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设日月,列星辰,调阴阳,张四时,日以暴之,夜以息之,风以干之,雨 露以濡之。
其生物也,莫见其所养而物长;其杀物也,莫见其所丧而物亡。
此之 谓神明。
圣人象之,故其起福也,不见其所由而福起;其除祸也,不见其所以而 祸除。
远之则迩,延之则疏;稽之弗得,察之不虚;日计无算,岁计有余。
夫湿 之至也,莫见其形而炭已重矣;风之至也,莫见其象而木已动矣。
日之行也,不 见其移;骐骥倍日而驰,草木为之靡;县烽未转,而日在其前。
故天之且风,草 木未动而鸟已翔矣;其且雨也,阴曀未集而鱼已噞矣。
以阴阳之气相动也。
故寒暑燥湿,以类相从;声响疾徐,以音应也。
故《易》曰:“鸣鹤在阴, 其子和之。
”高宗谅暗,三年不言,四海之内寂然无声;一言声然,大动天下。
是以天心呿吟者也,故一动其本而百枝皆应,若春雨之灌万物也,浑然而流, 沛然而施,无地而不澍,无物而不生。
故圣人者怀天心,声然能动化天下者也。
故精诚感于内,形气动于天,则景星见,黄龙下,祥凤至,醴泉出,嘉谷生,河 不满溢,海不溶波。
故《诗》云:“怀柔百神,及河峤岳。
”逆天暴物,则日月 薄蚀,五星失行,四时干乖,昼冥宵光,山崩川涸,冬雷夏霜。
《诗》曰:“正 月繁霜,我心忧伤。
”天之与人,有以相通也。
故国危亡而天文变,世惑乱而虹霓现,万物有以相连,精祲有以相荡也。
故 神明之事,不可以智巧为也,不可以筋力致也。
天地所包,阴阳所呕,雨露所濡, 化生万物,瑶碧玉珠,翡翠玳瑁,文彩明朗,润泽若濡,摩而不玩,外而不渝, 奚仲不能旅,鲁般不能造,此谓之大巧。
宋人有以象为其君为楮叶者,三年而成, 茎柯豪芒,锋杀颜泽,乱之楮叶之中而不可知也。
列子曰:“使天地三年而成一 叶,则万物之有叶者寡矣。
夫天地之施化也,呕之而生,吹之而落,岂此契契哉! ”故凡可度者,小也;可数者,少也。
至大,非度所能及也,至众,非数所能领 也。
故九州不可顷亩也,八极不可道里也,太山不可丈尺也,江海不可斗斛也。
故大人者,与天地合德,日月合明,鬼神合灵,与四时合信。
故圣人怀天气, 抱天心,执中含和,不下庙堂而衍四海,变习易俗,民化而迁善,若性诸己,能 以神化也。
《诗》云:“神之听之,终和且平。
”夫鬼神视之无形,听之无声, 然而郊天、望山川,祷祠而求福,雩兑而请雨,卜筮而决事。
《诗》云:“神之 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
”此之谓也。
天致其高,地致其厚,月照其夜,日 照其昼,阴阳化,列星
孝武皇帝,景帝中子也,母曰王美人。
年四岁立为胶东王。
七岁为皇太子,母为皇后。
十六岁,后三年正月,景帝崩。
甲子,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太后窦氏曰太皇太后,皇后曰皇太后。
三月,封皇太后同母弟田分、胜皆为列侯。
建元元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
丞相绾奏:“所举贤良,或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乱国政,请皆罢。
”奏可。
春二月,赦天下。
赐民爵一级。
年八十复二算,九十复甲卒。
行三铢钱。
夏四月己已,诏曰:“古之立孝,乡里以齿,朝廷以爵,扶世导民,莫善于德。
然即于乡里先耆艾,奉高年,古之道也。
今天下孝子、顺孙愿自竭尽以承其亲,外迫公事,内乏资财,是以孝心阙焉,朕甚哀之。
民年九十以上,已有受鬻法,为复子若孙,令得身帅妻妾遂其供养之事。

五月,诏曰:“河海润千里。
其令祠官修山川之祠,为岁事,曲加礼。

赦吴、楚七国帑输在官者。
秋七月,诏曰:“卫士转置送迎二万人,其省万人。
罢苑马,以赐贫民。

议立明堂。
遣使者安车蒲轮,束帛加璧,征鲁申公。
二年冬十月,御史大夫赵绾坐请毋奏事太皇太后,及郎中令王臧皆下狱,自杀。
丞相婴、太尉分免。
春二月丙戌朔,日有蚀之。
夏四月戊申,有如日夜出。
初置茂陵邑。
三年春,河水溢于平原,大饥,人相食。
赐徙茂陵者户钱二十万,田二顷。
初作便门桥。
秋七月,有星孛于西北。
济川王明坐杀太傅、中傅废迁防陵。
闽越围东瓯,东瓯告急。
遣中大夫严助持节发会稽兵,浮海救之。
未至,闽越走,兵还。
九月丙子晦,日有蚀之。
四年夏,有风赤如血。
六月,旱。
秋九月,有星孛于东北。
五年春,罢三铢钱,行半两钱。
置《五经》博士。
夏四月,平原君薨。
五月,大蝗。
秋八月,广川王越、清河王乘皆薨。
六年春二月乙未,辽东高庙灾。
夏四月壬子,高园便殿火。
上素服五日。
五月丁亥,太皇太后崩。
秋八月,有星孛于东方,长竟天。
闽越王郢攻南越。
遣大行王恢将兵出豫章、大司农韩安国出会稽击之,未至,越人杀郢降,兵还。
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
卫尉李广为骁骑将军屯云中,中尉程不识为车骑将军屯雁门,六月罢。
夏四月,赦天下,赐民长子爵一级。
复七国宗室前绝属者。
五月,诏贤良曰:“朕闻昔在唐、虞,画像而民不犯,日月所烛,莫不率俾。
周之成、康,刑错不用,德及鸟
黄帝问曰:六化六变,胜复淫治,甘苦辛咸酸淡先后,余知之矣。
夫五运之化,或从天气,或逆天气,或从天气而逆地气,或从地气而逆天气,或相得,或不相得,余未能明其事。
欲通天之纪,从地之理,和其运,调其化,使上下合德,无相夺伦,天地升降,不失其宜,五运宣行,勿乖其政,调之正味,从逆奈何?
岐伯稽首再拜对曰:昭乎哉问也!此天地之纲纪,变化之渊源,非圣帝孰能穷其至理欤!臣虽不敏,请陈其道,令终不灭,久而不易。
帝曰:愿夫子推而次之,从其类序,分其部主,别其宗司,昭其气数,明其正化,可得闻乎?
岐伯曰:先立其年以明其气,金木水火土运行之数,寒暑燥湿风火临御之化,则天道可见,民气可调,阴阳卷舒,近而无惑,数之可数者,请遂言之。
帝曰:太阳之政奈何?
岐伯曰:辰戌之纪也。
太阳,太角,太阴。
壬辰,壬戌。
其运风,其化鸣紊启拆,其变振拉摧拔,其病眩、掉、目瞑。
太角(初正)、少徵、太宫、少商、太羽(终)。
太阳,太徵,太阴。
戊辰,戊戌,同正徵。
其运热,其化暄暑郁燠,其变炎烈沸腾,其病热郁。
太徵、少宫、太商、少羽(终)、少角(初)。
太阳,太宫,太阴。
甲辰岁会(同天符),甲戌岁会(同天符)。
其运阴埃,其化柔润重泽,其变震惊飘骤,其病湿、下重。
太宫、少商、太羽(终)、太角(初)、少徵。
太阳,太商,太阴。
庚辰,庚戌。
其运凉,其化雾露萧飋,其变肃杀凋零,其病燥、背瞀、胷满。
太商、少羽(终)、少角(初)、太徵、少宫。
太阳,太羽,太阴。
丙辰天符,丙戌天符。
其运寒,其化凝惨凛冽,其变冰雪霜雹,其病大寒留于溪谷。
太羽(终)、太角(初)、少徵、太宫、少商。
凡此太阳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先天,天气肃,地气静,寒临太虚,阳气不令,水土合德,上应辰星、镇星。
其谷玄、黅,其政肃,其令徐。
寒政大举,泽无阳焰,则火发待时。
少阳中治,时雨乃涯,止极雨散,还于太阴,云朝北极,湿化乃布,泽流万物,寒敷于上,雷动于下,寒湿之气,持于气交。
民病寒湿,发肌肉萎、足痿不收、濡泻、血溢。
初之气,地气迁,气乃大温,草乃早荣,民乃厉,温病乃作,身热、头痛、呕吐、肌腠疮疡。
二之气,大凉反至,民乃惨,草乃遇寒,火气遂抑。
民病气郁中满,寒乃始。
三之气,天政布,寒气行,雨乃降。
民病寒,反热中、痈疽、注下、心热、瞀闷,不治者死。
四之气,风湿交争,风化为雨,乃长,乃化,乃成。
民病大热,少气、肌肉萎、足痿、注下、赤白。
五之气,阳复化,草乃长,乃化,乃
古者有鍪而绻领,以王天下者矣。
其德生而不辱,予而不夺,天下不非其服,同怀其德。
当此之时,阴阳和平,风雨时节,万物蕃息。
乌鹊之巢可俯而探也,禽兽可羁而从也。
岂必褒衣博带,句襟委章甫哉?
古者民泽处复穴,冬日则不胜霜雪雾露,夏日则不胜暑蛰蚊虻。
圣人乃作,为之筑土构木,以为宫室,上栋下宇,以蔽风雨,以避寒暑,而百姓安之。
伯余之初作衣也,緂麻索缕,手经指挂,其成犹网罗。
后世为之机杼胜复,以便其用,而民得以掩形御寒。
古者剡耜而耕,摩蜃而耨,木钩而樵,抱甀而汲,民劳而利薄。
后世为之耒耜櫌锄,斧柯而樵,桔槔而汲,民逸而利多焉。
古者大川名谷,冲绝道路,不通往来也;乃为窬木方版,以为舟航。
故地势有无,得相委输。
乃为靻蹻而超千里,肩荷负儋之勤也,而作为之楺轮建舆,驾马服牛,民以致远而不劳。
为鸷禽猛兽之害伤人,而无以禁御也;而作为之铸金锻铁以为兵刃,猛兽不能为害。
故民迫其难,则求其便;困其患,则造其备。
人各以其所知,去其所害,就其所利。
常故不可循,器械不可因也,则先王之法度,有移易者矣。
古之制,婚礼不称主人,舜不告而娶,非礼也。
立子以长,文王舍伯邑考而用武王,非制也。
礼三十而娶,文王十五而生武王,非法也。
夏后氏殡于阼阶之上,殷人殡于两楹之间,周人殡于西阶之上,此礼之不同者也。
有虞氏用瓦棺,夏后氏堲周,殷人用椁,周人墙置翣,此葬之不同者也。
夏后氏祭于暗,殷人祭于阳,周人祭于日出以朝,此祭之不同者也。
尧《大章》,舜《九韶》,禹《大夏》,汤《大濩》,周《武象》,此乐之不同者也。
故五帝异道,而德覆天下;三王殊事,而名施后世。
此皆因时变而制礼乐者。
譬犹师旷之施瑟柱也,所推移上下者,无寸尺之度,而靡不中音,故通于礼乐之情者能作音,有本主于中,而以知榘彟之所周者也。
鲁昭公有慈母而爱之,死,为之练冠,故有慈母之服。
阳侯杀蓼侯而窃其夫人,故大飨废夫人之礼。
先王之制,不宜则废之。
末世之事,善则著之,是故礼乐未始有常也。
故圣人制礼乐,而不制于礼乐。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政教有经,而令行为上。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夫夏、商之衰也,不变法而亡;三代之起也,不相袭而王。
故圣人法与时变,礼与俗化。
衣服器械,各便其用;法度制令,各因其宜。
故变古未可非,而循俗未足多也。
百川异源,而皆归于海;百家殊业,而皆务于治。
王道缺而《诗》作,周室废,礼义坏,而《春秋》作。
《诗》、《春秋》,学之美者
周后稷,名弃。
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
姜原为帝喾元妃。
姜原出野,见巨人迹,心欣然说,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
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过者皆辟不践;徙置之林中,适会山林多人,迁之;而弃渠中冰上,飞鸟以其翼覆荐之。
姜原以为神,遂收养长之。
初欲弃之,因名曰弃。
弃为儿时,屹如巨人之志。
其游戏,好种树麻、菽,麻、菽美。
及为成人,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穀者稼穑焉,民皆法则之。
帝尧闻之,举弃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
帝舜曰:“弃,黎民始饥,尔后稷播时百穀。
”封弃于邰,号曰后稷,别姓姬氏。
后稷之兴,在陶唐、虞、夏之际,皆有令德。
后稷卒,子不窋立。
不窋末年,夏后氏政衰,去稷不务,不窋以失其官而饹戎狄之间。
不窋卒,子鞠立。
鞠卒,子公刘立。
公刘虽在戎狄之间,复修后稷之业,务耕种,行地宜,自漆、沮度渭,取材用,行者有资,居者有畜积,民赖其庆。
百姓怀之,多徙而保归焉。
周道之兴自此始,故诗人歌乐思其德。
公刘卒,子庆节立,国于豳。
庆节卒,子皇仆立。
皇仆卒,子差弗立。
差弗卒,子毁隃立。
毁隃卒,子公非立。
公非卒,子高圉立。
高圉卒,子亚圉立。
亚圉卒,子公叔祖类立。
公叔祖类卒,子古公亶父立。
古公亶父复修后稷、公刘之业,积德行义,国人皆戴之。
薰育戎狄攻之,欲得财物,予之。
已复攻,欲得地与民。
民皆怒,欲战。
古公曰:“有民立君,将以利之。
今戎狄所为攻战,以吾地与民。
民之在我,与其在彼,何异。
民欲以我故战,杀人父子而君之,予不忍为。
”乃与私属遂去豳,度漆、沮,逾梁山,止于岐下。
豳人举国扶老携弱,尽复归古公于岐下。
及他旁国闻古公仁,亦多归之。
于是古公乃贬戎狄之俗,而营筑城郭室屋,而邑别居之。
作五官有司。
民皆歌乐之,颂其德。
古公有长子曰太伯,次曰虞仲。
太姜生少子季历,季历娶太任,皆贤妇人,生昌,有圣瑞。
古公曰:“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长子太伯、虞仲知古公欲立季历以传昌,乃二人亡如荆蛮,文身断发,以让季历。
古公卒,季历立,是为公季。
公季修古公遗道,笃于行义,诸侯顺之。
公季卒,子昌立,是为西伯。
西伯曰文王,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公季之法,笃仁,敬老,慈少。
礼下贤者,日中不暇食以待士,士以此多归之。
伯夷、叔齐在孤竹,闻西伯善养老,盍往归之。
太颠、闳夭、散宜生、鬻子、辛甲大夫之徒皆往归之。
崇侯虎谮西伯于殷纣曰:“西伯积善累德,诸侯皆向之,将不利于帝。
”帝纣乃囚西伯于羑里。
闳夭
造父受封
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修。
女修织,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
大业取少典之子,曰女华。
女华生大费,与禹平水土。
已成,帝锡玄圭。
禹受曰:“非予能成,亦大费为辅。
”帝舜曰:“咨尔费,赞禹功,其赐尔皂游。
尔后嗣将大出。
”乃妻之姚姓之玉女。
大费拜受,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是为柏翳。
舜赐姓嬴氏。
大费生子二人:一曰大廉,实鸟俗氏;二曰若木,实费氏。
其玄孙曰费昌,子孙或在中国,或在夷狄。
费昌当夏桀之时,去夏归商,为汤御,以败桀于鸣条。
大廉玄孙曰孟戏、中衍,鸟身人言。
帝太戊闻而卜之使御,吉,遂致使御而妻之。
自太戊以下,中衍之后,遂世有功,以佐殷国,故嬴姓多显,遂为诸侯。
其玄孙曰中潏(jue),在西戎,保西垂。
生蜚廉。
蜚廉生恶来。
恶来有力,蜚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
周武王之伐纣,并杀恶来。
是时蜚廉为纣石北方,还,无所报,为坛霍太山而报,得石棺,铭曰“帝令处父不与殷乱,赐尔石棺以华氏”。
死,遂葬于霍太山。
蜚廉复有子曰季胜。
季胜生孟增。
孟增幸于周成王,是为宅皋狼。
皋狼生衡父,衡父生造父。
造父以善御幸于周缪王,得骥、温骊、骅骝、騄耳之驷,西巡狩,乐而忘归。
徐偃王作乱,造父为缪王御,长驱归周,一日千里以救乱。
缪王以赵城封造父,造父族由此为赵氏。
自蜚廉生季胜已下五世至造父,别居赵。
赵衰其后也。
恶来革者,蜚廉子也,蚤死。
有子曰女防。
女防生旁皋,旁皋生太几,太几生大骆,大骆生非子。
以造父之宠,皆蒙赵城,姓赵氏。
位列诸侯
非子居犬丘,好马及畜,善养息之。
犬丘人言之周孝王,孝王召使主马于汧渭之闲,马大蕃息。
孝王欲以为大骆适嗣。
申侯之女为大骆妻,生子成为适。
申侯乃言孝王曰:“昔我先郦山之女,为戎胥轩妻,生中潏,以亲故归周,保西垂,西垂以其故和睦。
今我复与大骆妻,生适子成。
申骆重婚,西戎皆服,所以为王。
王其图之。
”于是孝王曰:“昔伯翳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赐姓嬴。
今其后世亦为朕息马,朕其分土为附庸。
”邑之秦,使复续嬴氏祀,号曰秦嬴。
亦不废申侯之女子为骆适者,以和西戎。
秦嬴生秦侯。
秦侯立十年,卒。
生公伯。
公伯立三年,卒。
生秦仲。
秦仲立三年,周厉王无道,诸侯或叛之。
西戎反王室,灭犬丘大骆之族。
周宣王即位,乃以秦仲为大夫,诛西戎。
西戎杀秦仲。
秦仲立二十三年,死于戎。
有子五人,其长者曰庄公。
周宣王乃召庄公昆弟五人,与兵七千人,使伐西戎,破之。
于是复予秦仲后,及其
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
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
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郸。
及生,名为政,姓赵氏。
年十三岁,庄襄王死,政代立为秦王。
当是之时,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北收上郡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郡;东至荥阳,灭二周,置三川郡。
吕不韦为相,封十万户,号曰文信侯。
招致宾客游士,欲以并天下。
李斯为舍人。
蒙骜、王齮、麃公等为将军。
王年少,初即位,委国事大臣。
晋阳反,元年,将军蒙骜击定之。
二年,麃公将卒攻卷,斩首三万。
三年,蒙骜攻韩,取十三城。
王齮死。
十月,将军蒙骜攻魏氏畼、有诡。
岁大饥。
四年,拔畼、有诡。
三月,军罢。
秦质子归自赵,赵太子出归国。
十月庚寅,蝗虫从东方来,蔽天。
天下疫。
百姓内粟千石,拜爵一级。
五年,将军骜攻魏,定酸枣、燕、虚、长平、雍丘、山阳城,皆拔之,取二十城。
初置东郡。
冬雷。
六年,韩、魏、赵、卫、楚共击秦,取寿陵。
秦出兵,五国兵罢。
拔卫,迫东郡,其君角率其支属徙居野王,阻其山以保魏之河内。
七年,彗星先出东方,见北方,五月见西方。
将军骜死。
以攻龙、孤、庆都,还兵攻汲。
彗星复见西方十六日。
夏太后死。
八年,王弟长安君成蟜将军击赵,反,死屯留,军吏皆斩死,迁其民于临洮。
将军壁死,卒屯留、蒲鶮反,戮其尸。
河鱼大上,轻车重马东就食。
嫪毐封为长信侯。
予之山阳地,令毐居之。
宫室车马衣服苑囿驰猎恣毐。
事无小大皆决于毐。
又以河西太原郡更为毐国。
九年,彗星见,或竟天。
攻魏垣、蒲阳。
四月,上宿雍。
己酉,王冠,带剑。
长信侯毐作乱而觉,矫王御玺及太后玺以发县卒及卫卒、官骑、戎翟君公、舍人,将欲攻蕲年宫为乱。
王知之,令相国昌平君、昌文君发卒攻毐。
战咸阳,斩首数百,皆拜爵,及宦者皆在战中,亦拜爵一级。
毐等败走。
即令国中:有生得毐,赐钱百万;杀之,五十万。
尽得毐等。
卫尉竭、内史肆、佐弋竭、中大夫令齐等二十人皆枭首。
车裂以徇,灭其宗。
及其舍人,轻者为鬼薪。
及夺爵迁蜀四千余家,家房陵。
是月寒冻,有死者。
杨端和攻衍氏。
彗星见西方,又见北方,从斗以南八十日。
十年,相国吕不韦坐嫪毐免。
桓齮为将军。
齐、赵来置酒。
齐人茅焦说秦王曰:“秦方以天下为事,而大王有迁母太后之名,恐诸侯闻之,由此倍秦也。
”秦王乃迎太后于雍而入咸阳,复居甘泉宫。
大索,逐客,李斯上书说,乃止逐客令。
李斯因说秦王,请先取韩以恐他国,于是使斯下韩。
韩王患之。
与韩非谋弱秦。
大梁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初起时,年二十四。
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项梁怒之。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
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
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
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籍长八尺馀,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
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
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是时桓楚亡在泽中。
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
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守曰:「诺。」梁召籍入。
须臾,梁眴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
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
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
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
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
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
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候、司马。
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
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众乃皆伏。
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广陵人召平于是为陈王徇广陵,未能下。
闻陈王败走,秦兵又且至,乃渡江矫陈王命,拜梁为楚王上柱国。
曰:「江东已定,急引兵西击秦。」项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
闻陈婴已下东阳,使使欲与连和俱西。
陈婴者,故东阳令史,居县中,素信谨,称为长者。
东阳少年杀其令,相聚数千人,欲置长,无适用,乃请陈婴。
婴谢不能,遂彊立婴为长,县中从者得二万人。
少年欲立婴便为王,异军苍头特起。
陈婴母谓婴曰:「自我为汝家妇,未尝闻汝先古之有贵者。
今暴得大名,不祥。
不如有所属,事成犹得封侯,事败易以亡,非世所指名也。」婴乃不敢为王。
谓其军吏曰:「项氏世世将家,有名于楚。
今欲举大事,将非其人,不可。
我倚名族,亡秦必矣。」于是众从其言,以兵属项梁。
项梁渡淮,黥布、蒲将军亦以兵属焉。
凡六七万人,军下邳。
当是时,秦嘉已立景驹为楚王,军彭城东,欲距项梁。
项梁谓军吏
中宫天极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旁三星三公,或曰子属。
后句四星,末大星正妃,馀三星后宫之属也。
环之匡卫十二星,籓臣。
皆曰紫宫。
前列直斗口三星,随北端兑,若见若不,曰阴德,或曰天一。
紫宫左三星曰天枪,右五星曰天棓,后六星绝汉抵营室,曰阁道。
北斗七星,所谓“旋、玑、玉衡以齐七政”。
杓携龙角,衡殷南斗,魁枕参首。
用昏建者杓;杓,自华以西南。
夜半建者衡;衡,殷中州河、济之间。
平旦建者魁;魁,海岱以东北也。
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乡。
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于斗。
斗魁戴匡六星曰文昌宫:一曰上将,二曰次将,三曰贵相,四曰司命,五曰司中,六曰司禄。
在斗魁中,贵人之牢。
魁下六星,两两相比者,名曰三能。
三能色齐,君臣和;不齐,为乖戾。
辅星明近,辅臣亲彊;斥小,疏弱。
杓端有两星:一内为矛,招摇;一外为盾,天锋。
有句圜十五星,属杓,曰贱人之牢。
其牢中星实则囚多,虚则开出。
天一、枪、棓、矛、盾动摇,角大,兵起。
东宫苍龙,房、心。
心为明堂,大星天王,前后星子属。
不欲直,直则天王失计。
房为府,曰天驷。
其阴,右骖。
旁有两星曰衿;北一星曰辖。
东北曲十二星曰旗。
旗中四星天市;中六星曰市楼。
市中星众者实;其虚则秏。
房南众星曰骑官。
左角,李;右角,将。
大角者,天王帝廷。
其两旁各有三星,鼎足句之,曰摄提。
摄提者,直斗杓所指,以建时节,故曰“摄提格”。
亢为疏庙,主疾。
其南北两大星,曰南门。
氐为天根,主疫。
  尾为九子,曰君臣;斥绝,不和。
箕为敖客,曰口舌。
火犯守角,则有战。
房、心,王者恶之也。
南宫朱鸟,权、衡。
衡,太微,三光之廷。
匡卫十二星,籓臣:西,将;东,相;南四星,执法;中,端门;门左右,掖门。
门内六星,诸侯。
其内五星,五帝坐。
后聚一十五星,蔚然,曰郎位;傍一大星,将位也。
月、五星顺入,轨道,司其出,所守,天子所诛也。
其逆入,若不轨道,以所犯命之;中坐,成形,皆群下从谋也。
金、火尤甚。
廷籓西有隋星五,曰少微,士大夫。
权,轩辕。
轩辕,黄龙体。
前大星,女主象;旁小星,御者后宫属。
月、五星守犯者,如衡占。
东井为水事。
其西曲星曰钺。
钺北,北河;南,南河;两河、天阙间为关梁。
舆鬼,鬼祠事;中白者为质。
火守南北河,兵起,谷不登。
故德成衡,观成潢,伤成钺,祸成井,诛成质。
柳为鸟注,主木草。
七星,颈,为员官。
主急事。
张,素,为厨,主觞客。
翼为羽翮,主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11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