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蔬食之美者,曰清、曰潔、曰芳馥、曰鬆脆而已矣,不知其至美所在、能居肉食之上者只在一字之鮮。
《記》曰“甘受和,白受採”,鮮即甘之所從出也。
此種供奉,惟山僧野老躬治園圃者得以有之,城市之人向賣菜傭求活者不得與焉。
然他種蔬食,不論城市山林,凡宅旁有圃者,旋摘旋烹,亦能時有其樂。
至於筍之一物,則斷斷宜在山林,城市所產者任爾芳鮮,終是筍之剩義。
此蔬食中第一品也,肥羊嫩豕何足比肩!但將筍肉齊烹,合盛一簋,人止食筍而遺肉,則肉爲魚而筍爲熊掌可知矣。
購於市者且然,況山中之旋掘者乎?
食筍之法多端,不能悉紀,請以兩言概之,曰:“素宜白水,葷用肥豬。
”茹齋者食筍,若以他物伴之、香油和之,則陳味奪鮮而筍之真趣沒矣。
白煮俟熟,略加醬油,從來至美之物皆利於孤行,此類是也。
以之伴葷,則牛羊雞鴨等物皆非所宜,獨宜於豕,又獨宜於肥。
肥非欲其膩也,肉之肥者能甘,甘味入筍,則不見其甘,但覺其鮮之至也。
烹之既熟,肥肉盡當去之,即汁亦不宜多存,存其半而益以清湯,調和之物惟醋與酒:此制葷筍之大凡也。
筍之爲物,不止孤行並用各見其美,凡食物中無論葷素皆當用作調和。
菜中之筍與藥中之甘草同是必需之物,有此則諸味皆鮮,但不當用其渣滓,而用其精液。
庖人之善治具者,凡有焯筍之湯悉留不去,每作一饌必以和之,食者但知他物之鮮,而不知有所以鮮之者在也。
《本草》中所載諸食物,益人者不盡可口,可口者未必益人,求能兩擅其長者,莫過於此。
東坡雲:“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不知能醫俗者亦能醫瘦,但有已成竹、未成竹之分耳。
余生乾隆癸未冬十一月二十有二日,正值太平盛世,且在衣冠之家,後蘇州滄浪亭畔,天之厚我可謂至矣。
東坡云:“事如春夢了無痕”,苟不記之筆墨,未免有辜彼蒼之厚。
因思《關鳩》冠三百篇之首,故列夫婦於首卷,余以次遞及焉。
所愧少年失學,稍識之無,不過記其實情實事而已,若必考訂其文法,是責明於垢鑑矣。
余幼聘金沙于氏,八齡而夭。
娶陳氏。
陳名芸,字淑珍,舅氏心餘先生女也。
生而穎慧,學語時,口授琵琶行,即能成誦。
四齡失怙,母金氏,弟克昌,家徒壁立。
芸既長,嫻女紅,三口仰其十指供給,克昌從師,修脯無缺。
一日,於書簏中得琵琶行,挨字而認,始識字。
刺繡之暇,漸通吟詠,有“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之句。
餘年—十三,隨母歸寧,兩小無嫌,得見所作,雖嘆其才思雋秀,竊恐其福澤不深,然心注不能釋,告母曰:“若為兒擇婦,非淑姊不娶。
”母亦愛其柔和,即脫金約指締姻焉。
此乾隆乙未七月十六日也。
是中冬,值其堂姊出閣,余又隨母往。
芸與余同齒而長余十月,自幼姊弟相呼,故仍呼之曰淑姊。
時但見滿室鮮衣,萎獨通體素淡,僅新其鞋而已。
見其繡制精巧,詢為己作,始知其慧心不僅在筆墨也。
其形削肩長項,瘦不露骨,眉彎目秀,顧盼神飛,唯兩齒微露,似非佳相。
一種纏綿之態,令人之意也消。
索觀詩稿,有僅一聯,或三、四句,多未成篇者,詢其故,笑曰:“無師之作,願得知己堪師者敲成之耳。
”余戲題其簽曰“錦囊佳句”。
不知夭壽之機此已伏矣。
是夜送親城外,返已漏三下,腹飢索餌,婢嫗以棗脯進,余嫌其甜。
芸暗牽余袖,隨至其室,見藏有暖粥並小菜焉,余欣然舉箸。
忽聞芸堂兄玉衡呼曰:“淑妹速來!”芸急閉門曰:“已疲乏,將臥矣。
”玉衡擠身而入,見余將吃粥,乃笑睨芸曰:“頃我索粥,汝曰“盡矣”,乃藏此專待汝婿耶?”芸大窘避去,上下嘩笑之。
余亦負氣,挈老僕先歸。
自吃粥被嘲,再往,芸即避匿,余知其恐貽人笑也。
至乾隆庚子正月二十二日花燭之夕,見瘦怯身材依然如昔,頭巾既揭,相視嫣然。
合巹後,並肩夜膳,余暗於案下握其腕,暖尖滑膩,胸中不覺抨抨作跳。
讓之食,適逢齋期,已數年矣。
暗計吃齋之初,正余出痘之期,因笑謂曰:“今我光鮮無恙,姊可從此開戒否?”芸笑之以目,點之以首。
廿四日為余姊于歸,廿三國忌不能作樂,故廿二之夜即為余婉款嫁。
芸出堂陷宴,余在洞房與伴娘對酌,拇戰輒北,大醉而臥,醒則芸正曉妝未竟也。
是日親朋絡繹,上燈後始作樂。
廿四子正,余作新舅送嫁,丑末歸來
大凡治事,必需通觀全局,不可執一而論。
昔人有專浚吳淞而舍劉河、白茅者,亦有專治劉河而舍吳淞、白茅者,是未察三吳水勢也。
嗚呼!汝生於浙,而葬於斯,離吾鄉七百里矣;當時雖觭夢幻想,寧知此爲歸骨所耶?
汝以一念之貞,遇人仳離,致孤危託落,雖命之所存,天實爲之;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嘗非予之過也。
予幼從先生授經,汝差肩而坐,愛聽古人節義事;一旦長成,遽躬蹈之。
嗚呼!使汝不識《詩》、《書》,或未必艱貞若是。
予捉蟋蟀,汝奮臂出其間;歲寒蟲僵,同臨其穴。
今予殮汝葬汝,而當日之情形,憬然赴目。
予九歲,憩書齋,汝梳雙髻,披單縑來,温《緇衣》一章;適先生奓戶入,聞兩童子音琅琅然,不覺莞爾,連呼「則則」,此七月望日事也。
汝在九原,當分明記之。
予弱冠粤行,汝掎裳悲慟。
逾三年,予披宮錦還家,汝從東廂扶案出,一家瞠視而笑,不記語從何起,大槪説長安登科、函使報信遲早云爾。
凡此瑣瑣,雖爲陳迹,然我一日未死,則一日不能忘。
舊事塡膺,思之凄梗,如影歷歷,逼取便逝。
悔當時不將嫛婗情狀,羅縷記存;然而汝已不在人間,則雖年光倒流,兒時可再,而亦無與爲證印者矣。
汝之義絶高氏而歸也,堂上阿嬭,仗汝扶持;家中文墨,䀢汝辦治。
嘗謂女流中最少明經義、諳雅故者。
汝嫂非不婉嫕,而於此微缺然。
故自汝歸後,雖爲汝悲,實爲予喜。
予又長汝四歲,或人間長者先亡,可將身後託汝;而不謂汝之先予以去也。
前年予病,汝終宵刺探,減一分則喜,增一分則憂。
後雖小差,猶尙殗殜,無所娛遣;汝來牀前,爲説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資一歡。
嗚呼!今而後,吾將再病,教從何處呼汝耶?
汝之疾也,予信醫言無害,遠弔揚州;汝又慮戚吾心,阻人走報;及至綿惙已極,阿嬭問:「望兄歸否?」強應曰:「諾。」已予先一日夢汝來訣,心知不祥,飛舟渡江,果予以未時還家,而汝以辰時氣絶;四支猶温,一目未瞑,蓋猶忍死待予也。
嗚呼痛哉!早知訣汝,則予豈肯遠遊?即遊,亦尙有幾許心中言要汝知聞、共汝籌畫也。
而今已矣!除吾死外,當無見期。
吾又不知何日死,可以見汝;而死後之有知無知,與得見不得見,又卒難明也。
然則抱此無涯之憾,天乎人乎!而竟已乎!
汝之詩,吾已付梓;汝之女,吾已代嫁;汝之生平,吾已作傳;惟汝之窀穸,尙未謀耳。
先塋在杭,江廣河深,勢難歸葬,故請母命而寧汝於斯,便祭掃也。
其傍,葬汝女阿印;其下兩冢:一爲阿爺侍者朱氏,一爲阿兄侍者陶氏。
羊山曠渺,南望原隰,西望栖霞,風雨晨昏,羈魂有伴,當不孤寂。
所憐者,吾自戊寅年讀汝哭姪詩後,至今無男;兩女牙牙,生汝死後,纔周睟耳。
予雖親在未敢言老,而齒危
道光癸卯閏秋,秋芙來歸。
漏三下,臧獲皆寢。
秋芙綰墮馬髻,衣紅綃之衣,燈花影中,歡笑彌暢,歴言小年嬉戲之事。
漸及詩詞,余苦水舌撟不能下,因憶昔年有傳聞其《初冬詩》云「雪壓層檐重,風欺半臂單」,余初疑爲阿翹假託,至是始信。
於時桂帳蟲飛,倦不成寐。
盆中素馨,香氣滃然,流襲枕簟。
秋芙請聯句,以觀余才,余亦欲試秋芙之詩,遂欣然諾之。
余首賦云:「翠被鴛鴦夜,」秋芙續云:「紅雲織蟔樓。
花迎紗幔月,」余次續云:「入覺枕函秋。」猶欲再續,而檐月曖斜,鄰鐘徐動,戶外小鬟已啁啁來促曉妝矣。
余乃閣筆而起。
數日不入巢園,陰廊之間,漸有苔色,因感賦二絶云:「一覺紅蕤夢,朝記記不眞。
昨宵風露重,憶否忍寒人?」「鏡檻無人拂,房櫳久不開。
欲言相憶處,戶下有靑苔。」時秋芙歸寧三十五日矣。
群季靑綾,興應不淺,亦憶夜深有人,尙徘徊風露下否?
秋芙之琴,半出余授。
入秋以來,因病廢輟。
旣起,指法漸疏,強爲理習,乃與彈於夕陽紅半樓上。
調絃旣久,高不成音,再調則當五徽而絶。
秋芙索上新絃,忽煙霧迷空,窗紙欲黑。
下樓視之,知雛鬟不戒,火延幔帷。
童僕撲之始滅。
乃知猝斷之絃,其讖不遠,況五,火數也,應徽而絶,琴其語我乎?
秋芙以金盆搗戎葵葉汁,雜於雲母之粉,用紙拖染,其色蔚綠,雖澄心之製,無以過之。
曾爲余錄《西湖百詠》,惜爲郭季虎攜去。
季虎爲余題《秋林著書圖》云:「詩成不用苔箋寫,笑索蘭閨手細鈔」,即指此也。
秋芙曏不工書,自遊魏滋伯,吳黟山兩丈之門,始學爲晉唐格。
惜病後目力較差,不能常事筆墨。
然間作數字,猶是秀媚可人。
夏夜苦熱,秋芙約遊理安。
甫出門,雷聲殷殷,狂飆疾作。
僕夫請回車,余以遊興方熾,強趣之行。
永及南屛,而黑雲四垂,山川瞑合。
俄見白光如練,出獨秀峰頂,經天丈餘,雨下如注,乃止大松樹下。
雨霽更行,覺竹風騷騷,萬翠濃滴,兩山如殘妝美人,蹙黛垂眉,秀色可餐。
余與秋芙且觀且行,不知衣袂之旣濕也。
時月查開士主講理安寺席,畱飯伊蒲,幷以所繪白蓮畫幀見貽。
秋芙題詩其上,有「空到色香何有相,若離文字豈能禪」之句。
茶話旣洽,復由楊梅塢至石屋洞,洞中亂石排拱,幾察儼然。
秋芙安琴磐磴,鼓《平沙落雁》之操,歸雲滃然,澗水互答,此時相對,幾忘我兩人猶生塵世間也。
俄而殘暑漸收,暝煙四起,回車裏許,已月上蘇堤楊柳梢矣。
是日,屋漏牀前,窗戶皆濕,童僕以重門鎖扃,未獲入視。
俟歸,已蝶帳蚊櫥,半爲澤國,呼小婢以筠籠熨之,五鼓始睡。
江寧之龍蟠,蘇州之鄧尉,杭州之西谿,皆產梅。
或曰:梅以曲爲美,直則無姿;以欹爲美,正則無景;梅以疏爲美,密則無態。
固也。
此文人畫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詔大號,以繩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刪密,鋤正,以殀梅、病梅爲業以求錢也。
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錢之民,能以其智力爲也。
有以文人畫士孤癖之隱,明告鬻梅者,斫其正,養其旁條,刪其密,夭其稚枝,鋤其直,遏其生氣,以求重價;而江、浙之梅皆病。
文人畫士之禍之烈至此哉!
予購三百盆,皆病者,無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療之、縱之、順之,毀其盆,悉埋於地,解其棕縛;以五年爲期,必復之全之。
予本非文人畫士,甘受詬厲,闢病梅之館以貯之。
嗚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閒田,以廣貯江寧、杭州、蘇州之病梅,窮予生之光陰以療梅也哉?
黃生允修借書。
隨園主人授以書,而告之曰:“書非借不能讀也。
子不聞藏書者乎?七略、四庫,天子之書,然天子讀書者有幾?汗牛塞屋,富貴家之書,然富貴人讀書者有幾?其他祖父積,子孫棄者無論焉。
非獨書爲然,天下物皆然。
非夫人之物而強假焉,必慮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見之矣。
”若業爲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異日觀”云爾。
余幼好書,家貧難致。
有張氏藏書甚富。
往借,不與,歸而形諸夢。
其切如是。
故有所覽輒省記。
通籍後,俸去書來,落落大滿,素蟫灰絲時蒙卷軸。
然後嘆借者之用心專,而少時之歲月爲可惜也!”
今黃生貧類予,其借書亦類予;惟予之公書與張氏之吝書若不相類。
然則予固不幸而遇張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與不幸,則其讀書也必專,而其歸書也必速。
爲一說,使與書俱。
維太平不易之元,蓉桂競芳之月,無可奈何之日,怡紅院濁玉,謹以群花之蕊,冰鮫之縠,沁芳之泉,楓露之茗,四者雖微,聊以達誠申信,乃致祭於白帝宮中撫司秋豔芙蓉女兒之前曰:
竊思女兒自臨濁世,迄今凡十有六載。
其先之鄉籍姓氏,湮淪而莫能考者久矣。
而玉得於衾枕櫛沐之間,棲息宴遊之夕,親暱狎褻,相與共處者,僅五年八月有奇。
憶女兒曩生之昔,其爲質則金玉不足喻其貴,其爲性則冰雪不足喻其潔,其爲神則星日不足喻其精,其爲貌則花月不足喻其色。
姊娣悉慕媖嫺,嫗媼鹹仰惠德。
孰料鳩鴆惡其高,鷹鷙翻遭罦罬;薋葹妒其臭,茝蘭竟被芟鉏!花原自怯,豈奈狂飆;柳本多愁,何禁驟雨!偶遭蠱蠆之讒,遂抱膏肓之疚。
故櫻脣紅褪,韻吐呻吟;杏臉香枯,色陳顑頷。
諑謠謑詬,出自屏幃;荊棘蓬榛,蔓延戶牖。
豈招尤則替,實攘詬而終。
既忳幽沉於不盡,復含罔屈於無窮。
高標見嫉,閨幃恨比長沙;直烈遭危,巾幗慘於羽野。
自蓄辛酸,誰憐夭折?仙雲既散,芳趾難尋。
洲迷聚窟,何來卻死之香?海失靈槎,不獲回生之藥。
眉黛煙青,昨猶我畫;指環玉冷,今倩誰溫?鼎爐之剩藥猶存,襟淚之餘痕尚漬。
鏡分鸞別,愁開麝月之奩;梳化龍飛,哀折檀雲之齒。
委金鈿於草莽,拾翠盒於塵埃。
樓空鳷鵲,徒懸七夕之針;帶斷鴛鴦,誰續五絲之縷?
況乃金天屬節,白帝司時,孤衾有夢,空室無人。
桐階月暗,芳魂與倩影同銷;蓉帳香殘,嬌喘共細言皆絕。
連天衰草,豈獨蒹葭;匝地悲聲,無非蟋蟀。
露階晚砌,穿簾不度寒砧;雨荔秋垣,隔院希聞怨笛。
芳名未泯,檐前鸚鵡猶呼;豔質將亡,檻外海棠預萎。
捉迷屏後,蓮瓣無聲;鬥草庭前,蘭芳枉待。
拋殘繡線,銀箋彩縷誰裁?褶斷冰絲,金斗御香未熨。
昨承嚴命,既趨車而遠涉芳園;今犯慈威,復拄杖而近拋孤柩。
及聞櫘棺被燹,慚違共穴之盟;石槨成災,愧迨同灰之誚。
爾乃西風古寺,淹滯青燐,落日荒丘,零星白骨。
楸榆颯颯,蓬艾蕭蕭。
隔霧壙以啼猿,繞煙塍而泣鬼。
自爲紅綃帳裏,公子情深;始信黃土隴中,女兒命薄!汝南淚血,斑斑灑向西風;梓澤餘衷,默默訴憑冷月。
嗚呼!固鬼蜮之爲災,豈神靈而亦妒?箝詖奴之口,討豈從寬?剖悍婦之心,忿猶未釋!在卿之塵緣雖淺,而玉之鄙意尤深。
因蓄惓惓之思,不禁諄諄之問。
始知上帝垂旌,花宮待詔,生儕蘭蕙,死轄芙蓉。
聽小婢之言,似涉無稽;據濁玉之思,則深爲有據。
何也:昔葉法善攝魂以撰碑,李長吉被詔而爲記,事雖殊其理則一也。
故相物以配才,苟
余年來觀瀑屢矣。
至峽江寺而意難決捨,則飛泉一亭爲之也。
凡人之情,其目悅,其體不適,勢不能久留。
天台之瀑,離寺百步;雁蕩瀑旁無寺;他若匡廬,若羅浮,若靑田之石門,瀑未嘗不奇,而遊者皆暴日中,踞危崖,不得從容以觀;如傾蓋交,雖歡易別。
惟粵東峽山高不過里許,而蹬級紆曲,古松張覆,驕陽不炙。
過石橋,有三奇樹鼎足立,忽至半空,凝結爲一。
凡樹皆根合而枝分,此獨根分而枝合,奇已。
登山大半,飛瀑雷震,從空而下,瀑旁有室,即飛泉亭也。
縱橫丈餘,八窗明淨;閉窗瀑聞,開窗瀑至。
人可坐可臥,可箕踞,可偃仰,可放筆硯,可瀹茗置飲,以人之逸,待水之勞,取九天銀河,置几席間作玩。
當時建此亭者,其僊乎!
僧澄波善弈,余命霞裳與之對枰。
於是水聲、棋聲、松聲、鳥聲,參錯幷奏。
頃之又有曳杖聲從雲中來者,則老僧懷遠抱詩集尺許來索余序。
於是吟詠之聲,又復大作。
天籟人籟,合同而化。
不圖觀瀑之娛,一至於斯!亭之功大矣!
坐久,日落,不得已下山,宿帶玉堂。
正對南山,六樹蓊鬱,中隔長江,風帆往來,妙無一人肯?泊岸來此寺者。
僧告余日:“峽江寺俗名飛來寺。
”余笑日:“寺何能飛!惟他日余之魂夢,或飛來耳!”僧日:“無徵不信。
公愛之,何不記之?”余日:“諾。
”已遂述數行,一以自存,一以與僧。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37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