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嵇、阮寂寥、尹、班超忽,高筵不嗣,中宵谁赏?古今惜芳辰者停鹤轸於风衢,怀幽契者伫鸾觞於月径。
已矣哉!林壑遂丧,烟霞少对;良会不恒,神交复几?请沃非常之思,但宣绝代之游。
托同志於百龄,求知已於千载。
道之存矣,无乃然乎?人赋一言,俱裁四韵。
愈白,进士刘君足下:
辱笺,教以所不及,既荷厚赐,且愧其诚然,幸甚幸甚!
凡举进士者,于先进之门,何所不往?先进之于后辈,苟见其至,宁可以不答其意邪?来者则接之,举城士大夫莫不皆然,而愈不幸独有接后辈名,名之所存,谤之所归也。
有来问者,不敢不以诚答。
或问:“为文宜何师?”必谨对曰:“宜师古圣人。
”曰:“古圣贤人所为书具存,辞皆不同,宜何师?”必谨对曰:“师其意不师其辞。
”又问曰:“文宜易宜难?”必谨对曰:“无难易,惟其是尔。
”如是而已,非固开其为此,而禁其为彼也。
夫百物朝夕所见者,人皆不注视也,及睹其异者,则共观而言之。
夫文岂异于是乎?汉朝人莫不能为文,独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扬雄为之最。
然则用功深者,其收名也远。
若皆与世沉浮,不自树立,虽不为当时所怪,亦必无后世之传也。
足下家中百物,皆赖而用也,然其所珍爱者,必非常物。
夫君子之于文,岂异于是乎?今后进之为文,能深探而力取之,以古圣贤人为法者,虽未必皆是,要若有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扬雄之徒出,必自于此,不自于循常之徒也一若圣人之道,不用文则已.用则必尚其能者。
能者非他,能自树立,不因循者是也!有文字来,谁不为文,然其存于今者,必其能者也。
顾常以此为说耳。
愈于足下,忝同道而先进者,又常从游于贤尊给事,既辱厚赐,又安得不进其所有以为答也:足下以为何如?愈白。
丞之职所以贰令,于一邑无所不当问。
其下主簿、尉,主簿、尉乃有分职。
丞位高而逼,例以嫌不可否事。
文书行,吏抱成案诣丞,卷其前,钳以左手,右手摘纸尾,雁鹜行以进,平立睨丞曰:“当署。
”丞涉笔占位,署惟谨,目吏,问:“可不可?”吏曰:“得。
”则退。
不敢略省,漫不知何事。
官虽尊,力势反出主簿、尉下。
谚数慢,必曰“丞”。
至以相訾謷。
丞之设,岂端使然哉?
博陵崔斯立,种学绩文,以蓄其有,泓涵演迤,日大以肆。
贞元初,挟其能战艺于京师,再进再屈千人。
元和初,以前大理评事言得失黜官,再转而为丞兹邑。
始至,喟曰:“官无卑,顾材不足塞职。
”既噤不得施用,又喟曰:“丞哉,丞哉!余不负丞,而丞负余。
”则尽枿去牙角,一蹑故迹,破崖岸而为之。
丞厅故有记,坏漏污不可读。
斯立易桷与瓦,墁治壁,悉书前任人名氏。
庭有老槐四行,南墙巨竹千梃,俨立若相持,水㶁㶁循除鸣。
斯立痛扫溉,对树二松,日哦其间。
有问者,辄对曰:“余方有公事,子姑去。
”考功郎中知制诰韩愈记。
善而福,不善而灾,天之道也。
用则行,不用则否,人之道也。
天道之反,有水旱残贼之事。
人道之反,有诡谲权诈之事。
是八者谓之机也。
机者,盖天道人道一变耳,非所以悠久也。
苟天无机也,则当善而福,不善而灾,又安得饥夷齐而饱盗跖?苟人无机也,则当用则行,不用则否,又何必拜阳货而劫卫使?是圣人之变合于其天者,不得已而有也。
故曰机。
古之取天下也以民心⑵,今之取天下也以民命⑶。
唐虞尚仁⑷,天下之民从而帝之⑸。
不曰取天下以民心者乎?汉魏尚权⑹,驱赤子于利刃之下⑺,争寸土于百战之内,由士为诸侯,由诸侯为天子,非兵不能威⑻,非战不能服⑼。
不曰取天下以民命者乎?
由是编之为术⑽。
术愈精而杀人愈多⑾,法益切而害物益甚⑿。
呜呼!其亦不仁矣!
蚩蚩之类⒀,不敢惜死者,上惧乎刑⒁,次贪乎赏。
民之于君,由子也⒂,何异乎父欲杀其子,先绐以威⒃,后啖以利哉⒄?
孟子曰:“‘我善为阵,我善为战’,大罪也⒅。
”使后之君于民有是者⒆,虽不得土⒇,吾以为犹土焉。
论曰:文字者总而为言,若分而为义,则文者祖父,字者子孙。
察其物形,得其文理,故谓之曰“文”。
母子相生,孳乳浸多,因名之为“字”。
题于竹帛,则目之曰“书”。
文也者,其道焕焉。
日、月、星、辰,天之文也;五岳、四渎,地之文也;城阙、朝仪,人之文也。
字之与书,理亦归一。
因文为用,相须而成。
名言诸无,宰制群有。
何幽不贯,何远不经,可谓事简而应博。
范围宇宙,分别川原高下之可居,土壤沃瘠之可殖,是以八荒籍矣。
纪纲人伦,显明政体。
君父尊严,而爱敬尽礼;长幼班列,而上下有序,是以大道行焉。
阐典、坟之大猷,成国家之盛业者,莫近乎书。
其后能者加之以玄妙,故有翰墨之道生焉。
世之贤达,莫不珍贵。
时有吏部苏侍郎晋、兵部王员外翰,俱朝端英秀,词场雄伯,谓仆曰:“文章虽久游心,翰墨近甚留意。
若此妙事,古来少有知者,今拟讨论之。
欲造《书赋》,兼与公作《书断》后序。
王僧虔虽有赋,王俭制其序,殊不足动人。
如陆平原《文赋》,实为名作,若不造其极境,无由伏后世人心。
若不知书之深意与文若为差别,虽未穷其精微,粗知其梗概。
公试为薄言之。
”仆答曰:“深识书者,惟观神彩,不见字形。
若精意玄鉴,则物无遗照,何有不通?”王曰:“幸为言之。
”仆曰:“文则数言,乃成其意;书则一字,已见其心。
可谓简易之道。
欲知其妙,初观莫测,久视弥珍。
虽书已缄藏,而心追目极,情犹眷眷者,是为妙矣。
然须考其发意所由,从心者为上,从眼者为下。
先其草创立体,后其因循著名。
虽功用多而有声,终性情少而无象。
同乎糟粕,其味可知。
不由灵台,必乏神气。
其形悴者,其心不长。
状貌显而易明,风神隐而难辨。
有若贤才君子,立行立言,言则可知,行不可见。
自非冥心玄照,闭目深视,则识不尽矣。
可以心契,非可言宣。
”别经旬月,后见乃有愧色。
云:“书道亦大玄妙,翰与苏侍郎初并轻忽之,以为赋不足言者,今始知其极难下语,不比于《文赋》。
书道尤广,虽沉思多日,言不尽意,竟不能成。
”仆谓之曰:“员外用心尚疏。
在万事皆有细微之理,而况乎书。
凡展臂曰寻,倍寻曰常,人间无不尽解。
若智者出乎寻常之外,入乎幽隐之间,追虚捕微,探奇掇妙,人纵思之,则尽不能解。
用心精粗之异,有过于是。
心若不有异照,口必不能异言,况有异能之事乎?请以此理推之。
”后见苏云:“近与王员外相见,知不足赋也。
说云引喻少语,不能尽会通之识,更共观张所商榷先贤书处,有见所品藻优劣,二人平章,遂能触类比兴,意且无限,言之无涯,古
今年子月月望,长安重雪终日,玉花搅空,舞下散地,予与友生喜之。
因自所居南行百许步,登崇冈,上青龙寺门。
门高出绝寰埃,宜写目放抱。
今之日尽得雪境,惟长安多高,我不与并。
日既夕,为寺僧道深所留,遂引入堂中。
初夜有皓影入室,室中人咸谓雪光射来,复开门偶立,见冱云驳尽,太虚真气如帐碧玉。
有月一轮,其大如盘,色如银,凝照东方,辗碧玉上征,不见辙迹。
至乙夜,帖悬天心。
予喜方雪而望舒复至,乃与友生出大门恣视。
直前终南,开千叠屏风,张其一方。
东原接去,与蓝岩骊峦,群琼含光。
北朝天宫,宫中有崇阙洪观,如甃珪叠璐,出空横虚。
此时定身周目,谓六合八极,作我虚室。
峨峨帝城,白玉之京,觉我五藏出濯清光中,俗埃落地。
涂然寒胶,莹然鲜著,彻入骨肉。
众骸跃举,若生羽翎,与神仙人游云天汗漫之上,冲然而不知其足犹蹋寺地,身犹求世名。
二三子相视,亦不知向之从何而来,今之从何而遁。
不讳言,不声,复根还始,认得真性。
非天借静象,安能辅吾浩然之气若是邪!且冬之时凝冱有之矣,若求其上月下雪,中零清霜,如今夕或寡。
某以其寡不易会,而三者俱白,故序之耳。
臣某闻:天地闭而贤人隐。
云雷屯而君子用。
臣伏见前翰林供奉李白,年五十有七。
天宝初⑴,五府交辟,不求闻达,亦由子真谷口,名动京师。
上皇闻而悦之,召入禁掖。
既润色于鸿业,或间草于王言,雍容揄扬,特见褒赏。
为贱臣诈诡,遂放归山。
闲居制作,言盈数万。
属逆胡暴乱,避地庐山,遇永王东巡胁行⑵,中道奔走,却至彭泽。
具已陈首。
前后经宣慰大使崔涣及臣推复清雪,寻经奏闻。
臣闻古之诸侯进贤受上赏,蔽贤受明戮。
若三适称美,必九锡先荣,垂之典谋,永以为训。
臣所荐李白,实审无辜。
怀经济之才,抗巢、由之节⑶,文可以变风俗,学可以究天人,一命不沾,四海称屈。
伏惟陛下大明广运,至道无偏,收其希世之英,以为清朝之宝。
昔四皓遭高皇而不起,翼惠帝而方来⑷。
君臣离合,亦各有数,岂使此人名扬宇宙而枯槁当年?传曰:举逸人而天下归心。
伏惟陛下,回太阳之高晖,流覆盆之下照,特请拜一京官,献可替否,以光朝列,则四海豪俊,引领知归。
不胜凄凄之至,敢陈荐以闻。
淮南小寿山谨使东峰金衣双鹤,衔飞云锦书於维扬孟公足下曰:“仆包大块之气,生洪荒之间,连翼轸之分野,控荆衡之远势。
盘薄万古,邈然星河,凭天霓以结峰,倚斗极而横嶂。
颇能攒吸霞雨,隐居灵仙,产隋侯之明珠,蓄卞氏之光宝,罄宇宙之美,殚造化之奇。
方与昆仑抗行,阆风接境,何人间巫、庐、台、霍之足陈耶?昨於山人李白处,见吾子移白,责仆以多奇,叱仆以特秀,而盛谈三山五岳之美,谓仆小山无名无德而称焉。
观乎斯言,何太谬之甚也?吾子岂不闻乎?无名为天地之始,有名为万物之母。
假令登封禋祀,曷足以大道讥耶?然皆损人费物,庖杀致祭,暴殄草木,镌刻金石,使载图典,亦未足为贵乎?且达人庄生,常有馀论,以为斥鷃不羡於鹏鸟,秋毫可并於太山。
由斯而谈,何小大之殊也?又怪於诸山藏国宝,隐国贤,使吾君榜道烧山,披访不获,非通谈也。
夫皇王登极,瑞物昭至,蒲萄翡翠以纳贡,河图洛书以应符。
设天纲而掩贤,穷月竁以率职。
天不秘宝,地不藏珍,风威百蛮,春养万物。
王道无外,何英贤珍玉而能伏匿於岩穴耶?所谓榜道烧山,此则王者之德未广矣。
昔太公大贤,傅说明德,栖渭川之水,藏虞虢之岩,卒能形诸兆朕,感乎梦想。
此则天道闇合,岂劳乎搜访哉?果投竿诣麾,舍筑作相,佐周文,赞武丁,总而论之,山亦何罪?乃知岩穴为养贤之域,林泉非秘宝之区,则仆之诸山,亦何负於国家矣?近者逸人李白,自峨眉而来,尔其天为容,道为貌,不屈已,不干人,巢、由以来,一人而已。
乃蚪蟠龟息,遁乎此山。
仆尝弄之以绿绮,卧之以碧云,漱之以琼液。
饵之以金砂,既而童颜益春,真气愈茂,将欲倚剑天外,挂弓扶桑。
浮四海,横八荒,出宇宙之寥廓,登云天之渺茫。
俄而李公仰天长吁,谓其友人曰:吾未可去也。
吾与尔,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一身。
安能餐君紫霞,荫君青松,乘君鸾鹤,驾君虬龙,一朝飞腾,为方丈、蓬莱之人耳?此则未可也。
乃相与卷其丹书,匣其瑶琴,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
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
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义毕,然後与陶朱、留侯,浮五湖,戏沧洲,不足为难矣。
即仆林下之所隐容,岂不大哉?必能资其聪明,辅其正气,借之以物色,发之以文章,虽烟花中贫,没齿无恨。
其有山精木魅,雄虺猛兽,以驱之四荒,磔裂原野,使影迹绝灭,不干户庭。
亦遣清风扫门,明月侍坐。
此乃养贤之心,实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8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