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白,進士劉君足下:
辱箋,教以所不及,既荷厚賜,且愧其誠然,幸甚幸甚!
凡舉進士者,於先進之門,何所不往?先進之於後輩,苟見其至,寧可以不答其意邪?來者則接之,舉城士大夫莫不皆然,而愈不幸獨有接後輩名,名之所存,謗之所歸也。
有來問者,不敢不以誠答。
或問:“爲文宜何師?”必謹對曰:“宜師古聖人。
”曰:“古聖賢人所爲書具存,辭皆不同,宜何師?”必謹對曰:“師其意不師其辭。
”又問曰:“文宜易宜難?”必謹對曰:“無難易,惟其是爾。
”如是而已,非固開其爲此,而禁其爲彼也。
夫百物朝夕所見者,人皆不注視也,及睹其異者,則共觀而言之。
夫文豈異於是乎?漢朝人莫不能爲文,獨司馬相如、太史公、劉向、揚雄爲之最。
然則用功深者,其收名也遠。
若皆與世沉浮,不自樹立,雖不爲當時所怪,亦必無後世之傳也。
足下家中百物,皆賴而用也,然其所珍愛者,必非常物。
夫君子之於文,豈異於是乎?今後進之爲文,能深探而力取之,以古聖賢人爲法者,雖未必皆是,要若有司馬相如、太史公、劉向、揚雄之徒出,必自於此,不自於循常之徒也一若聖人之道,不用文則已.用則必尚其能者。
能者非他,能自樹立,不因循者是也!有文字來,誰不爲文,然其存於今者,必其能者也。
顧常以此爲說耳。
愈於足下,忝同道而先進者,又常從遊於賢尊給事,既辱厚賜,又安得不進其所有以爲答也:足下以爲何如?愈白。
辱箋,教以所不及,既荷厚賜,且愧其誠然,幸甚幸甚!
凡舉進士者,於先進之門,何所不往?先進之於後輩,苟見其至,寧可以不答其意邪?來者則接之,舉城士大夫莫不皆然,而愈不幸獨有接後輩名,名之所存,謗之所歸也。
有來問者,不敢不以誠答。
或問:“爲文宜何師?”必謹對曰:“宜師古聖人。
”曰:“古聖賢人所爲書具存,辭皆不同,宜何師?”必謹對曰:“師其意不師其辭。
”又問曰:“文宜易宜難?”必謹對曰:“無難易,惟其是爾。
”如是而已,非固開其爲此,而禁其爲彼也。
夫百物朝夕所見者,人皆不注視也,及睹其異者,則共觀而言之。
夫文豈異於是乎?漢朝人莫不能爲文,獨司馬相如、太史公、劉向、揚雄爲之最。
然則用功深者,其收名也遠。
若皆與世沉浮,不自樹立,雖不爲當時所怪,亦必無後世之傳也。
足下家中百物,皆賴而用也,然其所珍愛者,必非常物。
夫君子之於文,豈異於是乎?今後進之爲文,能深探而力取之,以古聖賢人爲法者,雖未必皆是,要若有司馬相如、太史公、劉向、揚雄之徒出,必自於此,不自於循常之徒也一若聖人之道,不用文則已.用則必尚其能者。
能者非他,能自樹立,不因循者是也!有文字來,誰不爲文,然其存於今者,必其能者也。
顧常以此爲說耳。
愈於足下,忝同道而先進者,又常從遊於賢尊給事,既辱厚賜,又安得不進其所有以爲答也:足下以爲何如?愈白。
丞之職所以貳令,於一邑無所不當問。
其下主簿、尉,主簿、尉乃有分職。
丞位高而逼,例以嫌不可否事。
文書行,吏抱成案詣丞,卷其前,鉗以左手,右手摘紙尾,雁鶩行以進,平立睨丞曰:“當署。
”丞涉筆佔位,署惟謹,目吏,問:“可不可?”吏曰:“得。
”則退。
不敢略省,漫不知何事。
官雖尊,力勢反出主簿、尉下。
諺數慢,必曰“丞”。
至以相訾謷。
丞之設,豈端使然哉?
博陵崔斯立,種學績文,以蓄其有,泓涵演迤,日大以肆。
貞元初,挾其能戰藝於京師,再進再屈千人。
元和初,以前大理評事言得失黜官,再轉而爲丞茲邑。
始至,喟曰:“官無卑,顧材不足塞職。
”既噤不得施用,又喟曰:“丞哉,丞哉!餘不負丞,而丞負餘。
”則盡枿去牙角,一躡故跡,破崖岸而爲之。
丞廳故有記,壞漏污不可讀。
斯立易桷與瓦,墁治壁,悉書前任人名氏。
庭有老槐四行,南牆巨竹千梃,儼立若相持,水㶁㶁循除鳴。
斯立痛掃溉,對樹二鬆,日哦其間。
有問者,輒對曰:“餘方有公事,子姑去。
”考功郎中知制誥韓愈記。
其下主簿、尉,主簿、尉乃有分職。
丞位高而逼,例以嫌不可否事。
文書行,吏抱成案詣丞,卷其前,鉗以左手,右手摘紙尾,雁鶩行以進,平立睨丞曰:“當署。
”丞涉筆佔位,署惟謹,目吏,問:“可不可?”吏曰:“得。
”則退。
不敢略省,漫不知何事。
官雖尊,力勢反出主簿、尉下。
諺數慢,必曰“丞”。
至以相訾謷。
丞之設,豈端使然哉?
博陵崔斯立,種學績文,以蓄其有,泓涵演迤,日大以肆。
貞元初,挾其能戰藝於京師,再進再屈千人。
元和初,以前大理評事言得失黜官,再轉而爲丞茲邑。
始至,喟曰:“官無卑,顧材不足塞職。
”既噤不得施用,又喟曰:“丞哉,丞哉!餘不負丞,而丞負餘。
”則盡枿去牙角,一躡故跡,破崖岸而爲之。
丞廳故有記,壞漏污不可讀。
斯立易桷與瓦,墁治壁,悉書前任人名氏。
庭有老槐四行,南牆巨竹千梃,儼立若相持,水㶁㶁循除鳴。
斯立痛掃溉,對樹二鬆,日哦其間。
有問者,輒對曰:“餘方有公事,子姑去。
”考功郎中知制誥韓愈記。
論曰:文字者總而爲言,若分而爲義,則文者祖父,字者子孫。
察其物形,得其文理,故謂之曰“文”。
母子相生,孳乳浸多,因名之爲“字”。
題於竹帛,則目之曰“書”。
文也者,其道煥焉。
日、月、星、辰,天之文也;五嶽、四瀆,地之文也;城闕、朝儀,人之文也。
字之與書,理亦歸一。
因文爲用,相須而成。
名言諸無,宰制羣有。
何幽不貫,何遠不經,可謂事簡而應博。
範圍宇宙,分別川原高下之可居,土壤沃瘠之可殖,是以八荒籍矣。
紀綱人倫,顯明政體。
君父尊嚴,而愛敬盡禮;長幼班列,而上下有序,是以大道行焉。
闡典、墳之大猷,成國家之盛業者,莫近乎書。
其後能者加之以玄妙,故有翰墨之道生焉。
世之賢達,莫不珍貴。
時有吏部蘇侍郎晉、兵部王員外翰,俱朝端英秀,詞場雄伯,謂僕曰:“文章雖久遊心,翰墨近甚留意。
若此妙事,古來少有知者,今擬討論之。
欲造《書賦》,兼與公作《書斷》後序。
王僧虔雖有賦,王儉制其序,殊不足動人。
如陸平原《文賦》,實爲名作,若不造其極境,無由伏後世人心。
若不知書之深意與文若爲差別,雖未窮其精微,粗知其梗概。
公試爲薄言之。
”僕答曰:“深識書者,惟觀神彩,不見字形。
若精意玄鑑,則物無遺照,何有不通?”王曰:“幸爲言之。
”僕曰:“文則數言,乃成其意;書則一字,已見其心。
可謂簡易之道。
欲知其妙,初觀莫測,久視彌珍。
雖書已緘藏,而心追目極,情猶眷眷者,是爲妙矣。
然須考其發意所由,從心者爲上,從眼者爲下。
先其草創立體,後其因循著名。
雖功用多而有聲,終性情少而無象。
同乎糟粕,其味可知。
不由靈臺,必乏神氣。
其形悴者,其心不長。
狀貌顯而易明,風神隱而難辨。
有若賢才君子,立行立言,言則可知,行不可見。
自非冥心玄照,閉目深視,則識不盡矣。
可以心契,非可言宣。
”別經旬月,後見乃有愧色。
雲:“書道亦大玄妙,翰與蘇侍郎初並輕忽之,以爲賦不足言者,今始知其極難下語,不比於《文賦》。
書道尤廣,雖沉思多日,言不盡意,竟不能成。
”僕謂之曰:“員外用心尚疏。
在萬事皆有細微之理,而況乎書。
凡展臂曰尋,倍尋曰常,人間無不盡解。
若智者出乎尋常之外,入乎幽隱之間,追虛捕微,探奇掇妙,人縱思之,則盡不能解。
用心精粗之異,有過於是。
心若不有異照,口必不能異言,況有異能之事乎?請以此理推之。
”後見蘇雲:“近與王員外相見,知不足賦也。
說雲引喻少語,不能盡會通之識,更共觀張所商榷先賢書處,有見所品藻優劣,二人平章,遂能觸類比興,意且無限,言之無涯,古
察其物形,得其文理,故謂之曰“文”。
母子相生,孳乳浸多,因名之爲“字”。
題於竹帛,則目之曰“書”。
文也者,其道煥焉。
日、月、星、辰,天之文也;五嶽、四瀆,地之文也;城闕、朝儀,人之文也。
字之與書,理亦歸一。
因文爲用,相須而成。
名言諸無,宰制羣有。
何幽不貫,何遠不經,可謂事簡而應博。
範圍宇宙,分別川原高下之可居,土壤沃瘠之可殖,是以八荒籍矣。
紀綱人倫,顯明政體。
君父尊嚴,而愛敬盡禮;長幼班列,而上下有序,是以大道行焉。
闡典、墳之大猷,成國家之盛業者,莫近乎書。
其後能者加之以玄妙,故有翰墨之道生焉。
世之賢達,莫不珍貴。
時有吏部蘇侍郎晉、兵部王員外翰,俱朝端英秀,詞場雄伯,謂僕曰:“文章雖久遊心,翰墨近甚留意。
若此妙事,古來少有知者,今擬討論之。
欲造《書賦》,兼與公作《書斷》後序。
王僧虔雖有賦,王儉制其序,殊不足動人。
如陸平原《文賦》,實爲名作,若不造其極境,無由伏後世人心。
若不知書之深意與文若爲差別,雖未窮其精微,粗知其梗概。
公試爲薄言之。
”僕答曰:“深識書者,惟觀神彩,不見字形。
若精意玄鑑,則物無遺照,何有不通?”王曰:“幸爲言之。
”僕曰:“文則數言,乃成其意;書則一字,已見其心。
可謂簡易之道。
欲知其妙,初觀莫測,久視彌珍。
雖書已緘藏,而心追目極,情猶眷眷者,是爲妙矣。
然須考其發意所由,從心者爲上,從眼者爲下。
先其草創立體,後其因循著名。
雖功用多而有聲,終性情少而無象。
同乎糟粕,其味可知。
不由靈臺,必乏神氣。
其形悴者,其心不長。
狀貌顯而易明,風神隱而難辨。
有若賢才君子,立行立言,言則可知,行不可見。
自非冥心玄照,閉目深視,則識不盡矣。
可以心契,非可言宣。
”別經旬月,後見乃有愧色。
雲:“書道亦大玄妙,翰與蘇侍郎初並輕忽之,以爲賦不足言者,今始知其極難下語,不比於《文賦》。
書道尤廣,雖沉思多日,言不盡意,竟不能成。
”僕謂之曰:“員外用心尚疏。
在萬事皆有細微之理,而況乎書。
凡展臂曰尋,倍尋曰常,人間無不盡解。
若智者出乎尋常之外,入乎幽隱之間,追虛捕微,探奇掇妙,人縱思之,則盡不能解。
用心精粗之異,有過於是。
心若不有異照,口必不能異言,況有異能之事乎?請以此理推之。
”後見蘇雲:“近與王員外相見,知不足賦也。
說雲引喻少語,不能盡會通之識,更共觀張所商榷先賢書處,有見所品藻優劣,二人平章,遂能觸類比興,意且無限,言之無涯,古
今年子月月望,長安重雪終日,玉花攪空,舞下散地,予與友生喜之。
因自所居南行百許步,登崇岡,上青龍寺門。
門高出絕寰埃,宜寫目放抱。
今之日盡得雪境,惟長安多高,我不與並。
日既夕,爲寺僧道深所留,遂引入堂中。
初夜有皓影入室,室中人鹹謂雪光射來,復開門偶立,見冱雲駁盡,太虛真氣如帳碧玉。
有月一輪,其大如盤,色如銀,凝照東方,輾碧玉上徵,不見轍跡。
至乙夜,帖懸天心。
予喜方雪而望舒復至,乃與友生出大門恣視。
直前終南,開千疊屏風,張其一方。
東原接去,與藍巖驪巒,羣瓊含光。
北朝天宮,宮中有崇闕洪觀,如甃珪疊璐,出空橫虛。
此時定身周目,謂六合八極,作我虛室。
峨峨帝城,白玉之京,覺我五藏出濯清光中,俗埃落地。
塗然寒膠,瑩然鮮著,徹入骨肉。
衆骸躍舉,若生羽翎,與神仙人遊雲天汗漫之上,衝然而不知其足猶蹋寺地,身猶求世名。
二三子相視,亦不知向之從何而來,今之從何而遁。
不諱言,不聲,復根還始,認得真性。
非天借靜象,安能輔吾浩然之氣若是邪!且冬之時凝冱有之矣,若求其上月下雪,中零清霜,如今夕或寡。
某以其寡不易會,而三者俱白,故序之耳。
因自所居南行百許步,登崇岡,上青龍寺門。
門高出絕寰埃,宜寫目放抱。
今之日盡得雪境,惟長安多高,我不與並。
日既夕,爲寺僧道深所留,遂引入堂中。
初夜有皓影入室,室中人鹹謂雪光射來,復開門偶立,見冱雲駁盡,太虛真氣如帳碧玉。
有月一輪,其大如盤,色如銀,凝照東方,輾碧玉上徵,不見轍跡。
至乙夜,帖懸天心。
予喜方雪而望舒復至,乃與友生出大門恣視。
直前終南,開千疊屏風,張其一方。
東原接去,與藍巖驪巒,羣瓊含光。
北朝天宮,宮中有崇闕洪觀,如甃珪疊璐,出空橫虛。
此時定身周目,謂六合八極,作我虛室。
峨峨帝城,白玉之京,覺我五藏出濯清光中,俗埃落地。
塗然寒膠,瑩然鮮著,徹入骨肉。
衆骸躍舉,若生羽翎,與神仙人遊雲天汗漫之上,衝然而不知其足猶蹋寺地,身猶求世名。
二三子相視,亦不知向之從何而來,今之從何而遁。
不諱言,不聲,復根還始,認得真性。
非天借靜象,安能輔吾浩然之氣若是邪!且冬之時凝冱有之矣,若求其上月下雪,中零清霜,如今夕或寡。
某以其寡不易會,而三者俱白,故序之耳。
臣某聞:天地閉而賢人隱。
雲雷屯而君子用。
臣伏見前翰林供奉李白,年五十有七。
天寶初⑴,五府交闢,不求聞達,亦由子真谷口,名動京師。
上皇聞而悅之,召入禁掖。
既潤色於鴻業,或間草於王言,雍容揄揚,特見褒賞。
爲賤臣詐詭,遂放歸山。
閒居製作,言盈數萬。
屬逆胡暴亂,避地廬山,遇永王東巡脅行⑵,中道奔走,卻至彭澤。
具已陳首。
前後經宣慰大使崔渙及臣推復清雪,尋經奏聞。
臣聞古之諸侯進賢受上賞,蔽賢受明戮。
若三適稱美,必九錫先榮,垂之典謀,永以爲訓。
臣所薦李白,實審無辜。
懷經濟之才,抗巢、由之節⑶,文可以變風俗,學可以究天人,一命不沾,四海稱屈。
伏惟陛下大明廣運,至道無偏,收其希世之英,以爲清朝之寶。
昔四皓遭高皇而不起,翼惠帝而方來⑷。
君臣離合,亦各有數,豈使此人名揚宇宙而枯槁當年?傳曰:舉逸人而天下歸心。
伏惟陛下,回太陽之高暉,流覆盆之下照,特請拜一京官,獻可替否,以光朝列,則四海豪俊,引領知歸。
不勝悽悽之至,敢陳薦以聞。
雲雷屯而君子用。
臣伏見前翰林供奉李白,年五十有七。
天寶初⑴,五府交闢,不求聞達,亦由子真谷口,名動京師。
上皇聞而悅之,召入禁掖。
既潤色於鴻業,或間草於王言,雍容揄揚,特見褒賞。
爲賤臣詐詭,遂放歸山。
閒居製作,言盈數萬。
屬逆胡暴亂,避地廬山,遇永王東巡脅行⑵,中道奔走,卻至彭澤。
具已陳首。
前後經宣慰大使崔渙及臣推復清雪,尋經奏聞。
臣聞古之諸侯進賢受上賞,蔽賢受明戮。
若三適稱美,必九錫先榮,垂之典謀,永以爲訓。
臣所薦李白,實審無辜。
懷經濟之才,抗巢、由之節⑶,文可以變風俗,學可以究天人,一命不沾,四海稱屈。
伏惟陛下大明廣運,至道無偏,收其希世之英,以爲清朝之寶。
昔四皓遭高皇而不起,翼惠帝而方來⑷。
君臣離合,亦各有數,豈使此人名揚宇宙而枯槁當年?傳曰:舉逸人而天下歸心。
伏惟陛下,回太陽之高暉,流覆盆之下照,特請拜一京官,獻可替否,以光朝列,則四海豪俊,引領知歸。
不勝悽悽之至,敢陳薦以聞。
淮南小壽山謹使東峯金衣雙鶴,銜飛雲錦書於維揚孟公足下曰:“僕包大塊之氣,生洪荒之間,連翼軫之分野,控荊衡之遠勢。
盤薄萬古,邈然星河,憑天霓以結峯,倚斗極而橫嶂。
頗能攢吸霞雨,隱居靈仙,產隋侯之明珠,蓄卞氏之光寶,罄宇宙之美,殫造化之奇。
方與崑崙抗行,閬風接境,何人間巫、廬、臺、霍之足陳耶?昨於山人李白處,見吾子移白,責僕以多奇,叱僕以特秀,而盛談三山五嶽之美,謂僕小山無名無德而稱焉。
觀乎斯言,何太謬之甚也?吾子豈不聞乎?無名爲天地之始,有名爲萬物之母。
假令登封禋祀,曷足以大道譏耶?然皆損人費物,庖殺致祭,暴殄草木,鐫刻金石,使載圖典,亦未足爲貴乎?且達人莊生,常有餘論,以爲斥鷃不羨於鵬鳥,秋毫可並於太山。
由斯而談,何小大之殊也?又怪於諸山藏國寶,隱國賢,使吾君榜道燒山,披訪不獲,非通談也。
夫皇王登極,瑞物昭至,蒲萄翡翠以納貢,河圖洛書以應符。
設天綱而掩賢,窮月竁以率職。
天不祕寶,地不藏珍,風威百蠻,春養萬物。
王道無外,何英賢珍玉而能伏匿於巖穴耶?所謂榜道燒山,此則王者之德未廣矣。
昔太公大賢,傅說明德,棲渭川之水,藏虞虢之巖,卒能形諸兆朕,感乎夢想。
此則天道闇合,豈勞乎搜訪哉?果投竿詣麾,舍築作相,佐周文,贊武丁,總而論之,山亦何罪?乃知巖穴爲養賢之域,林泉非祕寶之區,則僕之諸山,亦何負於國家矣?近者逸人李白,自峨眉而來,爾其天爲容,道爲貌,不屈已,不幹人,巢、由以來,一人而已。
乃蚪蟠龜息,遁乎此山。
僕嘗弄之以綠綺,臥之以碧雲,漱之以瓊液。
餌之以金砂,既而童顏益春,真氣愈茂,將欲倚劍天外,掛弓扶桑。
浮四海,橫八荒,出宇宙之寥廓,登雲天之渺茫。
俄而李公仰天長吁,謂其友人曰:吾未可去也。
吾與爾,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一身。
安能餐君紫霞,蔭君青松,乘君鸞鶴,駕君虯龍,一朝飛騰,爲方丈、蓬萊之人耳?此則未可也。
乃相與卷其丹書,匣其瑤琴,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
奮其智能,願爲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
事君之道成,榮親之義畢,然後與陶朱、留侯,浮五湖,戲滄洲,不足爲難矣。
即僕林下之所隱容,豈不大哉?必能資其聰明,輔其正氣,借之以物色,發之以文章,雖煙花中貧,沒齒無恨。
其有山精木魅,雄虺猛獸,以驅之四荒,磔裂原野,使影跡絕滅,不幹戶庭。
亦遣清風掃門,明月侍坐。
此乃養賢之心,實
盤薄萬古,邈然星河,憑天霓以結峯,倚斗極而橫嶂。
頗能攢吸霞雨,隱居靈仙,產隋侯之明珠,蓄卞氏之光寶,罄宇宙之美,殫造化之奇。
方與崑崙抗行,閬風接境,何人間巫、廬、臺、霍之足陳耶?昨於山人李白處,見吾子移白,責僕以多奇,叱僕以特秀,而盛談三山五嶽之美,謂僕小山無名無德而稱焉。
觀乎斯言,何太謬之甚也?吾子豈不聞乎?無名爲天地之始,有名爲萬物之母。
假令登封禋祀,曷足以大道譏耶?然皆損人費物,庖殺致祭,暴殄草木,鐫刻金石,使載圖典,亦未足爲貴乎?且達人莊生,常有餘論,以爲斥鷃不羨於鵬鳥,秋毫可並於太山。
由斯而談,何小大之殊也?又怪於諸山藏國寶,隱國賢,使吾君榜道燒山,披訪不獲,非通談也。
夫皇王登極,瑞物昭至,蒲萄翡翠以納貢,河圖洛書以應符。
設天綱而掩賢,窮月竁以率職。
天不祕寶,地不藏珍,風威百蠻,春養萬物。
王道無外,何英賢珍玉而能伏匿於巖穴耶?所謂榜道燒山,此則王者之德未廣矣。
昔太公大賢,傅說明德,棲渭川之水,藏虞虢之巖,卒能形諸兆朕,感乎夢想。
此則天道闇合,豈勞乎搜訪哉?果投竿詣麾,舍築作相,佐周文,贊武丁,總而論之,山亦何罪?乃知巖穴爲養賢之域,林泉非祕寶之區,則僕之諸山,亦何負於國家矣?近者逸人李白,自峨眉而來,爾其天爲容,道爲貌,不屈已,不幹人,巢、由以來,一人而已。
乃蚪蟠龜息,遁乎此山。
僕嘗弄之以綠綺,臥之以碧雲,漱之以瓊液。
餌之以金砂,既而童顏益春,真氣愈茂,將欲倚劍天外,掛弓扶桑。
浮四海,橫八荒,出宇宙之寥廓,登雲天之渺茫。
俄而李公仰天長吁,謂其友人曰:吾未可去也。
吾與爾,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一身。
安能餐君紫霞,蔭君青松,乘君鸞鶴,駕君虯龍,一朝飛騰,爲方丈、蓬萊之人耳?此則未可也。
乃相與卷其丹書,匣其瑤琴,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
奮其智能,願爲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
事君之道成,榮親之義畢,然後與陶朱、留侯,浮五湖,戲滄洲,不足爲難矣。
即僕林下之所隱容,豈不大哉?必能資其聰明,輔其正氣,借之以物色,發之以文章,雖煙花中貧,沒齒無恨。
其有山精木魅,雄虺猛獸,以驅之四荒,磔裂原野,使影跡絕滅,不幹戶庭。
亦遣清風掃門,明月侍坐。
此乃養賢之心,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