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
況秦吳兮絕國,復燕宋兮千里。
或春苔兮始生,乍秋風兮蹔起。
是以行子腸斷,百感悽惻。
風蕭蕭而異響,雲漫漫而奇色。
舟凝滯於水濱,車逶遲于山側,棹容與而詎前,馬寒鳴而不息。
掩金觴而誰御,橫玉柱而沾軾。
居人愁臥,恍若有亡。
日下壁而沉彩,月上軒而飛光。
見紅蘭之受露,望青楸之離霜。
巡曾楹而空掩,撫錦幕而虛涼。
知離夢之躑躅,意別魂之飛揚。
故別雖一緒,事乃萬族:
至若龍馬銀鞍,朱軒繡軸,帳飲東都,送客金谷。
琴羽張兮簫鼓陳,燕趙歌兮傷美人;珠與玉兮豔暮秋,羅與綺兮嬌上春。
驚駟馬之仰秣,聳淵魚之赤鱗。
造分手而銜涕,感寂寞而傷神。
乃有劍客慚恩,少年報士,韓國趙廁,吳宮燕市,割慈忍愛,離邦去裏,瀝泣共訣,抆血相視。
驅征馬而不顧,見行塵之時起。
方銜感於一劍,非買價於泉裏。
金石震而色變,骨肉悲而心死。
或乃邊郡未和,負羽從軍。
遼水無極,雁山參雲。
閨中風暖,陌上草薰。
日出天而耀景,露下地而騰文,鏡朱塵之照爛,襲青氣之煙熅。
攀桃李兮不忍別,送愛子兮沾羅裙。
至如一赴絕國,詎相見期。
視喬木兮故里,決北樑兮永辭。
左右兮魂動,親賓兮淚滋。
可班荊兮贈恨,惟尊酒兮敘悲。
值秋雁兮飛日,當白露兮下時。
怨復怨兮遠山曲,去復去兮長河湄。
又若君居淄右,妾家河陽。
同瓊佩之晨照,共金爐之夕香,君結綬兮千里,惜瑤草之徒芳。
慚幽閨之琴瑟,晦高臺之流黃。
春宮閟此青苔色,秋帳含茲明月光,夏簟清兮晝不暮,冬釭凝兮夜何長!織錦曲兮泣已盡,迴文詩兮影獨傷。
儻有華陰上士,服食還山。
術既妙而猶學,道已寂而未傳。
守丹竈而不顧,鍊金鼎而方堅,駕鶴上漢,驂鸞騰天。
暫遊萬里,少別千年。
惟世間兮重別,謝主人兮依然。
下有芍藥之詩,佳人之歌。
桑中衛女,上宮陳娥。
春草碧色,春水淥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至乃秋露如珠,秋月如珪,明月白露,光陰往來,與子之別,思心徘徊。
是以別方不定,別理千名,有別必怨,有怨必盈,使人意奪神駭,心折骨驚。
雖淵雲之墨妙,嚴樂之筆精,金閨之諸彥,蘭臺之羣英,賦有凌雲之稱,辯有雕龍之聲,誰能摹暫離之狀,寫永訣之情者乎!
況秦吳兮絕國,復燕宋兮千里。
或春苔兮始生,乍秋風兮蹔起。
是以行子腸斷,百感悽惻。
風蕭蕭而異響,雲漫漫而奇色。
舟凝滯於水濱,車逶遲于山側,棹容與而詎前,馬寒鳴而不息。
掩金觴而誰御,橫玉柱而沾軾。
居人愁臥,恍若有亡。
日下壁而沉彩,月上軒而飛光。
見紅蘭之受露,望青楸之離霜。
巡曾楹而空掩,撫錦幕而虛涼。
知離夢之躑躅,意別魂之飛揚。
故別雖一緒,事乃萬族:
至若龍馬銀鞍,朱軒繡軸,帳飲東都,送客金谷。
琴羽張兮簫鼓陳,燕趙歌兮傷美人;珠與玉兮豔暮秋,羅與綺兮嬌上春。
驚駟馬之仰秣,聳淵魚之赤鱗。
造分手而銜涕,感寂寞而傷神。
乃有劍客慚恩,少年報士,韓國趙廁,吳宮燕市,割慈忍愛,離邦去裏,瀝泣共訣,抆血相視。
驅征馬而不顧,見行塵之時起。
方銜感於一劍,非買價於泉裏。
金石震而色變,骨肉悲而心死。
或乃邊郡未和,負羽從軍。
遼水無極,雁山參雲。
閨中風暖,陌上草薰。
日出天而耀景,露下地而騰文,鏡朱塵之照爛,襲青氣之煙熅。
攀桃李兮不忍別,送愛子兮沾羅裙。
至如一赴絕國,詎相見期。
視喬木兮故里,決北樑兮永辭。
左右兮魂動,親賓兮淚滋。
可班荊兮贈恨,惟尊酒兮敘悲。
值秋雁兮飛日,當白露兮下時。
怨復怨兮遠山曲,去復去兮長河湄。
又若君居淄右,妾家河陽。
同瓊佩之晨照,共金爐之夕香,君結綬兮千里,惜瑤草之徒芳。
慚幽閨之琴瑟,晦高臺之流黃。
春宮閟此青苔色,秋帳含茲明月光,夏簟清兮晝不暮,冬釭凝兮夜何長!織錦曲兮泣已盡,迴文詩兮影獨傷。
儻有華陰上士,服食還山。
術既妙而猶學,道已寂而未傳。
守丹竈而不顧,鍊金鼎而方堅,駕鶴上漢,驂鸞騰天。
暫遊萬里,少別千年。
惟世間兮重別,謝主人兮依然。
下有芍藥之詩,佳人之歌。
桑中衛女,上宮陳娥。
春草碧色,春水淥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至乃秋露如珠,秋月如珪,明月白露,光陰往來,與子之別,思心徘徊。
是以別方不定,別理千名,有別必怨,有怨必盈,使人意奪神駭,心折骨驚。
雖淵雲之墨妙,嚴樂之筆精,金閨之諸彥,蘭臺之羣英,賦有凌雲之稱,辯有雕龍之聲,誰能摹暫離之狀,寫永訣之情者乎!
遲頓首陳將軍足下無恙,幸甚,幸甚!將軍勇冠三軍,才爲世出,棄燕雀之小志,慕鴻鵠以高翔!昔因機變化,遭遇明主,立功立事,開國稱孤。
朱輪華轂,擁旄萬里,何其壯也!如何一旦爲奔亡之虜,聞鳴鏑而股戰,對穹廬以屈膝,又何劣邪!
尋君去就之際,非有他故,直以不能內審諸己,外受流言,沉迷猖蹶,以至於此。
聖朝赦罪責功,棄瑕錄用,推赤心於天下,安反側於萬物。
將軍之所知,不假僕一二談也。
朱鮪涉血於友于,張繡剚刃於愛子,漢主不以爲疑,魏君待之若舊。
況將軍無昔人之罪,而勳重於當世!夫迷途知返,往哲是與,不遠而復,先典攸高。
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將軍松柏不剪,親戚安居,高臺未傾,愛妾尚在;悠悠爾心,亦何可言!今功臣名將,雁行有序,佩紫懷黃,贊帷幄之謀,乘軺建節,奉疆埸之任,並刑馬作誓,傳之子孫。
將軍獨靦顏借命,驅馳氈裘之長,寧不哀哉!
夫以慕容超之強,身送東市;姚泓之盛,面縛西都。
故知霜露所均,不育異類;姬漢舊邦,無取雜種。
北虜僭盜中原,多歷年所,惡積禍盈,理至燋爛。
況僞嬖昏狡,自相夷戮,部落攜離,酋豪猜貳。
方當繫頸蠻邸,懸首藁街,而將軍魚遊於沸鼎之中,鷰巢於飛幕之上,不亦惑乎?
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羣鶯亂飛。
見故國之旗鼓,感平生於疇日,撫弦登陴,豈不愴悢!
所以廉公之思趙將,吳子之泣西河,人之情也,將軍獨無情哉?想早勵良規,自求多福。
當今皇帝盛明,天下安樂。
白環西獻,楛矢東來;夜郎滇池,解辮請職;朝鮮昌海,蹶角受化。
唯北狄野心,掘強沙塞之間,欲延歲月之命耳!中軍臨川殿下,明德茂親,揔茲戎重,弔民洛汭,伐罪秦中,若遂不改,方思僕言。
聊布往懷,君其詳之。
丘遲頓首。
朱輪華轂,擁旄萬里,何其壯也!如何一旦爲奔亡之虜,聞鳴鏑而股戰,對穹廬以屈膝,又何劣邪!
尋君去就之際,非有他故,直以不能內審諸己,外受流言,沉迷猖蹶,以至於此。
聖朝赦罪責功,棄瑕錄用,推赤心於天下,安反側於萬物。
將軍之所知,不假僕一二談也。
朱鮪涉血於友于,張繡剚刃於愛子,漢主不以爲疑,魏君待之若舊。
況將軍無昔人之罪,而勳重於當世!夫迷途知返,往哲是與,不遠而復,先典攸高。
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將軍松柏不剪,親戚安居,高臺未傾,愛妾尚在;悠悠爾心,亦何可言!今功臣名將,雁行有序,佩紫懷黃,贊帷幄之謀,乘軺建節,奉疆埸之任,並刑馬作誓,傳之子孫。
將軍獨靦顏借命,驅馳氈裘之長,寧不哀哉!
夫以慕容超之強,身送東市;姚泓之盛,面縛西都。
故知霜露所均,不育異類;姬漢舊邦,無取雜種。
北虜僭盜中原,多歷年所,惡積禍盈,理至燋爛。
況僞嬖昏狡,自相夷戮,部落攜離,酋豪猜貳。
方當繫頸蠻邸,懸首藁街,而將軍魚遊於沸鼎之中,鷰巢於飛幕之上,不亦惑乎?
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羣鶯亂飛。
見故國之旗鼓,感平生於疇日,撫弦登陴,豈不愴悢!
所以廉公之思趙將,吳子之泣西河,人之情也,將軍獨無情哉?想早勵良規,自求多福。
當今皇帝盛明,天下安樂。
白環西獻,楛矢東來;夜郎滇池,解辮請職;朝鮮昌海,蹶角受化。
唯北狄野心,掘強沙塞之間,欲延歲月之命耳!中軍臨川殿下,明德茂親,揔茲戎重,弔民洛汭,伐罪秦中,若遂不改,方思僕言。
聊布往懷,君其詳之。
丘遲頓首。
昔開皇初,有儀同劉臻等八人同詣法言門宿。
夜永酒闌,論及音韻。
以(古)今聲調既自有別,諸家取捨亦復不同。
吳楚則時傷輕淺,燕趙則多涉重濁;秦隴則去聲爲入,樑益則平聲似去。
又支(章移反)、脂(旨夷反)、魚(語居反)、虞(語俱反)共爲一韻,先(蘇前反)仙(相然反)、尤(於求反)、侯(胡溝反)俱論是切。
欲廣文路,自可清濁皆通;若賞知音,即須輕重有異。
呂靜《韻集》、夏侯詠《韻略》、陽休之《韻略》、李季節《音譜》、杜臺卿《韻略》等各有乖互。
江東取韻與河北復殊。
因論南北是非,古今通塞,欲更捃選精切,除消疏緩。
蕭、顏多所決定。
魏著作謂法言曰:“向來論難,疑處悉盡,何爲不隨口記之!我輩數人,定則定矣。
”法言即燭下握筆,略記綱紀。
後博問英辯,殆得精華。
於是更涉餘學,兼從薄宦,十數年間,不遑修集。
今返初服,私訓諸子弟,凡有文藻,即須明聲韻。
屏居山野,交遊阻絕,疑惑之所,質問無從。
亡者則生死路殊,空懷可作之嘆;存者則貴賤禮隔,以報絕交之旨。
遂取諸家音韻,古今字書,以前所記者,定之爲《切韻》五卷。
剖析毫釐,分別黍累。
何煩泣玉,未得懸金。
藏之名山,昔怪馬遷之言大;持以蓋醬,今嘆揚雄之口吃。
非是小子專輒,乃述羣賢遺意,寧敢施行人世?直欲不出戶庭。
於時歲次辛酉,大隋仁壽元年也。
夜永酒闌,論及音韻。
以(古)今聲調既自有別,諸家取捨亦復不同。
吳楚則時傷輕淺,燕趙則多涉重濁;秦隴則去聲爲入,樑益則平聲似去。
又支(章移反)、脂(旨夷反)、魚(語居反)、虞(語俱反)共爲一韻,先(蘇前反)仙(相然反)、尤(於求反)、侯(胡溝反)俱論是切。
欲廣文路,自可清濁皆通;若賞知音,即須輕重有異。
呂靜《韻集》、夏侯詠《韻略》、陽休之《韻略》、李季節《音譜》、杜臺卿《韻略》等各有乖互。
江東取韻與河北復殊。
因論南北是非,古今通塞,欲更捃選精切,除消疏緩。
蕭、顏多所決定。
魏著作謂法言曰:“向來論難,疑處悉盡,何爲不隨口記之!我輩數人,定則定矣。
”法言即燭下握筆,略記綱紀。
後博問英辯,殆得精華。
於是更涉餘學,兼從薄宦,十數年間,不遑修集。
今返初服,私訓諸子弟,凡有文藻,即須明聲韻。
屏居山野,交遊阻絕,疑惑之所,質問無從。
亡者則生死路殊,空懷可作之嘆;存者則貴賤禮隔,以報絕交之旨。
遂取諸家音韻,古今字書,以前所記者,定之爲《切韻》五卷。
剖析毫釐,分別黍累。
何煩泣玉,未得懸金。
藏之名山,昔怪馬遷之言大;持以蓋醬,今嘆揚雄之口吃。
非是小子專輒,乃述羣賢遺意,寧敢施行人世?直欲不出戶庭。
於時歲次辛酉,大隋仁壽元年也。
大人先生蓋老人也,不知姓字。
陳天地之始,言神農黃帝之事,昭然也;莫知其生年之數。
嘗居蘇門之山,故世或謂之閒。
養性延壽,與自然齊光。
其視堯、舜之所事,若手中耳。
以萬里爲一步,以千歲爲一朝。
行不赴而居不處,求乎大道而無所寓。
先生以應變順和,天地爲家,運去勢隤,魁然獨存。
自以爲能足與造化推移,故默探道德,不與世同。
自好者非之,無識者怪之,不知其變化神微也。
而先生不以世之非怪而易其務也。
先生以爲中區之在天下,曾不若蠅蚊之著帷,故終不以爲事,而極意乎異方奇域,遊覽觀樂非世所見,徘徊無所終極。
遺其書於蘇門之山而去。
天下莫知其所如往也。
或遺大人先生書,曰:「天下之貴,莫貴於君子。
服有常色,貌有常則,言有常度,行有常式。
立則磬折,拱若抱鼓。
動靜有節,趨步商羽,進退周旋,咸有規矩。
心若懷冰,戰戰慄慄。
束身修行,日慎一日。
擇地而行,唯恐遺失。
頌周、孔之遺訓,嘆唐、虞之道德,唯法是修,爲禮是克。
手執珪璧,足履繩墨,行欲爲目前檢,言欲爲無窮則。
少稱鄉閭,長聞邦國,上欲圖三公,下不失九州牧。
故挾金玉,垂文組,享尊位,取茅土。
揚聲名於後世,齊功德於往古。
奉事君上,牧養百姓。
退營私家,育長妻子。
卜吉宅,慮乃億祉。
遠禍近福,永堅固己。
此誠士君子之高致,古今不易之美行也,今先生乃披髮而居巨海之中,與若君子者遠,吾恐世之嘆先生而非之也。
行爲世所笑,身無自由達,則可謂恥辱矣。
身處困苦之地,而行爲世俗之所笑,吾爲先生不取也。」
於是大人先生乃逌然而嘆,假雲霓而應之曰:「若之雲尚何通哉!夫大人者,乃與造物同體,天地並生,逍遙浮世,與道俱成,變化散聚,不常其形。
天地制域於內,而浮明開達於外。
天地之永,固非世俗之所及也。
吾將爲汝言之。
往者天嘗在下,地嘗在上,反覆顛倒,未之安固。
焉得不失度式而常之?天因地動,山陷川起,雲散震壞,六合失理,汝又焉得擇地而行,趨步商羽?往者群氣爭存,萬物死慮,支體不從,身爲泥土,根拔枝殊,咸失其所,汝又焉得束身修行,磬折抱鼓?李牧功而身死,伯宗忠而世絕,進求利而喪身,營爵賞而家滅,汝又焉得挾金玉萬億,祇奉君上,而全妻子乎?且汝獨不見夫蝨之處於褌中,逃乎深縫,匿乎壞絮,自以爲吉宅也。
行不敢離縫際,動不敢出褌襠,自以爲得繩墨也。
饑則齧人,自以爲無窮食也。
然炎丘火流,焦邑滅都,群蝨死於褌中而不能出。
汝君子之處區內,亦何異夫蝨之處褌中乎?悲夫!而乃自以爲遠禍近幅,堅無窮也。
亦觀夫陽烏遊
陳天地之始,言神農黃帝之事,昭然也;莫知其生年之數。
嘗居蘇門之山,故世或謂之閒。
養性延壽,與自然齊光。
其視堯、舜之所事,若手中耳。
以萬里爲一步,以千歲爲一朝。
行不赴而居不處,求乎大道而無所寓。
先生以應變順和,天地爲家,運去勢隤,魁然獨存。
自以爲能足與造化推移,故默探道德,不與世同。
自好者非之,無識者怪之,不知其變化神微也。
而先生不以世之非怪而易其務也。
先生以爲中區之在天下,曾不若蠅蚊之著帷,故終不以爲事,而極意乎異方奇域,遊覽觀樂非世所見,徘徊無所終極。
遺其書於蘇門之山而去。
天下莫知其所如往也。
或遺大人先生書,曰:「天下之貴,莫貴於君子。
服有常色,貌有常則,言有常度,行有常式。
立則磬折,拱若抱鼓。
動靜有節,趨步商羽,進退周旋,咸有規矩。
心若懷冰,戰戰慄慄。
束身修行,日慎一日。
擇地而行,唯恐遺失。
頌周、孔之遺訓,嘆唐、虞之道德,唯法是修,爲禮是克。
手執珪璧,足履繩墨,行欲爲目前檢,言欲爲無窮則。
少稱鄉閭,長聞邦國,上欲圖三公,下不失九州牧。
故挾金玉,垂文組,享尊位,取茅土。
揚聲名於後世,齊功德於往古。
奉事君上,牧養百姓。
退營私家,育長妻子。
卜吉宅,慮乃億祉。
遠禍近福,永堅固己。
此誠士君子之高致,古今不易之美行也,今先生乃披髮而居巨海之中,與若君子者遠,吾恐世之嘆先生而非之也。
行爲世所笑,身無自由達,則可謂恥辱矣。
身處困苦之地,而行爲世俗之所笑,吾爲先生不取也。」
於是大人先生乃逌然而嘆,假雲霓而應之曰:「若之雲尚何通哉!夫大人者,乃與造物同體,天地並生,逍遙浮世,與道俱成,變化散聚,不常其形。
天地制域於內,而浮明開達於外。
天地之永,固非世俗之所及也。
吾將爲汝言之。
往者天嘗在下,地嘗在上,反覆顛倒,未之安固。
焉得不失度式而常之?天因地動,山陷川起,雲散震壞,六合失理,汝又焉得擇地而行,趨步商羽?往者群氣爭存,萬物死慮,支體不從,身爲泥土,根拔枝殊,咸失其所,汝又焉得束身修行,磬折抱鼓?李牧功而身死,伯宗忠而世絕,進求利而喪身,營爵賞而家滅,汝又焉得挾金玉萬億,祇奉君上,而全妻子乎?且汝獨不見夫蝨之處於褌中,逃乎深縫,匿乎壞絮,自以爲吉宅也。
行不敢離縫際,動不敢出褌襠,自以爲得繩墨也。
饑則齧人,自以爲無窮食也。
然炎丘火流,焦邑滅都,群蝨死於褌中而不能出。
汝君子之處區內,亦何異夫蝨之處褌中乎?悲夫!而乃自以爲遠禍近幅,堅無窮也。
亦觀夫陽烏遊
河南樂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羊子嘗行路,得遺金一餅,還以與妻。
妻曰:“妾聞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況拾遺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慚,乃捐金於野,而遠尋師學。
一年歸來,妻跪問其故,羊子曰:“久行懷思,無它異也。
”妻乃引刀趨機而言曰:“此織生自蠶繭,成於機杼。
一絲而累,以至於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
今若斷斯織也,則捐失成功,稽廢時日。
夫子積學,當‘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歸,何異斷斯織乎?”羊子感其言,復還終業,遂七年不返。
嘗有它舍雞謬入園中,姑盜殺而食之,妻對雞不餐而泣。
姑怪問其故。
妻曰:“自傷居貧,使食有它肉。
”姑竟棄之。
後盜欲有犯妻者,乃先劫其姑。
妻聞,操刀而出。
盜人曰:“釋汝刀從我者可全,不從我者,則殺汝姑。
”妻仰天而嘆,舉刀刎頸而死。
盜亦不殺其姑。
太守聞之,即捕殺賊盜,而賜妻縑帛,以禮葬之,號曰“貞義”。
羊子嘗行路,得遺金一餅,還以與妻。
妻曰:“妾聞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況拾遺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慚,乃捐金於野,而遠尋師學。
一年歸來,妻跪問其故,羊子曰:“久行懷思,無它異也。
”妻乃引刀趨機而言曰:“此織生自蠶繭,成於機杼。
一絲而累,以至於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
今若斷斯織也,則捐失成功,稽廢時日。
夫子積學,當‘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歸,何異斷斯織乎?”羊子感其言,復還終業,遂七年不返。
嘗有它舍雞謬入園中,姑盜殺而食之,妻對雞不餐而泣。
姑怪問其故。
妻曰:“自傷居貧,使食有它肉。
”姑竟棄之。
後盜欲有犯妻者,乃先劫其姑。
妻聞,操刀而出。
盜人曰:“釋汝刀從我者可全,不從我者,則殺汝姑。
”妻仰天而嘆,舉刀刎頸而死。
盜亦不殺其姑。
太守聞之,即捕殺賊盜,而賜妻縑帛,以禮葬之,號曰“貞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