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氏之先,与楚同姓,令尹子文之后也。
子文初生,弃于瞢中,而虎乳之。
楚人谓乳“穀”,谓虎“於菟”,故名穀於菟,字子文。
楚人谓虎“班”,其子以为号。
秦之灭楚,迁晋、代之间,因氏焉。
始皇之末,班壹避地于楼烦,致马、牛、羊数千群。
值汉初定,与民无禁,当孝惠、高后时,以财雄边,出入弋猎,旌旗鼓吹,年百余岁,以寿终,故北方多以“壹”为字者。
壹生孺。
孺为任侠,州郡歌之。
孺生长,官至上谷守。
长生回,以茂林为长子令。
回生况,举孝廉为郎,积功劳,至上河农都尉,大司农奏课连最,入为左曹越骑校尉。
成帝之初,女为婕妤,致仕就第,资累千金,徒昌陵。
昌陵后罢,大臣名家皆占数于长安。
况生三子:伯、斿、稚。
伯少受《诗》于师丹。
大将军王凤荐伯宜劝学,召见宴昵殿,容貌甚丽,诵说有法,拜为中常侍。
时,上方乡学,郑宽中、张禹朝夕入说《尚书》、《论语》于金华殿中,诏伯受焉。
既通大义,又讲异同于许商,迁奉车都尉。
数年,金华之业绝,出与王、许子弟为群,在于绮襦纨绔之间,非其好也。
家本北边,志节慷慨,数求使匈奴。
河平中,单于来朝,上使伯持节迎于塞下。
会定襄大姓石、李群辈报怨,杀追捕吏,伯上状,因自请愿试守期月。
上遣侍中中郎将王舜驰传代伯护单于,并奉玺书印绶,即拜伯为定襄太守。
定襄闻伯素贵,年少,自请治剧,畏其下车作威,吏民竦息。
伯至,请问耆老父祖故人有旧恩者,迎延满堂,日为供具,执子孔礼。
郡中益弛。
诸所宾礼皆名豪,怀恩醉酒,共谏伯宜颇摄录盗贼,具言本谋亡匿处。
伯曰:“是所望于父师矣。
”乃召属县长吏,选精进掾史,分部收捕,及它隐伏,旬日尽得。
郡中震栗,咸称神明。
岁余,上征伯。
伯上书愿过故郡上父祖冢。
有诏,太守、都尉以下会。
因召宗族,各以亲疏加恩施,散数百金。
北州以为荣,长老纪焉。
道病中风,既至,以侍中光禄大夫养病,赏赐甚厚,数年未能起。
会许皇后废,班婕妤供养东宫,进侍者李平为婕妤,而赵飞燕为皇后,伯遂称笃。
久之,上出过临侯阳,伯惶恐,起视事。
自大将军薨后,富平、定陵侯张放、淳于长等始爱幸,出为微行,行则同舆执辔;入侍禁中,设宴饮之会,及赵、李诸侍中皆引满举白,谈笑大噱。
时乘舆幄坐张画屏风,画纣醉踞妲己作长夜之乐。
上以伯新起,数目礼之,因顾指画而问伯:“纣为无道,至于是乎?”伯对曰:“《书》云‘乃用妇人之言’,何有踞肆于朝?所谓众恶归之,不如是之甚者也。
”上曰:“苟不若此,此图何戒?”伯曰:“‘
文王之为世子,朝于王季,日三。
鸡初鸣而衣服,至于寝门外,问内竖之御者曰:“今日安否何如?”内竖曰:“安”。
文王乃喜。
乃日中又至,亦如之。
及莫又至,亦如之。
其有不安节,则内竖以告文王,文王色忧,行不能正履。
王季复膳,然后亦复初。
食上,必在,视寒暖之节,食下,问所膳,命膳宰曰:“末有原!”应曰:“诺。
”然后退。
武王帅而行之,不敢有加焉。
文王有疾,武王不说冠带而养。
文王一饭,亦一饭,文王再饭,亦再饭。
旬有二日乃间。
文王谓武王曰:“女何梦矣?”武王对曰:“梦帝与我九龄。
”文王曰:“女以为何也?”武王曰:“西方有九国焉,君王其终抚诸?”文王曰:“非也。
古者谓年龄,齿亦龄也。
我百尔九十,吾与尔三焉。
”文王九十七乃终,武王九十三而终。
成王幼,不能莅阼,周公相,践阼而治。
抗世子法于伯禽,欲令成王之知父子君臣长幼之道也。
成王有过,则挞伯禽,所以示成王世子之道也。
文王之为世子也。
凡学世子及学士,必时:春夏学干戈,秋冬学羽,皆于东序。
小乐正学干,大胥赞之。
师学戈,龠师丞赞之,胥鼓南。
春诵夏弦,大师诏之;瞽宗秋学礼,执礼者诏之;冬读书,典书者诏之。
礼在瞽宗,书在上庠。
凡祭与养老,乞言合语之礼,皆小乐正诏之于东序。
大乐正学舞干戚,语说,命乞言,皆大乐正授数,大司成论说在东序。
凡侍坐于大司成者,远近问三席,可以问。
终则负墙,列事未尽,不问。
凡学,春官释奠于其先师,秋冬亦如之。
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及行事,必以币。
凡释奠者,必有合也,有国故则否。
凡大合乐,必遂养老。
凡语于郊者,必取贤敛才焉。
或以德进,或以事举,或以言扬。
曲艺皆誓之,以待又语。
三而有一焉,乃进其等,以其序,谓之郊人。
远之于成均以及取爵于上尊也。
始立学者,既兴器用币,然后释菜,不舞不授器,乃退。
傧于东序,一献,无介语可也。
凡三王教世子必以礼乐。
乐,所以修内也;礼,所以修外也。
礼乐交错于中,发形于外,是故其成也怿,恭敬而温文。
立大傅少傅以养之,欲知其父子君臣之道也。
大傅审父子君臣之道以示之,少傅奉世子,以观大傅之德行而审喻之。
大傅在前,少傅在后;入则有保,出则有师,是以教喻而德成也。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保也者,慎其身以辅翼之而归诸道者也。
《记》曰:“虞夏商周,有师保,有疑丞,设四辅及三公。
不必备,唯其人。
”语使能也。
君子曰德,德成而教尊,教尊而官正,官正而国治,君之谓也。
仲尼曰:“昔者周公摄政,践阼
有始者,有未始有有始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有始者;有有者,有无者,有 未始有有无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有无者。
所谓有始者,繁愤未发,萌兆牙?2, 未有形埒垠无无蠕蠕,将欲生兴而未成物类。
有未始有有始者,天气始下, 地气始上,阴阳错合,相与优游竞畅于宇宙之间,被德含和,缤纷茏苁,欲与物 接而未成兆朕。
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有始者,天含和而未降,地怀气而未扬,虚无 寂寞,萧条霄{雨兆},无有仿佛,气遂而大通冥冥者也。
有有者,言万物掺落, 根茎枝叶,青葱苓茏,萑{艹扈}炫煌,飞蠕动,支行哙息,可切循把握而 有数量。
有无者,视之不见其形,听之不闻其声,扪之不可得也,望之不可极也, 储与扈冶,浩浩瀚瀚,不可隐仪揆度而通光耀者。
有未始有有无者,包裹天地, 陶冶万物,大通混冥,深闳广大,不可为外,析毫剖芒,不可为内,无环堵之宇 而生有无之根。
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逸我以老,休我以死。
善我生者,乃所以善我 死也。
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人谓之固矣。
虽然,夜半有力者负而趋,寐者不 知,犹有所遁。
若藏天下于天下,则无所遁形矣。
物岂可谓无大扬攉乎?一范人 之形而犹喜,若人者,千变万化而未始有极也。
弊而复新,其为乐也,可胜计邪! 譬若梦为鸟而飞于天,梦为鱼而没于渊。
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觉而后知其梦 也。
今将有大觉,然后知今此之为大梦也。
始吾未生之时,焉知生之乐也?今吾 未死,又焉知死之不乐也。
昔公牛哀转病也,七日化为虎。
其兄掩户而入觇之, 则虎搏而杀之。
是故文章成兽,爪牙移易,志与心变,神与形化。
方其为虎也, 不知其尝为人也;方其为人也,不知其且为虎也。
二者代谢舛驰,各乐其成形。
狡猾钝忄,是非无端,孰知其所萌?夫水向冬则凝而为冰,冰迎春则泮而为水; 冰水移易于前后,若周员而趋,孰暇知其所苦乐乎!是故形伤于寒暑燥湿之虐者, 形苑而神壮;神伤乎喜怒思虑之患者,神尽而形有余。
故疲马之死也,剥之若槁; 狡狗之死也,割之犹濡。
是故伤死者其鬼娆,时既者其神漠。
是皆不得形神俱没 也。
夫圣人用心,杖性依神,相扶而得终始。
是故其寐不梦,其觉不忧。
古之人 有处混冥之中,神气不荡于外,万物恬漠以愉静,枪衡杓之气莫不弥靡,而不 能为害。
当此之时,万民猖狂,不知东西,含哺而游,鼓腹而熙,交被天和,食 于地德,不以曲故是非相尤,茫茫沈沈,是谓大治。
于是在上位者,左右而使之, 毋淫其性;镇抚而有之,毋迁其德。
天坠未形,冯冯翼翼,洞洞灟灟,故曰太昭。
道始生虚廓,虚廓生宇宙,宇宙生气。
气有涯垠,清阳者薄靡而为天,重浊者凝滞而为地。
清妙之合专易,重浊之凝竭难,故天先成而地后定。
天地之袭精为阴阳,阴阳之专精为四时,四时之散精为万物。
积阳之热气生火,火气之精者为日;积阴之寒气为水,水气之精者为月;日月之淫为精者为星辰,天受日月星辰,地受水潦尘埃。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
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天道曰圆,地道曰方。
方者主幽,圆者主明。
明者,吐气者也,是故火曰外景;幽者,含气者也,是故水曰内景。
吐气者施,含气者化,是故阳施阴化。
天之偏气,怒者为风;地之含气,和者为露。
阴阳相薄,感而为雷,激而为霆,乱而为雾。
阳气胜则散而为雨露,阴气盛则凝而为霜雪。
毛羽者,飞行之类也,故属于阳;介鳞者,蛰伏之类也,故属于阴。
日者,阳之主也,是故春夏则群兽除,日至而麋鹿解。
月者,阴之宗也,是以月虚而鱼脑减,月死而蠃□龙□焦。
火上荨,水下流,故鸟飞而高,鱼动而下。
物类相动,本标相应,故阳燧见日,则燃而为火;方诸见月,则津而为水。
虎啸而谷风至,龙举而景云属。
麒麟斗而日月食,鲸鱼死而彗星出,蚕珥丝而商弦绝,贲星坠而勃海决。
人主之情,上通于天,故诛暴则多飘风,枉法令则多虫螟,杀不辜则国赤地,令不收则多淫雨。
四时者,天之吏也;日月者,天之使也;星辰者,天之期也;虹霓、彗星者,天之忌也。
天有九野,九千九百九十九隅,去地五亿万里。
五星、八风、二十八宿、五官、六府、紫宫、太微、轩辕、咸池、四守、天阿。
何谓九野?中央曰钧天,其星角、亢、氐;东方曰苍天,其星房、心、尾;东北曰变天,其星箕、斗、牵牛;北方曰玄天,其星须女、虚、危、营室;西北方曰幽天,其星东壁、奎、娄;西方曰颢天,其星胃、昴、毕;西南方曰朱天,其星觜□、参、东井;南方曰炎天,其星舆鬼、柳、七星;东南方曰阳天,其星张、翼、轸。
何谓五星?东方,木也,其帝太皞,其佐句芒,执规而治春;其神为岁星,其兽苍龙,其音角,其日甲乙。
南方,火也,其帝炎帝,其佐朱明,执衡而治夏;其神为荧惑,其兽朱鸟,其音徵,其日丙丁。
中央,土也,其帝黄帝,其佐后土,执绳而制四方;其神为镇星,其兽黄龙,其音宫,其日戊己。
西方,金也,其帝少昊,其佐蓐收,执矩而治秋;其神为太白,其兽白虎,其音商,其日庚辛。
北方,水也,其帝颛顼,
呜呼嗟乎,遐哉邈矣。
时来曷迟,去之速矣。
屈意从人,悲吾族矣。
正身俟时,将就木矣。
悠悠偕时,岂能觉矣。
心之忧欤,不期禄矣。
遑遑匪宁,只增辱矣。
努力触藩,徒摧角矣。
不出户庭,庶无过矣。
重曰:“生不丁三代之盛隆兮,而丁三季之末俗。
以辩诈而期通兮,贞士耿介而自束,虽日三省于吾身,繇怀进退之惟谷。
彼寔繁之有徒兮,指其白以为黑。
目信嫮而言眇兮,口信辩而言讷。
鬼神不能正人事之变戾兮,圣贤亦不能开愚夫之违惑。
出门则不可与偕往兮,藏器又蚩其不容。
退洗心而内讼兮,亦未知其所从也。
观上古之清浊兮,廉士亦焭焭而靡归。
殷汤有卞随与务光兮,周武有伯夷与叔齐。
卞随务光遁迹于深渊兮,伯夷、叔齐登山而采薇。
使彼圣贤其繇周遑兮,矧举世而同迷。
若伍员与屈原兮,固亦无所复顾。
亦不能同彼数子兮,将远游而终慕。
于吾侪之云远兮,疑荒涂而难践。
惮君子之于行兮,诫三日而不饭。
嗟天下之偕违兮,怅无与之偕返。
孰若返身于素业兮,莫随世而输转。
虽矫情而获百利兮,复不如正心而归一善。
纷既迫而后动兮,岂云禀性之惟褊。
昭同人而大有兮,明谦光而务展。
遵幽昧于默足兮,岂舒采而蕲显。
苟肝胆之可同兮,奚须发之足辨也。
夫道者,覆天载地,廓四方,柝八极,高不可际,深不可测,包裹天地,禀授无形。
原流泉浡,冲而徐盈,混混滑滑,浊而徐清。
故植之而塞于天地,横之而弥于四海,施之无穷而无所朝夕。
舒之幎于六合,卷之不盈于一握。
约而能张,幽而能明,弱而能强,柔而能刚。
横四维而含阴阳,纮宇宙而章三光。
甚淖而滒,甚纤而微。
山以之高,渊以之深,兽以之走,鸟以之飞,日月以之明,星历以之行,麟以之游,凤以之翔。
泰古二皇,得道之柄,立于中央,神与化游,以抚四方。
是故能天运地滞,轮转而无废,水流而不止,与万物终始。
风兴云蒸,事无不应;雷声雨降,并应无穷。
鬼出电入,龙兴鸾集;钧旋毂转,周而复匝。
已雕已琢,还反于朴。
无为为之而合于道,无为言之而通乎德,恬愉无矜而得于和,有万不同而便于性,神托于秋豪之末,而大宇宙之总。
其德优天地而和阴阳,节四时而调五行。
呴谕覆育,万物群生,润于草木,浸于金石,禽兽硕大,豪毛润泽,羽翼奋也,角觡生也,兽胎不贕,鸟卵不毈,父无丧子之忧,兄无哭弟之哀,童子不孤,妇人不孀,虹蜺不出,贼星不行,含德之所致也。
夫太上之道,生万物而不有,成化像而弗宰。
跂行喙息,蠉飞蠕动,待而后生,莫之知德;待之后死,莫之能怨。
得以利者不能誉,用而败者不能非。
收聚畜积而不加富,布施禀授而不益贫。
旋县而不可究,纤微而不可勤。
累之而不高,堕之而不下,益之而不众,损之而不寡,斫之而不薄,杀之而不残,凿之而不深,填之而不浅。
忽兮恍兮,不可为象兮;恍兮忽兮,用不屈兮;幽兮冥兮,应无形兮;遂兮洞兮,不虚动兮。
与刚柔卷舒兮,与阴阳俯仰兮。
昔者冯夷、大丙之御也,乘云车,入云蜺,游微雾,骛恍忽,历远弥高以极往,经霜雪而无迹,照日光而无景,扶摇抮抱羊角而上,经纪山川,蹈腾昆仑,排阊阖,沦天门。
末世之御,虽有轻车良马,劲策利锻,不能与之争先。
是故大丈夫恬然无思,澹然无虑;以天为盖,以地为舆;四时为马,阴阳为御;乘云陵霄,与造化者俱。
纵志舒节,以驰大区。
可以步而步可以骤而骤。
令雨师洒道,使风伯扫尘。
电以为鞭策,雷以为车轮。
上游于霄雿之野,下出于无垠之门。
刘览偏照,复守以全。
经营四隅,还反于枢。
故以天为盖,则无不覆也;以地为舆,则无不载也;四时为马,则无不使也;阴阳为御,则无不备也。
是故疾而不摇,远而不劳,四支不动,聪明不损,而知八纮九野之形埒者,何也?执道要之柄,而游于无穷之地。
是故天下之事,不可为也,因其自然而推之。
万物之变,
昔者,师旷奏白雪之音,而神物为之下降,风雨暴至。
平公癃病,晋国赤地。
庶女叫天,雷电下击,景公台陨,支体伤折,海水大出。
夫瞽师、庶女,位贱尚 ,权轻飞羽,然而专精厉意,委务积神,上通九天,激厉至精。
由此观之,上 天之诛也,虽在圹虚幽间,辽远隐匿,重袭石室,界障险阻,其无所逃之,亦明矣。
武王伐纣,渡于孟津,阳侯之波,逆流而击,疾风晦冥,人马不相见。
于是 武王左操黄钺,右秉白旄,目而之曰:“余任天下,谁敢害吾意者!”于是, 风济而波罢。
鲁阳公与韩构难,战酣日暮,援戈而之,日为之反三舍。
夫全性 保真,不亏其身,遭急迫难,精通于天。
若乃未始出其宗者,何为而不成!夫死 生同域,不可胁陵,勇武一人,为三军雄。
彼直求名耳,而能自要者尚犹若此, 又况夫宫天地,怀万物,而友造化,含至和,直偶于人形,观九钻一,知之所不 知,而心未尝死者乎!
昔雍门子以哭见于孟尝君,已而陈辞通意,抚心发声。
孟尝君为之增欷乌 邑,流涕狼戾不可止。
精神形于内,而外谕哀于人心,此不传之道。
使俗人不 得其君形者而效其容,必为人笑。
故蒲且子之连鸟于百仞之上,而詹何之骛鱼于 大渊之中,此皆得清净之道,太浩之和也。
夫物类之相应,玄妙深微,知不能论, 辩不能解,故东风至而酒湛溢,蚕耳丝而商弦绝,或感之也。
画随灰而月运阙, 鲸鱼死而彗星出,或动之也。
故圣人在位,怀道而不言,泽及万民。
君臣乖心, 则背谲见于天,神气相应徵矣。
故山云草莽,水云鱼鳞,旱云烟火,涔云波水, 各象其形类,所以感之。
夫阳燧取火于日,方诸取露于月,天地之间,巧历不能举其数,手徵忽, 不能览其光。
然以掌握之中,引类于太极之上,而水火可立致者,阴阳同气相动 也。
此傅说之所以骑辰尾也。
故至阴<风><风>,至阳赫赫,两者交接成和, 而万物生焉。
众雄而无雌,又何化之所能造乎?所谓不言之辩,不道之道也。
故召远者使无为焉,亲近者使无事焉,惟夜行者为能有之。
故却走马以粪,而车 轨不接于远方之外,是谓坐驰陆沈,昼冥宵明,以冬铄胶,以夏造冰。
夫道者, 无私就也,无私去也。
能者有余,拙者不足,顺之者利,逆之者凶。
譬如隋侯之 珠,和氏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贫,得失之度,深微窈冥,难以知论,不可以 辩说也。
何以知其然?今夫地黄主属骨,而甘草主生肉之药也,以其属骨,责其 生肉,以其生肉,论其属骨,是犹王孙绰之欲倍偏枯之药,而欲以生殊死之人, 亦可谓失
地形之所载,六合之间,四极之内。
照之以日月,经之以星辰,纪之以四时,要之以太岁。
天地之间,九州八极。
土有九山,山有九塞,泽有九薮,风有八等,水有六品。
何谓九州?东南神州曰农土,正南次州曰沃土,西南戎州曰滔土,正西弇州曰并土,正中冀州曰中土,西北台州曰肥土,正北泲州曰成土,东北薄州曰隐土,正东阳州曰申土。
何谓九山?会稽、泰山、王屋、首山、太华、岐山、太行,羊肠、孟门。
何谓九塞?曰:太汾、渑阨、荆阮、方城、肴阪、井陉、令疵、句注、居庸。
何谓九薮?曰:越之具区,楚之云梦,秦之阳纡,晋之大陆,郑之圃田,宋之孟诸,齐之海隅,赵之钜鹿,燕之昭余。
何谓八风?东北曰炎风,东方曰条风,东南曰景风,南方曰巨风,西南曰凉风,西方曰飂风,西北曰丽风,北方曰寒风。
何谓六水?曰:河水、赤水、辽水、黑水、江水、淮水。
阖四海之内,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水道八千里,通谷其名川六百;陆径三千里。
禹乃使太章步自东极,至于西极,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使竖亥步自北极,至于南极,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
凡鸿水渊薮,自三百仞以上,二亿三万三千五百五十里,有九渊。
禹乃以息土填洪水,以为名山。
掘昆仑虚以下地,中有增城九重,其高万一千里百一十四步二尺六寸。
上有木禾,其修五寻。
珠树、玉树、琁树、不死树在其西,沙棠、琅玕在其东,绛树在其南,碧树、瑶树在其北。
旁有四百四十门,门间四里,里间九纯,纯丈五尺。
旁有九井玉横,维其西北之隅,北门开以内不周之风。
倾宫、旋室、县圃、凉风、樊桐在昆仑阊阖之中,是其疏圃。
疏圃之池,浸之黄水,黄水三周复其原,是谓丹水,饮之不死。
河水出昆仑东北陬,贯渤海,入禹所导积石山。
赤水出其东南陬,西南注南海,丹泽之东,赤水之东,弱水出自穷石,至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绝流沙,南至南海。
洋水出其西北陬,入于南海羽民之南。
凡四水者,帝之神泉,以和百药,以润万物。
昆仑之丘,或上倍之,是谓凉风之山,登之而不死;或上倍之,是谓悬圃,登之乃灵,能使风雨;或上倍之,乃维上天,登之乃神,是谓太帝之居。
扶木在阳州,日之所曊。
建木在都广,众帝所自上下,日中无景,呼而无响,盖天地之中也。
若木在建木西,末有十日,其华照下地。
九州之大,纯方千里。
九州之外,乃有八殥,亦方千里。
自东北方曰大泽,曰无通;东方曰大渚,曰少海;东南方曰具区,曰元泽;南方曰大梦,曰浩
古未有天地之时,惟像无形,窈窈冥冥,芒芠漠闵,澒濛鸿洞,莫知其门。
有二神混生,经天营地;孔乎莫知其所终极,滔乎莫知其所止息;于是乃别为阴阳,离为八极;刚柔相成,万物乃形;烦气为虫,精气为人。
是故精神,天之有也,而骨骸者,地之有也,精神入其门而骨骸反其根,我尚何存?是故圣人法天顺情,不拘于俗,不诱于人;以天为父,以地为母;阴阳为纲,四时为纪;天静以清,地定以宁;万物失之者死,法之者生。
夫静漠者,神明之宅也;虚无者,道之所居也。
是故或求之于外者,失之于内;有守之于内者,失之于外。
譬犹本与末也,从本引之,干枝万叶,莫不随也。
夫精神者,所受于天也,而形体者,所禀于地也。
故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背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故曰一月而膏,二月而肤,三月而胎,四月而肌,五月而筋,六月而骨,七月而成,八月而动,九月而躁,十月而生。
形体以成,五藏乃形,是故肺主目,肾主鼻,胆主口,肝主耳,外为表而内为里,开闭张歙,各有经纪,故头之圆也象天,足之方也象地。
天有四时五行九解三百六十六日,人亦有四支五藏九窍三百六十六节。
天有风雨寒暑,人亦有取与喜怒。
故胆为云,肺力气,肝为风,肾为雨,脾为雷,以与天地相参也,而心为之主。
是故耳目者,日月也;血气者,风雨也。
日中有踆乌,而月中有蟾蜍。
日月失其行,薄蚀无光;风雨非其时,毁折生灾;五星失其行,州国受殃。
夫天地之到至纮以大,尚犹节其章光,爱其神明,人之耳目曷能久熏劳而不息乎?精神何能久驰骋而不既乎?是故血气者,人之华也;而五脏者,人之精也。
夫血气能专于五脏而不外越,则胸腹充而嗜欲省矣。
胸腹充而嗜欲省,则耳目清、听视达矣。
耳目清、听视达,谓之明。
五脏能属于心而无乖,则教志胜而行不之僻矣。
教志胜而行之不僻,则精神盛而气不散矣。
精神盛而气不散则理,理则均,均则通,通则神,神则以视无不见,以听无不闻也,以为无不成也。
是故忧患不能入也,而邪气不能袭。
故事有求之于四海之外而不能遇,或守之于形骸之内而不见也。
故所求多者所得少,所见大者所知小。
夫孔窍者,精神之户牖也;而气志者,五藏之使候也。
耳目淫于声色之乐,则五藏摇动而不定矣。
五藏摇动而不定,则血气滔荡而不休矣。
血气滔荡而不休,则精神驰骋于外而不守矣。
精神驰骋于外而不守,则祸福之至虽如丘山,无由识之矣。
使耳目精明玄达而无诱慕,气志虚静恬愉而省嗜欲,五藏定宁充盈而不泄,精神内守形骸而不外越,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45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