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
其生也有自来,其逝也有所为。
故申、吕自岳降,傅说为列星,古今所传,不可诬也。
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是气也,寓于寻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间。
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失其辨。
是孰使之然哉?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岳,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
此理之常,无足怪者。
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
历唐贞观开元之盛,辅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
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
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
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
盖尝论天人之辨:以谓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
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鱼;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妇之心。
故公之精诚,能开衡山之云,而不能回宪宗之惑;能驯鳄鱼之暴,而不能弭皇甫镈、李逢吉之谤;能信于南海之民,庙食百世,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于朝廷之上:盖公之所能者天也,其所不能者人也。
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
信乎孔子之言:“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祷焉。
而庙在刺史公堂之后,民以出入为艰。
前太守欲请诸朝作新庙,不果。
元祐五年,朝散郎王君涤来守是邦,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民既悦服,则出令曰:“愿新公庙者,听。
”民欢趋之,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庙成。
或曰:“公去国万里而谪于潮,不能一岁而归,没而有知,其不眷恋于潮也,审矣!”轼曰:“不然。
公之神在天下者,如水之在地中,无所往而不在也。
而潮人独信之深,思之至,焄蒿凄怆,若或见之。
譬如凿井得泉,而曰水专在是,岂理也哉!”
元丰元年,诏封公昌黎伯,故榜曰:“昌黎伯韩文公之庙”。
潮人请书其事于石,因作诗以遗之,使歌以祀公。
其辞曰:
公昔骑龙白云乡,手抉云汉分天章,天孙为织云锦裳。
飘然乘风来帝旁,下与浊世扫秕糠。
西游咸池略扶桑,草木衣被昭回光。
追逐李、杜参翱翔,汗流籍、湜走且僵。
灭没倒影不能望,作书诋佛讥君王。
要观南海窥衡湘,历舜九嶷吊英皇。
祝融先驱海若藏,约束蛟鳄如驱羊。
钧天无人帝悲伤,讴吟下招遣巫阳。
犦牲鸡卜羞我觞,于餐
其生也有自来,其逝也有所为。
故申、吕自岳降,傅说为列星,古今所传,不可诬也。
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是气也,寓于寻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间。
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失其辨。
是孰使之然哉?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岳,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
此理之常,无足怪者。
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
历唐贞观开元之盛,辅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
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
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
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
盖尝论天人之辨:以谓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
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鱼;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妇之心。
故公之精诚,能开衡山之云,而不能回宪宗之惑;能驯鳄鱼之暴,而不能弭皇甫镈、李逢吉之谤;能信于南海之民,庙食百世,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于朝廷之上:盖公之所能者天也,其所不能者人也。
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
信乎孔子之言:“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祷焉。
而庙在刺史公堂之后,民以出入为艰。
前太守欲请诸朝作新庙,不果。
元祐五年,朝散郎王君涤来守是邦,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民既悦服,则出令曰:“愿新公庙者,听。
”民欢趋之,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庙成。
或曰:“公去国万里而谪于潮,不能一岁而归,没而有知,其不眷恋于潮也,审矣!”轼曰:“不然。
公之神在天下者,如水之在地中,无所往而不在也。
而潮人独信之深,思之至,焄蒿凄怆,若或见之。
譬如凿井得泉,而曰水专在是,岂理也哉!”
元丰元年,诏封公昌黎伯,故榜曰:“昌黎伯韩文公之庙”。
潮人请书其事于石,因作诗以遗之,使歌以祀公。
其辞曰:
公昔骑龙白云乡,手抉云汉分天章,天孙为织云锦裳。
飘然乘风来帝旁,下与浊世扫秕糠。
西游咸池略扶桑,草木衣被昭回光。
追逐李、杜参翱翔,汗流籍、湜走且僵。
灭没倒影不能望,作书诋佛讥君王。
要观南海窥衡湘,历舜九嶷吊英皇。
祝融先驱海若藏,约束蛟鳄如驱羊。
钧天无人帝悲伤,讴吟下招遣巫阳。
犦牲鸡卜羞我觞,于餐
螜,天蝼。
蜚,蠦蜰。
螾,入耳。
蜩,螂蜩。
螗蜩。
蚻,蜻蜻。
蠽,茅蜩。
蝒,马蜩。
蜺,寒蜩。
蜓蚞,螇螰。
蛣蜣,蜣螂。
蝎,蛣。
蠰,齧桑。
诸虑,奚相。
蜉蝣,渠略。
蛂,蟥蛢。
蠸舆父,守瓜。
蝚,蛖蝼。
不蜩,王蚥。
蛄,强蝆。
不过,蟷蠰,其子蜱蛸。
蒺藜,蝍蛆。
蝝,蝮蜪。
蟋蟀,蛩。
蟼,蟆。
螁,马。
蛗螽,蠜。
草螽,负蠜。
蜤螽,蜙蝑。
蟿螽,螇蚸。
土螽蠰溪。
螼蚓,蜸蚕。
莫貈,螳螂,蛑。
虰蛵,负劳。
蜭,毛蠹。
蟔,蛅蟴。
蟠,鼠负。
蟫,白鱼。
蛾,罗。
螒,天鸡。
傅,负版。
强,蚚。
,螪何。
螝,蛹。
蚬,缢女。
蚍蜉,大蚁,小者蚁。
蠪,朾蚁。
螱,飞蚁,其子蚳。
次蟗,鼅鼄。
鼅鼄,鼄蝥。
土鼅鼄。
草鼅鼄。
土蜂。
木蜂。
蟦蛴,螬。
蝤蛴,蝎。
蛜威,委黍。
蟰蛸,长踦。
蛭蝚,至掌。
国貉,虫蚃。
蠖,蚇蠖。
果臝,蒲卢。
螟蛉,桑虫。
蝎,桑蠹。
熒火,即炤。
密肌,继英。
蚅,乌。
蠓,蠛蠓。
王蛈蝪。
蟓,桑茧。
雔由,樗茧、棘茧、栾茧。
蚢,萧茧。
翥,丑罅,螽丑奋,强丑捋,蜂丑螸,蝇丑扇。
食苗心,螟。
食叶,蟘。
食节,贼。
食根,蟊。
有足谓之虫,无足谓之豸。
蜚,蠦蜰。
螾,入耳。
蜩,螂蜩。
螗蜩。
蚻,蜻蜻。
蠽,茅蜩。
蝒,马蜩。
蜺,寒蜩。
蜓蚞,螇螰。
蛣蜣,蜣螂。
蝎,蛣。
蠰,齧桑。
诸虑,奚相。
蜉蝣,渠略。
蛂,蟥蛢。
蠸舆父,守瓜。
蝚,蛖蝼。
不蜩,王蚥。
蛄,强蝆。
不过,蟷蠰,其子蜱蛸。
蒺藜,蝍蛆。
蝝,蝮蜪。
蟋蟀,蛩。
蟼,蟆。
螁,马。
蛗螽,蠜。
草螽,负蠜。
蜤螽,蜙蝑。
蟿螽,螇蚸。
土螽蠰溪。
螼蚓,蜸蚕。
莫貈,螳螂,蛑。
虰蛵,负劳。
蜭,毛蠹。
蟔,蛅蟴。
蟠,鼠负。
蟫,白鱼。
蛾,罗。
螒,天鸡。
傅,负版。
强,蚚。
,螪何。
螝,蛹。
蚬,缢女。
蚍蜉,大蚁,小者蚁。
蠪,朾蚁。
螱,飞蚁,其子蚳。
次蟗,鼅鼄。
鼅鼄,鼄蝥。
土鼅鼄。
草鼅鼄。
土蜂。
木蜂。
蟦蛴,螬。
蝤蛴,蝎。
蛜威,委黍。
蟰蛸,长踦。
蛭蝚,至掌。
国貉,虫蚃。
蠖,蚇蠖。
果臝,蒲卢。
螟蛉,桑虫。
蝎,桑蠹。
熒火,即炤。
密肌,继英。
蚅,乌。
蠓,蠛蠓。
王蛈蝪。
蟓,桑茧。
雔由,樗茧、棘茧、栾茧。
蚢,萧茧。
翥,丑罅,螽丑奋,强丑捋,蜂丑螸,蝇丑扇。
食苗心,螟。
食叶,蟘。
食节,贼。
食根,蟊。
有足谓之虫,无足谓之豸。
臣愚不肖,蒙恩备使一路,今又蒙恩召还阙廷,有所任属,而当以使事归报陛下。
不自知其无以称职,而敢缘使事之所及,冒言天下之事,伏惟陛下详思而择其中,幸甚。
臣窃观陛下有恭俭之德,有聪明睿智之才,夙兴夜寐,无一日之懈,声色狗马,观游玩好之事,无纤介之蔽,而仁民爱物之意,孚于天下,而又公选天下之所愿以为辅相者,属之以事,而不贰于谗邪倾巧之臣,此虽二帝、三王之用心,不过如此而已,宜其家给人足,天下大治。
而效不至于此,顾内则不能无以社稷为忧,外则不能无惧于夷狄,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而风俗日以衰坏,四方有志之士,諰諰然常恐天下之久不安。
此其故何也?患在不知法度故也。
今朝廷法严令具,无所不有,而臣以谓无法度者,何哉?方今之法度,多不合乎先王之政故也。
孟子曰:“有仁心仁闻,而泽不加于百姓者,为政不法于先王之道故也。
”以孟子之说,观方今之失,正在于此而已。
夫以今之世,去先王之世远,所遭之变,所遇之势不一,而欲一二修先王之政,虽甚愚者,犹知其难也。
然臣以谓今之失,患在不法先王之政者,以谓当法其意而已。
夫二帝、三王,相去盖千有馀载,一治一乱,其盛衰之时具矣。
其所遭之变,所遇之势,亦各不同,其施设之方亦皆殊,而其为天下国家之意,本末先后,未尝不同也。
臣故曰:当法其意而已。
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乎先王之政矣。
虽然,以方今之势揆之,陛下虽欲改易更革天下之事,合于先王之意,其势必不能也。
陛下有恭俭之德,有聪明睿智之才,有仁民爱物之意,诚加之意,则何为而不成,何欲而不得?然而臣顾以谓陛下虽欲改易更革天下之事,合于先王之意,其势必不能者,何也?以方今天下之才不足故也。
臣尝试窃观天下在位之人,未有乏于此时者也。
夫人才乏于上,则有沈废伏匿在下,而不为当时所知者矣。
臣又求之于闾巷草野之间,而亦未见其多焉。
岂非陶冶而成之者非其道而然乎?臣以谓方今在位之人才不足者,以臣使事之所及,则可知矣。
今以一路数千里之间,能推行朝廷之法令,知其所缓急,而一切能使民以修其职事者甚少,而不才苟简贪鄙之人,至不可胜数。
其能讲先王之意以合当时之变者,盖阖郡之间,往往而绝也。
朝廷每一令下,其意虽善,在位者犹不能推行,使膏泽加于民,而吏辄缘之为奸,以扰百姓。
臣故曰:在位之人才不足,而草野闾巷之间,亦未见其多也。
夫人才不足,则陛下虽欲改易更革天下之事,以合先王之意,大臣虽
不自知其无以称职,而敢缘使事之所及,冒言天下之事,伏惟陛下详思而择其中,幸甚。
臣窃观陛下有恭俭之德,有聪明睿智之才,夙兴夜寐,无一日之懈,声色狗马,观游玩好之事,无纤介之蔽,而仁民爱物之意,孚于天下,而又公选天下之所愿以为辅相者,属之以事,而不贰于谗邪倾巧之臣,此虽二帝、三王之用心,不过如此而已,宜其家给人足,天下大治。
而效不至于此,顾内则不能无以社稷为忧,外则不能无惧于夷狄,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而风俗日以衰坏,四方有志之士,諰諰然常恐天下之久不安。
此其故何也?患在不知法度故也。
今朝廷法严令具,无所不有,而臣以谓无法度者,何哉?方今之法度,多不合乎先王之政故也。
孟子曰:“有仁心仁闻,而泽不加于百姓者,为政不法于先王之道故也。
”以孟子之说,观方今之失,正在于此而已。
夫以今之世,去先王之世远,所遭之变,所遇之势不一,而欲一二修先王之政,虽甚愚者,犹知其难也。
然臣以谓今之失,患在不法先王之政者,以谓当法其意而已。
夫二帝、三王,相去盖千有馀载,一治一乱,其盛衰之时具矣。
其所遭之变,所遇之势,亦各不同,其施设之方亦皆殊,而其为天下国家之意,本末先后,未尝不同也。
臣故曰:当法其意而已。
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乎先王之政矣。
虽然,以方今之势揆之,陛下虽欲改易更革天下之事,合于先王之意,其势必不能也。
陛下有恭俭之德,有聪明睿智之才,有仁民爱物之意,诚加之意,则何为而不成,何欲而不得?然而臣顾以谓陛下虽欲改易更革天下之事,合于先王之意,其势必不能者,何也?以方今天下之才不足故也。
臣尝试窃观天下在位之人,未有乏于此时者也。
夫人才乏于上,则有沈废伏匿在下,而不为当时所知者矣。
臣又求之于闾巷草野之间,而亦未见其多焉。
岂非陶冶而成之者非其道而然乎?臣以谓方今在位之人才不足者,以臣使事之所及,则可知矣。
今以一路数千里之间,能推行朝廷之法令,知其所缓急,而一切能使民以修其职事者甚少,而不才苟简贪鄙之人,至不可胜数。
其能讲先王之意以合当时之变者,盖阖郡之间,往往而绝也。
朝廷每一令下,其意虽善,在位者犹不能推行,使膏泽加于民,而吏辄缘之为奸,以扰百姓。
臣故曰:在位之人才不足,而草野闾巷之间,亦未见其多也。
夫人才不足,则陛下虽欲改易更革天下之事,以合先王之意,大臣虽
起阏逢困敦,尽著雍困敦,凡二十五年。
赧王中十八年(甲子,公元前二九七年)
楚怀王亡归。
秦人觉之,遮楚道。
怀王从间道走赵。
赵主父在代,赵人不敢受。
怀王将走魏,秦人追及之,以归。
鲁平公薨,子缗王贾立。
赧王中十九年(乙丑,公元前二九六年)
楚怀王发病,薨于秦,秦人归其丧。
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
诸侯由是不直秦。
齐、韩、魏、赵、宋同击秦,至盐氏而还。
秦与韩武遂、与魏封陵以和。
赵主父行新地,遂出代;西遇楼烦王于西河而致其兵。
魏襄王薨,子昭王立。
韩襄王薨,子釐王咎立。
赧王中二十年(丙寅,公元前二九五年)
秦尉错伐魏襄城。
赵主父与齐、燕共灭中山,迁其王于肤施。
归,行赏,大赦,置酒,酺五日。
赵主父封其长子章于代,号曰安阳君。
安阳君素侈,心不服其弟。
主父使田不礼相之。
李兑谓肥义曰:“公子章强壮而志骄,党众而欲大,田不礼忍杀而骄,二人相得,必有阴谋。
夫小人有欲,轻虑浅谋,徒见其利,不顾其害,难必不久矣。
子任重而势大,乱之所始而祸之所集也。
子奚不称疾毋出而传政于公子成,毋为祸梯,不亦可乎!”肥义曰:“昔者主父以王属义也,曰:‘毋变而度,毋易而虑,坚守一心,以殁而世。
’义再拜受命而籍之。
今畏不礼之难而忘吾籍,变孰大焉!谚曰:‘死者复生,生者不愧。
’吾欲全吾言,安得全吾身乎!子则有赐而忠我矣。
虽然,吾言已在前矣,终不敢失!”李兑曰:“诺。
子勉之矣!吾见子已今年耳。
”涕泣而出。
李兑数见公子成以备田不礼。
肥义谓信期曰:“公子章与田不礼声善而实恶,内得主而外为暴,矫令以擅一旦之命,不难为也。
今吾忧之,夜而忘寐,饥而忘食,盗出入不可不备。
自今以来,有召王者必见吾面,我将以身先之。
无故而后王可入也。
”信期曰:“善。
”
主父使惠文王朝群臣而自从旁窥之,见其长子傫然也,反北面为臣。
诎于其弟,心怜之,于是乃欲分赵而王公子章于代,计未决而辍。
主父及王游沙丘,异宫,公子章、田不礼以其徒作乱,诈以主父令召王。
肥义先入,杀之。
高信即与王战。
公子成与李兑自国至,乃起四邑之兵入距难,杀公子章及田不礼,灭其党。
公子成为相,号安平君;李兑为司寇。
是时惠文王少,成、兑专政。
公子章之败也,往走主父,主父开之。
成、兑因围主父宫。
公子章死,成、兑谋曰:“以章故,围主父;即解兵,吾属夷矣!”乃遂围之,令:“宫中人后出者夷!”宫中人悉出。
主父欲出不得,又不得食,探雀鷇而食之。
三月馀,饿死沙丘宫
赧王中十八年(甲子,公元前二九七年)
楚怀王亡归。
秦人觉之,遮楚道。
怀王从间道走赵。
赵主父在代,赵人不敢受。
怀王将走魏,秦人追及之,以归。
鲁平公薨,子缗王贾立。
赧王中十九年(乙丑,公元前二九六年)
楚怀王发病,薨于秦,秦人归其丧。
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
诸侯由是不直秦。
齐、韩、魏、赵、宋同击秦,至盐氏而还。
秦与韩武遂、与魏封陵以和。
赵主父行新地,遂出代;西遇楼烦王于西河而致其兵。
魏襄王薨,子昭王立。
韩襄王薨,子釐王咎立。
赧王中二十年(丙寅,公元前二九五年)
秦尉错伐魏襄城。
赵主父与齐、燕共灭中山,迁其王于肤施。
归,行赏,大赦,置酒,酺五日。
赵主父封其长子章于代,号曰安阳君。
安阳君素侈,心不服其弟。
主父使田不礼相之。
李兑谓肥义曰:“公子章强壮而志骄,党众而欲大,田不礼忍杀而骄,二人相得,必有阴谋。
夫小人有欲,轻虑浅谋,徒见其利,不顾其害,难必不久矣。
子任重而势大,乱之所始而祸之所集也。
子奚不称疾毋出而传政于公子成,毋为祸梯,不亦可乎!”肥义曰:“昔者主父以王属义也,曰:‘毋变而度,毋易而虑,坚守一心,以殁而世。
’义再拜受命而籍之。
今畏不礼之难而忘吾籍,变孰大焉!谚曰:‘死者复生,生者不愧。
’吾欲全吾言,安得全吾身乎!子则有赐而忠我矣。
虽然,吾言已在前矣,终不敢失!”李兑曰:“诺。
子勉之矣!吾见子已今年耳。
”涕泣而出。
李兑数见公子成以备田不礼。
肥义谓信期曰:“公子章与田不礼声善而实恶,内得主而外为暴,矫令以擅一旦之命,不难为也。
今吾忧之,夜而忘寐,饥而忘食,盗出入不可不备。
自今以来,有召王者必见吾面,我将以身先之。
无故而后王可入也。
”信期曰:“善。
”
主父使惠文王朝群臣而自从旁窥之,见其长子傫然也,反北面为臣。
诎于其弟,心怜之,于是乃欲分赵而王公子章于代,计未决而辍。
主父及王游沙丘,异宫,公子章、田不礼以其徒作乱,诈以主父令召王。
肥义先入,杀之。
高信即与王战。
公子成与李兑自国至,乃起四邑之兵入距难,杀公子章及田不礼,灭其党。
公子成为相,号安平君;李兑为司寇。
是时惠文王少,成、兑专政。
公子章之败也,往走主父,主父开之。
成、兑因围主父宫。
公子章死,成、兑谋曰:“以章故,围主父;即解兵,吾属夷矣!”乃遂围之,令:“宫中人后出者夷!”宫中人悉出。
主父欲出不得,又不得食,探雀鷇而食之。
三月馀,饿死沙丘宫
起屠维赤奋若,尽旃蒙大荒落,凡十七年。
赧王下四十三年(己丑,公元前二七二年)
楚以左徒黄歇侍太子完为质于秦。
秦置南阳郡。
秦、魏、楚共伐燕。
燕惠王薨,子武成王立。
赧王下四十四年(庚寅,公元前二七一年)
赵蔺相如伐齐,至平邑。
赵田部吏赵奢收租税,平原君家不肯出。
赵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
平原君怒,将杀之。
赵奢曰:“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
王使治国赋,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
赧王下四十五年(辛卯,公元前二七零年)
秦伐赵,围阏与。
赵王召廉颇、乐乘而问之曰:“可救否?”皆曰:“道远险狭,难救。
”问赵奢,赵奢对曰:“道远险狭,譬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
”王乃令赵奢将兵救之。
去邯郸三十里而止,令军中曰:“有以军事谏者死!”秦师军武安西,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振。
赵军中候有一人言急救武安,赵奢立斩之。
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
秦间入赵军,赵奢善食而遣之。
间以报秦将,秦将大喜曰:“夫去国三十里而军不行,乃增垒,阏与非赵地也!”赵奢既已遣间,卷甲而趋,二日一夜而至,去阏与五十里而军,军垒成。
秦师闻之,悉甲而往。
赵军士许历请以军事谏,赵奢进之。
许历曰:“秦人不意赵至此,其来气盛,将军必厚集其陈以待之;不然,必败。
”赵奢曰:“请受教!”许历请刑,赵奢曰:“胥,后令邯郸。
”许历复请谏曰:“先据北山上者胜,后至者败。
”赵奢许诺,即发万人趋之。
秦师后至,争山不得上;赵奢纵兵击秦师,秦师大败,解阏与而还。
赵王封奢为马服君,与廉、蔺同位;以许历为国尉。
穰侯言客卿灶于秦王,使伐齐,取刚、寿以广其陶邑。
初,魏人范雎从中大夫须贾使于齐,齐襄王闻其辩口,私赐之金及牛、酒。
须贾以为雎以国阴事告齐也,归而告其相魏齐。
魏齐怒,笞击范雎,折胁,摺齿。
雎佯死,卷以贵,置厕中,使客醉者更溺之,以惩后,令无妄言者。
范雎谓守者曰:“能出我,我必有厚谢。
”守者乃请弃箦中死人。
魏齐醉,曰:“可矣。
”范雎得出。
魏齐悔,复召求之。
魏人郑安平遂操范雎亡匿,更名姓曰张禄。
秦谒者王稽使于魏,范雎夜见王稽。
稽潜载与俱归,荐之于王,王见之于离宫。
雎佯为不知永巷而入其中,王来而宦者怒逐之,曰:“王至。
”范雎谬
赧王下四十三年(己丑,公元前二七二年)
楚以左徒黄歇侍太子完为质于秦。
秦置南阳郡。
秦、魏、楚共伐燕。
燕惠王薨,子武成王立。
赧王下四十四年(庚寅,公元前二七一年)
赵蔺相如伐齐,至平邑。
赵田部吏赵奢收租税,平原君家不肯出。
赵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
平原君怒,将杀之。
赵奢曰:“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
王使治国赋,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
赧王下四十五年(辛卯,公元前二七零年)
秦伐赵,围阏与。
赵王召廉颇、乐乘而问之曰:“可救否?”皆曰:“道远险狭,难救。
”问赵奢,赵奢对曰:“道远险狭,譬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
”王乃令赵奢将兵救之。
去邯郸三十里而止,令军中曰:“有以军事谏者死!”秦师军武安西,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振。
赵军中候有一人言急救武安,赵奢立斩之。
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
秦间入赵军,赵奢善食而遣之。
间以报秦将,秦将大喜曰:“夫去国三十里而军不行,乃增垒,阏与非赵地也!”赵奢既已遣间,卷甲而趋,二日一夜而至,去阏与五十里而军,军垒成。
秦师闻之,悉甲而往。
赵军士许历请以军事谏,赵奢进之。
许历曰:“秦人不意赵至此,其来气盛,将军必厚集其陈以待之;不然,必败。
”赵奢曰:“请受教!”许历请刑,赵奢曰:“胥,后令邯郸。
”许历复请谏曰:“先据北山上者胜,后至者败。
”赵奢许诺,即发万人趋之。
秦师后至,争山不得上;赵奢纵兵击秦师,秦师大败,解阏与而还。
赵王封奢为马服君,与廉、蔺同位;以许历为国尉。
穰侯言客卿灶于秦王,使伐齐,取刚、寿以广其陶邑。
初,魏人范雎从中大夫须贾使于齐,齐襄王闻其辩口,私赐之金及牛、酒。
须贾以为雎以国阴事告齐也,归而告其相魏齐。
魏齐怒,笞击范雎,折胁,摺齿。
雎佯死,卷以贵,置厕中,使客醉者更溺之,以惩后,令无妄言者。
范雎谓守者曰:“能出我,我必有厚谢。
”守者乃请弃箦中死人。
魏齐醉,曰:“可矣。
”范雎得出。
魏齐悔,复召求之。
魏人郑安平遂操范雎亡匿,更名姓曰张禄。
秦谒者王稽使于魏,范雎夜见王稽。
稽潜载与俱归,荐之于王,王见之于离宫。
雎佯为不知永巷而入其中,王来而宦者怒逐之,曰:“王至。
”范雎谬
起柔兆敦牂,尽昭阳作噩,凡二十八年。
昭襄王五十二年(丙午,公元前二五五年)
河东守王稽坐与诸侯通,弃市。
应侯日以不怿。
王临朝而叹,应侯请其故。
王曰:“今武安君死,而郑安平、王稽等皆畔,内无良将而外多敌国,吾是以忧。
”应侯惧,不知所出。
燕客蔡泽闻之,西入秦,先使人宣言于应侯曰:“蔡泽,天下雄辩之士。
彼见王,必困君而夺君之位。
”应侯怒,使人召之。
蔡泽见应侯,礼又倨。
应侯不快,因让之曰:“子宣言欲代我相,请闻其说。
”蔡泽曰:“吁,君何见之晚也!夫四时之序,成功者去。
君独不见夫秦之商君、楚之吴起、越之大夫种,何足愿与?”应侯谬曰:“何为不可?!此三子者,义之至也,忠之尽也。
君子有杀身以成名,死无所恨!”蔡泽曰:“夫人立功岂不期于成全邪?身名俱全者,上也;名可法而身死者,次也;名僇辱而身全者,下也。
夫商君、吴起、大夫种,其为人臣尽忠致功,则可愿矣。
闳夭、周公,岂不亦忠且圣乎?!三子之可愿,孰与闳夭、周公哉?”应侯曰:“善。
”蔡泽曰:“然则君之主惇厚旧故,不倍功臣,孰与孝公、楚王、越王?”曰:“未知何如。
”蔡泽曰:“君之功能孰与三子?”曰:“不若。
”蔡泽曰:“然则君身不退,患恐甚于三子矣。
语曰:‘日中则移,月满则亏。
’进退嬴缩,与时变化,圣人之道也。
今君之怨已雠而德已报,意欲至矣而无变计,窃为君危之。
”应侯遂延以为上客,因荐于王。
王召与语,大悦,拜为客卿。
应侯因谢病免。
王新悦蔡泽计画,遂以为相国,泽为相数月,免。
楚春申君以荀卿为兰陵令。
荀卿者,赵人,名况,尝与临武君论兵于赵孝成王之前。
王曰:“请问兵要。
”临武君对曰:“上得天时,下得地利,观敌之变动,后之发,先之至,此用兵之要术也。
”荀卿曰:“不然。
臣所闻古之道,凡用兵攻战之本,在乎一民。
弓矢不调,则羿不能以中;六马不和,则造父不能以致远;士民不亲附,则汤、武不能以必胜也。
故善附民者,是乃善用兵者也。
故兵要在乎附民而已。
”临武君曰:“不然。
兵之所贵者势利也,所行者变诈也。
善用兵者感忽悠闇,莫知所从出。
孙吴用之,无敌于天下,岂必待附民哉!”荀卿曰:“不然。
臣之所道,仁人之兵,王者之志也。
君之所贵,权谋势利也。
仁人之兵,不可诈也。
彼可诈者,怠慢者也,露袒者也,君臣上下之间滑然有离德者也。
故以桀诈桀,犹巧拙有幸焉。
以桀诈尧,譬之以卵投石,以指桡沸,若赴水火,入焉焦没耳。
故仁人之兵,上下一心,三军同力。
臣之于君也,下之于上也,
昭襄王五十二年(丙午,公元前二五五年)
河东守王稽坐与诸侯通,弃市。
应侯日以不怿。
王临朝而叹,应侯请其故。
王曰:“今武安君死,而郑安平、王稽等皆畔,内无良将而外多敌国,吾是以忧。
”应侯惧,不知所出。
燕客蔡泽闻之,西入秦,先使人宣言于应侯曰:“蔡泽,天下雄辩之士。
彼见王,必困君而夺君之位。
”应侯怒,使人召之。
蔡泽见应侯,礼又倨。
应侯不快,因让之曰:“子宣言欲代我相,请闻其说。
”蔡泽曰:“吁,君何见之晚也!夫四时之序,成功者去。
君独不见夫秦之商君、楚之吴起、越之大夫种,何足愿与?”应侯谬曰:“何为不可?!此三子者,义之至也,忠之尽也。
君子有杀身以成名,死无所恨!”蔡泽曰:“夫人立功岂不期于成全邪?身名俱全者,上也;名可法而身死者,次也;名僇辱而身全者,下也。
夫商君、吴起、大夫种,其为人臣尽忠致功,则可愿矣。
闳夭、周公,岂不亦忠且圣乎?!三子之可愿,孰与闳夭、周公哉?”应侯曰:“善。
”蔡泽曰:“然则君之主惇厚旧故,不倍功臣,孰与孝公、楚王、越王?”曰:“未知何如。
”蔡泽曰:“君之功能孰与三子?”曰:“不若。
”蔡泽曰:“然则君身不退,患恐甚于三子矣。
语曰:‘日中则移,月满则亏。
’进退嬴缩,与时变化,圣人之道也。
今君之怨已雠而德已报,意欲至矣而无变计,窃为君危之。
”应侯遂延以为上客,因荐于王。
王召与语,大悦,拜为客卿。
应侯因谢病免。
王新悦蔡泽计画,遂以为相国,泽为相数月,免。
楚春申君以荀卿为兰陵令。
荀卿者,赵人,名况,尝与临武君论兵于赵孝成王之前。
王曰:“请问兵要。
”临武君对曰:“上得天时,下得地利,观敌之变动,后之发,先之至,此用兵之要术也。
”荀卿曰:“不然。
臣所闻古之道,凡用兵攻战之本,在乎一民。
弓矢不调,则羿不能以中;六马不和,则造父不能以致远;士民不亲附,则汤、武不能以必胜也。
故善附民者,是乃善用兵者也。
故兵要在乎附民而已。
”临武君曰:“不然。
兵之所贵者势利也,所行者变诈也。
善用兵者感忽悠闇,莫知所从出。
孙吴用之,无敌于天下,岂必待附民哉!”荀卿曰:“不然。
臣之所道,仁人之兵,王者之志也。
君之所贵,权谋势利也。
仁人之兵,不可诈也。
彼可诈者,怠慢者也,露袒者也,君臣上下之间滑然有离德者也。
故以桀诈桀,犹巧拙有幸焉。
以桀诈尧,譬之以卵投石,以指桡沸,若赴水火,入焉焦没耳。
故仁人之兵,上下一心,三军同力。
臣之于君也,下之于上也,
起昭阳大荒落,尽阏逢敦牂,凡二年。
二世皇帝下二年(癸巳,公元前二零八年)
冬,十月,泗川监平将兵围沛公于丰,沛公出与战,破之,令雍齿守丰。
十一月,沛公引兵之薛。
泗川守壮兵败于薛,走至戚,沛公左司马得杀之。
周章出关,止屯曹阳,二月馀,章邯追败之。
复走渑池,十馀日,章邯击,大破之。
周文自刎,军遂不战。
吴叔围荥阳,李由为三川守,守荥阳,叔弗能下。
楚将军田臧等相与谋曰:“周章军已破矣,秦兵旦暮至。
我围荥阳城弗能下,秦兵至,必大败,不如少遗兵守荥阳,悉精兵迎秦军。
今假王骄,不知兵权,不足与计事,恐败。
”因相与矫王令以诛吴叔,献其首于陈王。
陈王使使赐田臧楚令尹印,使为上将。
田臧乃使诸将李归等守荥阳,自以精兵西迎秦军于敖仓,与战。
田臧死,军破。
章邯进兵击李归等荥阳下,破之,李归等死。
阳城人邓说将兵居郯,章邯别将击破之。
铚人伍逢将兵居许,章邯击破之。
两军皆散,走陈,陈王诛邓说。
二世数诮让李斯:“居三公位,如何令盗如此!”李斯恐惧,重爵禄,不知所出,乃阿二世意,以书对曰:“夫贤主者,必能行督责之术者也。
故申子曰‘有天下而不恣睢,命之曰以天下为桎梏’者,无他焉,不能督责,而顾以其身劳于天下之民,若尧、禹然,故谓之桎梏也。
夫不能修申、韩之明术,行督责之道,专以天下自适也;而徒务苦形劳神,以身徇百姓,则是黔首之役,非畜天下者也,何足贵哉!故明主能行督责之术以独断于上,则权不在臣下,然后能灭仁义之涂,绝谏说之辩,荦然行恣睢之心,而莫之敢逆。
如此,群臣、百姓救过不给,何变之敢图!”二世说,于是行督责益严,税民深者为明吏,杀人众者为忠臣,刑者相半于道,而死人日成积于市,秦民益骇惧思乱。
赵李良已定常山,还报赵王。
赵王复使良略太原。
至石邑,秦兵塞井陉,未能前。
秦将诈为二世书以招良。
良得书未信,还之邯郸,益请兵。
未至,道逢赵王姊出饮,从百馀骑,良望见,以为王,伏谒道旁。
王姊醉,不知其将,使骑谢李良。
李良素贵,起,惭其从官。
从官有一人曰:“天下畔秦,能者先立。
且赵王素出将军下,今女儿乃不为将军下车,请追杀之!”李良已得秦书,固欲反赵,未决,因此怒,遣人追杀王姊,因将其兵袭邯郸。
邯郸不知,竟杀赵王、邵骚。
赵人多为张耳、陈馀耳目者,以故二人独得脱。
陈人秦嘉、符离人朱鸡石等起兵,围东海守于郯。
陈王闻之,使武平君畔为将军,监郯下军。
秦嘉不受命,自立为大司马,恶属武平君,告军吏曰:“武平
二世皇帝下二年(癸巳,公元前二零八年)
冬,十月,泗川监平将兵围沛公于丰,沛公出与战,破之,令雍齿守丰。
十一月,沛公引兵之薛。
泗川守壮兵败于薛,走至戚,沛公左司马得杀之。
周章出关,止屯曹阳,二月馀,章邯追败之。
复走渑池,十馀日,章邯击,大破之。
周文自刎,军遂不战。
吴叔围荥阳,李由为三川守,守荥阳,叔弗能下。
楚将军田臧等相与谋曰:“周章军已破矣,秦兵旦暮至。
我围荥阳城弗能下,秦兵至,必大败,不如少遗兵守荥阳,悉精兵迎秦军。
今假王骄,不知兵权,不足与计事,恐败。
”因相与矫王令以诛吴叔,献其首于陈王。
陈王使使赐田臧楚令尹印,使为上将。
田臧乃使诸将李归等守荥阳,自以精兵西迎秦军于敖仓,与战。
田臧死,军破。
章邯进兵击李归等荥阳下,破之,李归等死。
阳城人邓说将兵居郯,章邯别将击破之。
铚人伍逢将兵居许,章邯击破之。
两军皆散,走陈,陈王诛邓说。
二世数诮让李斯:“居三公位,如何令盗如此!”李斯恐惧,重爵禄,不知所出,乃阿二世意,以书对曰:“夫贤主者,必能行督责之术者也。
故申子曰‘有天下而不恣睢,命之曰以天下为桎梏’者,无他焉,不能督责,而顾以其身劳于天下之民,若尧、禹然,故谓之桎梏也。
夫不能修申、韩之明术,行督责之道,专以天下自适也;而徒务苦形劳神,以身徇百姓,则是黔首之役,非畜天下者也,何足贵哉!故明主能行督责之术以独断于上,则权不在臣下,然后能灭仁义之涂,绝谏说之辩,荦然行恣睢之心,而莫之敢逆。
如此,群臣、百姓救过不给,何变之敢图!”二世说,于是行督责益严,税民深者为明吏,杀人众者为忠臣,刑者相半于道,而死人日成积于市,秦民益骇惧思乱。
赵李良已定常山,还报赵王。
赵王复使良略太原。
至石邑,秦兵塞井陉,未能前。
秦将诈为二世书以招良。
良得书未信,还之邯郸,益请兵。
未至,道逢赵王姊出饮,从百馀骑,良望见,以为王,伏谒道旁。
王姊醉,不知其将,使骑谢李良。
李良素贵,起,惭其从官。
从官有一人曰:“天下畔秦,能者先立。
且赵王素出将军下,今女儿乃不为将军下车,请追杀之!”李良已得秦书,固欲反赵,未决,因此怒,遣人追杀王姊,因将其兵袭邯郸。
邯郸不知,竟杀赵王、邵骚。
赵人多为张耳、陈馀耳目者,以故二人独得脱。
陈人秦嘉、符离人朱鸡石等起兵,围东海守于郯。
陈王闻之,使武平君畔为将军,监郯下军。
秦嘉不受命,自立为大司马,恶属武平君,告军吏曰:“武平
起阏逢阉茂,尽玄黓执徐,凡十九年。
始皇帝下二十年(甲戌,公元前二二七年)
荆轲至咸阳,因王宠臣蒙嘉卑辞以求见,王大喜,朝服,设九宾而见之。
荆轲奉图以进于王,图穷而匕首见,因把王袖而揕之;未至身,王惊起,袖绝。
荆轲逐王,王环柱而走。
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操尺寸之兵,左右以手共搏之,且曰:“王负剑!”负剑,王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
荆轲废,乃引匕首擿王,中铜柱。
自知事不就,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遂体解荆轲以徇。
王于是大怒,益发兵诣赵,就王剪以伐燕,与燕师、代师战于易水之西,大破之。
始皇帝下二十一年(乙亥,公元前二二六年)
冬,十月,王剪拔蓟,燕王及太子率其精兵东保辽东,李信急追之。
代王嘉遗燕王书,令杀太子丹以献。
丹匿衍水中,燕王使使斩丹,欲以献王,王复进兵攻之。
王贲伐楚,取十馀城。
王问于将军李信曰:“吾欲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
”王以问王剪,王剪曰:“非六十万人不可。
”王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遂使李信、蒙恬将二十万人伐楚;王剪因谢病归频阳。
始皇帝下二十二年(丙子,公元前二二五年)
王贲伐魏,引河沟以灌大梁。
三月,城坏。
魏王假降,杀之,遂灭魏。
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地易安陵。
”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幸。
虽然,臣受地于魏之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王义而许之。
李信攻平舆,蒙恬攻寝,大破楚军。
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楚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李信奔还。
王闻之,大怒,自至频阳谢王剪曰:“寡人不用将军谋,李信果辱秦军。
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剪谢病不能将,王曰:“已矣,勿复言!”王剪曰:“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王曰:“为听将军计耳。
”于是王剪将六十万人伐楚。
王送至霸上,王剪请美田宅甚众。
王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剪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以请田宅为子孙业耳。
”王大笑。
王剪既行,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
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剪曰:“不然。
王怚中而不信人,今空国中之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王坐而疑我矣。
”
始皇帝下二十三年(丁丑,公元前二二四年)
王剪取陈以南至平舆。
楚人闻王剪益军而来,乃悉
始皇帝下二十年(甲戌,公元前二二七年)
荆轲至咸阳,因王宠臣蒙嘉卑辞以求见,王大喜,朝服,设九宾而见之。
荆轲奉图以进于王,图穷而匕首见,因把王袖而揕之;未至身,王惊起,袖绝。
荆轲逐王,王环柱而走。
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操尺寸之兵,左右以手共搏之,且曰:“王负剑!”负剑,王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
荆轲废,乃引匕首擿王,中铜柱。
自知事不就,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遂体解荆轲以徇。
王于是大怒,益发兵诣赵,就王剪以伐燕,与燕师、代师战于易水之西,大破之。
始皇帝下二十一年(乙亥,公元前二二六年)
冬,十月,王剪拔蓟,燕王及太子率其精兵东保辽东,李信急追之。
代王嘉遗燕王书,令杀太子丹以献。
丹匿衍水中,燕王使使斩丹,欲以献王,王复进兵攻之。
王贲伐楚,取十馀城。
王问于将军李信曰:“吾欲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
”王以问王剪,王剪曰:“非六十万人不可。
”王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遂使李信、蒙恬将二十万人伐楚;王剪因谢病归频阳。
始皇帝下二十二年(丙子,公元前二二五年)
王贲伐魏,引河沟以灌大梁。
三月,城坏。
魏王假降,杀之,遂灭魏。
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地易安陵。
”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幸。
虽然,臣受地于魏之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王义而许之。
李信攻平舆,蒙恬攻寝,大破楚军。
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楚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李信奔还。
王闻之,大怒,自至频阳谢王剪曰:“寡人不用将军谋,李信果辱秦军。
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剪谢病不能将,王曰:“已矣,勿复言!”王剪曰:“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王曰:“为听将军计耳。
”于是王剪将六十万人伐楚。
王送至霸上,王剪请美田宅甚众。
王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剪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以请田宅为子孙业耳。
”王大笑。
王剪既行,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
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剪曰:“不然。
王怚中而不信人,今空国中之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王坐而疑我矣。
”
始皇帝下二十三年(丁丑,公元前二二四年)
王剪取陈以南至平舆。
楚人闻王剪益军而来,乃悉
起玄黓摄提格,尽昭阳赤奋若,凡十二年。
太祖高皇帝下八年(壬寅,公元前一九九年)
冬,上东击韩王信馀寇于东垣,过柏人。
贯高等壁人于厕中,欲以要上。
上欲宿,心动,问曰:“县名为何?”曰:“柏人。
”上曰:“柏人者,迫于人也。
”遂不宿而去。
十二月,帝行自东垣至。
春,三月,行如洛阳。
令贾人毋得衣锦、绣、绮、縠、絺、纻、罽,操兵、乘、骑马。
秋,九月,行自洛阳至;淮南王、梁王、赵王、楚王皆从。
匈奴冒顿数苦北边。
上患之,问刘敬,刘敬曰:“天下初定,士卒罢于兵,未可以武服也。
冒顿杀父代立,妻群母,以力为威,未可以仁义说也。
独可以计久远,子孙为臣耳;然恐陛下不能为。
”上曰:“奈何?”对曰:“陛下诚能以适长公主妻之,厚奉遗之,彼必慕,以为阏氏,生子,必为太子。
陛下以岁时汉所馀,彼所鲜,数问遗,因使辨士风谕以礼节。
冒顿在,固为子婿;死,则外孙为单于;岂尝闻外孙敢与大父抗礼者哉!可无战以渐臣也。
若陛下不能遣长公主,而令宗室及后宫诈称公主,彼知,不肯贵近,无益也。
”帝曰:“善!”欲遣长公主。
吕后日夜泣曰:“妾唯太子、一女,奈何弃之匈奴!”上竟不能遣。
太祖高皇帝下九年(癸卯,公元前一九八年)
冬,上取家人子名为长公主,以妻单于;使刘敬往结和亲约。
臣光曰:建信侯谓冒顿残贼,不可以仁义说,而欲与为婚姻,何前后之相违也!夫骨肉之恩,尊卑之叙,唯仁义之人为能知之;奈何欲以此服冒顿哉!盖上世帝王之御夷狄也,服则怀之以德,叛则震之以威,未闻与为婚姻也。
且冒顿视其父如禽兽而猎之,奚有于妇翁!建信侯之术,固已疏矣;况鲁元已为赵后,又可夺乎!
刘敬从匈奴来,因言:“匈奴河南白羊、楼烦王,去长安近者七百里,轻骑一日一夜可以至秦中。
秦中新破,少民,地肥饶,可益实。
夫诸侯初起时,非齐诸田、楚昭、屈、景莫能兴。
今陛下虽都关中,实少民,东有六国之强族,一日有变,陛下亦未得高枕而卧也。
臣愿陛下徙六国后及豪桀、名家居关中,无事可以备胡,诸侯有变,亦足率以东伐。
此强本弱末之术也。
”上曰:“善!”十一月,徙齐、楚大族昭氏、屈氏、景氏、怀氏、田氏五族及豪桀于关中,与利田、宅,凡十馀万口。
十二月,上行如洛阳。
贯高怨家知其谋,上变告之。
于是上逮捕赵王及诸反者。
赵午等十馀人皆争自刭,贯高独怒骂曰:“谁令公为之?今王实无谋,而并捕王。
公等皆死,谁白王不反者?”乃轞车胶致,与王诣长安。
高对狱曰:“独吾
太祖高皇帝下八年(壬寅,公元前一九九年)
冬,上东击韩王信馀寇于东垣,过柏人。
贯高等壁人于厕中,欲以要上。
上欲宿,心动,问曰:“县名为何?”曰:“柏人。
”上曰:“柏人者,迫于人也。
”遂不宿而去。
十二月,帝行自东垣至。
春,三月,行如洛阳。
令贾人毋得衣锦、绣、绮、縠、絺、纻、罽,操兵、乘、骑马。
秋,九月,行自洛阳至;淮南王、梁王、赵王、楚王皆从。
匈奴冒顿数苦北边。
上患之,问刘敬,刘敬曰:“天下初定,士卒罢于兵,未可以武服也。
冒顿杀父代立,妻群母,以力为威,未可以仁义说也。
独可以计久远,子孙为臣耳;然恐陛下不能为。
”上曰:“奈何?”对曰:“陛下诚能以适长公主妻之,厚奉遗之,彼必慕,以为阏氏,生子,必为太子。
陛下以岁时汉所馀,彼所鲜,数问遗,因使辨士风谕以礼节。
冒顿在,固为子婿;死,则外孙为单于;岂尝闻外孙敢与大父抗礼者哉!可无战以渐臣也。
若陛下不能遣长公主,而令宗室及后宫诈称公主,彼知,不肯贵近,无益也。
”帝曰:“善!”欲遣长公主。
吕后日夜泣曰:“妾唯太子、一女,奈何弃之匈奴!”上竟不能遣。
太祖高皇帝下九年(癸卯,公元前一九八年)
冬,上取家人子名为长公主,以妻单于;使刘敬往结和亲约。
臣光曰:建信侯谓冒顿残贼,不可以仁义说,而欲与为婚姻,何前后之相违也!夫骨肉之恩,尊卑之叙,唯仁义之人为能知之;奈何欲以此服冒顿哉!盖上世帝王之御夷狄也,服则怀之以德,叛则震之以威,未闻与为婚姻也。
且冒顿视其父如禽兽而猎之,奚有于妇翁!建信侯之术,固已疏矣;况鲁元已为赵后,又可夺乎!
刘敬从匈奴来,因言:“匈奴河南白羊、楼烦王,去长安近者七百里,轻骑一日一夜可以至秦中。
秦中新破,少民,地肥饶,可益实。
夫诸侯初起时,非齐诸田、楚昭、屈、景莫能兴。
今陛下虽都关中,实少民,东有六国之强族,一日有变,陛下亦未得高枕而卧也。
臣愿陛下徙六国后及豪桀、名家居关中,无事可以备胡,诸侯有变,亦足率以东伐。
此强本弱末之术也。
”上曰:“善!”十一月,徙齐、楚大族昭氏、屈氏、景氏、怀氏、田氏五族及豪桀于关中,与利田、宅,凡十馀万口。
十二月,上行如洛阳。
贯高怨家知其谋,上变告之。
于是上逮捕赵王及诸反者。
赵午等十馀人皆争自刭,贯高独怒骂曰:“谁令公为之?今王实无谋,而并捕王。
公等皆死,谁白王不反者?”乃轞车胶致,与王诣长安。
高对狱曰:“独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