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之鬻鞭者,人問之,其賈宜五十,必曰五萬。
復之以五十,則伏而笑;以五百,則小怒;五千,則大怒;必以五萬而後可。
有富者子,適市買鞭,出五萬,持以誇餘。
視其首,則拳蹙而不遂。
視其握,則蹇仄而不植。
其行水者,一去一來不相承。
其節朽黑而無文,掐之滅爪,而不得其所窮。
舉之,翲然若揮虛焉。
餘曰:“子何取於是而不愛五萬?”曰:“吾愛其黃而澤,且賈者雲……”餘乃召僮爚湯以濯之,則遫然枯,蒼然白。
向之黃者梔也,澤者蠟也。
富者不悅,然猶持之三年。
後出東郊,爭道長樂阪下。
馬相踶,因大擊,鞭折而爲五六。
馬踶不已,墜於地,傷焉。
視其內則空空然,其理若糞壤,無所賴者。
今之梔其貌、蠟其言、以求賈技於朝者,當其分則善。
一誤而過其分則喜,當其分則反怒曰:“餘曷不至於公卿?”然而至焉者亦良多矣。
居無事,雖過三年不害。
當其有事,驅之於陳力之列以御乎物,以夫空空之內,糞壤之理,而責其大擊之效,惡有不折其用而獲墜傷之患者乎?
復之以五十,則伏而笑;以五百,則小怒;五千,則大怒;必以五萬而後可。
有富者子,適市買鞭,出五萬,持以誇餘。
視其首,則拳蹙而不遂。
視其握,則蹇仄而不植。
其行水者,一去一來不相承。
其節朽黑而無文,掐之滅爪,而不得其所窮。
舉之,翲然若揮虛焉。
餘曰:“子何取於是而不愛五萬?”曰:“吾愛其黃而澤,且賈者雲……”餘乃召僮爚湯以濯之,則遫然枯,蒼然白。
向之黃者梔也,澤者蠟也。
富者不悅,然猶持之三年。
後出東郊,爭道長樂阪下。
馬相踶,因大擊,鞭折而爲五六。
馬踶不已,墜於地,傷焉。
視其內則空空然,其理若糞壤,無所賴者。
今之梔其貌、蠟其言、以求賈技於朝者,當其分則善。
一誤而過其分則喜,當其分則反怒曰:“餘曷不至於公卿?”然而至焉者亦良多矣。
居無事,雖過三年不害。
當其有事,驅之於陳力之列以御乎物,以夫空空之內,糞壤之理,而責其大擊之效,惡有不折其用而獲墜傷之患者乎?
古之州治,在潯水南山石間。
今徙在水北,直平四十里,南北東西皆水匯。
北有雙山,夾道嶄然,曰背石山。
有支川,東流入於潯水。
潯水因是北而東,盡大壁下。
其壁曰龍壁。
其下多秀石,可硯。
南絕水,有山無麓,廣百尋,高五丈,下上若一,曰甑山。
山之南,皆大山,多奇。
又南且西,曰駕鶴山,壯聳環立,古州治負焉。
有泉在坎下,恆盈而不流。
南有山,正方而崇,類屏者,曰屏山。
其西曰四姥山,皆獨立不倚。
北沉潯水瀨下。
又西曰仙弈之山。
山之西可上。
其上有穴,穴有屏,有室,有宇。
其宇下有流石[1]成形,如肺肝,如茄房[2],或積於下,如人,如禽,如器物,甚衆。
東西九十尺,南北少半。
東登入小穴,常有四尺,則廓然甚大。
無竅,正黑,燭之,高僅見其宇,皆流石怪狀。
由屏南室中入小穴,倍常而上,始黑,已而大明,爲上室。
由上室而上,有穴,北出之,乃臨大野,飛鳥皆視其背。
其始登者,得石枰於上,黑肌而赤脈,十有八道,可弈,故以雲。
其山多檉,多櫧,多篔簹之竹,多橐吾。
其鳥,多秭歸。
石魚之山,全石,無大草木,山小而高,其形如立魚,尤多秭歸。
西有穴,類仙弈。
入其穴,東出,其西北靈泉在東趾下,有麓環之。
泉大類轂[3]雷鳴,西奔二十尺,有洄,在石澗,因伏無所見,多綠青之魚,多石鯽,多鯈。
雷山,兩崖皆東西,雷水出焉。
蓄崖中曰雷塘,能出雲氣,作雷雨,變見有光。
禱用俎魚、豆彘、脩形、糈轇、陰酒,虔則應。
在立魚南,其間多美山,無名而深。
峨山在野中,無麓,峨水出焉,東流入於潯水。
今徙在水北,直平四十里,南北東西皆水匯。
北有雙山,夾道嶄然,曰背石山。
有支川,東流入於潯水。
潯水因是北而東,盡大壁下。
其壁曰龍壁。
其下多秀石,可硯。
南絕水,有山無麓,廣百尋,高五丈,下上若一,曰甑山。
山之南,皆大山,多奇。
又南且西,曰駕鶴山,壯聳環立,古州治負焉。
有泉在坎下,恆盈而不流。
南有山,正方而崇,類屏者,曰屏山。
其西曰四姥山,皆獨立不倚。
北沉潯水瀨下。
又西曰仙弈之山。
山之西可上。
其上有穴,穴有屏,有室,有宇。
其宇下有流石[1]成形,如肺肝,如茄房[2],或積於下,如人,如禽,如器物,甚衆。
東西九十尺,南北少半。
東登入小穴,常有四尺,則廓然甚大。
無竅,正黑,燭之,高僅見其宇,皆流石怪狀。
由屏南室中入小穴,倍常而上,始黑,已而大明,爲上室。
由上室而上,有穴,北出之,乃臨大野,飛鳥皆視其背。
其始登者,得石枰於上,黑肌而赤脈,十有八道,可弈,故以雲。
其山多檉,多櫧,多篔簹之竹,多橐吾。
其鳥,多秭歸。
石魚之山,全石,無大草木,山小而高,其形如立魚,尤多秭歸。
西有穴,類仙弈。
入其穴,東出,其西北靈泉在東趾下,有麓環之。
泉大類轂[3]雷鳴,西奔二十尺,有洄,在石澗,因伏無所見,多綠青之魚,多石鯽,多鯈。
雷山,兩崖皆東西,雷水出焉。
蓄崖中曰雷塘,能出雲氣,作雷雨,變見有光。
禱用俎魚、豆彘、脩形、糈轇、陰酒,虔則應。
在立魚南,其間多美山,無名而深。
峨山在野中,無麓,峨水出焉,東流入於潯水。
與之爲技,賤且勞者也。
有業之,其色若自得者。
聽其言,約而盡。
問之,王其姓,承福其名。
世爲京兆長安農夫。
天寶之亂,發人爲兵,持弓矢十三年,有官勳。
棄之來歸。
喪其土田,手饅衣食。
餘三十年,舍於市之主人,而歸其屋食之當焉③。
視時屋食之貴賤,而上下其拷之傭以償之。
有餘,則以與道路之廢疾餓者焉。
又曰:“粟,稼而生者也;若布與帛,必蠶績而後成者也;其他所以養生之具,皆待人力而後完也,吾皆賴之。
然人不可遍爲,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
故君者,理我所以生者也,而百官者,承君之化者也。
任有大小,惟其所能,若器皿焉。
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故吾不敢一日舍鍥以嬉。
夫饅,易能,可力焉。
又誠有功,取其直。
雖勞無愧,吾心安焉。
伕力,易強而有功也;心,難強而有智也。
用力者使於人,用心者使人,亦其宜也。
吾特擇其易爲而無愧者取焉。
“嘻!吾操鍥以入富貴之家有年矣。
有一至者焉,又往過之,則爲墟矣;有再至、三至者焉,而往過之,則爲墟矣。
問之其鄰,或曰:’噫!刑戮也。
‘或曰:’身既死而其子孫不能有也。
'或曰:’死而歸之官也。
'吾以是觀之,非所謂食焉怠其事而得天殃者邪?非強心以智而不足,不擇其才之稱否而冒之者邪?非多行可愧、知其不可而強爲之者邪?將富貴難守、薄功而厚饗之者邪?抑豐悴有時、一去一來而不可常者邪?吾之心憫焉,是故擇其力之可能者行焉。
樂富貴而悲貧賤,我豈異於人哉?”
又曰:“功大者,其所以自奉也博。
妻與子,皆養於我者也,吾能薄而功小,不有之可也。
又吾所謂勞力者,若立吾家而力不足,則心又勞也。
一身而二任焉,雖聖者不可爲也。
”
愈始聞而惑之,又從而思之,蓋賢者也,蓋所謂獨善其身者也。
然吾有譏焉,謂其自爲也過多,其爲人也過少。
其學楊朱之道者邪?楊之道,不肯拔我一毛而利天下。
而夫人以有家爲勞心,不肯一動其心以畜其妻子,其肯勞其心以爲人乎哉?雖然,其賢於世之患不得之而患失之者,以濟其生之慾、貪邪而亡道,以喪其身者,其亦遠矣!又其言有可以警餘者,故餘爲之傳,而自鑑焉。
有業之,其色若自得者。
聽其言,約而盡。
問之,王其姓,承福其名。
世爲京兆長安農夫。
天寶之亂,發人爲兵,持弓矢十三年,有官勳。
棄之來歸。
喪其土田,手饅衣食。
餘三十年,舍於市之主人,而歸其屋食之當焉③。
視時屋食之貴賤,而上下其拷之傭以償之。
有餘,則以與道路之廢疾餓者焉。
又曰:“粟,稼而生者也;若布與帛,必蠶績而後成者也;其他所以養生之具,皆待人力而後完也,吾皆賴之。
然人不可遍爲,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
故君者,理我所以生者也,而百官者,承君之化者也。
任有大小,惟其所能,若器皿焉。
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故吾不敢一日舍鍥以嬉。
夫饅,易能,可力焉。
又誠有功,取其直。
雖勞無愧,吾心安焉。
伕力,易強而有功也;心,難強而有智也。
用力者使於人,用心者使人,亦其宜也。
吾特擇其易爲而無愧者取焉。
“嘻!吾操鍥以入富貴之家有年矣。
有一至者焉,又往過之,則爲墟矣;有再至、三至者焉,而往過之,則爲墟矣。
問之其鄰,或曰:’噫!刑戮也。
‘或曰:’身既死而其子孫不能有也。
'或曰:’死而歸之官也。
'吾以是觀之,非所謂食焉怠其事而得天殃者邪?非強心以智而不足,不擇其才之稱否而冒之者邪?非多行可愧、知其不可而強爲之者邪?將富貴難守、薄功而厚饗之者邪?抑豐悴有時、一去一來而不可常者邪?吾之心憫焉,是故擇其力之可能者行焉。
樂富貴而悲貧賤,我豈異於人哉?”
又曰:“功大者,其所以自奉也博。
妻與子,皆養於我者也,吾能薄而功小,不有之可也。
又吾所謂勞力者,若立吾家而力不足,則心又勞也。
一身而二任焉,雖聖者不可爲也。
”
愈始聞而惑之,又從而思之,蓋賢者也,蓋所謂獨善其身者也。
然吾有譏焉,謂其自爲也過多,其爲人也過少。
其學楊朱之道者邪?楊之道,不肯拔我一毛而利天下。
而夫人以有家爲勞心,不肯一動其心以畜其妻子,其肯勞其心以爲人乎哉?雖然,其賢於世之患不得之而患失之者,以濟其生之慾、貪邪而亡道,以喪其身者,其亦遠矣!又其言有可以警餘者,故餘爲之傳,而自鑑焉。
問曰: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誰能極之?馮翼惟像,何以識之?明明暗暗,惟時何爲?
對曰:本始之茫,誕者傳焉。
鴻靈幽紛,曷可言焉!曶黑晰眇,往來屯屯,龐昧革化,惟元氣存,而何爲焉!
陰陽三合,何本何化?
合焉者三,一以統同。
籲炎吹冷,交錯而功。
圜則九重,孰營度之?
無營以成,沓陽而九。
運轅渾淪,蒙以圜號。
惟茲何功,孰初作之?
冥凝玄釐,無功無作。
斡維焉系?天極焉加?
烏溪系維,乃糜身位。
無極之極,漭イ非垠。
或形之加,孰取大焉!
八柱何當,東南何虧?
皇熙,胡棟胡宇!宏離不屬,焉恃夫八柱!
九天之際,安放安屬?
無青無黃,無赤無黑。
無中無旁,烏際乎天則。
隅隈多有,誰知其數?
巧欺淫誑,幽陽以別。
無隈無隅,曷懵厥列。
天何所沓?十二焉分?
折剡,午施旁豎,鞠明究曛,自取十二。
非予之爲,焉以告汝!
日月安屬?列星安陳?
規毀魄淵,太虛是屬。
棋佈萬熒,鹹是焉託。
出自湯谷,次於濛汜?
輻旋南晝,軸奠於北。
軌彼有出次,惟汝方之側。
平施旁運,惡有谷汜!
自明及晦,所行幾裏?
當焉爲明,不逮爲晦。
度引無窮,不可以裏。
夜光何德,死則又育?
燬炎莫儷,淵迫而魄,遐違乃專,何以死育!
厥利維何,而顧菟在腹?
元陰多缺,爰感厥兔,不形之形,惟神是類。
女歧無合,夫焉取九子?
陽健陰淫,降施蒸摩,歧靈而子,焉以夫爲!
伯強何處?惠氣安在?
怪イ冥更,伯強乃陽。
順和調度,應氣出行。
時屆時縮,何有處鄉。
何闔而晦?何開而明?
明焉非闢,晦兮非藏。
角宿未旦,曜靈安藏?
孰旦孰幽,繆躔於經。
蒼龍之寓,而廷彼角亢。
不任汩鴻,師何以尚之?僉答何憂,何不課而行之?
惟鯀訁堯訁堯,鄰聖而孽。
恆師龐蒙,乃尚其圯。
後惟師之難,顰使試。
鴟龜曳銜,鯀何聽焉?順欲成功,帝何刑焉?永遏在羽山,夫何三年不施?
盜堙息壤,招帝震怒。
賦刑在下,而投棄於羽。
方陟元子,以允功定地。
胡離厥考,而鴟龜肆喙!
伯禹腹鯀,夫何以變化?纂就前緒,遂成考功。
何續初繼業,而厥謀不同?
氣孽宜害,而嗣續得聖,污塗而蕖,夫固不可以類。
胝躬步,橋踣。
厥十有三載,乃蓋考醜。
宜儀刑九疇,受是玄寶。
昏成厥孽,昭生於德。
惟氏之繼,夫孰謀之式!
洪泉極深,何以之?
行鴻下ㄨ,厥丘乃降。
焉填絕淵,然後夷於土!
地方九則,何以墳之?
對曰:本始之茫,誕者傳焉。
鴻靈幽紛,曷可言焉!曶黑晰眇,往來屯屯,龐昧革化,惟元氣存,而何爲焉!
陰陽三合,何本何化?
合焉者三,一以統同。
籲炎吹冷,交錯而功。
圜則九重,孰營度之?
無營以成,沓陽而九。
運轅渾淪,蒙以圜號。
惟茲何功,孰初作之?
冥凝玄釐,無功無作。
斡維焉系?天極焉加?
烏溪系維,乃糜身位。
無極之極,漭イ非垠。
或形之加,孰取大焉!
八柱何當,東南何虧?
皇熙,胡棟胡宇!宏離不屬,焉恃夫八柱!
九天之際,安放安屬?
無青無黃,無赤無黑。
無中無旁,烏際乎天則。
隅隈多有,誰知其數?
巧欺淫誑,幽陽以別。
無隈無隅,曷懵厥列。
天何所沓?十二焉分?
折剡,午施旁豎,鞠明究曛,自取十二。
非予之爲,焉以告汝!
日月安屬?列星安陳?
規毀魄淵,太虛是屬。
棋佈萬熒,鹹是焉託。
出自湯谷,次於濛汜?
輻旋南晝,軸奠於北。
軌彼有出次,惟汝方之側。
平施旁運,惡有谷汜!
自明及晦,所行幾裏?
當焉爲明,不逮爲晦。
度引無窮,不可以裏。
夜光何德,死則又育?
燬炎莫儷,淵迫而魄,遐違乃專,何以死育!
厥利維何,而顧菟在腹?
元陰多缺,爰感厥兔,不形之形,惟神是類。
女歧無合,夫焉取九子?
陽健陰淫,降施蒸摩,歧靈而子,焉以夫爲!
伯強何處?惠氣安在?
怪イ冥更,伯強乃陽。
順和調度,應氣出行。
時屆時縮,何有處鄉。
何闔而晦?何開而明?
明焉非闢,晦兮非藏。
角宿未旦,曜靈安藏?
孰旦孰幽,繆躔於經。
蒼龍之寓,而廷彼角亢。
不任汩鴻,師何以尚之?僉答何憂,何不課而行之?
惟鯀訁堯訁堯,鄰聖而孽。
恆師龐蒙,乃尚其圯。
後惟師之難,顰使試。
鴟龜曳銜,鯀何聽焉?順欲成功,帝何刑焉?永遏在羽山,夫何三年不施?
盜堙息壤,招帝震怒。
賦刑在下,而投棄於羽。
方陟元子,以允功定地。
胡離厥考,而鴟龜肆喙!
伯禹腹鯀,夫何以變化?纂就前緒,遂成考功。
何續初繼業,而厥謀不同?
氣孽宜害,而嗣續得聖,污塗而蕖,夫固不可以類。
胝躬步,橋踣。
厥十有三載,乃蓋考醜。
宜儀刑九疇,受是玄寶。
昏成厥孽,昭生於德。
惟氏之繼,夫孰謀之式!
洪泉極深,何以之?
行鴻下ㄨ,厥丘乃降。
焉填絕淵,然後夷於土!
地方九則,何以墳之?
敘曰:餘讀詩至杜子美,而知大小之有所總萃焉。
始堯舜時,君臣以賡歌相和,是後,詩人繼作,歷夏、殷、周千餘年,仲尼緝合選練,取其干預教化之尤者三百[2],其餘無聞焉。
騷人作而怨憤之態繁,然猶去風雅日近,尚相比擬。
秦、漢已還,采詩之官既廢,天下妖謠民謳、歌頌諷賦、曲度嬉戲之詞,亦隨時間作。
逮至漢武帝賦《柏樑》,而七言之體具。
蘇子卿、李少卿之徒,尤工爲五言。
雖句讀文律各異,雅鄭之音亦雜,而詞意簡遠,指事言情,自非有爲而爲,則文不妄作。
建安之後,天下文士遭罹兵戰。
曹氏父子鞍馬間爲文,往往橫槊賦詩,故其遒壯抑揚怨哀悲離之作[3],尤極於古。
晉世風概稍存。
宋、齊之間,教失根本,士以簡慢歙習舒徐相尚,文章以風容色澤放曠精清爲高。
蓋吟寫性靈,流連光景之文也,意義格力無取焉。
陵遲至於樑、陳,淫豔刻飾、佻巧小碎之詞劇,又宋、齊之所不取也。
唐興,官學大振。
歷世之文,能者互出。
而又沈、宋之流,研練精切,穩順聲勢,謂之爲律詩。
由是而後,文變之體極焉。
然而莫不好古者遺近,務華者去實;效齊、樑則不逮於魏、晉,工樂府則力屈於五言;律切則骨格不存,閒暇則纖濃莫備。
至於子美,蓋所謂上薄風騷,下該沈宋,古傍蘇李,氣奪曹劉[4],掩顏謝之孤高,雜徐庾之流麗,盡得古今之體勢,而兼人人之所獨專矣。
使仲尼考鍛其旨要,尚不知貴其多乎哉。
苟以爲能所不能,無可不可,則詩人以來,未有如子美者。
時山東人李白,亦以奇文取稱,時人謂之“李杜”。
餘觀其壯浪縱恣,擺去拘束,模寫物象,及樂府歌詩,誠亦差肩於子美矣。
至若鋪陳終始,排比聲韻,大或千言,次猶數百,詞氣豪邁而風調清深,屬對律切而脫棄凡近,則李尚不能歷其藩翰,況堂奧乎!
予嘗欲條析其文[5],體別相附,與來者爲之準,特病懶未就。
適遇子美之孫嗣業啓子美之柩,襄祔事於偃師。
途次於荊,雅知餘愛言其大父爲文,拜餘爲志。
辭不可絕,餘因系其官閥而銘其卒葬雲。
系曰:昔當陽成侯姓杜氏,下十世而生依藝,令於鞏。
依藝生審言,審言善詩,官至膳部員外郎。
審言生閒,閒生甫;閒爲奉天令。
甫字子美,天寶中獻三大禮賦,明皇奇之[6],命宰相試文,文善,授右衛率府胄曹[7]。
屬京師亂,步謁行在,拜左拾遺。
歲餘,以直言失[8],出爲華州司功,尋遷京兆事[9]。
旋又棄去。
扁舟下荊、楚間,竟以寓卒,旅殯岳陽,享年五十九。
夫人弘農楊氏女,父曰司農少卿怡,四十九年而終。
嗣子曰宗武,病不克葬,歿,命其子嗣業
始堯舜時,君臣以賡歌相和,是後,詩人繼作,歷夏、殷、周千餘年,仲尼緝合選練,取其干預教化之尤者三百[2],其餘無聞焉。
騷人作而怨憤之態繁,然猶去風雅日近,尚相比擬。
秦、漢已還,采詩之官既廢,天下妖謠民謳、歌頌諷賦、曲度嬉戲之詞,亦隨時間作。
逮至漢武帝賦《柏樑》,而七言之體具。
蘇子卿、李少卿之徒,尤工爲五言。
雖句讀文律各異,雅鄭之音亦雜,而詞意簡遠,指事言情,自非有爲而爲,則文不妄作。
建安之後,天下文士遭罹兵戰。
曹氏父子鞍馬間爲文,往往橫槊賦詩,故其遒壯抑揚怨哀悲離之作[3],尤極於古。
晉世風概稍存。
宋、齊之間,教失根本,士以簡慢歙習舒徐相尚,文章以風容色澤放曠精清爲高。
蓋吟寫性靈,流連光景之文也,意義格力無取焉。
陵遲至於樑、陳,淫豔刻飾、佻巧小碎之詞劇,又宋、齊之所不取也。
唐興,官學大振。
歷世之文,能者互出。
而又沈、宋之流,研練精切,穩順聲勢,謂之爲律詩。
由是而後,文變之體極焉。
然而莫不好古者遺近,務華者去實;效齊、樑則不逮於魏、晉,工樂府則力屈於五言;律切則骨格不存,閒暇則纖濃莫備。
至於子美,蓋所謂上薄風騷,下該沈宋,古傍蘇李,氣奪曹劉[4],掩顏謝之孤高,雜徐庾之流麗,盡得古今之體勢,而兼人人之所獨專矣。
使仲尼考鍛其旨要,尚不知貴其多乎哉。
苟以爲能所不能,無可不可,則詩人以來,未有如子美者。
時山東人李白,亦以奇文取稱,時人謂之“李杜”。
餘觀其壯浪縱恣,擺去拘束,模寫物象,及樂府歌詩,誠亦差肩於子美矣。
至若鋪陳終始,排比聲韻,大或千言,次猶數百,詞氣豪邁而風調清深,屬對律切而脫棄凡近,則李尚不能歷其藩翰,況堂奧乎!
予嘗欲條析其文[5],體別相附,與來者爲之準,特病懶未就。
適遇子美之孫嗣業啓子美之柩,襄祔事於偃師。
途次於荊,雅知餘愛言其大父爲文,拜餘爲志。
辭不可絕,餘因系其官閥而銘其卒葬雲。
系曰:昔當陽成侯姓杜氏,下十世而生依藝,令於鞏。
依藝生審言,審言善詩,官至膳部員外郎。
審言生閒,閒生甫;閒爲奉天令。
甫字子美,天寶中獻三大禮賦,明皇奇之[6],命宰相試文,文善,授右衛率府胄曹[7]。
屬京師亂,步謁行在,拜左拾遺。
歲餘,以直言失[8],出爲華州司功,尋遷京兆事[9]。
旋又棄去。
扁舟下荊、楚間,竟以寓卒,旅殯岳陽,享年五十九。
夫人弘農楊氏女,父曰司農少卿怡,四十九年而終。
嗣子曰宗武,病不克葬,歿,命其子嗣業
臣奉侍帷幄十餘年,陛下許臣以仁義之道,守而不失;儉約樸素,終始弗渝。
德音在耳,不敢忘也。
頃年以來,浸不克終。
謹用條陳,裨萬分一。
陛下在貞觀初,清淨寡慾,化被荒外。
今萬里遣使,市索駿馬,並訪怪珍。
昔漢文帝卻千里馬,晉武帝焚雉頭裘。
陛下居常論議,遠希堯、舜,今所爲,更欲處漢文、晉武下乎?此不克終一漸也。
子貢問治人。
孔子曰:"懍乎若朽索之馭六馬。
"子貢曰:"何畏哉?"對曰:"不以道導之,則吾仇也,若何不畏!"陛下在貞觀初,護民之勞,煦之如子,不輕營爲。
頃既奢肆,思用人力,乃曰:"百姓無事則易驕,勞役則易使。
"自古未有百姓逸樂而致傾敗者,何有逆畏其驕而爲勞役哉?此不克終二漸也。
陛下在貞觀初,役己以利物,比來縱慾以勞人。
雖憂人之言不絕於口,而樂身之事實切諸心。
無慮營構,輒曰:"弗爲此,不便我身。
"推之人情,誰敢復爭?此不克終三漸也。
在貞觀初,親君子,斥小人。
比來輕褻小人,禮重君子。
重君子也,恭而遠之;輕小人也,狎而近之。
近之莫見其非,遠之莫見其是。
莫見其是,則不待間而疏;莫見其非,則有時而暱。
暱小人,疏君子,而欲致治,非所聞也。
此不克終四漸也。
在貞觀初,不貴異物,不作無益。
而今難得之貨雜然並進,玩好之作無時而息。
上奢靡而望下樸素,力役廣而冀農業興,不可得已。
此不克終五漸也。
貞觀之初,求士如渴,賢者所舉,即信而任之,取其所長,常恐不及。
比來由心好惡,以衆賢舉而用,以一人毀而棄,雖積年任而信,或一朝疑而斥。
夫行有素履,事有成跡,一人之毀未必可信,積年之行不應頓虧。
陛下不察其原,以爲臧否,使讒佞得行,守道疏間。
此不克終六漸也。
在貞觀初,高居深拱,無田獵畢弋之好。
數年之後,志不克固,鷹犬之貢,遠及四夷,晨出夕返,馳騁爲樂,變起不測,其及救乎?此不克終七漸也。
在貞觀初,遇下有禮,羣情上達。
今外官奏事,顏色不接,間因所短,詰其細過,雖有忠款,而不得申。
此不克終八漸也。
在貞觀初,孜孜治道,常若不足。
比恃功業之大,負聖智之明,長慠縱慾,無事興兵,問罪遠裔。
親狎者阿旨不肯諫,疏遠者畏威不敢言。
積而不已,所損非細。
此不克終九漸也。
貞觀初,頻年霜旱,畿內戶口並就關外,攜老扶幼,來往數年,卒無一戶亡去。
此由陛下矜育撫寧,故死不攜貳也。
比者疲於徭役,關中之人,勞弊尤甚。
雜匠當下,顧而不遣。
正兵番上,復別驅任。
市物襁屬於廛,遞子背望於道。
脫有一谷不收,百姓之心,恐不能
德音在耳,不敢忘也。
頃年以來,浸不克終。
謹用條陳,裨萬分一。
陛下在貞觀初,清淨寡慾,化被荒外。
今萬里遣使,市索駿馬,並訪怪珍。
昔漢文帝卻千里馬,晉武帝焚雉頭裘。
陛下居常論議,遠希堯、舜,今所爲,更欲處漢文、晉武下乎?此不克終一漸也。
子貢問治人。
孔子曰:"懍乎若朽索之馭六馬。
"子貢曰:"何畏哉?"對曰:"不以道導之,則吾仇也,若何不畏!"陛下在貞觀初,護民之勞,煦之如子,不輕營爲。
頃既奢肆,思用人力,乃曰:"百姓無事則易驕,勞役則易使。
"自古未有百姓逸樂而致傾敗者,何有逆畏其驕而爲勞役哉?此不克終二漸也。
陛下在貞觀初,役己以利物,比來縱慾以勞人。
雖憂人之言不絕於口,而樂身之事實切諸心。
無慮營構,輒曰:"弗爲此,不便我身。
"推之人情,誰敢復爭?此不克終三漸也。
在貞觀初,親君子,斥小人。
比來輕褻小人,禮重君子。
重君子也,恭而遠之;輕小人也,狎而近之。
近之莫見其非,遠之莫見其是。
莫見其是,則不待間而疏;莫見其非,則有時而暱。
暱小人,疏君子,而欲致治,非所聞也。
此不克終四漸也。
在貞觀初,不貴異物,不作無益。
而今難得之貨雜然並進,玩好之作無時而息。
上奢靡而望下樸素,力役廣而冀農業興,不可得已。
此不克終五漸也。
貞觀之初,求士如渴,賢者所舉,即信而任之,取其所長,常恐不及。
比來由心好惡,以衆賢舉而用,以一人毀而棄,雖積年任而信,或一朝疑而斥。
夫行有素履,事有成跡,一人之毀未必可信,積年之行不應頓虧。
陛下不察其原,以爲臧否,使讒佞得行,守道疏間。
此不克終六漸也。
在貞觀初,高居深拱,無田獵畢弋之好。
數年之後,志不克固,鷹犬之貢,遠及四夷,晨出夕返,馳騁爲樂,變起不測,其及救乎?此不克終七漸也。
在貞觀初,遇下有禮,羣情上達。
今外官奏事,顏色不接,間因所短,詰其細過,雖有忠款,而不得申。
此不克終八漸也。
在貞觀初,孜孜治道,常若不足。
比恃功業之大,負聖智之明,長慠縱慾,無事興兵,問罪遠裔。
親狎者阿旨不肯諫,疏遠者畏威不敢言。
積而不已,所損非細。
此不克終九漸也。
貞觀初,頻年霜旱,畿內戶口並就關外,攜老扶幼,來往數年,卒無一戶亡去。
此由陛下矜育撫寧,故死不攜貳也。
比者疲於徭役,關中之人,勞弊尤甚。
雜匠當下,顧而不遣。
正兵番上,復別驅任。
市物襁屬於廛,遞子背望於道。
脫有一谷不收,百姓之心,恐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