善哉!教寡人者众矣,未尝得闻此言也。
”子华子可谓知轻重矣。
鲁君闻颜阖得道之人也,使人以币先焉。
颜阖守陋闾,苴布之衣而自饭牛。
鲁君之使者至,颜阖自对之。
使者曰:"此颜阖之家与?"颜阖对曰:"此阖之家也。
"使者致币,颜阖对曰:“恐听者谬而遗使者罪,不若审之。
”使者还,反审之,复来求之,则不得已。
故若颜阖者,
则阳游于楚,夷节言之于王,王未之见。
夷节归。
彭阳见王果曰:“夫子何不谭我于王?”王果曰:“我不若公阅休。
”彭阳曰:“公阅休奚为者邪?”曰:“冬则戳鳖于江,夏则休乎山樊。
有过而问者,曰:‘此予宅也。
’夫夷节已不能,而况我乎!吾又不若夷节。
夫夷节之为人也,无德而有知,不自许,以之神其交,固颠冥乎富贵之地。
非相助以德,相助消也。
夫冻者假衣于春,者反冬乎冷风。
夫楚王之为人也,形尊而严。
其于罪也,无赦如虎。
非夫佞人正德,其孰能桡焉。
故圣人其穷也,使家人忘其贫;其达也,使王公忘爵禄而化卑;其于物也,与之为娱矣;其于人也,乐物之通而保己焉。
故或不言而饮人以和,与人并立而使人化,父子之宜。
彼其乎归居,而一闲其所施。
其于人心者,若是其远也。
故曰‘待公阅休’。

圣人达绸缪,周尽一体矣,而不知其然,性也。
复命摇作而以天为师,人则从而命之也。
忧乎知,而所行恒无几时,其有止也,若之何!生而美者,人与之鉴,不告则不知其美于人也。
若知之,若不知之,若闻之,若不闻之,其可喜也终无已,人之好之亦无已,性也。
圣人之爱人也,人与之名,不告则不知其爱人也。
若知之,若不知之,若闻之,若不闻之,其爱人也终无已,人之安之亦无已,性也。
旧国旧都,望之畅然。
虽使丘陵草木之缗入之者十九,犹之畅然,况见见闻闻者也,以十仞之台县众间者也。
冉相氏得其环中以随成,与物无终无始,无几无时。
日与物化者,一不化者也。
阖尝舍之!夫师天而不得师天,与物皆殉。
其以为事也,若之何!夫圣人未始有天,未始有人,未始有始,未始有物,与世偕行而不替,所行之备而不洫,其合之也,若之何!汤得其司御,门尹登恒为之傅之。
从师而不囿,得其随成,为之司其名之名。
嬴法得其两见。
仲尼之尽虑,为之傅之。
容成氏曰:“除日无岁,无内无外。

魏莹与田侯牟约,田侯牟背之,魏莹怒,将使人刺之。
犀首公孙衍闻而耻之,曰:“君为万乘之君也,而以匹夫从仇。
衍请受甲二十万,为君攻之,虏其人民,系其牛马,使其君内热发于背,然后拨其国。
忌也出走,然后抶其背,折其脊。
”季子闻而耻之,曰:“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则又坏之,此胥靡之所苦也。
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
衍,乱人也,不可听也。
”华子闻而丑之,曰:“善言伐齐者,乱人也;善言勿伐者,亦乱人也;谓‘伐之与不伐乱人也’者,又乱人也。
”君曰:“然则若何?”曰:“君求其道而已矣。

惠之闻之,而见戴晋人。
戴晋人曰:“有所
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
寓言十九,藉外论之。
亲父不为其子媒。
亲父誉之,不若非其父者也;非吾之罪也,人之罪也。
与己同则应,不与己同则反;同于己为是之,异于己为非之。
重言十七,所以已言也,是为耆艾。
年先矣,而无经纬本末以期年耆者,是非先也。
人而无以先人,无人道也;人而无人道,是之谓陈人。
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因以曼衍,所以穷年。
不言则齐,齐与言不齐,言与齐不齐也,故曰无言。
言无言,终身言,未尝言;终身不言,未尝不言。
有自也而可,有自也而不可;有自也而然,有自也而不然。
恶乎然?然于然。
恶乎不然?不然于不然。
恶乎可?可于可。
恶乎不可?不可于不可。
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
非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孰得其久!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相禅,始卒若环,莫得其伦,是谓天均。
天均者天倪也。
庄子谓惠子曰:“孔子行年六十而六十化,始时所是,卒而非之,未知今之所谓是之非五十九非也。

惠子曰:“孔子勤志服知也。

庄子曰:“孔子谢之矣,而其未之尝言。
孔子云:‘夫受才乎大本,复灵以生。
’鸣而当律,言而当法,利义陈乎前,而好恶是非直服人之口而已矣。
使人乃以心服,而不敢蘁立,定天下之定。
已乎已乎!吾且不得及彼乎!”
曾子再仕而心再化,曰:“吾及亲仕,三釜而心乐;后仕,三千钟而不洎,吾心悲。

弟子问于仲尼曰:“若参者,可谓无所悬其罪乎?”
曰:“既已悬矣。
夫无所县者,可以有哀乎?彼视三釜三千钟,如观雀蚊虻相过乎前也。

颜成子游谓东郭子綦曰:“自吾闻子之言,一年而野,二年而从,三年而通,四年而物,五年而来,六年而鬼入,七年而天成,八年而不知死、不知生,九年而大妙。
生有为,死也亏。
公以其死也,有自也;而生阳也,无自也。
而果然乎?恶乎其所适?恶乎其所不适?天有历数,地有人据,吾恶乎求之?莫知其所终,若之何其无命也?莫知其所始,若之何其有命也?有以相应也,若之何其无鬼邪?无以相应也,若之何其有鬼邪?”
众罔两问于景曰:“若向也俯而今也仰,向也括撮而今也被发,向也坐而今也起,向也行而今也止,何也?”
景曰:“搜搜也,奚稍问也!予有而不知其所以。
予,蜩甲也,蛇蜕也,似之而非也。
火与日,吾屯也;阴与夜,吾代也。
彼吾所以有待邪?而况乎以无有待者乎!彼来则我与之来,彼往则我与之往,彼强阳则我与之强阳。
强阳者又何以有问乎!”
阳子居南之沛,老聃西游于秦
天下之治方术者多矣,皆以其有为不可加矣!古之所谓道术者,果恶乎在?曰:“无乎不在。
”曰:“神何由降?明何由出?”“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于一。
”不离于宗,谓之天人;不离于精,谓之神人;不离于真,谓之至人。
以天为宗,以德为本,以道为门,兆于变化,谓之圣人;以仁为恩,以义为理,以礼为行,以乐为和,熏然慈仁,谓之君子;以法为分,以名为表,以参为验,以稽为决,其数一二三四是也,百官以此相齿;以事为常,以衣食为主,蕃息畜藏,老弱孤寡为意,皆有以养,民之理也。
古之人其备乎!配神明,醇天地,育万物,和天下,泽及百姓,明于本数,系于末度,六通四辟,小大精粗,其运无乎不在。
其明而在数度者,旧法、世传之史尚多有之;其在于《诗》、《书》、《礼》、《乐》者,邹鲁之士、缙绅先生多能明之。
《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
其数散于天下而设于中国者,百家之学时或称而道之。
天下大乱,贤圣不明,道德不一。
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
譬如耳目鼻口,皆有所明,不能相通。
犹百家众技也,皆有所长,时有所用。
虽然,不该不遍,一曲之士也。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察古人之全。
寡能备于天地之美,称神明之容。
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
悲夫!百家往而不反,必不合矣!后世之学者,不幸不见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
道术将为天下裂。
不侈于后世,不靡于万物,不晖于数度,以绳墨自矫,而备世之急。
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墨翟、禽滑厘闻其风而说之。
为之大过,已之大顺。
作为《非乐》,命之曰《节用》。
生不歌,死无服。
墨子泛爱兼利而非斗,其道不怒。
又好学而博,不异,不与先王同,毁古之礼乐。
黄帝有《咸池》,尧有《大章》,舜有《大韶》,禹有《大夏》,汤有《大濩》,文王有辟雍之乐,武王、周公作《武》。
古之丧礼,贵贱有仪,上下有等。
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
今墨子独生不歌,死不服,桐棺三寸而无椁,以为法式。
以此教人,恐不爱人;以此自行,固不爱己。
未败墨子道。
虽然,歌而非歌,哭而非哭,乐而非乐,是果类乎?其生也勤,其死也薄,其道大觳。
使人忧,使人悲,其行难为也。
恐其不可以为圣人之道,反天下之心。
天下不堪。
墨子虽独能任,奈天下何!离于天下,其去王也远矣!墨子称道曰:“昔禹之湮洪水,决江河而通四夷九州也。
名山三百,支川三千,小者无数。
禹亲自操橐
老聃之役有庚桑楚者,偏得老聃之道,以北居畏垒之山,其臣之画然知者去之,其妾之挈然仁者远之;拥肿之与居,鞅掌之为使。
居三年,畏垒大壤。
畏垒之民相与言曰:“庚桑之子始来,吾洒然异之。
今吾日计之而不足,岁计之而有馀。
庶几其圣人乎!子胡不相与尸而祝之,社而稷之乎?”庚桑子闻之,南面而不释然。
弟子异之。
庚桑子曰:“弟子何异于予?夫春气发而百草生,正得秋而万宝成。
夫春与秋,岂无得而然哉?天道已行矣。
吾闻至人,尸居环堵之室,而百姓猖狂不知所如往。
今以畏垒之细民而窃窃焉欲俎豆予于贤人之间,我其杓之人邪!吾是以不释于老聃之言。
”弟子曰:“不然。
夫寻常之沟,巨鱼无所还其体,而鲵鱿为之制;步仞之丘陵,巨兽无所隐其躯,而{薛女}狐为之祥。
且夫尊贤授能,先善与利,自古尧、舜以然,而况畏垒之民乎!夫子亦听矣!”庚桑子曰:“小子来!夫函车之兽,介而离山,则不免于网罟之患;吞舟之鱼,砀而失水,则蚁能苦之。
故鸟兽不厌高,鱼鳖不厌深。
夫全其形生之人,藏其身也,不厌深眇而已矣。
且夫二子者,又何足以称扬哉!是其于辩也,将妄凿垣墙而殖蓬蒿也。
简发而栉,数米而炊,窃窃乎又何足以济世哉!举贤则民相轧,任和则民相盗。
之数物者,不足以厚民。
民之于利甚勤,子有杀父,臣有杀君,正昼为盗,日中穴阫。
吾语女,大乱之本,必生于尧、舜之间,其末存乎千世之后。
千世之后,其必有人与人相食者也!”
南荣趎蹴然正坐曰:“若趎之年者已长矣,将恶乎托业以及此言邪?”庚桑子曰:“全汝形,抱汝生,无使汝思虑营营。
若此三年,则可以及此言矣。
”南荣趎曰:“目之与形,吾不知其异也,而盲者不能自见;耳之与形,吾不知其异也,而聋者不能自闻;心之与形,吾不知其异也,而狂者不能自得。
形之与形亦辟矣,而物或间之邪,欲相求而不能相得?今谓趎曰:‘全汝形,抱汝生,勿使汝思虑营营。
’趎勉闻道达耳矣!”庚桑子曰:“辞尽矣。
曰奔蜂不能化藿蠋,越鸡不能伏鹄卵,鲁鸡固能矣。
鸡之与鸡,其德非不同也,有能与不能者,其才固有巨小也。
今吾才小,不足以化子。
子胡不南见老子!”南荣趎赢粮,七日七夜至老子之所。
老子曰:“子自楚之所来乎?”南荣趎曰:“唯。
”老子曰:“子何与人偕来之众也?”南荣趎惧然顾其后。
老子曰:“子不知吾所谓乎?”南荣趎俯而惭,仰而叹曰:“今者吾忘吾答,因失吾问。
”老子曰:“何谓也?”南荣趎曰:“不知乎?人谓我朱愚。
知乎?反愁我躯。
不仁则害人,仁
外物不可必,故龙逢诛,比干戮,箕子狂,恶来死,桀纣亡。
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
人亲莫不欲其子之孝,而孝未必爱,故孝己忧而曾参悲。
木与木相摩而然,金与火相守则流。
阴阳错行,则天地大絯,于是乎有雷有霆,水中有火,乃焚大槐。
有甚忧两陷而无所逃,螴蜳不得成,心若县于天地之间,慰昏沈屯,利害相摩,生火甚多;众人焚火,月固不胜火,于是乎有僓然而道尽。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监河侯曰:“诺。
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
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
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
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
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
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枯鱼之肆!’”(转化为成语:涸辙之鲋)
任公子为大钩巨缁,五十犗以为饵,蹲乎会稽,投竿东海,旦旦而钓,期年不得鱼。
已而大鱼食之,牵巨钩,錎没而下,鹜扬而奋鬐,白波如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惮赫千里。
任公得若鱼,离而腊之,自制河以东,苍梧已北,莫不厌若鱼者。
已而后世辁才讽说之徒,皆惊而相告也。
夫揭竿累,趣灌渎,守鲵鲋,其于得大鱼难矣。
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是以未尝闻任氏之风俗,其不可与经于世亦远矣。
儒以诗礼发冢,大儒胪传曰:“东方作矣,事之何若?”小儒曰:“未解裙襦,口中有珠。
诗固有之曰:‘青青之麦,生於陵陂。
生不布施,死何含珠为!’”“接其鬓,压其顪,儒以金椎控其颐,徐别其颊,无伤口中珠!”
老莱子之弟子出薪,遇仲尼,反以告,曰:“有人于彼,修上而趋下,末偻而后耳,视若营四海,不知其谁氏之子。
”老莱子曰:“是丘也。
召而来。
”仲尼至。
曰:“丘!去汝躬矜与汝容知,斯为君子矣。
”仲尼揖而退,蹙然改容而问曰:“业可得进乎?”老莱子曰:“夫不忍一世之伤而骜万世之患,抑固窭邪,亡其略弗及邪?惠以欢为骜,终身之丑,中民之行进焉耳,相引以名,相结以隐。
与其誉尧而非桀,不如两忘而闭其所誉。
反无非伤也,动无非邪也。
圣人踌躇以兴事,以每成功,奈何哉其载焉终矜尔!”
宋元君夜半而梦人被发窥阿门,曰:“予自宰路之渊,予为清江使河伯之所,渔者余且得予。
”元君觉,使人占之,曰:“此神龟也。
”君曰:“渔者有余且乎?”左右曰:“有
孔子与柳下季为友,柳下季之弟,名曰盗跖。
盗跖从卒九千人,横行天下,侵暴诸侯。
穴室枢户,驱人牛马,取人妇女。
贪得忘亲,不顾父母兄弟,不祭先祖。
所过之邑,大国守城,小国入保,万民苦之。
孔子谓柳下季曰:「夫为人父者,必能诏其子;为人兄者,必能教其弟。
若父不能诏其子,兄不能教其弟,则无贵父子兄弟之亲矣。
今先生,世之才士也,弟为盗跖,为天下害,而弗能教也,丘窃为先生羞之。
丘请为先生往说之。」
柳下季曰:「先生言为人父者必能诏其子,为人兄者必能教其弟,若子不听父之诏,弟不受兄之教,虽今先生之辩,将奈之何哉!且跖之为人也,心如涌泉,意如飘风,强足以距敌,辩足以饰非。
顺其心则喜,逆其心则怒,易辱人以言。
先生必无往。」
孔子不听,颜回为驭,子贡为右,往见盗跖。
盗跖乃方休卒徒于太山之阳,脍人肝而哺之。
孔子下车而前,见谒者曰:「鲁人孔丘,闻将军高义,敬再拜谒者。」
谒者入通。
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曰:「此夫鲁国之巧伪人孔丘非邪?为我告之:『尔作言造语,妄称文武,冠枝木之冠,带死牛之胁,多辞缪说,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摇唇鼓舌,擅生是非,以迷天下之主,使天下学士不反其本,妄作孝弟而侥幸于封侯富贵者也。
子之罪大极重,疾走归!不然,我将以子肝益昼哺之膳。
』」
孔子复通曰:「丘得幸于季,愿望履幕下。」
谒者复通,盗跖曰:「使来前!」
孔子趋而进,避席反走,再拜盗跖。
盗跖大怒,两展其足,案剑瞋目,声如乳虎,曰:「丘来前!若所言,顺吾意则生,逆吾心则死。」
孔子曰:「丘闻之,凡天下人有三德:生而长大,美好无双,少长贵贱见而皆说之,此上德也;知维天地,能辩诸物,此中德也;勇悍果敢,聚众率兵,此下德也。
凡人有此一德者,足以南面称孤矣。
今将军兼此三者,身长八尺二寸,面目有光,唇如激丹,齿如齐贝,音中黄钟,而名曰盗跖,丘窃为将军耻不取焉。
将军有意听臣,臣请南使吴越,北使齐鲁,东使宋卫,西使晋楚,使为将军造大城数百里,立数十万户之邑,尊将军为诸侯,与天下更始,罢兵休卒,收养昆弟,共祭先祖。
此圣人才士之行,而天下之愿也。」
盗跖大怒曰:「丘来前!夫可规以利而可谏以言者,皆愚陋恒民之谓耳。
今长大美好,人见而悦之者,此吾父母之遗德也。
丘虽不吾誉,吾独不自知邪?
且吾闻之,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
今丘告我以大城众民,是欲规我以利而恒民畜我也,安可久长也!城之大者,莫大乎天下矣。
尧、舜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12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